中旨的意思
注音 ㄓㄨㄥ ㄓˇ
拼音 zhōng zhǐ
基本釋義
⒈ 皇帝的詔諭。唐·宋以後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內廷直接發出的敕諭。符合君主的意旨。
中旨「ㄓㄨㄥ ㄓˇ」
⒈ 皇帝的諭旨。
引唐·羅隱〈使者〉詩:「使者銜中旨,崎嶇萬里行。」
《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乃詔陪侍,奉述中旨;末臣庸蔽,敢同獻賦。」
⒉ 唐、宋以後,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內廷直接發出的敕諭。
引《宣和遺事·前集》:「貫由此恃功,稍專軍政,選置將吏,皆取中旨,不復關朝廷矣。」
《明史·卷一七九·鄒智傳》:「然或進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⒈ 符合天子的意旨。
引《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起予聖懷,發言中旨。」
《舊唐書·卷一四八·裴垍傳》:「小心敬慎,甚稱中旨。」
引證解釋
⒈ 皇帝的詔諭。
引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乃詔陪侍,奉述中旨。”
唐 羅隱 《使者》詩:“使者銜中旨,崎嶇萬里行。”
清 藍啟肅 《送郭華野總制湖廣》詩:“中旨才傳出 漢 宮,直教歡喜到兒童。”
⒉ 唐 宋 以後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內廷直接發出的敕諭。
引宋 王讜 《唐語林·方正》:“今奉太后中旨,有命學士草廢立令。”
《宣和遺事》前集:“貫(童貫 )由此恃功,稍專軍政,選置將吏,皆取中旨,不復關朝廷矣。”
《明史·鄒智傳》:“然或進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⒊ 符合君主的意旨。
引《史記·商君列傳》:“鞅 復見 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南朝 樑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起予聖懷,發言中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