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衷的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ㄓㄨㄥ
拼音 bù zhōng
基本釋義
⒈ 不善;不誠。不合適;不恰當。不符合。
不衷「ㄅㄨˋ ㄓㄨㄥ」
⒈ 不善。
引《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君若惠保敝邑,無亢不衷,以獎亂人,孤之望也。」
⒉ 不當。
引《左傳·昭公十六年》:「子產怒曰:『發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頗類。』」
⒊ 無法獲得輕重之間的平衡。
引《資治通鑑·卷一三七·齊紀三·武帝永明八年》:「凡鑄錢,與其不衷,寧重無輕。」
引證解釋
⒈ 不善;不誠。
引《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君若惠保敝邑,無亢不衷,以奬亂人,孤之望也。”
孔穎達 疏:“衷,善也。”
《國語·楚語下》:“其為人也,展而不信,愛而不仁,詐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衷。”
⒉ 不合適;不恰當。
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服之不衷,身之災也。”
杜預 注:“衷,猶適也。”
《左傳·昭公十六年》:“發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
杜預 注:“衷,當也。”
《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凡是這些過於華靡不衷的服飾,都是 安老爺 平日不準穿戴的。”
⒊ 不符合。
引《明史·刑法志三》:“刑法有創之自 明,不衷古制者,廷杖、東西廠、錦衣衛、鎮撫司獄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