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肅的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ㄙㄨˋ
拼音 bù sù
基本釋義
⒈ 不嚴厲;不嚴峻。不嚴肅;不恭敬。
引證解釋
⒈ 不嚴厲;不嚴峻。
引《孝經·三才》:“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
《國語·齊語》:“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德務中庸,教敦不肅。”
⒉ 不嚴肅;不恭敬。
引《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傳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
晉 阮籍 《為鄭衝勸晉王箋》:“遠無不服,邇無不肅。”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遠無不肅,邇無不懷。”
▸ 毫不
▸ 何不
▸ 看不上
▸ 摸不著
▸ 不與
▸ 不慎
▸ 不計
▸ 不甘心
▸ 不能
▸ 不變
▸ 三不歸
▸ 三不朽
▸ 三不拗六
▸ 三不宜
▸ 日昃不食
▸ 日月不可逾
▸ 三不管
▸ 軟硬不吃
▸ 三年不目月
▸ 如不勝衣
▸ 入不敷出
▸ 軟不拉耷
▸ 三不孝
▸ 日旰不食
▸ 日不我與
▸ 三不祥
▸ 如恐不及
▸ 煞不如
▸ 人不聊生
▸ 善響者不於響於聲
▸ 日出不窮
▸ 確固不拔
▸ 日月不居
▸ 仁者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