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獻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ㄒ一ㄢˋ

拼音 sān xiàn

基本釋義

⒈  古代祭祀時獻酒三次,即初獻爵、亞獻爵、終獻爵,合稱“三獻”。

⒉  三種祭品。

⒊  三次呈獻。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三獻「ㄙㄢ ㄒ一ㄢˋ」

⒈  古代舉行祭典時,初次獻酒為初獻,再次獻酒為亞獻,第三次獻酒為終獻,合稱為「三獻」。

《續漢書志·第二五·百官志二》:「光祿勳,卿一人,中二千石。……郊祀之事掌三獻。」
《儒林外史·第四〇回》:「率領眾百姓,叫木耐在旁贊禮,升香、奠酒,三獻、八拜。」

引證解釋

⒈  古代祭祀時獻酒三次,即初獻爵、亞獻爵、終獻爵,合稱“三獻”。

《儀禮·聘禮》:“薦脯醢,三獻。”
《後漢書·百官志二》:“光祿勳,卿一人……郊祀之事,掌三獻。”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禮》詩之三:“三獻欲終侵曙色,百神齊下散天香。”
明 楊慎 《江祀記》:“肅將天祝,幽贊於神明,舉爟張樂,三獻望燎已,事乃竣。”

⒉  三種祭品。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祭禮有腥、燖、熟三獻。”

⒊  三次呈獻。

唐 韓愈 《孟生詩》:“卞和 試三獻,期子在秋砧。”
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還趙州》詩:“荊 玉已三獻, 冀 群當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