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比量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ㄓ ㄅ一ˇ ㄌ一ㄤˊ
拼音 sān zhī bǐ liáng
基本釋義
⒈ 古印度因明學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稱三支。以因、喻論證宗,稱比量。整個論證過程稱三支比量。
引證解釋
⒈ 古 印度 因明學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稱三支。以因、喻論證宗,稱比量。整個論證過程稱三支比量。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名》:“辯説之道,先見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謂宗、因、喻也。參見“三支”。
引印度 之辯,初宗,次因,次喻。(兼喻體、喻依。) 大秦 之辯,初喻體(近人譯為大前提),次因(近人譯為小前提),次宗。其為三支比量一矣。”
▸ 比量齊觀
▸ 比量
▸ 三支
▸ 莫三比克
▸ 莫三比克暖流
▸ 莫三比克港
▸ 比權量力
▸ 質量百分比濃度
▸ 拉比
▸ 三推六問
▸ 三好二怯
▸ 三能
▸ 三墳
▸ 三娥
▸ 三致意
▸ 三老四嚴
▸ 三過筆
▸ 三過
▸ 三乏
▸ 三不歸
▸ 三制手
▸ 三厭
▸ 三邪
▸ 三浣
▸ 三夫人
▸ 三不朽
▸ 三匝
▸ 三天使
▸ 三娘子
▸ 三大節
▸ 三轉身
▸ 三居
▸ 三季稻
▸ 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