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化碧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ㄋ一ㄢˊ ㄏㄨㄚˋ ㄅ一ˋ
拼音 sān nián huà bì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成玄英疏:“萇弘遭譖,被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腸而死。蜀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後以“三年化碧”謂忠心不泯。
引證解釋
⒈ 亦省作“三年碧”。
引《莊子·外物》:“萇弘 死於 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成玄英 疏:“萇弘 遭譖,被放歸 蜀,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腸而死。 蜀 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
元 鄭元祐 《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黃懺華 《亡友周仲穆哀辭》:“三年化碧心難滅,九轉成丹目已穿。”
周實 《痛哭》詩:“化作三年碧,榮於一字褒。”
▸ 三年碧
▸ 三年之畜
▸ 三年不目月
▸ 九三年
▸ 化碧
▸ 萇弘化碧
▸ 三年艾
▸ 三氧化二砷
▸ 三年之艾
▸ 三年早知道
▸ 三氧化二鉻
▸ 三氧化鉻
▸ 三年五載
▸ 三年不蜚
▸ 三年喪
▸ 三氧化硫
▸ 年三十
▸ 大年三十
▸ 長年三老
▸ 碧玉年
▸ 四氧化三鐵
▸ 一年三秀
▸ 一年三節
▸ 經年
▸ 硫化
▸ 年老
▸ 三推六問
▸ 三好二怯
▸ 三能
▸ 三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