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詩的意思
注音 ㄑ一 ㄅㄨˋ ㄔㄥˊ ㄕ
拼音 qī bù chéng shī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後以“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相似詞
相反詞
七步成詩「ㄑ一 ㄅㄨˋ ㄔㄥˊ ㄕ」
⒈ 三國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若無法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內吟成詩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後用以形容運思敏捷,有才氣。
例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真不愧是詩詞名家。」
反江郎才盡
引證解釋
⒈ 後以“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引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文帝 嘗令 東阿王 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朱自清 《誦讀教學》:“所謂‘耳治’、‘口治’、‘目治’這誦讀教學三部曲,日漸純熟,則古人的‘一目十行’、‘七步成詩’,並非難事。”
▸ 七步成章
▸ 五步成詩
▸ 七步詩
▸ 七八成
▸ 七言律詩
▸ 七步
▸ 七步之才
▸ 七步八叉
▸ 刻燭成詩
▸ 才高七步
▸ 七言詩
▸ 七月詩派
▸ 七成八脈
▸ 七策五成
▸ 累足成步
▸ 詩成得袍
▸ 十七字詩
▸ 齊步
▸ 變成
▸ 三筆六詩
▸ 三魂七魄
▸ 賽詩會
▸ 軟步
▸ 三步兩腳
▸ 稔成
▸ 三步見方
▸ 汝成人耶
▸ 人名詩
▸ 讓步
▸ 阮步
▸ 弱步
▸ 雀目鼠步
▸ 人多成王
▸ 撒豆成兵
▸ 取義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