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候的意思

注音 ㄑ一 ㄕˊ ㄦˋ ㄏㄡˋ

拼音 qī shí èr hòu

基本釋義

⒈  一年的總候數。氣象上規定五天為一候。一年365天,理應分為七十三候,但為了與月、旬配套方便起見,將每月的26日至月底(無論大月、小月)算為一候,故一年為七十二候。

引證解釋

⒈  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為一節氣。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共七十二候。它是根據動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現象變化的徵候,說明節氣變化,作為農事活動的依據。按,七十二候之說,最初見於《逸周書》、《呂氏春秋》十二紀, 漢 儒列於《禮記·月令》,又見於《淮南子·時則訓》,《魏書》始入《律曆志》。但各書所舉月令物候互有出入,即 唐 王冰 注《素問》所引《呂氏春秋》七十二候,亦與今本《呂氏春秋》及歷中所載不同。參閱 清 李調元 《月令氣候圖說》。

《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七十二候縱説萬類不齊,那禮家記事者,何以就敢毅然斷為‘爵入大水為蛤’哉?此格物之所以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