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的意思

注音 一 ㄓˋ

拼音 yī zhì

基本釋義

⒈  一到。竟至;乃至。指忠正鯁直。猶言小善,偏材。

引證解釋

⒈  一到。

《管子·幼官》:“三千里之外,諸侯世一至。”
漢 王充 《論衡·恢國》:“黃帝 堯舜,鳳凰一至。”
《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發言,故今日為君敘及此也。”
《宋史·晁迥傳》:“方盛暑,為蠲宿直,三五日一至院。”

⒉  竟至;乃至。

《戰國策·齊策一》:“靖郭君 之於寡人,一至此乎?”
《紅樓夢》第一一二回:“賈政 嘆口氣道:‘我不料家運衰敗,一至如此!’”

⒊  猶言小善,偏材。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九徵》:“一至謂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質也。”
劉昞 注:“未能兼濟,各守一行。”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理盡者不可責有餘,一至者不可求兼濟。”
南朝 樑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表》:“愚夫一至,偶識量己。”

⒋  指忠正鯁直。

《晉書·王沉傳》:“若達一至之言,説刺史得失,朝政寬猛,令剛柔得適者,給穀千斛。”
《北史·高道悅傳》:“居法樹平肅之規,處諫著必犯之節。王公憚其風鯁;朕實嘉其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