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的意思
注音 一 ㄑ一ㄤ
拼音 yī qiāng
詞性 數量詞
基本釋義
⒈ 滿腹;滿胸。表數量。用於宰殺的牲體,如羊、豬等。
英文 full of (zeal, anger etc)
法語 plein de (zèle, colère, etc.)
一腔「一 ㄑ一ㄤ」
⒈ 滿腔、滿胸。
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一腔熱血休滴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這回被陸制軍送了一個刺客來,正不知如何辦法,耽了一腔心事。」
引證解釋
⒈ 滿腹;滿胸。
引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三折:“若果是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
《西遊記》第八二回:“你看他做出那千般嬌態,萬種風情。豈知 三藏 一腔子煩惱。”
清 陳天華 《警世鐘》:“一腔無限同舟痛,獻與同胞側耳聽。”
郭小川 《大海浩歌》:“好,一腔膽略,好,一身風采。”
⒉ 表數量。用於宰殺的牲體,如羊、豬等。
引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唐 姜晦 為吏部侍郎,眼不識字,手不解書,濫掌銓衡,曾無分別。選人歌曰:‘今年選數恰相當,都由座主無文章,案後一腔凍豬肉,所以名為 姜侍郎。’”
《水滸傳》第二回:“宰了一腔大羊,殺了百十箇鷄鵝。”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大喜,賞了他一腔羊,一罎酒。”
▸ 千部一腔
▸ 一腔熱血
▸ 如出一口
▸ 日慎一日
▸ 三自一包
▸ 三一回五一回
▸ 日甚一日
▸ 日復一日
▸ 融合為一
▸ 人手一冊
▸ 勸百諷一
▸ 熔於一爐
▸ 仁同一視
▸ 如出一軌
▸ 人生哲學的一課
▸ 人一己百
▸ 缺一不可
▸ 全一
▸ 三人一龍
▸ 若出一轍
▸ 群居和一
▸ 闕一不可
▸ 求備一人
▸ 若出一軌
▸ 筌蹏一悟
▸ 三世一爨
▸ 擎天一柱
▸ 清一色
▸ 屈指一算
▸ 攘臂一呼
▸ 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