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鏑的意思
注音 ㄇ一ㄥˊ ㄉ一ˊ
拼音 míng dí
基本釋義
⒈ 古時一種射出去帶響的箭,多用於發號令。
例聞鳴鏑而股戰。——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英whistling arrow;
鳴鏑「ㄇ一ㄥˊ ㄉ一ˊ」
⒈ 軍中發號令的響箭。參見「嚆矢」條。
引《史記·卷一一〇·匈奴傳》:「冒頓乃作為鳴鏑,習勒其騎射,令曰:『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
清·張景祁〈酹江月·樓船望斷〉詞:「回憶鳴鏑飛空,猋輪逐浪,脫險真奇絕。」
引證解釋
⒈ 即響箭。矢發射時有聲,故稱。
引《史記·匈奴列傳》:“冒頓 乃作為鳴鏑,習勒其騎射,令曰:‘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
裴駰 集解:“《漢書音義》曰:‘鏑,箭也,如今鳴箭也。’ 韋昭 曰:‘矢鏑飛則鳴。’”
三國 魏 曹植 《名都篇》:“攬弓捷鳴鏑,長驅上 南山。”
明 吾丘瑞 《運甓記·帥閫賓賢》:“羽書鳴鏑警常聞,揚鞭靜折愁無策。”
毛澤東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詞:“正西風落葉下 長安,飛鳴鏑。”
⒉ 借指戰亂。
引《晉書·后妃傳論》:“中原陷於鳴鏑,其兆彰於此焉。”
《南史·宋宗室及諸王傳論》:“雖鳴鏑之酷,未極於斯。”
宋 王安石 《英德殿上梁文》:“兒郎偉,拋樑北,邊頭自此無鳴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