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花鼓的意思

注音 ㄈㄥˋ 一ㄤˊ ㄏㄨㄚ ㄍㄨˇ

拼音 fèng yáng huā gǔ

基本釋義

⒈  民間曲調名。創始於安徽鳳陽。最初流傳明代。唱詞多疊字,每段二十七字,前兩句各三字,後三句各七字。字尾鑼鼓聲十三個字音。

國語辭典簡編本

鳳陽花鼓「ㄈㄥˋ ㄧㄤˊ ㄏㄨㄚ ㄍㄨˇ」

流行於安徽的民間歌舞。由明代一種秧歌發展而成,最早產生於鳳陽。今之表演者背著花鼓,兩手執竹枝做成的鼓鍵敲擊,配合舞步,邊敲邊唱。節奏鮮明,舞姿輕盈。

造句這次校慶,高年級的女同學所表演的鳳陽花鼓歌舞,舞姿曼妙,十分精彩。

國語辭典修訂本

鳳陽花鼓「ㄈㄥˋ 一ㄤˊ ㄏㄨㄚ ㄍㄨˇ」

⒈  流行於安徽的民間歌舞。由明代一種秧歌發展而成,最早產生於鳳陽。今之表演者背著花鼓,兩手執竹枝做成的鼓鍵敲擊,配合舞步,邊敲邊唱。節奏鮮明,舞姿輕盈。

引證解釋

⒈  創始於 安徽 鳳陽 的民間文藝。為曲藝“花鼓小鑼”、戲曲“花鼓戲”和民間歌舞“花鼓燈”的合稱。現多指打花鼓。演唱者兩人。一女擊鼓,一女敲鑼,齊唱。曲調有《鳳陽歌》等小調。

柳亞子 《“三八”節晚會有感》詩:“鳳陽花鼓反 朱皇,擁護 毛公 便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