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縛輿櫬的意思
注音 ㄇ一ㄢˋ ㄈㄨˋ ㄩˊ ㄔㄣˋ
拼音 miàn fù yú chèn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語本《左傳·僖公六年》:“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經,士輿櫬。”
面縛輿櫬「ㄇ一ㄢˋ ㄈㄨˋ ㄩˊ ㄔㄣˋ」
⒈ 兩手反綁,車載空棺。表示投降並自請受刑。
引《三國志·卷二八·魏書·鄧艾傳》:「艾至成都,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艾執節解縛焚櫬,受而宥之。」
《三國演義·第一一八回》:「後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出北門十里而降。」
引證解釋
⒈ 亦省作“面櫬”。
引語本《左傳·僖公六年》:“許男 面縛銜璧,大夫衰經,士輿櫬。”
杜預 注:“縛手於後,唯見其面……櫬,棺也。將受死,故衰絰。”
《三國志·魏志·鄧艾傳》:“艾 至 成都,禪 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 艾 執節解縛焚櫬,受而宥之。”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衍 君臣面縛輿櫬,出降於 七裡亭。”
清 黃宗羲 《徵君沉耕巖先生墓誌銘》:“即使面縛輿櫬,猶應宣佈皇威,而後愍其歸死以宥之。”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子嬰 面櫬, 漢祖 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