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像的意思

注音 一ˊ ㄒ一ㄤˋ

拼音 yí xià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死者生前的照片或畫像。

portrait of the deceased;

國語辭典簡編本

遺像「ㄧˊ ㄒㄧㄤˋ」

死者生前的照片或肖像。

造句主席帶領全體與會人員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

國語辭典修訂本

遺像「一ˊ ㄒ一ㄤˋ」

⒈  死者生前的照片或肖像。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只見中間奉著靈柩,面前香爐、燭臺、遺像、魂旛。」

如:「國父遺像」。

⒉  當物體移去或閉眼時,物像仍存在瞬間的現象。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遺象”。

⒉  指死者的畫像、塑像或照片。

《三國志·魏志·倉慈傳》:“數年卒官,吏民悲感如喪親戚,圖畫其形,思其遺像。”
《文選·潘岳<懷舊賦>》:“上瞻兮遺象,下臨兮泉壤。”
李善 注:“象,謂形像也。以其已化,故謂之遺也。”
宋 蘇轍 《楊惠之塑維摩像》詩:“誰人好道塑遺像,鮐皮束骨筋扶咽。”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越想越疑心,不住的踱出壽堂觀看,越看越像自己老婆的遺象。”
丁玲 《母親》一:“﹝醫生﹞每回去看脈時走過堂屋,都看到那死去的朋友的遺像。”

⒊  前代事物留傳下來的形狀、式樣。

晉 王嘉 《拾遺記·唐堯》:“今人每歲元日,或刻木鑄金,或圖畫為雞於牖上,此之遺像也。”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七:“為車乘者,苟貴輕細,又數變易其形,皆以白篾為純,蓋古喪車之遺象。”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二:“鹵簿內皁纛,蓋旄頭之遺象。”
明 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贔屭等名不同》:“囚牛龍種,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