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義的意思

注音 ㄈㄨˋ 一ˋ

拼音 fù yì

基本釋義

⒈  猶仗義。

⒉  參加義舉;參加義師。

⒊  就義。

⒋  指弔喪。漢晉時,對上司弔喪送葬,為當然之義務,故稱。

國語辭典簡編本

赴義「ㄈㄨˋ ㄧˋ」

就義,指為正義而勇往赴死。

造句秋瑾在獄中受審時,沒有一句供詞,赴義前僅僅留下「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字。

國語辭典修訂本

赴義「ㄈㄨˋ 一ˋ」

⒈  就義、為義往勇嚮往。

如:「為了全國人民的幸福,他毅然決然的慷慨赴義。」

引證解釋

⒈  猶仗義。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卓 遣執金吾 胡母班” 裴松之 注引《漢末名士錄》:“班 字 季皮,太山 人,少與 山陽 度尚、東平 張邈 等八人並輕財赴義,振濟人士,世謂之八廚。”
清 姚清華 《石門馬氏蠲粟賑饑紀事》詩:“當其舉念初,赴義如箭疾。”

⒉  參加義舉;參加義師。

《宋書·武帝紀上》:“於是大開賞募,投身赴義者,一同登京城之科。”
《北齊書·薛嘉族傳》:“屬 高祖 在 信都,嘉族 聞而赴義。”
《南史·劉鍾傳》:“及義旗建,帝拔 鍾 為郡主簿,曰:‘豫是 彭城 鄉人赴義者,並可依 劉主簿。’”

⒊  就義。

清 秦瀛 《五人墓》詩:“嗚呼五人市儈徒,一旦赴義同捐軀。”
任光椿 《戊戌喋血記》第十六章:“現在,我總算可以從容赴義了!”

⒋  指弔喪。 漢 晉 時,對上司弔喪送葬,為當然之義務,故稱。

晉 陶潛 《孟府君傳》:“君嘗為刺史 謝永 別駕, 永,會稽 人,喪亡;君求赴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