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扆的意思

注音 ㄈㄨˋ 一ˇ

拼音 fù yǐ

基本釋義

⒈  亦作“負依”。

⒉  背靠屏風。指皇帝臨朝聽政。

國語辭典修訂本

負扆「ㄈㄨˋ 一ˇ」

⒈  古代天子接見諸侯,背對窗戶南面而立,以示君位,故後世即以負扆比喻南面稱帝或攝政。

《淮南子·齊俗》:「攝天子之位,負扆而朝諸侯。」
漢·高誘·注:「戶牖之間謂之扆。」
《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唐·司馬貞·索隱述贊:「周公攝政,負扆據圖。」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負依”。背靠屏風。指皇帝臨朝聽政。

《荀子·正論》:“居則設張容負依而坐。”
楊倞 注:“戶牖之間謂之依,亦作扆,扆、依音同。”
《淮南子·氾論訓》:“周公 繼 文王 之業,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政,平夷狄之亂,誅 管 蔡 之罪,負扆而朝諸侯。”
高誘 注:“負,背也。扆,戶牖之間。言南面也。”
唐 白居易 《采詩官》詩:“一人負扆常端默,百辟入門兩自媚。”
章炳麟 《秦政記》:“秦皇 負扆以斷天下,而子弟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