縑帛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ㄢ ㄅㄛˊ

拼音 jiān bó

基本釋義

⒈  絹類的絲織物。古代多用作賞賜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作書寫用。

國語辭典修訂本

縑帛「ㄐ一ㄢ ㄅㄛˊ」

⒈  質地細薄的絲織品。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縑帛皆輸長安。」
《後漢書·卷六二·荀淑傳》:「耗費縑帛,空竭府藏。」

引證解釋

⒈  絹類的絲織物。古代多用作賞賜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

《周禮·天官·典絲》“掌其藏與其出,以待興功之時” 漢 鄭玄 注:“時者若溫煖宜縑帛,清涼宜文繡。”
《史記·滑稽列傳》:“數賜縑帛,簷揭而去。”
唐 韓愈 《許受韓弘物狀》:“韓弘 榮於寵賜,遂寄縑帛與臣。”

⒉  作書寫用。

《後漢書·宦者傳·蔡倫》:“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紙。”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故有刀筆鉛槧之説, 秦 漢 末用縑帛。”
清 周亮工 《與胡元潤書》:“王荊公 作字,未嘗輕用縑帛,獨於佛語用之。”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四節:“兩漢 學校發達,經學又極煩瑣,士人錄寫大量經傳師說,竹簡重,縑帛貴,很自然的需要一種代用品,紙就在這個需要下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