縑素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ㄢ ㄙㄨˋ
拼音 jiān sù
基本釋義
⒈ 細絹。可供書畫。指書冊或書畫。
縑素「ㄐ一ㄢ ㄙㄨˋ」
⒈ 供書畫用的白絹。
引《抱朴子·內篇·遐覽》:「又許漸得短書,縑素所寫者,積年之中,合集所見,當出二百許卷,終不可得也。」
《宋史·卷三〇六·張去華傳》:「命以縑素寫其論為十八軸,列置龍圖閣之四壁。」
引證解釋
⒈ 細絹。可供書畫。
引晉 葛洪 《抱朴子·遐覽》:“縑素所寫者,積年之中,合集所見,當出二百許卷。”
南朝 樑 虞龢 《論書表》:“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寫 河上公 《老子》,縑素早辦而無人能書。”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吳道子》:“氣韻雄壯,幾不容於縑素;筆跡磊落,遂恣意於壁牆。”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五:“米元暉 善畫,能以古為今,蓋妙於薰染縑素。”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篇卷》:“大約篇從竹簡,卷從縑素;因物定名,無他義也。”
⒉ 指書冊或書畫。
引南朝 樑 虞龢 《論書表》:“縑素之工,殆絶於昔。”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命 蔡京、樑師成、黃冕 輩編類其真贋,紙書縑素,備盡卷帙。”
《明史·隱逸傳·倪瓚》:“求縑素者踵至, 瓚 亦時應之。”
清 趙翼 《範莪亭孝廉得二扇面》詩:“縑素垂千秋,應可慰毅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