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的意思

注音 ㄓㄣ ㄖㄣˊ

拼音 zhēn ré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親身和活著的人。

在銀幕上…但決非真人。

in the flesh; actual person;

⒉  道教稱有養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稱號。

immortal;


英文 a real person, Daoist spiritual master

德語 Heiliger (S, Rel)​, reale Person (S)​, realer Mensch (S)​, Zhenren ( Wahrer Mensch , Ideal im Buddhismus und Daoismus )​ (S, Rel)​

法語 personne réelle, dans la chair, maître spirituel taoïste

國語辭典簡編本

真人「ㄓㄣ ㄖㄣˊ」

1.道家稱修得真道的人。

造句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

2.確實的人。

造句機器人可以代替真人做一些具有高危險性的工作。

3.考古學稱由體質特徵介於人形猿和現代人之間的猿人,進化至形態接近現代人的史前時代人類。

造句真人以在中國發現的山頂洞人和法國發現的克人最著名。

國語辭典修訂本

真人「ㄓㄣ ㄖㄣˊ」

⒈  道家稱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稱道士。

《莊子·天下》:「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金瓶梅·第一二回》:「有一孫真人,擺著筵席請人,卻教座下老虎去請。」

⒉  奉天命降生人世的真命天子。

唐·杜光庭《虯髯客傳》:「嘗識一人,愚謂之真人也;其餘,將帥而已。」
《三國演義·第三一回》:「後五十年,當有真人起於樑、沛之間。」

⒊  史前時代的人類,由體質特徵介於人形猿和現代人之間的猿人,進化至形態接近現代人的人類,稱為「真人」。以在中國發現的「山頂洞人」和法國發現的「克人」最著名。

引證解釋

⒈  道家稱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稱“成仙”之人。

《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説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淮南子·本經訓》:“莫死莫生,莫虛莫盈,是謂真人。”
漢 王逸 《九思·守志》:“隨真人兮翱翔,食元氣兮長存。”
《舊唐書·玄宗紀下》:“天寳 元年…… 莊子 號為 南華真人,文子 號為 通玄真人,列子 號為 沖虛真人,庚桑子 號為 洞虛真人。”
宋 蘇軾 《甲子日雨》詩:“賴有真人不飢渴,閉門卻埽但焚香。”
《剪燈新話·牡丹燈記》:“鄰翁曰:‘ 玄妙觀 魏法師,故開府 王真人 弟子,符籙為當今第一,汝宜急往求焉。’”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六:“神,凡是神,不管是老母,老君,真人,大士……都得請。”

⒉  佛教稱證真理的人,即阿羅漢。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八:“真人,是阿羅漢也。或言阿羅訶。經中或言應真,或作應儀,亦云無著果,皆是一也。”

⒊  後因指統一天下的所謂真命天子。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漢 張衡 《南都賦》:“方今天地之雎剌,帝亂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梁書·韋叡傳》:“天下真人,殆興於吾州矣。”
《秦併六國平話》捲上:“未有真人來統一,奈何七國又爭雄。”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録之以見真人埽除之難,元勛櫛沐之苦。”

⒋  指品行端正的人。

《漢書·楊惲傳》:“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謂‘鼠不容穴,銜窶數’者也。”
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真人,正人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太史奏真人東行。”
劉孝標 注引 檀道鸞 《續晉陽秋》:“陳仲弓 從諸子侄造 荀(荀淑 )父子,於時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賢人聚。”
清 周亮工 《與王先生書》:“孝廉於僕稱莫逆交者二十年,真人真品,肅然敬之者亦二十年。”

⒌  指真誠可靠或知情的人。參見“真人面前不説假話”。

⒍  人類學中指從猿進化而來,真正脫離動物界的人。

吳汝康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人類的祖先》:“人科中的真人,則包括一切能製造工具的人,有較發達的腦子,形成了社會……真正脫離動物界而轉變成‘完全形成的人’,即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