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的意思

注音 ㄉㄨˊ ㄒ一ㄥˊ

拼音 dú xíng

基本釋義

⒈  一個人走路。

踽踽獨行。

solitary;

⒉  堅持按自己的主張做。

獨行其是。

practise his path independently;

國語辭典簡編本

獨行「ㄉㄨˊ ㄒㄧㄥˊ」

1.獨自一人行走。

造句深夜應避免獨行,以免發生意外。

2.固執己意行事。

造句他做事向來獨斷獨行,從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國語辭典修訂本

獨行「ㄉㄨˊ ㄒ一ㄥˊ」

⒈  獨自一人行走。

唐·盧綸〈秋晚山中別業〉詩:「樹老野泉清,幽人好獨行。」

⒉  固執己意以行事。

如:「他做事向來一意獨行,不接受別人意見。」

⒈  志節高尚,不隨俗浮沉。

《漢書·卷六·武帝紀》:「諭三老弟以為民師,舉獨行之君子,徵詣行在所。」

引證解釋

⒈  一人行路;獨自行走。

《莊子·盜跖》:“內周樓疏,外不敢獨行,可謂畏矣!”
《史記·陳丞相世家》:“渡 河,船人見其美丈夫獨行,疑其亡將,要中當有金玉寶器,目之,欲殺 平。”
《法苑珠林》卷十:“舍利弗 獨行乞食,婆羅門見而問言:‘尊者獨行無沙彌耶?’”
清 金人瑞 《送維茨公晉秋日渡江之金陵》詩之十:“我或讀經罷,獨行觀水痕。”

⒉  專意實行;獨自實行或行事。

《易·晉》:“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孔穎達 疏:“獨猶專也,言進與退專行其正也。”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韓非子·忠孝》:“王者獨行謂之王,是以三王不務離合而正,五霸不待從橫而察,治內以裁外而已矣。”

⒊  謂獨斷專行。

清 惲敬 《新東門漕倉記》:“嗚呼,此郡縣長吏所以囂然獨行其意於上而民終不可治也已!”

⒋  單獨行時;單獨流行。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其文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故能彌歷千載,而其書獨行。”
《文獻通考·經籍二》:“自 晉 之後, 弼 學獨行,遂傳至今。”

⒌  謂軍隊如入無人之境,沒有阻擋。

《管子·七法》:“故蚤知敵人如獨行,有蓄積,則久而不匱。”
《管子·七法》:“有雷電之戰,故能獨行而無敵矣!”

⒍  謂節操高尚,不隨俗浮沉。

《禮記·儒行》:“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
《舊唐書·隱逸傳序》:“而 遊巖、德義 之徒,所高者獨行。”
章炳麟 《謝本師》:“先生為人豈弟,不好聲色,而餘喜獨行赴淵之士。”

⒎  指故為標新立異的行為。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田公墓誌銘》:“公所設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為獨行異言,以峙聲名。”

⒏  馬兜鈴的根。有香氣。中醫入藥。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二》:“馬兜零之根,乃是獨行。”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馬兜鈴》:“其根吐利人,微有香氣,故有獨行、木香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