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卻的意思
注音 ㄖㄤˇ ㄑㄩㄝˋ
拼音 rǎng què
基本釋義
⒈ 見“攘卻”。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攘卻”。驅逐,抵禦。
引《漢書·地理志上》:“武帝 攘卻 胡 越,開地斥境,南置 交阯,北置 朔方 之州。”
唐 陸贄 《論邊緣守備事宜狀》:“有攘卻之力,用和親之謀,則示弱而勞費矣。”
宋 岳飛 《奏辭檢校少保第二札子》:“臣本無才術,誤膺眷渥,未能攘卻夷狄,掃除僭竊。”
梁啟超 《張博望班定遠合傳》:“秦始皇 攘卻戎狄。”
⒉ 亦作“攘卻”。退讓。見“攘卻”。
引《禮記·曲禮上》“左右攘闢” 漢 鄭玄 注:“謂群臣陪位侍駕者攘卻也。”
▸ 攘往熙來
▸ 攘袂切齒
▸ 攘討
▸ 攘攘營營
▸ 攘攘勞勞
▸ 攘人之美
▸ 卻背
▸ 攘攘熙熙
▸ 攘抑
▸ 攘袵
▸ 卻之不恭
▸ 攘災
▸ 攘手
▸ 卻論
▸ 攘權奪利
▸ 攘袂扼腕
▸ 卻蘇
▸ 攘掊
▸ 攘爭
▸ 攘羊
▸ 卻曲
▸ 卻掃
▸ 卻來
▸ 卻舍
▸ 攘袪
▸ 卻埽
▸ 卻去
▸ 攘善
▸ 忍尤攘詬
▸ 卻霜
▸ 攘貪
▸ 卻後
▸ 卻金暮夜
▸ 卻顧
▸ 卻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