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的意思

注音 ㄢ ㄒ一

拼音 ān xī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平靜地休息。

go to sleep; rest and relax;

⒉  安靜地休息——對死者表示哀悼的用語。

烈士們,安息吧!

rest in peace;


英文 to rest, to go to sleep, to rest in peace, (history)​ Parthia

德語 in Frieden ruhen (V)​, sich ausruhen (V)​, Parther, Partherreich (antikes Reich im Nahen Osten)​ (S, Gesch)​

法語 Parthie, reposer en paix, se reposer

國語辭典簡編本

安息「ㄢ ㄒㄧˊ」

表示死亡或悼念死者的宛轉用語。

造句追悼會上,我們祈願死者在天之靈能夠安息

國語辭典修訂本

安息「ㄢ ㄒ一」

⒈  安處閒逸。

《詩經·小雅·小明》:「嗟爾君子,無恆安息。」

⒉  安歇、休息。

《三國演義·第五三回》:「今日全勝,吳兵遠遁,將軍何不卸甲安息?」
《老殘遊記·第六回》:「旱路勞頓,天時不早了,安息罷!」

歇息 休息 安歇 安眠

⒊  表示死亡或悼念死者的宛轉用語。

如:「他已經安息了!」、「我會繼承您的遺志,您放心安息吧!」

⒋  國名。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到安息,後遂有往來。與中國交通頗早,佛教興盛,有高僧安清等多人入中國傳教。見《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

引證解釋

⒈  安逸。

《詩·小雅·小明》:“嗟爾君子,無恆安息。”
《漢書·翟義傳》:“予承明詔,奉社稷之任,持大宗之重,養六尺之託,受天下之寄,戰戰兢兢,不敢安息。”

⒉  安居生息。

《孟子·滕文公下》:“堯 舜 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汙池,民無所安息。”
《三國志·魏志·鍾會傳》:“蜀 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
《明史·太祖紀二》:“天下始定,民財力俱困,要在休養安息,惟廉者能約己而利人,勉之。”

⒊  安寧,平靜。

《漢書·溝洫志》:“百餘裡間, 河 再西三東,迫阸如此,不得安息。”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一:“郡縣漁獵,朝伺暮窺,蓄牧樹藝之所入,先以賂吏,自享乃其餘耳,尚慮不得安息,以是愈無完書。”
清 陳金城 《平夷論》:“幸某等能刺斃夷人,逆夷隨即竄逸,漸次安息。”
蕭紅 《生死場》十五:“二里半 的 麻婆子 被殺, 羅圈腿 被殺,死了兩個人,村中安息了兩天。第三天又是要死人的日子。”

⒋  指停息。

巴金 《滅亡》第十九章:“他把死當作自己底義務,想拿死來安息他一生中的長久不息的苦鬥。”

⒌  安撫,撫慰。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棲逸》:“及 三思、延秀 構逆,諸 武 多坐誅戮,唯 攸緒 不預其禍, 睿宗 即位,又令人安息之。”

⒍  休息,多指睡眠。

《醒世恆言·劉小官雌雄兄弟》:“父子上床安息。”
《英烈傳》第四三回:“德柔 大喜,就請 友定 暫回本營,解甲安息,待眾軍解到 胡深,方請公堂筵宴慶賀。”
《三俠五義》第三二回:“顏生 勸老母安息,自己把卷獨對青燈。”
老舍 《駱駝祥子》二二:“疲乏後的安息是最甜美的享受。”

⒎  死的婉辭。多用於對死者的悼慰。

巴金 《探索集·訪問廣島》:“我不由自主地低聲念起了慰靈碑上那一句碑文:‘安息吧,過去的錯誤不會再犯了。’”
韓希樑 《阿媽妮,別攆火車》:“戰士們相信你的話,你不會讓安息在 朝鮮 人民懷抱裡的烈士墳墓上長出一根雜草來的。”
李季 《周總理啊,大慶兒女想念你》詩:“總理呵,請你安息合上眼,四個現代化我們一定要實現!”

⒏  伊朗高原 古國名。 漢武帝 時開始派使者到 安息,以後遂互有往來。 東漢 時來 中國 的僧人 安清 即是 安息國 人。參閱《漢書·西域傳上·安息國》、 南朝 樑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