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的意思

注音 ㄊㄞˋ ㄕˇ

拼音 tài shǐ

基本釋義

⒈  官名。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朝廷大臣。後職位漸低,秦稱太史令,漢屬太常,掌天文曆法。魏晉以後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至明清兩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責,又稱翰林為太史。

an official who holds astronom and calendar;

⒉  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參之太史。——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Historical Records written by Si Maqian;

德語 Taishi (Eig, Fam)​, oberster Geschichtsschreiber , oberster Sterndeuter

國語辭典修訂本

太史「ㄊㄞˋ ㄕˇ」

⒈  職官名。編載史事兼掌天文曆法。秦漢稱為「太史令」。魏晉以後,修史之職轉歸著作郎,太史則專掌曆法。隋改為太史監,唐改為太史局,宋則有太史局、司天監、天文院等名稱。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為欽天監,修史之職則歸於翰林院,故俗稱翰林為「太史」。

引證解釋

⒈  官名。 西周、春秋 時太史掌記載史事、編寫史書、起草文書,兼管國家典籍和天文曆法等。 秦 漢 曰太史令, 漢 屬太常,掌天時星曆。 魏 晉 以後,修史之職歸著作郎,太史專掌曆法。 隋 改稱太史監, 唐 改為太史局, 宋 有太史局、司天監、天文院等名稱。 元 改稱太史院。 明 清 稱欽天監;修史之職歸之翰林院,故俗稱翰林為太史。參閱《通典·職官八》、《續通典·職官八》。

⒉  複姓。 漢 末有 太史慈。見《三國志》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