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的意思
注音 ㄈㄚˊ ㄗㄨㄟˋ
拼音 fá zuì
基本釋義
⒈ 討伐有罪的人。
例弔民伐罪。
近者奉辭伐罪。——《資治通鑑》
弔民洛汭,伐罪秦中。——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英uprising; attack the tyrant and relieve the people of their sufferings;
伐罪「ㄈㄚˊ ㄗㄨㄟˋ」
⒈ 討伐有罪。
引《文選·潘岳·西征賦》:「當光武之蒙塵,致王誅於赤眉,異奉辭以伐罪,初垂翅於回谿。」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弔民洛汭,伐罪秦中。」
近征討
引證解釋
⒈ 討伐有罪者。
引《左傳·哀公二十三年》:“以辭伐罪足矣,何必卜。”
晉 潘岳 《西征賦》:“當 光武 之蒙塵,致王誅於 赤眉,異 奉辭伐罪。”
唐 韓愈 《貓相乳》:“北平王 牧人以康,伐罪以平。”
▸ 奉辭伐罪
▸ 伐罪弔民
▸ 伐罪吊人
▸ 弔民伐罪
▸ 認罪
▸ 惹罪招愆
▸ 上兵伐謀
▸ 攘伐
▸ 黥罪
▸ 請罪
▸ 輕罪
▸ 前伐
▸ 戕身伐命
▸ 強姦罪
▸ 戕伐
▸ 情罪
▸ 遷善遠罪
▸ 譴罪
▸ 侵伐
▸ 敲詐勒索罪
▸ 泣罪
▸ 愆罪
▸ 遣罪
▸ 啟伐
▸ 千古罪人
▸ 平罪
▸ 破伐
▸ 搶劫罪
▸ 匹夫無罪
▸ 陪罪
▸ 搶奪罪
▸ 賠罪
▸ 啟罪
▸ 虐待罪
▸ 擬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