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的意思

注音 ㄔㄥˊ ㄒ一ㄤˋ

拼音 chéng xià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古代輔佐君主治理國家政務的職位最高的大臣。

prime minister;


英文 the most senior minister of many kingdoms or dynasties (with varying roles)​, prime minister

法語 premier ministre

國語辭典簡編本

丞相「ㄔㄥˊ ㄒㄧㄤˋ」

古時輔佐天子處理國事的最高行政官員。多由一人擔任,有時亦由二人或多人共同掌政。秦漢以後設置,明洪武十三年後廢置。

造句唐太宗任用房玄齡、杜如晦來擔任丞相,因此締造了清明的政治。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丞相「ㄔㄥˊ ㄒ一ㄤˋ」

⒈  職官名。秦漢以後輔佐天子的最高行政官員。多由一人擔任,有時亦由二人或多人共同掌政。歷代時設時廢,或改易其名,明洪武十三年後不復設定。

引證解釋

⒈  古代輔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長官。 戰國 秦悼武王 二年始置左右丞相。 秦 以後各朝,時廢時設。 明 洪武 十三年革去中書省,權歸六部,至此,丞相之制遂廢。

《商君書·定分》:“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丞相銜奉國威,為民除害。”
唐 杜甫 《蜀相》詩:“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 外柏森森。”
《說唐》第一回:“主公恐我兵單力弱,故令丞相協助,奈何偷生無志?”

⒉  大平天囯 設立的官階,地位低於王、侯。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天朝田畝制度》:“凡一軍一切生死黜陟等事,軍帥詳監軍,監軍詳欽命總制,欽命總制詳將軍、侍衛、指揮、檢點、丞相,丞相稟軍師,軍師奏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