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泰山的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ㄊㄞˋ ㄕㄢ
拼音 bù shí tài shān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比喻沒有見識,不知禮敬大人物。多用於“有眼”之後。
不識泰山「ㄅㄨˋ ㄕˊ ㄊㄞˋ ㄕㄢ」
⒈ 比喻不知禮敬或認不出地位高、本領大的人。
引《水滸傳·第二三回》:「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凟兄長,望乞恕罪。」
引證解釋
⒈ 比喻沒有見識,不知禮敬大人物。多用於“有眼”之後。
引《水滸傳》第二回:“太公起身勸了一杯酒,説道:‘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古今小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漢朝 一個名臣,當初未遇時節,其妻‘有眼不識泰山’,棄之而去,到後來,悔之無及。”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我在家時,只知道他會做詩詞小品,卻原來有這等大學問,真是‘有眼不識泰山’了。”
▸ 挈泰山以超江河
▸ 捧土加泰山
▸ 目不識丁
▸ 目不識字
▸ 目不識書
▸ 鴻毛泰山
▸ 紇字不識
▸ 恩重泰山
▸ 對面不識
▸ 反眼不識
▸ 篤定泰山
▸ 東不識
▸ 登泰山記
▸ 不識馬肝
▸ 不識之無
▸ 不識抬舉
▸ 不識高低
▸ 不識竅
▸ 不識
▸ 不識東家
▸ 不識不知
▸ 不識局面
▸ 不識時務
▸ 不識起倒
▸ 不識一丁
▸ 不識好歹
▸ 不識得有
▸ 不識大體
▸ 不識閒兒
▸ 不識時
▸ 不識相
▸ 不識面
▸ 不識丁
▸ 死重泰山
▸ 泰山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