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不知的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ㄅㄨˋ ㄓ
拼音 bù shí bù zhī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謂不識古今。形容古代民風淳樸。猶不知不覺。
引證解釋
⒈ 謂不識古今。形容古代民風淳樸。
引《詩·大雅·皇矣》:“帝謂 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
《列子·仲尼》:“堯 乃微服遊於康衢,聞兒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⒉ 猶不知不覺。
引靜嘨齋主人 《<西遊補>答問》:“情之魔人,無形無聲,不識不知,或從悲慘而入;或從逸樂而入;或一念疑搖而入;或從所見聞而入。”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然而通讀全篇,較之攻擊 日本 人,倒是不識不知地將 支那 留學生的不品行,特地費了力招供出來的地方更多。”
▸ 人事不知
▸ 目不知書
▸ 迷不知歸
▸ 茫然不知所措
▸ 蓼蟲不知苦
▸ 蟪蛄不知春秋
▸ 蟬不知雪
▸ 不知者不罪
▸ 不知自量
▸ 不知自愛
▸ 博者不知
▸ 不知輕重
▸ 不知寢食
▸ 不知起倒
▸ 不知其子視其父
▸ 不知其詳
▸ 不知其所以然
▸ 不知量
▸ 不知利害
▸ 不知就裡
▸ 不知進退
▸ 不知紀極
▸ 不知何許人
▸ 不知好歹
▸ 不知貴賤
▸ 不知高下
▸ 不知高低
▸ 不知甘苦
▸ 不知凡幾
▸ 不知端倪
▸ 不知薡蕫
▸ 不知丁董
▸ 不知顛倒
▸ 不知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