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揮而就的意思
注音 一 ㄏㄨㄟ ㄦˊ ㄐ一ㄡˋ
拼音 yī huī ér jiù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形容人才思敏捷,詩賦文章一動筆就寫成:下筆千言,一揮而就。
相似詞
下筆千言 一氣呵成 一目十行 一蹴而就 不加思索 不假思索 輕而易舉 一語破的 易如反掌
相反詞
一揮而就「一 ㄏㄨㄟ ㄦˊ ㄐ一ㄡˋ」
⒈ 形容才思敏捷,落筆成章。也作「一揮而成」。
引《警世通言·卷六·俞仲舉題詩遇上皇》:「俞良領旨,左右便取過文房四寶,放在俞良面前。俞良一揮而就,做了一隻詞。」
《紅樓夢·第三七回》:「黛玉道:『你們都有了。』說著,提筆一揮而就,擲與眾。」
- 成語解釋一揮而就
引證解釋
⒈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薦舉不捷》:“﹝ 王璘 ﹞復為鳥散餘花落詩二十首,援毫而就。時忽風雨暴至,數幅為迴飈所卷,泥滓沾漬,不勝舒捲。
引璘 曰:‘勿取,但將紙來!’復縱筆一揮,斯須復十餘篇矣。”
後因以“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七:“貢父 急引疾而出, 東坡 一揮而就,不日傳都下。”
《紅樓夢》第三七回:“黛玉 道:‘你們都有了?’説著,提筆一揮而就,擲與眾人。”
葉聖陶 《未厭集·某城紀事》:“但是常務委員 應鬆厓 等他不及,自己一揮而就,書也沒有翻。”
▸ 一呵而就
▸ 一揮而成
▸ 一蹴而就
▸ 大筆一揮
▸ 一掃而空
▸ 一掃而光
▸ 一身而二任
▸ 一鼓而下
▸ 一哄而上
▸ 一蹴而得
▸ 一概而論
▸ 一轟而散
▸ 一鬨而散
▸ 一蹴而成
▸ 一哄而起
▸ 一褱而論
▸ 一揮九制
▸ 一擁而入
▸ 一概而言
▸ 一擁而上
▸ 一往而深
▸ 一望而知
▸ 一飲而盡
▸ 援筆而就
▸ 可一而不可再
▸ 合而為一
▸ 二而一
▸ 從一而終
▸ 不一而足
▸ 十一而稅
▸ 一而光
▸ 一而二,二而三
▸ 一而再,再而三
▸ 一而二,二而一
▸ 一而不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