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00字(通用9篇)

2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00字(通用9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00字,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00字 篇1

  每年的春節過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都會牽繞著我,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讓我感動好久,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那思緒牽繞著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頒獎臺上……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手拿著筆認真記下他們的名字,有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勤儉節約、分毫積攢,千萬捐贈家鄉的八旬老人馬旭……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我們河南人——擔起鄉村未來的八零後教師張玉滾。張玉滾師範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錢的民辦教師幹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學校地處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處處佈滿泥濘荊棘,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挑進了學校。看著電視上張玉滾挑著重重的課本,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我的眼睛溼潤了,他挑的不僅僅是課本,是大山裡孩子們的希望啊!由於常年操勞,八零後的他臉上佈滿皺紋,比同齡人老了好幾歲。最後聽著白巖松為他念頒獎詞,它是這樣寫的: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

  是啊,多好的頒獎詞,張玉滾,我永遠記住這個名字,你是我們河南人的驕傲,你雖普通但最偉大,你展現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會一直鼓舞著我們每一個國人,激勵著我,努力,追夢!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00字 篇2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蹟、感人的創造、感人肺腑的場面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讓我敬佩的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在親人眼裡,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裡滿滿一面牆都貼著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著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為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親戚們最終同意了何玥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

  我以後也要向何玥學習,學習她做一個對社會有很大作用的、有愛心的人。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00字 篇3

  用愛的捆帶將患上“老人痴呆症”母親與自己綁在了一起。每天,陳斌強,都會和母親騎上小車,從充滿了“孝”的小路上前去陳斌強教書育人的中學。母親的“痴呆症”愈來愈嚴重,就連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陳斌強為了母親有時會沾上一點氣味,但他的學生們卻並不排斥——因為那是愛的味道!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的三寸暉······”這些在每個人的心裡恐怕已經再熟悉不過,可這些來自古代的真情告誡,在古代,人人都是孝子,可在“寶貝”肆孽的年代,卻有不少人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令父母“超負荷執行”。

  但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卻展現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中學教師陳斌強感人至深的守護母親的故事,在億萬的“寶貝”面前重新詮釋了 “孝”, “孝”代表的不單單是一個字眼,而是一種偉大的力量,為我們的人生注滿了崇高之美,為所有人注入了春風般溫暖。

  陳斌強那將自己與母親再一次緊緊捆在一起的愛的捆帶,也許在未來久遠的日子裡會塵封,但儘管捆帶不會永存,它記錄的一點一滴的子孝與母愛卻會永存,卻會把孝傳滿整個華夏,傳滿整個世界!

  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父母的愛已脈脈匯入了我們的血脈,但我們卻不一定會察覺出,但父母為我們而付出,為我們而忙碌,為我們而辛勞,就算是再疲憊,也不要忘記——感恩孝奉!其實,世界上不存在孝子,因為,為父母付出,是我們理所應當的!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00字 篇4

  今年63歲的張桂梅是雲南麗江華坪縣女子高中校長。2008年,她用從各方籌集到的資金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專門招收貧困山區的女孩。12年來,已經有1800多名女生從這所學校走出,考上大學,實現夢想。

  每天清晨剛過5時,華坪縣女子高中學生們的一天都是從校長張桂梅的喇叭聲中開始的。

  5時30分開始,讀書聲就會陸續在學校各個角落響起。這裡的女孩都來自貧困山區,基礎差、中考分數低,要想考上大學就需要付出更多。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去世後,她申請從大理來到華坪縣教書,沒多久就查出身患腫瘤,讓她沒想到的是,華坪縣婦聯為了救她發起了募捐。

  張桂梅在山區家訪時發現很多女孩早早就輟學在家、嫁人生子,延續著貧困,她想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女孩能夠繼續讀書、考大學、改變命運。2008年,張桂梅在縣裡財政和各方支援下創辦了第一所女子高中。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連年高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她也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多個榮譽稱號。

  現在張桂梅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多種疾病讓她每時每刻都在咬牙堅持,但讓她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

  目前,麗江市設立了“張桂梅教育基金”,籌集資金將用於支援華坪女子高中發展、補助貧困學生。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00字 篇5

  今天,我們在這裡,觀看了2016年的感動中國,這場長達120多分鐘的影片讓我很感動,而最讓我感動的,是在山區中為孩子們默默奉獻而從不所求的這樣一對山區夫婦,他們對優越的生活選擇放棄,而走向了科技落後的山區生活。

  曾經有這樣一對夫妻,朱敏才曾是一位外交官,英語非常好。本來可以住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們卻選擇了山區的艱苦生活。這個山區小學有100多個孩子,代課老師卻只有一人,他們的到來無疑是給山區孩子增加了興趣,在平常的日子裡,他們學不到英語,那麼課外知識就更別說了,但自從他們來後生活就和以前大大不同。由於每天這樣過度操勞和長期吃不上營養的蔬菜的原因,自己卻落得了風溼病,沒動一下條件雖然苦,但他們是快樂的。可好景不長,又一次他突發腦溢血,倒在了這裡。過了許久才脫離了危險期,這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有讓人激動的訊息呀!他的心願是在貴州山區當上一名英語教師,在這一刻,他的願望果然實現了,而且非常光榮出色的完成了,難道他們得獎項不是理所應當的麼?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終於在2015年晚在央視播出了,昨天晚上,我特地抽觀看了頒獎典禮,觀看過程中,平凡的人們在不同平凡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人民。’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00字 篇6

  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沒有專職的心理醫生。學校老師們開玩笑說:“張桂梅校長就是心理醫生。”

  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家庭貧困的陰影,經常會使一些學生精神狀態低迷,學習成績滑坡。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張桂梅不僅耐心地開導學生,而且親自去家訪,瞭解學生背後的家庭原因。她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輟學。

  張桂梅每晚住在學生宿舍。高一年級的一名女生情緒低落,學習成績退步。張桂梅就讓她與自己同住,經常開導她。瞭解到女孩的父母經常打架,女孩還常被父親嫌棄辱罵。張桂梅3次到村中她家裡為其父母調解,終於讓全家和好,小姑娘臉上有了笑容,學習也更努力了。“我要救這個孩子,就要救她父母,救她全家!”張桂梅說。

  “陳小琴(化名)最近考試成績才390多分,這個成績究竟是什麼原因?”今年國慶家訪,張桂梅帶著滿腹疑問來到船房鄉華榮村高三學生陳小琴家。陳小琴家是貧困戶,母親有精神疾病,父親受到村裡幫扶,當了村裡的保潔員。張桂梅明白了陳小琴的心病,親切地鼓勵她:“大家都在幫助你家,你在學校的生活費有學校補助,你不用擔心家裡,應該全力以赴地專心讀書。”

  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沒有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輟學,沒有發生過學生自殺、自殘的事件。12年來,跋山涉水的家訪,每個學生和家庭的甘苦張桂梅都瞭然於胸。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00字 篇7

  晚上八點我們一家人準時坐在了電視機前,看《感動中國》,當一個個平凡感人的故事在我們眼前播放,淚水和感動在整整2個小時的靜默中伴隨著我們。當我們一次次被真情感動,才會體會到,世界原來這般美好,人情原來這般純潔。該是多麼美好的家庭才塑造了這麼感人的故事呀!

  看了這個節目之後,兒子說:“他們都幹了許多好事。”這句話讓我受益很多。是呀,世上有許許多多的好人,他們都是那麼地高尚、偉大!是我們人生的好榜樣!他們也很平凡,是芸芸眾生中平凡的一員,可他們卻在平凡的位置上幹出不平凡的事,也使他們的人生也變得從此不再平凡。所以,他們感動著我們。我們的生活需要這樣的好人,我們美好幸福的生活需要用溫暖來營造,需要用善良來創造。

  透過觀看這個電視節目,我們一家人也趁機進行了溝通,尤其是對兒子。電視節目使他認識人需要多做好事,做的好事多了終究會讓人感動!其實我們都明白如果我們都能用心努力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

  我覺得我們這些爸爸媽媽們,不應該錯過這些好節目,去感受這些單純的愛,讓自己的.靈魂經歷一次洗禮,讓這愛喚醒自己內心深處蟄伏許久的人性的光輝……還有我們正在成長的孩子,希望藉此讓他們去感悟什麼是追求、理想,什麼是人性和愛,還有如何面對榮譽、苦難、付出……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小事感動著我們,讓我們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蹟。讓我們用最純淨的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00字 篇8

  今天下午的第二節課,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欄目。

  在這些感動人物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朱敏才和他的妻子孫麗娜。朱敏才以前是赫赫有名、大名鼎鼎的外交官,退休後,人們認為他們夫婦倆會回北京安享度日,但他們沒這麼做,他們去了貴州山區去教那裡的小朋友。朱敏才和孫麗娜在那裡教書十年,山裡很貧窮。孫麗娜睡覺的小屋連著學校的廁所,一開後窗戶,臭味就從後窗戶裡飄出來,臭的晚上孫麗娜帶兩個口罩還睡不著。

  他們最快樂的時光是和山區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光,可是這十年裡他們卻沒有和自己的親生女兒吃過一頓團圓飯。雖然山裡什麼都沒有,但朱敏才和孫麗娜還是去那裡教書。他們沒有到北京去安安心心的養老,而是跑到貴州山區裡去教書。

  讀了朱敏才和孫麗娜的故事,我很感動。比起我自己,我差的很遠:我不願意到山區那裡,因為那裡很窮,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玩具、沒有衛生所··那裡有可能吃不上蔬菜、那裡的孩子髒··但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卻跑到那裡主動教書,不畏條件惡劣(因為山裡沒有蔬菜,所以孫麗娜奶奶患上了眼疾,朱敏才爺爺因為不適氣候患了很嚴重的病。朱敏才爺爺說過,即使退休了,也要對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這使我很佩服,我要好像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一樣,不嫌棄山區的小朋友,還要做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不管是老人還是青年。

  我要向他們一樣,對社會作出貢獻。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00字 篇9

  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但足以震撼人心,它的名字是“感動”;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捨己為人,忠誠愛國,堅強執著,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英雄”。

  昨晚我觀看了中央臺播出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每年的這個時候,我的眼眶總是充盈著淚水,一次次的被他們震撼。

  每每看到這個節目不知你們如何,反正我是止不住我的眼淚。我們經常說,好人就在身邊。感動中國的人物,也都來自你們我們他們的身邊。它是中國人的好人觀,行善觀的一種傳遞。“勿以善小而不為"。感動中國,正是這種精神與力量的傳遞,他給了我們希望,讓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片未曾喚醒的春天。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的是,人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堅信世間的美好,人的心靈不能被負面情緒所佔據,這樣你可能會永久的迷失,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向著美好出發,以每個人的閃光點照亮你身邊的美好,哪怕很微弱,但匯聚一起便是萬丈光芒,千言萬語,也行只有一句話:感動就在你我他每個人的身邊,感動中國的精神與魅力一直在傳遞和發揚,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新一代人點亮。

  《感動中國》是一種呼應,它呼應的是人們心裡本來就有的向善之心。兩個多小時,對於普通的觀眾來說,可能意味著無法被擦乾的淚水,或者是心靈的一次淨化。但對於這個社會與時代來說,《感動中國》的走紅意味著什麼?

  在感動的同時,我們有時是不是也該有點兒憤怒。我們要做的和該做的事還很多,只有感動、憤怒都不夠,我們必須擦乾眼淚後行動,站到一個又一個曾經感動過我們的人身後,然後憤怒才會真正減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