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農業技術培訓工作總結

2021年農業技術培訓工作總結

  時間總在不經意間匆匆溜走,我們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我們的工作能力、經驗都有所成長,制定一份工作總結吧。工作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農業技術培訓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業技術培訓工作總結1

  教學內容的側重性。不同的專業以及不同的學員,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達到切實提高技能的效果。例如茶葉、柑桔、夏橙、生豬養殖等傳統專業,培訓學員在長期的實踐中摸索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是對於現代綠色無公害的種植及養殖、加工技術以及規模化種植及養殖、農畜產品新型銷售方式,這些作為培訓的重點,進行了有益的探討。還有家政服務業,作為技能要求越來越精細的行業,我們以現代家政業的理念和思維培訓學員,使他們對家政服務業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並增強操作技能。

  教育教學理念與實踐以自主學習為主要形式,大力倡導讀書活動,讀書活動實行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集中學習與自修讀書相結合、讀書與反思相結合,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促進教師的自主成長和提高,研修書目有:《有效教學》、《建設理想的課堂》、《中小學班主任經典案例》、《班主任工作培訓讀本》。

  一、專案基本情況

  為適應我區農業市場化、產業化快速發展和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20XX年在馬山、灌陽、鹿寨、融水、靈川、鐘山、田林、宜州、博白、蒼梧、西林等11個縣(市、)實施農業技術培訓工程專案,專案計劃安排資金100萬元,其中馬山、灌陽、鹿寨、融水、鐘山、田林各10萬元,靈川、宜州、博白、蒼梧、西林各8萬元,專案計劃培訓骨幹農民20000人。專案建設內容是:以知識與技能更新、補充、提高為主要內容,以培訓先進適用新知識、新技術為重點,如名優珍稀食用菌、名特優新水果、畜牧獸醫、名貴花卉,特種動物養殖技術、特種蔬菜栽培、生態沼氣池建設及發酵綜合利用、緊俏中藥材、生態農業綜合技術等。透過培訓提高骨幹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經營和創新能力,培養支撐區域農業的專業農戶和先導農戶,帶動一方致富。

  培訓期間,我們穿插安排了下鄉集中建檔,現場參加培訓的各村醫,現場進行填表,首先自己為自己建一份健康檔案,確保規範、合格後才予以試崗,為各村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填表完成後,由培訓職員逐人進行檢查,對出現的題目進行針對性指導。

  二、建設專案進展情況

  到20XX年底,專案全年培訓骨幹農民28000人,全面超額完成了計劃任務。為加強專案管理,確保專案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各縣主要採取了下列措施:

  抓好技能鑑定考核。每一期學員,我們都要申請職業鑑定中心進行職業資格等級鑑定考試,這樣對每一位學員培訓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就是一次檢驗。

  旅遊文化節是我們旅遊管理學院的大型招牌活動之一,其中的商務禮儀大賽把這次活動推向高潮,全校積極報名參賽選手絡繹不絕。此次活動的工作就落在我們分團委各個部門上,我們體育部的部長和幹事,就是配合各個部門工作,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此次活動很成功,在全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在老師和分團委主席、團副的積極帶動下,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得到了校領導的大力讚揚!

  一是領導重視,任務落實。各縣將農業技術培訓專案作為實施“1234610”農村教育培訓工程的一個主要內容來抓,農業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科教站、農廣校、推廣站、經作站等業務站為成員的專案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各縣(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專案培訓計劃,並將計劃任務納入崗位責任的考評內容,建立“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有考評”的目標管理機制,將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鄉鎮和培訓人員。

  二是精選師資和培訓物件。各縣(市)都精心挑選了一批長期從事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有較強責任心和豐富經驗且具有中高階農業技術技術職稱的業務骨幹組成專案的師資隊伍。在培訓物件確定上,首先做好宣傳發動,然後由農民自願報名,再經村民小組、村民委員會認定確定受訓農民名單,進行造冊登記,一般選擇有一定主導產業生產規模、科技意識較高、在群眾中有一定威信的農戶作為培訓物件。

  三是有效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各專案縣(市)充分發揮縣、鄉、村,尤其是鄉(鎮)的作用,充分利用農業院校、農廣校、農村職業中學、農技推廣培訓中心等場地和設施,整合了一大批農村教育培訓資源,應用於農民技術培訓,為專案的實施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分層遞進教學法。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實行分層施教、分層測試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一種促進各層次學生不斷遞進的機制,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個性,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

  四是按需培訓、學用結合。各地在實施農民技術培訓專案過程中,緊緊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主推技術,密切結合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重大專案建設,從農民群眾的需要出發,設Z相關崗位,開展培訓工作。培訓採取以鄉鎮集中辦班為主,跟蹤指導為輔的形式進行,根據農業生產和農時程序,安排各培訓班培訓課程,先由培訓單位派教師進行1—2天面授,再由教輔技術人員指導實踐操作,使受訓農民學以致用,既掌握技術內容,又能掌握操作技能。有些新技術還透過投影、錄影、電視等形式進行培訓。博白縣實施專案一年時間,共舉辦大小骨幹農民科技培訓班152期,受訓農民達13680人,發放科技培訓資料21000多份,輻射帶動農民學習農業科技知識6萬多人。

  五是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各縣專案經費主要用於購買、編印教材、教師授課補貼、農民誤工補貼等幾個方面,都能做到專款專用。

  輔導差生做到即要了解後進生,要尊重後進生,對後進生要有信心。思想上不歧視,感情上不厭惡,態度上不粗暴。對後進生的教育採取:低起點,小步子,一點點引導,一步步向前,積小勝為大勝,對學生既要看到希望,對學生每一點進步要及時賞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專案取得的成效

  工作中,積極圍繞醫院工作方針、制度,以提高業務能力為前提,以增強理論知識和提高業務技能為基礎,努力工作,能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創新了培訓機制。專案的實施,從國家統籌的組織領導體制、財政為主的資金投入體制、農科教結合的農村培訓資源整合機制、多形式培訓、管理體制、培訓與產業結合的`跟蹤服務制度和“一戶帶多戶”的技術幫扶制等各個方面,進行了進一步探索,初步形了一個比較完善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使我區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逐步走上了經常化、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為進一步農民培訓構架了一個堅實的工作平臺。

  (二)培養了一大批黨悟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骨幹農民。經過培訓後的骨幹農民對農業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都有了更多的認識、理解和掌握,較好地把所學到的科技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成為當地的重要技術骨幹,促進了農村實用技術和科技成果的推廣,全面提高農村科技進步水平。融水縣懷寶鎮骨幹農民張玉球,刻苦學習靈芝栽培技術,研製出仿野生靈芝菌,從事靈芝菌種植和靈芝菌的制種銷售,年收入達18000多元。他致富不忘群眾,積極向群眾傳授靈芝生產技術,在他的帶動下,全鎮已有45戶成為靈芝生產大戶。

  圍繞棉花全程機械化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安排了新型農用裝備的引進、消化、吸收攻關計劃,重點支援新型棉種摩擦機、新型多功能植保機械、機採棉堆垛壓模機研製開發,為大面積推廣機採棉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該鎮靈芝生產已有相當的規模,年產值達到110萬元。灌陽縣透過實施專案全年引進新品種37個,其中糧油作物11個、經濟作物26個,推廣新技術4項,透過新技術和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應用,全縣估計新增收入達153.94萬元,農業科技成果利用率由2003年的46%提高到46.6%。

  加強專案的申報,積極向上爭取經費,規範在研專案的實施與管理,確保漁業科技入戶、病害測報、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等任務類專案按計劃、按要求實施完成。

  (三)發揮了骨幹農民的示範帶頭作用。大多數培訓過的骨幹農民,在自己家庭生產效益大大提高的同時,還指導、幫助、帶領群眾學科學、用科學,共同致富,田林縣平塘等鄉經過對骨幹農民進行烤煙生產技術、雜交玉米技術等培訓後,透過骨幹農民輻射帶動,大力發展烤煙-玉米栽培模式,有1002戶群眾種植烤煙4517畝,同比增加1409畝,收購幹煙10216擔,同比增加3508擔,總產值達400.2萬元,同比增加130.2萬元,種菸農戶僅種煙一項人均收入達790元,同比增收100元。7月份烤煙烘烤即將結束時,他們又在煙地裡套種玉米正大619良種2509畝,至10月份收穫,平均畝產在500-600斤,改變了過去單一種煙的栽培模式,實現了糧錢雙豐收。田林縣測算,專案受訓農民比末受訓農民戶均增收1120元以上,人均增收280元,專案直接增收120萬元。

  (四)專案培訓有效地促進了各地產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提升了農業結構調整水平,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程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靈川縣透過專案培訓構建形成了優質稻產業帶、無公害蔬菜產業帶、以南方優質梨、桔類為主的優質水果產業帶和標準化食用菌產業帶等四大優勢產業帶;博白縣透過進行水稻免耕拋秧新技術的培訓,使全縣採用此項生產技術進行種植的水稻面積達32萬畝。按有關部門測算,運用該項技術種植水稻,每畝可節省犁耙田費50元左右,可為農民節省1600萬元的耕作費用,降低了水稻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該縣通過冬種馬鈴薯、冬辣椒高產栽培技術培訓共種下馬鈴薯7萬畝,冬辣椒2.07萬畝。目前,辣椒已上市,每公斤1元,預計每畝產量可達4000公斤,畝產值可達4000元,總產量8280萬公斤,總產值可達8280萬元。預計馬鈴薯每畝產量可達2000公斤,總產量1.4億公斤,每公斤0.8元,每畝產值可達1600元,總產值可達1.12億元,這兩項為農民增加收入1.948億元。

  (五)依託培訓班成立農民技術專業協會。以協會的形式組織規模生產、終身技術培訓,組織產品加工和流通,將其培植成為培訓中心、資訊中心、流通中心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如鹿寨縣寨沙鎮金袍村農民技術員韋水保,所在村是淮山之村,過去種淮山產量不高,檔次低,價格低,經濟效益差。韋水保參加了骨幹農民培訓班後,他進一步掌握了無公害淮山栽培管理新技術,對無公害淮山產業化發展也有了新的認識並付諸行動。一是指導帶領群眾按無公害的技術種植淮山;二是建立了淮山的“金袍”品牌,對無公害淮山產品進行包裝,並且搞起了粗加工;三是牽頭成立了淮山產業協會,把學員和群眾組織起來,形成了產供銷的經營體系。在他的帶領下,20XX年該村千多畝的淮山產量高、質量好,客商雲集,每公斤價格比往年高0.3—0.4元,僅此一項,全村就增收100多萬元。

  四、專案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

  一方面是專案開展不夠平衡,同時,專案管理幹部隊伍和師資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尤其是教師的知識要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而不斷更新,培訓內容新穎性仍要不斷增強。另一方面是在注重抓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同時,也不能放鬆對農民的農業科學技術培訓,應該不斷加大農業技術培訓專案實施力度,增加投入,加強培訓,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為我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援和人才保證。

  農業技術培訓工作總結2

  20xx年我培訓基地在縣新型農民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指導監督下,根據縣農委制定的《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實施方案》要求,結合農業生產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檔案精神,圍繞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廣農業生產新技術,促進農民增收的要求,制定了培訓方案和實施措施,自20xx年3月下旬開始在全縣各鄉鎮的850名農民進行了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取得了明顯成效,提升了農民務農技能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推動了我縣農業生產的發展。

  一、培訓任務情況

  根據縣《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培訓方案》通知,我培訓基地認真研究具體培訓方案和措施,根據計劃在全縣9個鄉鎮開展了村民小組長、種糧大戶、農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等多種科目的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共培訓學員850人。

  二、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認真做好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工作,強化專案管理,中心成立了新型農民培訓領導小組,並明確專人負責培訓的組織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聘請資質搞、又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專家擔任培訓授課教師,組織了培訓講師團,為做好培訓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科學制定培訓方案,精選培訓內容

  為提高培訓質量,發展我縣農業生產,我們本著“農民點菜,專家下廚”的培訓方法,精心制定各專業開班培訓實施方案、課程安排、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組織專家教授開展培訓。

  3.因地、因時、因人施教。

  按照農民的意願,我中心本著“農民點菜,專家下廚”的培訓方法,結合關鍵農時季節,將簡單易行、適用性強、宜於操作的新技術滲透到具體的生產環節,以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農民的知識和技能,做到讓農民滿意,以提高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

  4.加強培訓專案檔案管理和資金管理。

  指定專人認真做好建立健全培訓臺賬和資料整理工作,對財政撥付的培訓專案資金做到專款專用,絕不挪作他用。

  三、培訓成效

  1.自開展農業專業技術培訓以來,我們先後在我縣的九個鄉鎮展開了農業專業技術培訓,發放技術資料4000餘份,受到農民熱誠歡迎,踴躍參與培訓,前來參加培訓人數達1000餘人,為農村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2.提升了農民的綜合素質。透過培訓增強了農民科技意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專業技能,改變了過去不科學的傳統思想,帶動了周圍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學習熱潮。

  3.培訓減少了農民的生產投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收入。透過培訓,農民學會掌握了作物病蟲害防治,科學合理用藥、科學施肥、科學管理技術,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量,達到了節本增收的成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