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基礎教育培訓總結(通用5篇)
教師基礎教育培訓總結(通用5篇)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基礎教育培訓總結(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基礎教育培訓總結1
有幸參加了廣西教育學院舉辦的中英基礎教育技術的培訓,儘管條件有點艱苦:在5天的學習過程中,在授課老師的辛勤授課下,在自己的努力下,這次培訓還是有了不小的收穫的:
1、重新做了一回學生,自己更能體會到做學生的感受。首先,學生的主動性決定則學習的效果,比如,有這次培訓中,有的學員並不主動,等著老師的講解,由於課時很緊湊,有些教學環節很快,有的跟不上。我先前也有這種感受,為了能適應上課的速度,我做好預習,許多問題基本上能自己解決,在小組交流中,可以發言。發現自己上課有時的確有種快樂。我一定要把這種感受與我的學生分享。
2、在本次培訓過程中,課堂教學模式給我今後教學更多的啟示。在本次培訓中,課堂中主要是真正體現學員為主。在培訓前我們所有的學員就開始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成觸控組合、海鷗組合、快樂五組等幾個小組。後面課堂中,就按著"情境—問題—任務—小組合作(個人先看,再小組交流)—小組展示—結果評價"的步驟去學習,我在整個過程中,作為學員的感受是,自己有充分的思考空間,也有,更重要是在小組合作中體會合作交流的快樂。回頭想想,近段時間上課自己顯得很累學生也很累,效果也不明顯,不知不覺中,自己似乎還是回到了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中。學習的這幾天,剛好給自己更多的反思時間,回去自己必須有所以改變才行。而改變就從教學模式開始。
總之,這次的培訓,讓我學到許多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同時讓我有了更多時間反思自己教學的機會。而這樣的反思相對於自己學到的先進的理論更有意義。它讓我明白,不能只會埋頭苦幹,在實踐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理論的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教師基礎教育培訓總結2
暑期中我有幸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為期十五天的“中小學教師新課程國家級遠端培訓”。在此期間透過計算機影片系統,認真收看了曾琦教授的《學生學習》、劉良華教授的《教師成長》、余文森教授的《課堂教學》三個方面的講座。雖然培訓時間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收穫是巨大的,也是自走出大學校門以來,在教師如何成長、工作、學習方面最深刻、最全面的學習。
在收看曾琦教授的《學生學習》講座後我認識到了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必須是有趣、有效和有用的,是相互促進、三位一體的良性迴圈過程。它們共同構成了有意義的學習的穩定結構。教學中要注意到低年級的學生更易被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所吸引;初中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不斷髮展,開始注重方法,追求學習的成效;高年級學生由於理性思維與批判思維的快速發展,開始喜歡向內求索,關注學習的意義與價值,以意義指導學習行為。
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我將在今後的實際教學中力求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有意義學習的不同特點分別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對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找出正確的歸因,使他們在學習上也能體驗自豪與滿意、對後續學習的期望是“下次我努力學習一定還會取得成功”。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不能抱有幻想,以為:掌握了學習方法後,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學好。使學生正確認識到再好的學習方法都不可能取代學習中的“努力”,學習方法可以使我們付出的努力更有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世上絕沒有一種學習方法可以讓我們不付出任何努力就無中生有地產生成效。在教學中從自己教學方法、學生自身成長的規律兩方面正確認識學生學習上的錯誤,讓“錯誤”轉化為學生成長的鍥機。
余文森教授的《課堂教學》使我進一步認識到用新課程理念教學,要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種外在壓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體驗,使學生從“受逼”學習的狀態中解脫出來,讓學生變得愛讀書、愛學習。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可憐的解釋者,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在今後的教學中牢記“再也不以本為本”,把教材作為“聖經”解讀,而要注重書本知識向生活的迴歸,向經驗的迴歸,十分注意對書本意義的多樣化解讀。充分認識到教師的角色與新課改以前徹底的改變了。新課程把“教師即研究者”這一理念擺上了議事日程,促進了這一理念向現實的轉化。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個研究者,透過這次培訓本人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了。在今後教學中將積極開展研究,促使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在課堂教學目標上要改變過去重知識輕技能的特點,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充分認識預設和生成是矛盾統一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
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使兩者不在課堂上的產生衝突現象,為此要牢固確立三維目標的意識,為每一節課制訂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並準確地加以描述,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和學科感悟。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認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即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維和有深度的交流討論;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責任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不斷提升教學的層次和水平,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把生成和預設和諧統一起來,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預設又要注重動態的生成,從而既提升知識教學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養的效果以克服無效和低效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基礎教育培訓總結3
按照《廣州市基礎教育系統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組織了本學期有一次集中培訓,本次培訓於XX年7月1—6日在省實初中部進行,培訓課程豐富,包括課題科研方法指導、優秀教師的成長,新時代創新人才的培養、更包括人文學科與現代教育、時代思想與藝術、國際軍事分析與富國強軍策略、世界經濟形式分析與經濟發展展望等方面。可以說這次培訓為我們小學教師很好地充了電,開拓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是一次名副其實的高階培訓。
在科研課題的講座中,黃志紅和傅榮兩位專家緊緊圍繞我們一線老師在開展課題研究時的一些關鍵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黃志紅教授教會了我們如何選題,傅所長教會了我們如何申報,令我在科研方面茅塞頓開,理清了課題研究的思路。
中山大學陳春聲教授,為我們主講了題為《人文學科與現代教育》的講座。陳教授以“何為人文?關乎人文以關天下。”作為匯入,為我們將“人文科學”的歷史本質與現代教育的關係娓娓道來。在陳春聲教授眼中,思想的發明重於知識的創造,有價值的思想基本上源於學者個人的“孤獨思考”。陳教授的講座讓我們陷入沉思,我們服務於基礎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是不是不該把“人文科學”,作為神像供奉起來,只滿足於侈談人文精神,是不是要讓“草長鶯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樣一幅舒心而充滿童趣的畫面重回生活?
軍事評論家馬鼎盛教授分析了島嶼問題、中菲關係問題、中美關係問題,不但關乎軍事,還關乎歷史背景,還提出“國家如何在和平發展的同時保證領土的完整。在世界新軍事變革迅猛發展、世界軍事強國已進入軍隊資訊化階段的新形勢下,我軍仍處於機械化半機械化發展階段,亟待實現跨越式發展,提高資訊化戰爭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如果不加快國防和軍隊建設,勢必會進一步拉大我軍與發達國家軍隊的差距,一旦發生戰爭就可能陷於被動,經濟建設的程序也將被打斷。而且,隨著我國在全球範圍的戰略利益不斷增加,利用國際市嘗國際資源的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就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提高軍隊的實戰和威懾能力,保證軍隊在任何時候都能從容應對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和考驗。馬先生的講座讓我們教師對當前國家的軍事力量和外交行為有不同角度的解讀,切實讓我們感覺到富國之夢需要幾代人不斷的努力。
項賢明教授的《國際視野下的創新人才培養》聽了使我們焦慮,我們的創造能力在哪裡丟失了?如何找回來?透過跨國家的觀察與追蹤,我們看到美國為學生提供了多遠課程和開放的發展空間;綜合的作業和擴充套件閱讀以及充分的動手試驗的機會。而中國的課題教學很大程度體現了單一的教師權利中心,學生的發言也是權利中心操控下的“積極發言”,學生所謂的自我表達其實就是“鸚鵡學舌”,課堂上認真聽講已作為一種美德的馴服。錄音式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中國學生創造力培養的最大阻礙。要想中國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新一代,我們必須重新理解教育,改變教學方式。
“創新”,不僅僅是一個滿世界都可以看見的字眼,更是當前世界一股強勁、實在的潮流。這個潮流關乎一個國家的前途,關乎一個社會的活力,關乎一個區域的未來,更直接關乎一個人在各自社會的定位、發展、成就,乃至所有的可能。而在中國,“創新”二字,更是經常聽到——“我們要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我們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大學教師”、“我們要培育創新型的環境”、“我們要支援鼓勵創新型的學術”、“我們要多出創新性的成果”……諸如此類,不絕於耳。但重要的不是我們的想法,不是我們所說的;重要的是我們的行動,是我們所做的。
飽讀詩書的李公明教授提出“閱讀與藝術是生活之樹長青的源泉“,李教授認為,閱讀的意義在於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層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個人的閱讀史,即是他的心靈發育史。閱讀使人超越動物性,不至淪為活動木偶,行屍走肉。停止閱讀就意味著切斷了與世界的溝通、與心靈的溝通。但是,這樣令人心馳神往的閱讀卻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人們必須透過學習閱讀才能抵達閱讀的自由王國。李教授更提出“讀書”就要談“立場”和“意義”。在當下的中國尤為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是侷限的,我們根本不知道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正在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如果我們知道了肯定不會這麼安靜地坐在這個地方。透過閱讀,我們來談立場和意義,就是以文明抗擊野蠻,以自由反抗專制。對於文明和自由,我們必須有自己的立常所謂有“立場”,就是要有堅定的價值觀念,對於大是大非的問題有一條不能動搖的底線。沒有立場的讀書是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因為讀書本來就是為了讓人獲得在生活中的立場和意義。我們需要對社會上很多事情進行判斷,比如說價值判斷。
閱讀使生活具有了精神性的.價值人的靈魂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真正的閱讀生活正義的品格、自由的精神、青春的激情,所有這些人生中最值得珍愛的屬性都與閱讀有著緊密的聯絡。不閱讀,毋寧死,讓我們在學習路上永不停息,活到老,讀到老,以閱讀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個亮燈的節日!
教師基礎教育培訓總結4
省基礎進市浦中心完小校本培訓活動於20XX年10月10日、10月14日在市浦中心完小多媒體教室成功開展,此次活動對一小及所轄片小共202名教師進行了分批培訓,培訓是按省基礎進校園通知精神、州儀電站、縣教育局的統一要求,經過學校精心籌劃,周密實施,培訓內容精當,活動取得實效,研訓渾然一體,深受一線教師的好評,本次培訓為省基礎的教學資源服務課堂,服務學生,服務教師提供了一個平臺,為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次培訓主要有以下幾點成功的做法和經驗:
一、學校領導重視,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
學校領導班子在聽取教科室主任譚華林傳達湖南省基礎進校園的活動通知和縣局工作要求後,高度重視,統一思想,迅速組成以陳仕國校長為組長,校領導班子為成員的校本培訓活動領導小組,結合市浦中心完小的實際,採取切實措施,從宣傳發動到實踐操作,學校給予大力支援,中心與片小的所有教師全員參訓,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有力度的開展此項工作。
二、精心周密籌劃,構建科學有效的培訓方案
此次湖南省基礎進校園活動根據上級領導的要求,我校班子成員進行了認真討論,確定了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和目標,培訓的形式採取教師講座,學員交流與互動相結合的方法,突出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動員全體教師必須按上級檔案精神加以落實完併成任務(上傳,下載教學資源各5條),指導教師建立自己的個人部落格,讓自己教育教學的觀點、體會、反思等與他人交流,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規範教師上傳的內容健康且與教育教學有緊密的聯絡,能體現市浦中心完小良好的教師素質和教學研發能力。
三、組織管理嚴密,確保培訓的效果
1、領導關注,深入到每個細節
此次培訓活動,為確保教學效果,學校結合市浦中心完小的實際情況分二批進行:第一批為中心教師,第二批為片小教師,分別在10月10日和10月14日在學校多媒體教室舉行,教科室主任就本次培訓的目的,意義,具體要求進行了講解,並進行了具體實踐的操作和指導,陳仕國校長親自協調各方面關係,從培訓內容,教學形式和步驟作出了具體部署和指導,學校領導和片小負責人全程監督,使整個培訓工作,有條不紊高效地進行。
2、關懷備至,落實每個小環節
此次培訓中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和校級網路管理員經常深入學員與他們進行交流、互動、且有問必答,不厭其煩的耐心說明、指導,中心學校50多歲的向海妹老師說:“領導這麼重視,資源網的資源那麼豐富、實用,我也要認真學會”。銀井衝學校負責人劉紅旗不無感慨地說:“這次培訓的最大特點是關懷與平等”。正是因為這兩個詞語,才使此次參訓的教師充滿熱情,學習的有效性得以保障。教師互幫互學的場景隨處可見,片小很多沒有電腦的教師接到培訓通知和任務後,自己想辦法客服困難,年老教師因為對電腦接觸比較少,所以操作不是很嫻熟就虛心向年青人詢問和學習。巖頭山片小負責人瞿衛國說;“我們學校是市浦中心最偏遠的片小,但我們不能因為上網學習不方便就放棄了對學校工作的支援,放棄了自己學習理論的機會,我一定保證我校的教師人人漂亮的完成任務”。
3、執行有力,提高基礎教育水平
學校制定了實施方案後,校領導和全體教師按學校的具體部署認真執行,在詳細瞭解省基礎網站內容,嘗試操作下載網站資源並檢視後,覺得對自己的工作幫助很大,對自己的教學實用效果很大,讓自己的基礎教育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讓學校的基礎教育水平提升了一個檔次。
總之,湖南省基礎進市浦中心完小培訓活動辦得很成功,既關注了學員的理論學習,又關注他們的技術操作,讓全體培訓的教師們明白了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教育人,發展人,提高教師的素質,用優質的教育資源去創造市浦中心完小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有理由想信,透過此次培訓,將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為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作出重大的貢獻。
教師基礎教育培訓總結5
要全面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我認為務必要從以下各個環節入手,逐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案並付諸實施。
一、不斷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現在多數孩子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有敬業、愛生、有較高的教學能力的教師來教。我們的教學生活是課堂,師生的合作教學的陣地是課堂。
我們追求課堂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率,我認為首先要求我們的教師應該是一位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師,高質、高效的教師是進行高質、高效教學的基本前提。那麼如何才能成為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師呢?我覺得惟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
陶行知說過: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教師需密切關注自己專業的發展。一定要跟上自己所教科目的發展趨勢。只有通曉專業知識,才能選擇、計劃並實施最有效的教學。通曉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教師才可能依據教育教學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實施教學,以取得高質、高效的教學效果。(最近市局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輪訓的原因)
二、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提高教學質量基礎
我認為在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都具備的情況下,教師熱愛學生是教育好學生提高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之一,尊師愛生是師生對話的感情基礎,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舉本校教師例子)
三、上好每一節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上好每一節課是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而上好每節課的基礎就是:不備不教,是課就要備,而且要做到精心備課。我認為備好一堂課一定要根據學生的整體能力、體質基礎、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和思想品德設計好因地制宜、新穎和利於授課的環境,再加上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課的中心部分是一節課的核心,課的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就在這個部分,所以課的開始和結尾都要緊密圍繞課的中心來進行。重點處教師要進行強化、加深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使教學內容得到提升。
四、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每次作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那麼如何才能使學生做到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每次課後的作業呢?做到佈置必做、做好必批、批完必講評,講評完必清,清完方罷休。一旦這個作業佈置下去了就一定要求保質、保量的完成。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你對這個作業是很重視的,這個作業也是很重要的,是一定要完成的。
五、培優扶差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頭戲
要提高教學質量,培優扶差這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老師要時時刻刻做到關注兩頭學生的成長狀況。
六、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的過程。這其中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要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擁有非常健康的身體,師生雙方只有擁有了健康的身體,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得到強而有力的保障。
當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需要多方面的支援和保障,方法也有很多很多種,方式也不盡相同,但不論何種方式、方法都需要我們傾心傾力去完成、去實踐,這樣才能取得成效。正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最重要的是用心地去做教育,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