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學習方法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因個人條件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選取的方法也不同。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初二地理學習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1

  一、如何讀好地理教材

  (一)學習什麼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城市分佈的人文地理內容?是區域地理,還是綜合地理?

  (二)在什麼地方?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它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政區位置等,要搞清所學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與聯絡,要充分利用地圖和地球儀,透過讀圖、填圖、繪圖等辦法得到鞏固與提高。

  (三)為什麼有這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要知道某一區域中為什麼有某種地理事物或某種地理現象及其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學習時應認真聽課,特別注意老師的啟發、引導與指導的內容,結合課本“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認真觀察、探索、思考,用發散性思維創新地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絡及規律。

  (四)將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地理現象的發生與人類的活動聯絡在一起進行考查。將地理現象與人類社會實踐聯絡在一起,分析它對人類生活、生產有哪些有利影響,哪些不利影響。

  (五)掌握地理事物發生、發展及變化規律,運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好人類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例如,人類怎樣合理利用各種資源來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怎樣防禦自然災害,減少或免受損失?怎樣保護環境,使人類的生存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運用地圖學習地理

  同學們從小學開始,就已瞭解到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圖不但展示了各個區域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而且還能概括地反映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分佈狀況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因此,不會閱讀地圖是無法學好地理的。那麼應當怎樣閱讀地圖呢?

  一般說來,閱讀一幅地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步,認識地圖。這是閱讀地圖最基本的一步。地理課上老師一定按這樣的步驟教同學們認識地圖:

  1、在各種地圖上判斷方向,瞭解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位置。

  2、透過對比例尺的運用,量算地理事物間的大致直線距離。

  3、瞭解各種表示地形的圖,從而推斷地勢的大致起伏狀況和主要地形的特徵及分佈。

  4、透過對各種圖例的瞭解,在地圖上認識和查詢各種地理事物。

  透過以上四點,我們知道“認識地圖”的意思就是要能夠在各種地圖上判方向、量距離、明高低、識事物。這項讀圖基本功希望同學們一定要掌握好。

  第二步,熟悉地圖。在認識地圖的基礎上,同學們就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或自行根據課文有關文字內容對地圖進行有目的的閱讀了。

  閱讀地圖時,要儘量將有關的地理事物一一落實在圖上,以便了解和熟悉它們的空間分佈情況。必要時可以用紅藍鉛筆進行描繪。如海岸線描繪成藍色,地區之間的分界線描繪成紅色,山脈走向按文字註記描成紅色等。例如學習我國北方地理時,就可在“我國北方”的地圖上了解以下幾項內容。

  1、從多種角度如全國、緯度、海陸、山河、鄰國等,來判斷我國北方所處的位置。

  2、主要地形區的分佈和組成。

  3、耕地和草原的分佈。

  4、主要河流湖泊和水電站。

  5、主要礦產分佈。

  6、主要工業部門和工業城市。

  7、主要鐵路線及港口等。

  透過對以上內容的一一落實和查詢,對我國北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而不應離開地圖去死記硬背課文中的有關內容。這樣學到的地理知識就容易鞏固。如果同學們能夠和語文課、政治課、歷史課上所學的內容相聯絡,那麼讀地圖的興趣就更濃。

  第三步,分析地圖。這是閱讀地圖的較高要求了。

  三、透過實踐活動學習地理

  從漫長的地質時代到未來,從地球到浩瀚的宇宙空間,從國際上的種種新聞到身邊的天氣變化……和地理知識相關的實踐活動太多了。如果同學們能夠利用實踐活動學習地理知識,或者把學到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那麼我們的學習就會更加生動活潑。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2

  地理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學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呢?我們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讀出書中有什麼

  閱讀教材,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比如,教材在介紹某個地理區域時,一般從構成這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別進行論述。這個區域在哪兒?這裡的自然概況怎樣?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等等

  2.讀出知識網路

  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我們應該將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

  掌握應試技巧

  第一步,認真閱讀,正確理解。透過閱讀史料,找到折射的教材內容,字斟句酌,正確理解。

  第二步,注意關鍵詞語,確定時間地點。根據史料總體和關鍵詞語找出史料所反映的時間、地點。確定時間和地點是解題的先決條件。

  第三步,歸納概括,精練準確。解答史料題,我們應該用簡明的學科語言歸納和概括出一個基本觀點出來。

  親愛的同學們,眼前盡覽著琳琅滿目的歷史盛果,或厚重,或警醒,或震撼,或精彩,也許會使你們應接不暇。因此,希望你們在尊重和欣賞歷史為我們創造的文明之時,能夠帶著深遠的歷史眼光,懷著一顆寬廣的胸懷,在飽覽人類厚重歷史與文化的精髓中,在品味和感悟歷史中,培養你們深厚的修養品行吧。

  把握地理規律

  到了高年級,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識就會變得抽象起來。很多人地理學不走,就是這一關過不去。習慣了低年級背地名的學習方法之後,到了學習地理規律的時候會非常不適應。這個層次,強調的不是背誦,而是理解。我們要把地理當成物理來學習,從最根本的大氣壓力的知識開始,逐步來理解“氣壓梯度力”這個概念。我們要相信地理是有規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變遷以及其它各種自然現象,都是在物理規律的支配下進行的。把握好了這些規律,雜亂無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在這個層次,《系統學習完全工具》中介紹的系統思維導圖就可以發揮威力了。透過畫圖的方式整理知識體系,把握知識之間內在的規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讓知識變得很容易記憶。

  能否從第一個層次過渡到第二個層次,是高年級同學能否學好地理的關鍵。一定要改變低年級地理靠“背誦”的習慣,轉為“理解”——徹底理解,我們才能真正學好高年級地理。

  第三個層次:綜合運用

  把自然地理的規律梳理清楚之後,再來結合地圖學習和理解人文地理的相關內容,就會變得舒服很多。有了地圖、有了地理規律,這個時候看什麼地理問題都可以很輕鬆了。

  把握著力點

  關注教材中的匯入框,特別需要理解其中的重要詞語和觀點。如人類早期文明、文明的矛盾與碰撞等;關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特別要關注文中觀點引發的認識和思考。如亞非地區大河流域產生的古代文明可以得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認識;關注歷史與現實社會的結合點,如文明對人類發展的影響,以人為本的觀點,文藝復興、科技革命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各國改革對教育的重視,戰爭的後果及殘酷性,對一些有影響國家的重視,中俄友好年等;關注教材中的“動腦筋”、“練一練”、“活動與探究”和“自由閱讀卡”等;加強中外史實的聯絡,認識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我國的甲骨文字與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巴比倫的楔型文字的對比,我國的儒家、道家學說與世界三大宗教對比,中日改革對比,新航路開闢與鄭和下西洋對比等。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3

  初中地理包括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兩部分,與其他學科相比,該學科以其綜合性、區域性、空間性見長,內容涉及地形、氣候、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物產等。根據調查,有部分初中生反映該門課難學,並存在偏科現象。其實,學習地理只要掌握其中技巧很容易學好,特推薦幾種學習方法。

  一、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部分初中生學地理還沒養成看地圖的良好習慣,只是死記硬背文字部分,結果課本背得很熟,考試成績並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看圖。初中地理考試有60%的內容來自地圖,因此,在學習時應多看地圖,將河流、城市、礦產都落實到地圖上去,並從地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事實證明,看各省地圖效果好於看分割槽及全國地圖,如學習中國地理“華北地區五省二市”時,可逐個省學習,以山西省為例,其形狀似平形四邊形,主要河流有黃河、汾河、省會太原,煤礦有北部的大同,中東部的陽泉,臨近省份分別為:北臨內蒙古、西臨陝西、東臨河北、南臨河南。可用相同方法去學習其他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識掌握了,中國地理也就學會了,學習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二、自編順口溜記憶

  地理知識內容繁多,又缺少連慣性,學習時往往是記得慢、忘得快,如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如南亞地理中,講到印度的物產有:棉花、黃麻、甘蔗、花生、茶葉,可編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黃河流經的省份可編為“青川甘寧內蒙古,山西陝西和豫魯”,也可編為“青川甘為寧蒙山,西和東。(“為”是新增字,“山”指山西,“西”指陝西,“和”指河南)。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有些地名編順口溜應按順序,如多瑙河、湄公河流經的國家,黃河、長江流經的省份。

  三、學會抓重點

  有的章節內容雖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東南亞地形複雜,可用8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佈”。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4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

  四、注意看地圖的“形狀特徵”

  如湖南、江西二省的形狀像一對兄妹,越南的形狀像一根扁擔挑兩筐等。考試中,看圖填空部分有些學生竟看不出地圖畫的是哪個國家,哪些省份,以致於失分,原因就是平時不注意看地圖的形狀特徵。

  學會以上識記方法,會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用更少的時間學會更多的內容,變薄弱學科為優勢學科,騰出更多時間學習其它各門課程。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4

  1、記住地理方位的名稱

  我們去記憶地理地名的時候不能靠死記硬背,而且應該講方法,理解記憶。有些同學是會說地名是一些固定的名稱,怎麼理解呢?其實所謂的理解就把地名的音,形,義結合起來,發覺其中特別的地方,就能夠幫助我們記憶。比如在地方中,洛陽市在洛水之北,江陰是在長江之南。那麼也有一些地名是方位相對的,比如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等。還有一些是跟位置相關的,比如位於濱海濱河地區的黃浦等等。

  2、記住地形的地名

  特別是描述自然景觀,反應自然特徵的地名,比如說黃河,長白山,日月潭,天台等等,這些都是一些以特徵為主的地名。可以把這些以地形為主的地名,歸類記在地理預習本上,這樣可以隨時翻看下總結的內容,方便記憶。

  3、記住那些反應生態特徵的地名和人文特徵的地名

  比如表示生態的地名,有銅陵、克拉瑪依、烏魯木齊等等這些都是表示了當地的一些生態特徵。那麼對於人文特徵的地名,比如有寧海,寧波,大豐等等,都是表現當地的一些特有的一些事物。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5

  一、讀書看圖對照法。

  學習地理首先要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地理表象。地理表象就是地理位置、地形 (如山脈、河流)以至地圖等等地理事物在人腦中所形成的表象。這些正確表象的形成是理解地理知識的基礎。

  根據表象的來源,可以把地理表象分為兩類。一類是地貌表象,即由直接觀察 區域性地區的實際面貌所形成的表象,如人眼所見的山地、河流等形象所形成的表象。這類表象所反映的是較小的空間。另一類是地圖表象,即由觀察地圖而形成的表象。 地圖是表示地理空間關係的圖形。它所包括的領域比較大,遠遠超出視力所及的範 圍。所以,地圖表象所反映的是較大的空間。我們學習地理不能到處去實地考察, 主要還是透過地圖表象來學習的。

  因此,我們學好地理,必須掌握“圖”、“書”對照法,即一邊看書,一邊看圖,把書中用語言表述的內容移到圖上。只有這樣形成習慣,才能建立正確的地理 表象,掌握好地理知識。

  這裡應引起重視的是地圖的學習和運用。須知地圖是學好地理的必要工具,又 是“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地圖的圖表語言是國際通用的。各種地理事物的形態、特徵和空間分佈等,都要用地圖加以顯示。離開了它,就不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 分佈及其相互關係,就無法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獲得真正的'地理知識。因此,在 16 學習中要充分運用地圖,認真鍛鍊讀圖、用圖的能力,這是學好地理關鍵所在。

  要學會讀圖、用圖,先要學好地圖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包括搞清地圖上的 方向、比例尺、等高線和地形圖,以及圖例、註記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如果這些基 礎概念不清,不會運用,就不可能正確地閱讀地圖。例如,不懂得經緯線的性質, 就談不上用經緯網來確定方向;不瞭解比例尺的各種表示方法和意義,就不會運用 比例尺在地圖上量算距離;同樣,不明白等高線的意義和表示方法,也談不上利用 等高線地形圖來判斷地表的高低起伏狀況等等。掌握了地圖知識後,還要不斷地有 意識地反覆練習,把它轉化為自己的能力,作為幫助自己繼續學習的工具。常用的 地圖有:掛圖、圖冊、課本插圖、填充圖,學習中要配合使用。例如,在分層設色 地形圖上,地表高低起伏,色彩鮮明,但不易看清山脈分佈和走向;而在課本中的 山河分佈示意圖上,山脈走向卻十分鮮明突出。二者結合對照使用,就能達到互為 補充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地圖冊和插圖的註記不盡相同,要仔細檢視註記,對 照使用。

  二、用好同類比較法

  比較法是識記地理知識的有效方法。

  地理學習中的比較法,從形式角度來看,有列表比較、單項比較、綜合比較或 地圖對照比較等方式。從內容角度來看,可有以下幾種:①類比法,即將同類地理 現象或不同類地理現象的相同屬性作比較。②縱比法,即將同一地理物件在不同歷 史階段的不同狀況加以比較。③橫比法,即將同類地理物件在同一發展的階段上加 以比較。④對比法,即將對立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區域的特徵進行比較,使各自的特 點顯明有力地顯示出來。⑤聯絡比較法,是揭示地理內在聯絡和相互聯絡的比較方法。

  三、培養學習興趣法。

  培養興趣是學好知識、形成能力的前提。初學地理時往往對自然地理、區域地 理感到枯燥、抽象。這是由於感性認識不多,對學習地理的意義認識不深的緣故。 怎樣培養興趣呢,這就需要不斷深入認識學地理的意義,特別是作為一個現代人學 習地理的意義。自從現代工業迅猛發展後,大量的地下資源被髮掘利用,而隨著作 為動力資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大量燃燒,廢氣、廢水、廢碴無盡止地向外排 放,造成環境汙染,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同時,不可更新的資源越用越少,出現某 些資源日益短缺的危險。地球上人口的增長速度愈來愈快,在亞非拉許多發展中國 家,人口增長的速度同經濟發展速度不適應,這樣就出現了世界性的人口問題。因 此,資源問題、人口問題、環境問題成為全世界人類普遍關心的問題。如何協調好 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已成為現代地理學研究的中心課題。現在我國正進行四化建設,這些問題也日益突出。如何使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夠具有科學的資源觀、人口觀和環 境觀,懂得人類生態系統的基本知識,在從事建設時,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 境效益統一起來考慮,不去幹那種殺雞取卵、自毀家園、貽害子孫後代的蠢事,這 是時代賦予地理學科新的歷史使命。如果能從這樣的高度來認識學習地理的意義,就一定會對地理學習產生興趣。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還要聯絡實際,逐步培養對地理本身的邏輯體系產生興趣。 地理課程具有文理相通、人地結合的特點,它的綜合性、區域性、系統性和時代性 很強,而且人、地、物緊密相關。因此,聯絡當時當地的實際,最易引起學習興趣。 例如在“農村、牧區與城市”一節中,既講了農村人民的生活情況,南方與北方如 何因地制宜種植不同的作物、採用不同的耕作制度等,還講了同南方、北方的地理 環境相適應的人民生活風俗習慣:北方農村房屋的建築材料,原來多就地取材,以 土坯壘牆,屋內有土炕,可以生火取暖;南方則以石塊、竹木、磚瓦為主,屋頂斜 坡大,便於排水。北方人的主食多為麵食,逢年過節有吃餃子的習慣,冬天下雪後, 堆雪人、打雪仗是孩子們最有趣的遊戲;南方人的主食多為大米,生長在江河湖海 17 邊的孩子們多愛游泳,端午節的龍舟競賽,是南方水鄉傳統的娛樂和運動節目。思 索這些聯絡,把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結合起來,這種聯絡實際的思考是十分有趣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輕鬆愉快、精神放鬆的情況下,記得多,理解得深。學習過程 不應伴隨任何一種緊張狀態。這是在學習地理時尤其應該注意的。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6

  1、抓住地理課堂

  地理學科既有理科的思維,例如氣溫與降水的分佈,需要邏輯思考;又有文科的特點,需要記憶,例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所以地理知識不能靠死記硬背,不能亂背,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牢固記住。理解知識的關鍵是珍惜課堂40分鐘,需要理解和記憶的內容都在課上掌握,重點劃在書上,做到堂堂清。

  2、圖文結合

  地理知識呈現一定的空間分佈,不論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圖,還是六大板塊圖,以及氣溫年變化曲線圖與降水量的柱狀分佈圖,都需要認真閱讀地圖。瞭解地理事物的分佈規律,

  一定要做到腦中有圖,圖文結合,這樣記住的知識才是牢固的,終身難忘的。

  3、日積月累

  保證課前5分鐘的預習和課後10分鐘的複習。剛開始地理文字性的東西並不多,複習重點和預習內容一目瞭然。一定要預習,做到心中有數,主動聽講,不盲目。每學完一節,要自主地複習整節內容,學完一章,對整章內容進行梳理,堂堂清,節節清,章章清,一點一滴,紮紮實實 初中物理。這樣,到了期中、期末面對七門學科的複習,就會應對自如。你的地理成績也一定會因此而精彩。

  4、期中考試

  期中考試範圍是課本第二章和第三章內容,為了培養初一學生地理的學習方法,年級特統一出兩套複習題,希望同學們認真複習這兩套題,並做到活學活用。時間象海綿裡的水,只要擠,總是有的。要學會抓零碎時間,如早晨早讀前,中午午休前,晚自習上課前,晚自習筆頭作業做完後等,都可以安排記憶,不要拖拖拉拉,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想優秀,就聽老師的話吧。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7

  學好初中地理最重要的是細心。就拿一張地圖來說,上面的每一點資訊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內容,稍不留神錯過一點的話很可能那張圖就白讀了。地理和政治、歷史不同,常識性的東西更多些,因此記憶也不會太難。但是要記的東西也很多,要捨得花時間,自己想竅門,比如“諧音記憶法”或者“形象記憶”等等。在學自然地理時,理解的東西會多一些,因為這部分已經有點接近理科的東西了,但只要肯花時間多想一些問題,學起來也不會太難。人文地理方面,記憶要佔比較大的成分,多背幾遍,爭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時間少,每一遍都能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更細的東西。

  初中、高中地理不難學,關鍵要掌握一種正確且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地理關鍵是要學會看地圖。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係錯綜複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紮實而靈活。

  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絡,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資訊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透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佈。

  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透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資訊,鍛鍊我們的才智。

  善於地理想象

  觀察只能得到區域性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象才能使二者聯絡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範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係?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係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8

  一、字頭記憶法

  即從同類地理知識中分別提取字頭,編成簡短話語進行記憶,這種字頭法,簡化知識,利於增強記憶。

  二、綜合法

  認識地理特點的過程,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徵和各部分聯絡的基礎上加以綜合。

  三、用地圖學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掛圖。教師指圖講課時,學生一定要注意看圖,不要自己看書,或是做別的事情。教師指圖講課,事先是經過充分備課的。他會把圖中的知識直接指給學生,避免學生費時間走彎路地自己去查詢。

  四、諧音記憶法

  即把枯燥的資料換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記憶。

  五、識圖記憶法

  即透過看圖、填圖、用圖來記憶地理知識。首先要掌握地圖知識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離、識別地勢高低、熟悉主要圖例、瞭解經緯網等,練好看圖的基本功。

  六、歸類記憶法

  紛亂的無條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記憶的。我們把事物做一點理順和歸類,記憶起來就比較方便。如山脈、河流、島嶼、湖泊等分別歸類在一起,再進行記憶就比較容易。

  七、簡化地圖法

  簡化地圖法是根據學習的需要,把地圖作簡化處理,刪去大量繁雜的圖例,只保留有關知識的資訊的方法。透過簡化圖的構思設計,達到突出重點、有利記憶和反映動態、易於理解的目的,並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絡規律。

  八、比較法

  它用於對同類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點的地理事物問,進行異同比較。比較總是根據一定目的,按確定標準作比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較法對理清知識很有幫助,例如學了七大洲的地形特點之後,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種類和分佈立項作比較。

  比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結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徵、規律和聯絡。例如要認識我國東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變化規律,用比較法易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