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理解:法布林《蜜蜂》重難點講解;要有全文觀
語文閱讀理解:法布林《蜜蜂》重難點講解;要有全文觀
語文閱讀理解為什麼難?
除了很多作品距離學生認知較遠,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孩子們在做閱讀題時往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做哪一題就只看哪一題的相關語句,忽視全文語境。
這會造成以偏概全,理解有偏差,答題要點不全等等。
要培養孩子優良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我們應重視訓練孩子的“全文觀”。
這篇文章,以三下語文第14課《蜜蜂》(法布林)為例,簡要說說閱讀理解的全文觀。
閱讀並答題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窩裡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袋裡。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自己帶著蜜蜂,走了四公里路,開啟紙袋,在它們身上做了白色記號然後放了出來。二十隻左右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這時候颳起了狂風,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我想,它們飛得這麼低,怎麼能看到遙遠的'家呢?
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陳述句。
它們飛得這麼低,怎麼能看到遙遠的家呢?
解答:
反問句改陳述句,可以分3步走:
(1)先去掉問號,去掉疑問詞;
(2)明確原句意思的肯定與否;
(3)檢查改後的句子,不改變原意。
參考答案:他們飛得這麼低,不能看到遙遠的家。
2.先選擇法布林做事的原因,再根據正確的試驗步驟排序。
A.便於觀察B.與其他蜜蜂區別
C.路遠,使試驗更準確D.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
①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D )
②捉草料棚窩裡的蜜蜂(A )
③給蜜蜂做上記號(B )
④在四公里處放飛(C )
解釋:
重點來了!這道題屬於課文內容理解題。
我們在做之前,最好通讀全文,掌握全文意思,最重要的是理解法布林這次實驗的過程和目的。這就是全文觀。
由課文內容可知,釋出這次實驗的目的,是想要搞清楚蜜蜂是如何認路的。
既然這樣,法布林讓小女兒在蜂窩旁等,是為了掌握好蜜蜂飛回來的時間,這與認路是否高效有關;
捉草料棚窩裡的蜜蜂來做實驗,是為了便於觀察,因為去捉其他蜜蜂不太方便;
給蜜蜂做好記號,是為了與其他蜜蜂區別開,如果不做記號,就沒法判斷飛回家的蜜蜂是不是法布林帶到幾里路之外的蜜蜂,也就無法知道蜜蜂認路能力怎麼樣了;
在四公里處放飛,是為使實驗更準確。因為路近,蜜蜂很容易飛回家,法布林沒法判斷蜜蜂是不是具有很強的認路能力。
正確的試驗步驟是:2、1、3、4,這裡只要根據課文中的試驗過程就能做出來。
3.句子中“大概”一詞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應該去掉,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準確、清楚。
B.不可以去掉,“大概”說明這是作者的推測,體現了他嚴謹的科學態度。
解答:
不可以去掉。
“大概”說明這是法布林的推測,推測蜜蜂飛得很低是為了減少風的阻力,因為法布林還沒有經過更科學的實驗來證明這一點,所以只能說大概。
這恰恰說明法布林實事求是,非常嚴謹。
4.從法布林做試驗的過程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3分)
解答:
這是一道主觀發揮題。我們要抓住法布林如何做實驗,以及他的態度、感想來說自己的啟發。
原文中法布林做這個實驗很認真,很嚴謹,請了小女兒來做助手,自己的推測也絕不說成是肯定。
所以,我們啟發可以是:我們要想法布林學習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並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猜你想看:
01什麼樣的讀書方法能快速榨乾一本書的知識,避免低效閱讀?
02語言組織能力弱?從3方面入手培養和鍛鍊,讓表達能力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