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通用32篇)

關於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通用32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1

  “節約”,是近年來很流行的一個詞,幾乎隨處可見: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紙等等。節約,是一種美德。例如,節約糧食。

  因為我的爺爺奶奶是農民,我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所以,我要提倡“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其實,在我剛看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這8個字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曾經閃過一絲疑惑,節約二字說的容易,可是做起來會不會很難呢?節約糧食對農民伯伯來說是否有好處呢?不過,很快我就想明白了,節約其實做起來並不難,相反可以說還很簡單,只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來就可以了,比如說在出去玩的時候趕緊吃完碗裡剩下的那幾粒米,幾根面,幾口饅頭就可以了,這樣,即便是對農民伯伯沒有任何的好處,對我們來說漸漸的也會養成一種好的習慣,而且還不會讓農民伯伯那一滴滴的汗白流,那一口口氣白喘,那一聲聲的“好累”白說,那一份份的力氣白使,那一次次望著莊稼成熟的笑容白笑。

  糧食,是農民伯伯的汗水澆灌而成,是農民伯伯一次次辛勤施肥而成,是農民伯伯,總之,這一切的一切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糧食的來之不易,希望大家從自己做起,從而影響身邊的人,讓大家都懂得節約糧食。

  鋤禾日中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在很早的時候,古人寫一首詩叫《憫農》,如果先不看內容,光看詩名,憫農就是憐憫農民的意思,這裡的憐憫並不是可憐的意思,而是要理解農民的辛苦,他們每年辛勤播種,灌溉,施肥,除草,殺蟲,可是即使這麼的辛苦,有時候遇上天災,收的糧食也就只能夠一年的生活,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農民雖然是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人,但是他們卻是最偉大的人。

  所有的種。種就是希望我們不要浪費一點一滴的糧食,因為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2

  這位偉人,有著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為他的節儉。馮玉祥將軍教育兒子馮洪國也是如此:“兒啊,你要脫下軍裝、皮鞋到牛柵裡去燻一下,聞一聞牛屎味,才會知道五穀香。古人說:奢能滅志,儉以養德。你雖然還不曾管事,談不上奢華,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險的!”這蘊含著深刻道理的話“一板子”把馮洪國打醒了。他脫下了軍裝、皮鞋,換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這樣的,馮洪國日本留學回國後,看望多年不見的老父親,當父親看到兒子身著西裝腳蹬皮鞋,渾身散發著濃濃的香水味,便這樣地教育自己的兒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補丁、牛棚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看到的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一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猶如星光閃耀的銀河;再加上射燈如探照燈似的來回晃動,而在這閃耀著的美麗背後,又有誰看到了浪費的影子。的確,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生活條件好了,就應該有這樣的享受。於是,節約也隨之被人們拋在了腦後。

  這天中午,我經過學校的小店,裡面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同學們進來時迫不及待,出來時滿載而歸,我嚐點你的薯條,你吃點我的雞腿,真是不亦樂乎。我在班級裡簡單地做了一個調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沒有(因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雖然我去小店的次數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為了買學習用品的佔四分之一;肚子餓買吃的佔四分之一;還有四分之二的是為了解讒,看到別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學是拿零食當午飯,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幾天班級裡還掀起了一股風,看誰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寧,明天我就要換上安踏,有人還嘲笑同學穿假。哎,我真想告訴大家,勤儉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不是攀比與浪費啊!

  在班會課上,我和老師商量把《儉以養德》這篇文章推薦給同學們,老師同意了,聽完了我對文章的介紹,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是啊!艱苦的生活雖然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我們仍應牢記:平日裡節衣縮食,困難時才容易度過難關;富足時豪華奢侈,窮困時將難以生存。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在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3

  有的同學家庭條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著急去玩,盛飯和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湯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打鬧,互相丟飯菜······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並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同時,有的同學飯後還把吃的東西拿出教室,邊走邊吃,吃完就隨便丟在路上,這和挑食、浪費糧食一樣都是不文明的就餐習慣!這種不文明會非常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和文明學生的良好形象!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開始吧!

  其實節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不在吃飯的時候,邊說話邊吃飯!不挑食,無論爸爸媽媽給我們吃的,還是學校裡的飯菜,都是有利於我們身體成長的,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們應該從我做起節約糧食!

  有一次,我剛吃完飯,從教室出來,看到一個小男孩拿著一個包子,咬了一口,隨手就扔了,我見此情景就趕緊跑了過去,“你不應該把沒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為那是糧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這麼說就錯了,因為那都是農民們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我吃飽了,再吃就吐了再說了我扔包子關你什麼事,真是多管閒事!”“你這麼說就錯了,糧食的用處可大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就是寶中寶。現在生活雖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費啊!假如我們一天浪費一個包子,全校所有人一天浪費多少多少個包子,一年能浪費多少個包子呢?”就從小事說起吧,浪費東西就是浪費錢,你知道父母掙錢有多麼不容易嗎?嗎“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浪費東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說的做,再見!”透過這件事我體會到了現在的人太浪費了,我們應該重視糧食,節約糧食!

  我們需要改正浪費糧食的壞習慣!吃午飯時不要到太多的菜,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節約糧食人人有則!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4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古詩上至老下至小,幾乎全社會的人都能背的滾瓜爛熟,但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人們似乎被眼前的貪圖所吸引,已將“節約”兩個字完全拋在了腦後。

  據統計,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糧食,在民間節慶時節,很多人為了不丟面子,往往造成請客的點得不少,赴宴的吃的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會浪費。在官場上,利用公款吃喝之風盛行,有報銷,國家重點貧困縣江西上饒縣清水鄉前汪村村部喬遷慶典當天,小車沿著路邊停了200米長,73輛車中還有兩部警車,村小操場上,教室裡共擺了53桌酒席,赴宴的人多市黨政機關幹部,觥籌交錯,舉箸買醉之間,不少食物被浪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唐詩,道出了節約糧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然而今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物質生活比以前豐富了許多,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節約糧食意識的淡薄,和浪費現象的屢見不鮮。當我們隨意倒掉吃剩的食物時,殊不知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還有很多人為一塊麵包而面臨飢餓;當我們忘記關緊水龍頭時,殊不知那些缺水的地方還有很多人家一天只有一杯水維繫生活;當我們肆意揮霍勞動果實時,殊不知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者正默默地流淌著汗水······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無論時代和社會如何發展,人類所擁有的資源總是非常有限的,勤儉節約無論何時都值得提倡。節約,歷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應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因此,節約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時尚,它是我國文化傳承中的精華,而今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卻已將“節約”兩字拋在腦後,所以,為了將“節約”作為制約浪費的準則,我們應該採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在民間,作為市民不需要礙於面子而造成太多的浪費,作為企業也應該提供免費餐盒,打包,袋子,方便市民打包。在官場中,則應對制度令行禁止,節儉是美德,奢侈是惡性,公權力的行使也應是這樣,作為公職人員,應該時刻自警自省,時刻檢視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當作是順理成章的事。

  相信在全社會的努力下,“舌尖上的浪費”一定會改善。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5

  在生活中,我們一天天長大,懂得了努力學習、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師長、還懂得了珍惜友誼。成長過程中,還有一些從難忘經歷中明白的道理。二年級的一次,使我刻骨銘心,那就是我懂得了節約糧食。

  一年級的時候,我不懂得節約糧食。每一次吃飯時,都要倒飯。爸爸因此沒少批評過我,而我卻不以為然地說,才幾勺兒飯呢,有什麼好珍惜的。從此以後,我幾乎天天倒飯,而且越倒越多。爸爸見了,氣的腦漿都快流出來了,火冒三丈地說:好,以後每天給我少吃一頓飯,叫你不更正。

  我還是和前面一樣,不假思索地說,這點兒飯,想要做出來是很容易的,怎麼樣?怎麼樣兒!反而,我卻在一旁樂得手舞足蹈,眉開眼笑。爸爸媽媽見狀,白色的臉都快被氣成紫色,可我卻若無其事,好像置身於KTV的處境中,忘乎所以。

  一直到了二年級的國慶節,我才把這個壞毛病改正了過來。

  國慶節時,爸爸買了小車,載著媽媽和我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德化老家。準備割稻穀了,奶奶和姑姑大聲叫到。爸爸和二姑以及大家全副武裝,而我則戴上了一個帽子,原來我是去觀看的。我趕到田間時,看到大家一個個豆子般的汗珠流了下來,割了半天,才完成所有的一半。

  眼看天就要黑了,大家更是爭先恐後,加快速度,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我心想,原來糧食真是來之不易的呀!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夜漸漸深了,大家總算是忙完了,個個滿頭大汗,累得氣喘吁吁,筋疲力盡。

  “開飯了,我和媽媽大聲喊道,滿桌子上的美味,令我口水直流。累了一天的大家聚在一起,桌上充滿著歡聲笑語。這一頓飯,我吃得一粒米都不剩。大家也是一樣,桌子上的菜也被吃得一乾二淨。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懂得節約。是啊,糧食真是來之不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糧食,我也懂得了怎樣珍惜糧食。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6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摺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也就是800萬噸蛋白質和300萬噸脂肪。

  看看這些資料,是不是令你大吃一驚。想不到平時浪費一點點糧食,積累下來,卻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吧。

  其實浪費現象最嚴重的`不是我們平時的吃喝,而是公款請客。我媽曾經在酒店做過一段時間的服務員,放假的時候,我喜歡去那裡玩並等她下班一起回家,偶爾也客串一下小服務員。在那裡我經常看到,很多酒桌上,人民只顧著拼酒,很少動筷子吃菜,所以大多數時候桌上的食物只吃了一點點,到最後卻不打包帶走,只留下一桌子動了幾口的豐盛佳餚,服務員也只好將它們拿去倒了。看到這些,我看真心疼。

  我國人民現在僅僅跨過小康線,仍有一部分人還在溫飽線上掙扎。但是總有那麼些人一請客,不管人有多少,菜一點就是一大桌子,不吃完也不打包。這無疑是一種很嚴重的浪費。

  很多人認為,請人吃飯,寧願剩下也不能不夠。如果桌子上都是吃的很乾淨的盤子,就會感覺不好看,怕客人覺得自己小氣,很沒面子,或不夠誠意。

  講排場,出手闊氣,就是大方,反之,就是小氣。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這是非常錯誤的,卻不知,愛惜糧食是文明,拒絕浪費是文明。

  在那些人們大方的同時,殊不知,有多少貧困的兒童吃不飽穿不暖;秋天農民伯伯們是如何“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氣”,辛勤勞作的。是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那麼讓我們一起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開展“光碟行動”吧!

  做“光碟一族”,成“節約達人”!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7

  節約糧食也是一種美德,尤其是我們學生最需要去培養的。這一次就我學校要求學生節約糧食來談談我的體會。

  這次學校沒有要求我們節約糧食之前,我看到的是到處浪費的行為,尤其是食堂吃飯浪費的最多。都說糧食得之不易,從種子到發芽到長大到成熟,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去做到珍惜的卻很少。如果不是這次學校對我要節約糧食的要求,大概還會繼續浪費很多的糧食。以往在食堂吃飯的同學,都是大得多吃得少,一般都是會倒掉的,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光碟,就連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所以說說的簡單,做起來難得多。

  這次學校在食堂內貼了很多的關於節約糧食的標語,食堂阿姨也是被叮囑了的。在通知我們要節約後,我們在食堂打飯,阿姨都會跟我們說吃多少,就打多少的。飯菜,不夠再去向她新增。實際上這措施是不好實施的,學生會覺得自己權益被侵犯了,會覺得學校是故意不讓他們吃飯似的。因此我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後,包括自己也按照學校要求去做的時候,是有些不習慣的。但是於我來說,其實還算好的額,畢竟我本身吃的也不多,少給我大一點,剛剛好,只是有一點不太習慣這樣而已。

  在採取了這樣的措施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除了前期大家很難適應後,後面同學們也都努力去適應了,開始知道要去節約糧食,也懂得節約的好處了。畢竟當他們沒有吃飽的時候,阿姨是會再給他們添飯的,完全不會影響他們的溫飽。只是大家原來都習慣了浪費,還沒有把節約意識建立起來,因而沒有辦法短期內得到適應。但是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努力應學校這個要求去做,浪費的現象還是得到了緩解的,沒有像以前那樣嚴重。雖然還是會有,但是不可避免,畢竟實施的時間不長,那些為了告誡對大家不要浪費糧食的標語還沒能深入人心,大家自然這種意識也就不強,還有待提升。不過我相信隨著時間的加長,大家一定會培養起這個習慣和意識,一定會配合學校做好節約糧食的行動,也一定可以真正的做到節約。透過這樣大的一個措施,也讓我明白節約糧食是我們大家必須要去做到的,因為這樣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耳熟能詳的唐詩。它告訴我們節約糧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的寬裕,不愁吃不愁穿。因而很多人養成了生活大大咧咧的壞習慣,這就助長了大家鋪張浪費的生活習慣。

  有一天中午,我和媽媽在一家飯館吃飯,我們點了三道菜,津津有味的吃著,突然,隔壁的兩個人吸引了我們的眼球,他們拿著選單一下子點了十幾道菜,沒一會兒功夫,小小的桌子上擺滿了飯菜。看見這一幕,我驚呆了,心想:這麼多菜能吃完嗎?不會是大胃王吧?但是,他們竟然沒吃幾口,把錢一交就走了。滿滿的一桌子菜,就被服務員給倒了,真可惜!

  為了制止這種壞習慣,國家也制定了許多法規,提倡節約。每年十月十六日是節約糧食日,這就告訴我們應從這就做起開展節約。

  我們應該每次在飯店,點適當的飯菜,不夠吃可以在點,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為沒面子而浪費,透過國家這幾年的宣傳,這周星期五我們家在小六湯包吃飯,發現人們現在都是吃多少點多少,已經有了節約的好習慣。

  浪費糧食就像給白紙上抹上了黑點,而珍惜糧食是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為節約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8

  民以食為天,人對糧食的需求與生俱來。記得小時候老家那兒把凡是能填飽肚子的食物統稱為糧食。雖然每天與糧食形影不離,但在相伴的歲月裡,我還是感慨無限的。

  我的童年時代,感覺最深的是對飢餓的記憶,好像沒有吃飽時候。鄉下人每天一見面,第一句話問候語就是“你吃了嗎?”直到我讀大學時才改了見面說這句話的習慣。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人基本上每天只吃兩頓飯,玉米、紅薯、野菜是主要食物。外婆那兒老南瓜多,到了春天青黃不接的月份,就是天天老南瓜稀飯,時間長了,見著這個就頭疼。由於是吃的都是粗糧、野菜,胃都脹大了,成年壯勞力一餐吃近十斤糧食的人並不少見。那年代如果家裡來了客人,外婆一般是弄點麵條給客人吃,這時會讓我們到鄰居家去玩一會兒,麵條的香味就飄出屋子,飄到了鄰居家,我們留著口水趴在門縫裡遠遠望著。

  記得讀高中時是在學校寄讀,每週要從家裡帶糧食交給學校食堂,吃的主食是玉米飯,兩天一餐米飯,吃飯時是十人一組,一組一個小鋁鐵盆,每人只有半洋瓷碗飯。當時師傅做的玉米飯,裡面有好多面疙瘩,疙瘩中間有時還是生的,有時水加多了,硬的連那鐵鏟子都挖不動,讓處於正是青春發育期的娃娃們營養不良,不時發生同學到相鄰村民田裡偷紅苕、蘿蔔、水果充飢的事件。那時到餐館吃飯除了錢,還要糧票,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到縣城裡買書,因糧票少,兩人只吃了三個饅頭。剛參加工作時,就聽一位長輩說,同事老孫是很有學問的人,讀過大學,只是三年困難時期因無法忍受在學校的飢餓就放棄了學業。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農村土地包產到戶,人們才從飢餓中慢慢地解放出來。老家那兒什麼都可以賣,就是不賣糧食,可能是餓怕了。

  去年春天,我到省城裡去看望一位老師,他是一名退休的教授,不抽菸,也不喝酒,帶點什麼合適的禮物讓人還費了大心,左思右想,最後決定送點家鄉的冷水田裡生產的大米和植物油,當時我還是心存顧慮,覺得有些土氣,沒想到老師高興得不得了,說他好長時間沒吃到這些好東西了。老師的話,讓我心裡一塊石頭才落了地。

  十年前我到鄉下看親友,常和一些老人拉拉家常,讓老人們擔憂的是農村外出人口增多,承包地撂荒,特別九零後的年輕人基本不會幹農活,或者根本就沒打算當農民,如此下去,沒有人生產糧食,不知道今後大家吃什麼?

  近年來,我因工作關係經常深入到遠離縣城幾百公里的土家山寨,水泥路已經沿伸到農戶家門口,不少外出打工人員返回,帶來外面的資訊,有的開辦了自己的企業,有的開辦了農家樂,帶領一方鄉親富了起來,可鄉親們並沒有放鬆對糧食的生產,我偶爾走到田園裡看一看,那莊稼長勢真是喜人。老鄉告訴我,近幾年糧食年年豐收。並說,種田人沒有糧食吃,那可是丟人的事!

  在計劃經濟的年代,糧食局是最好最大的單位,家裡如有人在那裡工作肯定是令人高興的,如今縣糧食局已經成了最小的單位,可以說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後河西,糧食局鄧局長開玩笑地說,別看我們單位小,我們管理的糧庫,有吃有喝時沒人關注,一旦受災胃它可是最重要的單位呢!

  糧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也是人的命根子。從某種意義來講,珍惜糧食就是珍惜了我們的生命,也是珍惜了社會的財富。父母只能給了我們生命的長度,糧食給我們的卻是生命的寬度和厚度,糧食要陪伴我一生。古詩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愛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源源流長的美德,我們要以感恩之心愛護它,更要加珍惜它!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9

  提起“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我不禁想起了李紳的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記得在我一年級時,我剛學這首詩時,我完完全全不懂得詩的含義;吃飯時經常把白花花的米飯留在飯桌上,掉在碗裡,是一個不懂的節約糧食的人。

  而我的媽媽卻和我恰恰相反,她是一個珍惜糧食,熱愛勞動的淳樸女人。媽媽見我如此鋪張浪費,便將我帶到鄉下外婆家去體驗農民伯伯種植的辛苦。

  炎炎夏日,農民伯伯堅持在田裡播種,每插一個秧苗,額頭上都會滴下一顆顆豆大的汗珠,正如詩中所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而親切的聲音傳來:“小雪,過來幫外婆幹一下農活行嗎?”“當然!”我不假思索地說。

  誰知,我才幹了僅僅半個鐘頭,就累的滿頭大汗,汗水侵溼了我的衣服。我把鋤頭往地上一丟,媽媽見了,語重心長地說:“寶貝,你體會到了當農民的辛苦和勞累了嗎?你以後還浪······”沒等媽媽說完,我便搶過話,連連說:“我不會了,我以後會做一個珍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孩子。”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請同學們和我一起珍惜每一粒米,珍惜勞動人民的汗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10

  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酒菜,有一大鍋的燉雞,糖醋排骨、紅燒鯉魚、清燉甲魚、菜心饅頭、蝦仁餃子、泡椒鳳爪、什錦果肉湯、蜻羹湯,特匯牛排、清炒小青菜、雞肉炒麵、燒香腰果、清燒槍魚、醬燒鰻魚等等。首席坐著今天要接待的客戶,他是一個偏胖的中年男子,旁邊是他的秘書,公司的專案經理正在滿臉堆笑得進酒說樂,我們幾個陪同的業務員也在盡情得陪笑,心中的滋味真是比較無奈。

  我的眼角幾次瞄著桌上絲毫未動的飯菜,心中卻警戒得響起經理的吩咐,蠢蠢欲動的筷子常有收斂得擺正。經理真是一個能耐人,他是我這輩子見過最多變的,雖然平時閒聊的時候常常跟我們反覆強調喝酒抽菸的壞處,侃侃而談這些不良嗜好等於慢性自殺,可在此時的餐桌上他卻顯得絲毫沒有要命的意思。一瓶啤酒下肚,他又到滿,嘴裡振振有詞,說著敬酒詩詞,我剛來公司不久都不知道他原來如此有才。 酒喝得夠多了,菜卻基本紋絲沒動。看經理滿臉通紅,客戶也被哄得開心,說了一大堆掏心話,眼看訂單應該是可以拿下,經理示意我去結賬。

  “您好,一共是5980元,您是刷卡呢還是付現金?”酒店前臺的收帳員面帶微笑得提醒著,這錢是要報公司財務報銷的,可是我在拔出那張信用卡的時候還是遲疑了幾秒······“真的有花這麼多嗎?菜是多了些,也不至於這麼貴?”,“您好,先生,菜錢是2300,酒水是3600,包間費是80元······”

  結賬完了,我返回包間,經理與同事們都走出了,想想應該是去送客戶上車吧,包間裡此時沒有多少人。看著滿桌真是紋絲沒怎麼動的飯菜,又看四周無人,我忍耐著的食慾頃刻噴發,於是趴在桌上猛吃一通。“嗙嘰”包間門被推開,經理原來忘記把公文包落下了,平常公文包都是我負責看管,正巧我去結賬,經理乾脆忘了。

  此時此刻走進包間的經理看到我狼吞虎嚥的樣子,也沒有責怪我什麼,他輕輕得揮揮手叫開了前來收盤的服務員,關起包間門也開始認真得吃起飯來。真沒想到,經理跟我,兩個瘦子,竟吃光了整桌飯菜。過了幾天,公司的辦公區域裡幾個同事議論紛紛得談說那天接待客戶滿桌飯菜絲毫未動的豪氣,經理跟我都淡定從容、毫無介示。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11

  我想,“節糧”這個詞對我們大家來說應該不會陌生吧,是呀,現在到處都有“節約糧食”的活動,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

  雖然我們的祖國現在十分,繁榮昌盛,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偏僻、遙遠的地方,那裡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裡,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吃野菜、白薯、山裡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幾乎沒有,要是兩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唉,多麼可憐呀,再看看我們,每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到處浪費,在學校裡,有多少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到掉了,也許他家裡很有錢,也許他家裡有的是糧食,但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勤儉節約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掉我們的根。如果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看見同學們這樣做一定會很心痛,並且會指責同學們。在飯館,有的人為了顯擺自己多麼大方、多麼有錢,便點了一桌子的飯菜,吃不完的,就要被店裡的老闆那去買給那些收泔水的。實際上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呀,這樣也是一種節約呀。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籲,它是一種情結,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做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12

  我國人口眾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箇中國人。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問題。我國雖已解決了舊中國幾千年沒法解決的人民吃飯問題。我們應該為之自豪!可是按人口算,人均有糧食僅361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3多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據測算,1公斤大米約有個米粒,我國13億人口,若每人每天節約1粒大米,則全國每天可節約公斤大米,每年可節約1200萬公斤大米,可養活人。

  朋友們,平時有沒有浪費糧食的現象呢?還記得那首“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首詩嗎?人們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談節約糧食是早該丟棄的陳詞濫調。如果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會發現——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

  你想來世做餓鬼嗎?你知道飢餓的滋味嗎?

  遠離浪費 珍惜糧食······

  “不要把浪費當成瀟灑,你揮霍的是一種罪惡;不要把節儉看成尷尬,你培養的是一種美德。”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國每年都要從外國進口大量的玉米和小麥,為了養活13億人口,我們的袁隆平教授,還在為糧食畝產量的提高不斷奮鬥!而現在的社會對浪費現象卻如此麻木!

  在飯店,每天總有好多米飯、饅頭、剩菜等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太令人痛心了!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當我們在漠視餐桌上的糧食時,人們不曾想到,糧食危機正潛伏而來。中國的現實是人多地少,雖然,袁隆平的高產量確實解決了一部分人的飢餓問題;但糧食短缺,對於十三億多的中國人來說似乎不是一個遙遠的記憶,現實的境遇似乎遠沒有如此樂觀,一些糧食專家的分析結果更像是一種警告: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中國在3年後可能發生嚴重糧食短缺。眾所周知,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進口數量在逐年增加:再過二三十年,中國的糧食供應將嚴重地依賴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又不可能提供足夠的糧食,所以危機在所難免。到那時,你手中的錢能填飽肚子嗎?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節約是一種光榮,浪費是一種可恥”這一口號永遠都興地過時。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

  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飯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在單位食堂節約的方式也很多,比如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愛護公共財物都是一種節約的表現。如今,資源、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在我們享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同時,能夠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錢······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一份責任。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是全體國民的共識,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

  古語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節約是一種品質,是一種教養,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美德。世界糧價目前仍在不斷波動,我們更有必要重視“節約糧食”。讓我們從節約餐桌上的飯菜做起,並把節約糧食培養成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我們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

  今天,我們知道了國情,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我們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讓我們用實際行動節約糧食,珍惜糧食,遠離浪費糧食,為國分憂。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13

  一滴滴晶瑩的汗珠,一棵棵豐收的水稻,一碗碗噴香的米飯,構成了我腦海中一幅難忘的畫面。

  我是家裡的掌上明珠,爸爸媽媽非常寵愛我,總會把好吃的留給我。記得小時候,我吃飯經常挑三揀四的,看到不愛吃的,不喜歡的菜連聞都不聞,吃到不合口味的飯菜也都吐掉。爸爸無可奈何,於是在農忙時節,就把我帶到鄉下外婆那兒幫忙幹活。

  在鄉下,我被爸爸抓到田裡幫忙,我想:秧不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嗎?把秧苗插到田裡就可以了,爸爸太小看我了。於是,我拿了一大把秧苗,模仿外婆的樣子插起秧來。可以不過一會兒,我就發現我錯了,本以為胸有成竹的事做起來卻是那麼難的。一開始我插的秧苗不夠深,秧苗都在水裡浮起來了,然後我在用力插一把,這時整個秧苗又都沉了下去,就這樣來回幾遍都沒成功。可著爸爸在旁邊看戲的模樣,我不甘心,於是再次小心翼翼地把秧苗放下去,終於穩了!我高興地沾沾自喜可著爸爸,可再看看外婆,她已經差不多插好一半田的地方了,這時我不禁有點崩潰的感覺。

  時間過的好慢,好不容易熬到中午,太陽曬得我滿臉通紅、滿身大汗,我感覺全身都散架了,又累又酸。當我轉身看到我勞累了大半天才插一小塊地的秧苗,我彷彿聽見秧苗們嘲笑我的聲音了。我不禁想:農民伯伯可真辛苦啊!爸爸說插秧苗只是其中一步,插完秧苗以後還要不斷地灌溉、鋤草、施肥、除蟲,最後收割後經過加工能變成我們餐桌上的糧食。

  這時,身上的勞累讓我不禁深刻地感受到糧食的來之不易!農民伯伯手上的老繭,黑黝黝的皮膚,那是長期勞作形成的,我這忙碌半天就感到那麼辛苦了,農民伯伯他們長期勞作難道就不累嗎?難道就不苦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到我曾經是如此挑食,曾經是如此浪費食物,我的心裡酸溜溜的,為我以前浪費食物的行為,感到內疚極了!

  2020年疫情期間,當我們的生活被按下暫停鍵,宅在家時,是足夠的糧食才能讓我們度過艱難的抗疫時期,但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現在做起,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珍惜每一粒糧食吧!讓我們都成為珍惜糧食的模範吧!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14

  中午,小明一家在津津有味地吃著桌上美味的飯菜。

  吃著吃著,小明感覺吃不了,但碗裡的飯還堆得高高,他想了想,趁爸媽不注意時走到家門口,一下子把飯菜給倒了。小明的媽媽看到了他的舉動,立刻跑上去制止。“媽媽,我吃不下了嘛,所以就······”

  “小明,你要愛惜糧食啊,糧食是來之不易的啊!”

  “媽媽,可是我是吃不下了呀,反正飯菜在菜場裡有的是,倒掉一點又沒事!”

  “你怎麼能這樣想呢,你知道糧食是經過千辛萬苦才種出來的嗎?”

  這時候,爸爸走了過來,對小明說:“小明,農民伯伯起早貪黑在田裡不停忙活著,就是為了讓糧食長得更好,能豐收,讓我們吃到香甜可口的飯菜。有一首古詩就是說他們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爸爸接著說道:“一顆米就是農民伯伯的一滴汗水,你倒掉了那麼多飯菜,浪費了農民伯伯多少的汗水啊!”

  小明說:“嗯,我知道了,以後我再也不會不會浪費了!”說完,拿出掃把和畚箕,把飯菜掃掉了。

  “這才是我的好孩子!”爸爸自豪地說。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15

  一個夏天的中午,天熱得很,小明望著窗外火爐似的太陽,心想:這麼熱的天,要是能吃雪糕就好拉!

  “吃飯拉!”媽媽一邊把一盤青椒肉絲放在餐桌上,一邊叫道。小明走出了房間,看到了桌字上菜便皺起了眉毛。“哼,怎麼是些素菜,我要吃紅燒肉!”小明撅起了嘴巴

  不滿地說。小明只吃了幾口飯,便不想吃了。於是,他端起了飯碗向門口走去。

  爸爸看見了,連忙阻止他,指著門外正在勞動的農民說道:“你怎麼可以倒飯呢?那可是農民辛勤勞動的成果啊!”小明無所謂地說:“那怕什麼?有那麼多的人種田,我浪費一點兒又沒關係的。”爸爸有些生氣了,問道:“農民他們在幹什麼啊?”“插秧”。“那插了秧明天就能豐收嗎?”小明搖了搖頭回答道:“不能”。“是呀,插了秧,還地除草、捉蟲、灌水、施肥,這樣才能收割啊!”見小明低下了頭,有了一點悔改之意,媽媽又趁熱打鐵:“要知道,你能吃上飯已經不錯了,要知道,世上有那麼多窮人連一口飯也吃不上,你這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對不起,我錯了。”“沒事你能知道錯就好了,下次可別再犯了。”

  見到小明大口大口地吃著飯,爸爸媽媽都欣慰地笑了。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16

  熟話說:“民以食為天。”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糧食,如今是一個節約型社會,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是相當有必要的。一年級我們就學過《鋤禾》,我們明白農民伯伯的辛勞。

  我們國家不知有多少人在捱餓,有多少人在為食物而煩腦。我們應該貢獻一份力量。當然不一定要去捐款,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就可以。每天吃飯不掉一粒米,好好珍惜糧食,保證不浪費。哪怕一天節約一粒米,一年之後也有半碗米飯呀。

  媽媽常常教導我,吃飯別掉米,吃完後也要把碗裡的飯粒吃乾淨。每次我剛放下筷子,迫不及待地要跑出去玩時,但背後總是傳來媽媽嚴肅的聲音,叫我把碗裡的米粒吃乾淨,還意味深長的對我說一天少浪費幾粒米,日久天長就能節省好多米。這一粒米都是農民們辛苦勞動的成果,都是用血汗換來的。在你吃飽的同時,還有好多人在捱餓呢。聽了媽媽的話我很慚愧,趕忙把碗裡的飯粒吃乾淨了。

  近年來,我們國家一些地區遭遇大旱。田地裡的秧苗全都旱死了,顆粒無收,連飲水都成了問題。還有汶川、玉樹地區發生了地震,房屋倒塌,吃住方面成了問題。作為同胞,我們難道不要為他們貢獻一點力量嗎?我們全國大約有13億多人,每個人每天節約1粒米就可以解決災區的同胞們捱餓的問題。

  讓我們都貢獻出一份力量吧,團結起來。讓每一個人都開開心心地生活在藍天、白雲、綠水、陽光下吧!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17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大家看到這首詩後,都想到了現實生活中那香噴噴的大米了吧!那一粒粒不起眼的大米,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可想而知,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那我們再想想,如果我們每天都浪費一點糧食,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

  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裡吃飯的時候,有一位同學特別的挑食。今天中午,他又遇到了自己不喜歡吃的菜,又開始浪費了。他“趁熱打鐵,”趁老師打電話的時候,拿著自己的垃圾袋,偷偷地把自己不喜歡吃的菜倒了進去,他以為老師不會發現,可還是被老師發現了。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現在吃的這些米飯,還有菜都是從哪裡來的嗎?”很多同學都說去超市買的,去菜市場買的唄。老師卻搖了搖頭說:“其實不是的,我們來看一下相關的影片吧!”

  在影片中,農民伯伯在烈日炎炎下辛勤的勞作著,一刻都不停歇。他們為了讓我們吃到香噴噴的飯菜,一會兒除草,一會兒犁地,一會兒播種,累得滿頭大汗。儘管只有一條擦汗的毛巾,他們還是不停地工作著。再看看他們的雙手,佈滿了厚厚的老繭,像是乾裂的松樹幹一樣。看著那佈滿老繭的雙手,我真切體會到了,糧食飯菜真是來之不易啊!而那位浪費糧食的男生看後也羞愧地低下了頭說:“我以後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另一個影片在山區裡,許多小學生的家庭非常貧窮,每天揹著幾個土豆去上學,土豆就是他們一天的口糧。放學後,他們還要幫助家人幹活,全身被曬得黑黝黝的。他們幹活的樣子特別認真,每次他們回家時,總是汗流浹背,衣服溼了一大片。看到這些,我感到我們現在的生活非常幸福,我為我以往在家浪費糧食的行為而感到慚愧,可恥。

  為了讓全班同學都有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我決定帶頭做一個好榜樣。吃飯的時候,吃不完的飯菜不要浪費,也不能挑食。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真正做好“光碟”行動的好榜樣!正如名言“珍惜糧食就是熱愛生命。”我們如果每天節約一粒糧食,那麼一年就可以節約四千萬噸左右的糧食,也就可以幫助在山區裡的貧困人家3.5億多戶。

  每當我端起飯碗,就提醒自己牢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節約糧食是我們的使命,刻不容緩。為了把我們的家園建設的更加美好,從自身做起,讓我們珍惜每一粒糧食吧!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18

  珍惜糧食是人人都要做到的,在生活中,有很多關於珍惜糧食的名言,可是知道了卻做不到。你們有想過糧食是哪來的嗎?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還是魔術師變出來的?這些都不是,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肉類也是他們辛辛苦苦養出來的。

  有些孩子吃飯總是挑三揀四的,一點青菜也不吃,只吃肉,這樣不但會對自己身體不好,也會浪費糧食。還有些孩子在吃飯時,總是找各種理由不吃飯,還有時候趁媽媽不在的時候把飯倒掉。我小時候不懂什麼叫珍惜,我吃飯時總是吃到一半就不要了,媽媽也總跟我說非洲人民吃不上飯的故事,可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直到我漸漸長大,懂得非洲人民的苦難,這時我才明白,原來還有許多人是吃不上飯的,媽媽說非洲人飢餓到只能吃土,可我還是不相信。直到我在電視上睇到,包括我們中國好多山區的孩子都食不上飯,這時才真正明白,糧食是多麼可貴。後來,我再也不浪費糧食,我每天都堅持做到光碗行動,不剩一粒在碗裡。

  珍惜糧食,人人有責!就算你遇到自己不愛吃的菜,也要堅持吃完。當你去別人家吃飯時,別人沒有堅持吃完,你也要告訴他不可以浪費糧食。每一粒米,每一道菜,每一塊肉,都是農民為我們而做,他們留下的一滴汗水都是可貴的,你們必須記住:糧食,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我們必須憐惜它。今天,開啟我們的光碗行動。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19

  記得小時候,語文老師教過我們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也在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愛惜糧食,每一粒糧食來之不易,不能浪費。在生活中,我的奶奶是非常珍惜糧食的人,為我做了榜樣,她在洗米時總是很小心地淘米,把掉落的米粒小心翼翼地撿起來放進鍋裡。這使我懂得了愛惜糧食。

  在學校裡,我們總能發現一些浪費糧食的現象,同學們午餐飯菜沒吃完,看心情吃飯,吃一點就不吃,直接倒垃圾桶了,白花花的米飯堆了老高了。在餐廳裡,人們習慣多點幾個菜,吃不完就倒掉,嚴重的浪費糧食,也浪費金錢。看到這種現象,真;令人痛心。

  我們家奶奶和爸爸媽媽都珍惜糧食,節約糧食。小時候,跟著爸爸媽媽去飯店吃飯,吃不完,媽媽會拿一個打包盒將剩下的一些飯菜帶走。媽媽說:"糧食來之不易,吃多少,點多少,節約糧食,很多人好吃不飽呢。要珍惜糧食,愛護地球資源。“媽媽言傳身教,我懂了要做一個珍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人。

  珍惜糧食要從自我做起,要有節約意識,之後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糧食,對人們來說太重要了,糧食是人們的生存需求的必需品,節約和愛惜糧食是大家需要的事情。讓我們行動起來,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20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一聽到《憫農》這首詩,我就會時刻提醒自己要愛惜糧食。

  現在飯店、酒店到處都是,有些人嫌做飯麻煩,就經常到外面去吃飯,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愛惜糧食。每次他們在餐館裡吃不完的食物就直接丟掉了,而他們卻不知道自己浪費的糧食是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吃好幾年的呀!據統計,我國在餐館、食堂每年浪費的糧食是夠好幾億人吃上一年的。

  我們不像他們一樣,而是把一粒粒米飯當成寶貝一樣。記得有一次,我吃完飯,碗裡還剩著許多米飯,爸爸看見了把我罵了一頓並讓我把《憫農》這首詩背一遍。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因吃不完飯而把飯直接倒掉。我知道糧食是我們最重要的東西,它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種出來的。如果我們浪費糧食的話,就等於不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這種行為是非常可恥的。

  我一定要把《憫農》這首詩,牢牢記在心裡,讓它成為我的座佑銘,並去踐行它。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都這麼做,那就會節約很多糧食,幫助到更多的人,讓那些貧困、邊遠山區的孩子生活得更好,何樂而不為呢?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21

  因為媽媽工作的原因,沒有空閒的時間來學校接我,所以每天中午放學都去午託部吃午飯。中午我和小夥伴們一同排隊吃飯,剛開始真的很有趣,但是不久後,那股新鮮勁兒也就過去了。

  有些同學早把午託部老師的批評教育拋在腦後,午餐時間結束後,桌子上總是一片狼藉,到處是吃剩的飯粒,還撒了不少燙燙水水,還有些同學不管自己飯量多少,總是要讓老師給多盛點,飯吃不完也就理所當然的倒掉了,絲毫不覺得浪費,我每天吃完飯後,總能看見裝滿剩菜剩飯的幾個桶裡堆的滿滿的,真讓人可惜呀!

  大家小時候應該都讀過這樣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妨想想,農民伯伯是怎樣在地裡為莊家除草鬆土的,在炎熱的夏天汗水滴到苗下泥土裡的情景。可是有些同學仍然在不節制的浪費食物,我真想讓那些浪費食物的同學好好體驗一下,我們平常吃的糧食是多麼來之不易的。

  我還記得媽媽跟我說過,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特別是非洲的一些小國家,每年因飢餓死去的人就有上百萬。

  世界衛生組織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作為一名小學生,愛惜糧食應該從我們做起,從現在做起。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22

  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大國,農業自然是我國的支柱產業,談到農業,多數人會想到我國糧食問題。隨著我國人口急速增加,糧食產量逐年下降的趨勢來看,糧食問題早已不是個新話題了,“節約糧食”更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字眼,從古人“鋤禾日當午”,直到現在人們統計的精確數字,無一不表明糧食的來之不易。從播種至收割多少道程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雙飢餓的眼睛在渴望······

  再回頭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糧食的人,將熱蒸蒸的白米飯倒入到垃圾袋,真是太浪費了!有的人以種糧食為生,當我們的糧食不足時,是從哪裡獲得糧食呢?我國人口己超過12。5億,每年的淨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減。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每年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現實絕對不容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難道真的等到我們淪為飢餓貧困交加的弱國時,我們才會對隨手仍掉的饅頭米飯略待珍惜嗎?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23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朵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

  大年初一,我吃了很多零食,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媽媽又強制我要吃完一碗飯。我坐在凳子上盯著那滿滿的一碗飯發呆。怎樣才能夠不吃飯而不讓爸爸明白呢?我絞盡腦汁,怎樣想也想不出一個巧妙的辦法。這時爸爸發現我一向沒吃飯便問我:“你怎樣還不吃飯呀?是不是不舒服?”我楞了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哦,沒事。此刻就吃,就吃。”說罷便裝模作樣地吃了兩口。這兩口飯在我看來就是世界上最苦的藥,讓人難以下嚥。怎樣辦?怎樣辦?被爸爸發現我沒吃飯了······我急中生智,眼前一亮:爸爸平時吃飯那麼快,等他吃完了我就去倒掉這碗厭惡的飯。可不知怎樣的,爸爸慢吞吞的,急得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好不容易等到爸爸把飯吃完,他一走,我立刻就把飯倒掉了。哈!太棒了!我興奮得又叫又跳,剛才的焦急與不安早已飛到了九霄雲外。媽媽也無可奈何。冷不防爸爸出此刻我面前:“幹什麼?你的飯呢?是不是倒了?快說!”我嚇壞了。媽呀,是不是長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呀?這麼厲害!沉默是金,我堅信這句話。

  爸爸見我不說話,便已明白了七分。他拉我坐下,語重心長地說:“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農民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之後,爸爸給我講了農民伯伯是怎樣種出稻子的。我聽了。感到臉上火辣辣的。真期望時光能夠倒流。

  以後我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看到別的人浪費糧食我會教育他。感激這件事,它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糧食。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24

  小時候有一首詩,常常掛在我們嘴邊,那就是《閔農》。那時,不太懂事的我只覺得這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好玩趣味。根本沒有顧及,也沒有想到《閔農》這首詩的含義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此刻,我漸漸的長大了,對詩意也有更深的認識。漸漸明白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

  有一次,我在家百無聊賴,嚷嚷著和爺爺一齊到田裡去幹活。來到田裡,嬌嫩纖弱的小草在強烈的陽光下,無力的垂著頭。象一個睏乏的孩子,再也不象以前那樣生機勃勃。花兒好象一個受到批評的小女孩,害羞的低下了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枝繁葉茂的大樹被曬蔫了。我發現有許多農民伯伯已在辛勤的勞動著,他們烏黑光亮的皮膚在田野裡顯得格外耀眼。一會兒,我感覺十分無聊,便偷偷的走近爺爺,想看看他在幹什麼,我躡手躡腳的走到他身邊。一看,爺爺正在賣力的鋤著地,頭上溢滿了黃豆大的汗珠,都顧不上擦一擦。我心裡湧起了一陣陣波濤。原先,農民伯伯這麼辛苦,以後我必須不能浪費糧食,做一個懂得珍惜的好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都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爸爸媽媽含在嘴裡怕化,捧在手心怕摔,要什麼有什麼,衣食無憂。只要自我的孩子不肯吃,就會把那食物扔掉,陪著孩子到飯館去吃一頓。雖然我們此刻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但浪費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在爺爺奶奶的童年裡經常吃不飽穿不暖,連睡覺的地方都成問題。所以,爺爺奶奶異常懂得珍惜,每次都教育我,給我講了許多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我漸漸養成了“光碟”的好習慣。

  此刻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了,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了,但人們卻越來越不懂得珍惜此刻的幸福時光。學校裡,飯店裡,剩飯剩菜越來越多。

  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惜此刻,節儉糧食!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25

  前不久,報紙上刊登了一則訊息:“某某學校的學生浪費嚴重,用饅頭打仗”,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學生扔幾個饅頭,算不得什麼,小事一樁。

  這真的是一樁小事嗎?

  幾個饅頭確實也值不了多少錢,但用饅頭打仗,卻說明這些同學不珍惜農民收穫的勞動果實,缺乏節約意識,若不加以教育和制止,必將會養成一種大手大腳、鋪張浪費、貪圖享受、好吃懶做的惡習。

  自古以來,我們的民族就崇尚節儉之風,《憫農》詩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講糧食來之不易,應加倍珍惜;《朱柏廬治家格言》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利維艱。”也是相同的意思,古人倡導“儉以養德”是很有道理的,節儉是養成良好品德的基礎,幾乎每一位取得突出成就的優秀人物,都具有節儉之美德。敬愛的周總理,一件睡衣補了又補,穿了幾十年;他吃飯時,不僅要把碗中的飯吃淨,連掉在飯桌上的米粒也要撿起來吃掉。著名作家茅盾,他的辦公桌有一條腿不牢固,工作人員要給他買張新的,他卻堅持修一修再用,是他沒錢買嗎?不是,他死前立下遺囑將25萬元稿費捐給了國家!兩位傑出人物之所以如此節儉,是因為他們知道,一味的鋪張奢侈,就會慢慢的消磨自己的意志,甚至會腐化墮落下去,我們21世紀的青年學生,難道不應該向他們學習嗎?

  再就經濟價值而論,也許幾個饅頭算不了什麼大數,但假如全國有1000萬學生扔饅頭,以每人每天扔兩個饅頭,一個饅頭0。1千克計,就有200萬千克糧食,再按每千克饅頭價值2元計,就是400萬元,這便是一天造成的浪費,倘若把這400萬元用於希望工程,按50萬元建一所學校計,則可建8所學校,而一年365天就有2920所新學校誕生,這個數字何等巨大!在這樣的推算面前,誰敢說這是一件小事呢?

  眼下,我們的生活確實比過去改善了許多,一些地區和家庭已邁入了小康水平的行列,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生產力水平還相當低下,我們人均物質財富,尤其是糧食,並不豐厚,好多人還吃不飽飯穿不暖衣,好多貧困山區的孩子還不能進教室學習,如果我們用節省下來的糧食去支援災區人民,援助山區那些渴盼知識的孩子,不是比“打滿頭仗”有意義嗎?

  我們的國家正在建設兩個文明,而用饅頭打仗,無疑會給物質文明的車輪加上更為沉重的負荷,給精神文明的旗幟抹上一片灰色。

  同學們,無論從個人的品德修養出發,還是著眼於希望工程和兩個文明建設,讓我們珍惜每粒糧食吧!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26

  有人說:“浪費是一種犯罪。”因為對於那些沒有捱過餓的人來說,不親身體會過根本就不知道糧食的珍貴。

  有一天晚上,我剛吃飽飯,爺爺想要帶我出去散散步。這個時候我想要將鍋裡吃不完的飯全部都倒入垃圾桶,這時爺爺的臉頓時就拉了下來,於是爺爺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由於生活物資極為稀少,別說是像今天一樣吃飯,有時連稀飯都吃不上。就算是煮稀飯的時候,我們還要加一些野菜才行。即便是剛吃完飯,肚子過不了多久就會餓得咕咕叫。”“那你們沒有飯吃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人想到買麵包吃呢?”我說。爺爺聽了以後更生氣:“要是能吃麵包,誰還去吃野菜!”

  經過這件事以後,我知道了糧食的重要性。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的小朋友,雖然物資比較豐富,但我們還是要節約糧食。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27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時候,媽媽總會在我不吃飯的時候在我耳邊說不要浪費糧食,食物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那時的我聽不懂媽媽說的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浪費,但是後來我慢慢長大了,也慢慢懂得了糧食的來之不易。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總是喜歡把飯盛的滿滿的,但是最後卻總吃不完喜歡剩在碗裡面,媽媽看見了總是會罵我。那天,我還是一如既往地把吃不完的飯剩在了碗裡,剛想要離開,媽媽就一把拉住了我,說道:“你吃不了那麼多還盛這麼多幹嘛,不知道珍惜糧食嗎,快點吃完才能走。”我聽了,硬是不吃,媽媽生氣了,說道:“像以前一個饅頭都要吃好幾天,現在有糧食你不吃,以後沒有食物了,看你怎麼辦,看來必須讓你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說完,媽媽就一把把我拉到了田地裡面,和爺爺奶奶一起幹活。

  看著田裡面的爺爺奶奶,他們佝僂著腰,頂著大太陽在地裡種糧食,一根一根地插著秧,秧插好了以後還要去種菜。看著菜地裡面的菜我一樣也不認識,媽媽把我推下去和爺爺奶奶一起種,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彎下腰,把種子一粒粒地灑在土裡面,再用鋤頭挖點土,把種子埋在裡面,我大概做了幾分鐘以後就覺得累了,腰已經酸的不行了,再看看爺爺奶奶,他們好像沒事似的一直在那裡種。我摸著自己的汗水,看著彎著腰的爺爺奶奶,再看看眼前的這些菜,瞬間明白了糧食的寶貴,我看著爺爺奶奶太辛苦,於是強忍著自己的不舒服繼續幫他們種菜灑水。晚上的時候,我吃多少盛多少,第一次我把碗裡面的飯全部都吃完了,媽媽見了,給我立了一個大拇指。

  自從那次以後,我就再也不浪費糧食了,同時我也想告訴身邊的人糧食是多麼的珍貴,它是農民伯伯,自己的家人用汗水種出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杜絕浪費糧食!少浪費一點糧食就是給家人、農民伯伯最大的報答。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28

  一個週末,小明跟著媽媽和爸爸一起到鄉下奶奶家探親。經過一路波折,終於到了!

  剛跨進奶奶家,就迎面撲來一陣香噴噴的飯菜香。只見飯桌上擺著一大桌好菜:有鮮嫩爽口的黃瓜;有金黃的煎雞蛋;有鮮美的絲瓜············奶奶說:“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種的新鮮蔬菜,多吃點。”小明早就餓壞了,他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這時奶奶站了起來,笑著說:“小心點,別噎著!裡邊還有一鍋雞湯呢!我這就去拿!”

  “啊!還有一鍋雞湯,可是我都快吃飽了!要不我把飯給倒了?”小明心想。小明走到門口,正想往外倒,可是一隻手拉住了他。小明抬頭一看,原來是爸爸。爸爸對小明說:“小明,你看!在炎炎烈日下,農民伯伯辛勤勞動著,他們為秧苗除草、施肥,進行精心的管理。你飯碗裡的米飯,就是農民伯伯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啊!”這時媽媽又說:“你不是剛剛學過《鋤禾》嗎?你難道還不明白它的含義嗎?你知道嗎?如果地球上每人每天浪費一粒米,那麼就足夠一個人吃二百四十多年。”“啊!”小明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小明,你這麼做,對得起你胸前飄揚的紅領巾嗎?”爸爸語重心長地對小明說。“爸爸、媽媽我錯了。”小明羞愧地低下了頭,將剩下的米飯都吃完了。

  米飯裡不止有著豐富的營養,更重要的是,裡面還包含了農民們的心血和汗水!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29

  電視裡有則公益廣告,一個小孩對著滿桌的食物還不停“我要,我還要”地嚷嚷,他爹模樣的男子趕緊喊來服務員大方地滿足了孩子要求,然後扔下一桌剩菜走了······畫外音說,中國人由於缺乏節儉意識,外出進餐都會點很多菜,吃不完又很少願意打包,使得餐桌浪費率高達20%,粗略統計,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養活兩億人,其價值在1000億元以上。

  這個數字有些“親切”。可不是嘛,前些天才聽了另一組數字:我國目前仍有一億多貧困人口,他們每天的生活費平均只有6塊3毛錢。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連午餐都吃不上,以至於志願者要發起募捐3塊錢的“午餐革命”。當那些面有菜色的孩子心滿意足地吞吃著“愛心午餐”的時候,我們心裡真有些不是滋味。而另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是,許多人卻在因為吃得太多而拼命消化,為營養過剩發著愁。後者自然不在乎桌上堆著的食物,更不會在乎潲水缸中的剩菜剩飯。

  咱中國人在吃飯方面已經吃成了聞名天下的飲食文化,這本不是什麼壞事,化庸常為神奇能把吃飯吃成文化,也是值得自豪一下的。我們嘗說民以食為天,所以吃飯的事情如何重視都不過分。可惜的是,咱中國人從古至今,吃飽和吃不飽的時候幾乎總是交織在一起,而且吃不飽的記憶更加刻骨銘心。大約是吃飽不一定記得,飢餓的感覺才驅之不散吧。飢餓的記憶如此深刻,原因是在幾千年的歷史的長河中,常常見到“餓殍遍地”、“人相食”之類的極端字眼,飽食終日的時候並不多而且只是少數人的特權。到了我們這代人,飢餓記憶當然有,但比起我們前一代人已經少多了。聽到過父兄那些人關於“自然災害”年代的回憶,那些事現在人聽起來彷彿天方夜譚了,可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但我們這代人的溫飽不成其為問題的時間似乎並不很長,三十年來時間吧,所以很多人不應該徹底忘記飢餓。現在許多人吃飽已經不是問題,所以很容易就忘了飢餓時難受的感覺。據說現在正由溫飽向小康社會轉型,可正如前述資料所說的那樣,一億多貧困人口的存在,絕對數字相當龐大,他們的溫飽問題依然突出。

  這些道理許多人都明白,然而到了特定場合就不起作用了,如果說公款吃喝浪費不心疼的話,就算是自己掏腰包的人一上餐桌好像也不太注重節儉了,似乎盤子中剩些菜飯才顯得有面子。很多人下館子都像是最後晚餐,一副明天就不過了的樣子,請人吃飯吃不吃得完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必須要有面子。有面子的主要表現就是桌子上食物的多少,吃不完又很少有人主動打包,因為那是十分沒面子的事情。只是這“面子”的成本著實高了點,能夠養活兩億人口的糧食就白白扔掉了。不錯,我國糧食每年都在增產,而且幅度還比較大,但產量再大也有限度,相對於需求而言,糧食永遠是個稀缺品,再多也經不住無度浪費。

  糧食最大的功用當然是“口糧”,它是人類得以生存的必要保證,如果有一天缺少了糧食,哪怕錢再多,經濟再發達也是無濟於事的,因為人既不可以拿錢來填飽肚子,也不可以將所謂經濟當大餅啃。小時候受過很多“粒粒皆辛苦”教育,這種教育有時候還比較嚇人,我奶奶就鄭重其事地告訴我,人一生糧食是由定量的,吃完了或者糟蹋完了,人的壽命也就終止了。浪費糧食是罪過,就算偷著糟蹋,“雷公老子”也要發怒······這種說法具有迷信色彩,大概只是嚇唬小孩子的,可不能說沒有作用,它至少讓我對糧食有了敬畏,不敢輕易浪費之。因為浪費的不僅僅是糧食,而是糟蹋自己的壽命,何況雷公還要干預。迷信嗎?還真不見得。

  如若一個社會浪費糧食成為習慣,人貌似有了面子,但全社會的面子會越來越難看,越來越猙獰。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30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可一點兒都不假,吃飯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嘛!此刻的中國地大物博,糧食資源眾多,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浪費糧食的現象也隨處可見,“節儉”一詞在不少人的心裡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吃飯已不成問題的我們到底要不要重視節儉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中國的糧食現狀是不容樂觀的。2000年我國穀物、棉花,肉類總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日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糧食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於人口猛增,人均佔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已達十三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問題。如今,浪費糧食應當是最可恥的行為之一,因為浪費糧食就相當於慢性自殺!大家看到,此刻鋪張浪費的人越來越多,浪費的花樣百出,雖說目前我們中國人是餓不死的,但中國人口每年淨增長1200萬人,如果此刻浪費,以後的中國人僅有餓死的份兒!

  另外,我們應當有“一飯一粟當思來之不易”的樸素情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選種、播種,鋤草、施肥、收割到加工等,每一粒糧食飽含了農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辛勞!所以,我們珍惜糧食也是對他們勞動的一種尊重。正是有了他們的勞動,我們才能吃得飽,吃得好;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勞動,當自然災害如:地震、水災、旱災等襲來時,國家才能調撥大批救災物資,而其中的糧食成為災民們的第一所需,也許平時在你看來從不放心上的普通食物會成為別人救命的稻草和天下最美味的食品!

  看到此,有人會說,我也想節儉,可如何去做呢?在這,我有幾個小小的提議供大家參考:去餐館吃飯,不要因為要面子就瞎點,其實夠吃就行,不要太奢侈。在餐館就餐後,如還有剩菜,就要打包回去吃,千萬不要覺得很丟人,這其實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在家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最好少盛點,因為吃完了還能夠再盛。還有,最好不要養成挑食的習慣,認為不好吃的就隨便丟棄。

  最終,我大聲呼籲,人人應以節儉為榮,以浪費為恥!請大家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從自身做起!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31

  這一刻,與金融、石油危機一起爆發的“大米危機”和糧食漲價潮已席捲全球;這一刻,作為糧食主產國的歐盟與美國在糧食產量連續多年豐收,庫存充足的情況下,停止了對外出口而用糧食生產乙醇;這一刻,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爆發糧食危機;這一刻,有人因搶購食物發生衝突造成死亡,有人開始用野菜、老鼠肉充飢;這一刻,世界上有一億人口“飢腸轆轆”面臨餓死……

  而此刻的中國,由於近幾年糧食產量連續增產,加上國家頒佈了“取消農業稅”“糧食補貼”等一系列積極的農業政策,在這一次糧食危機中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面對朝鮮,海地,秘魯等共缺糧的現狀,中國也只能說是鞭長莫及了。中國的糧食已由出口轉未內需。雖說糧食問題在中國遠像國際市場那麼嚴峻,但由於國際市場那麼嚴峻,但由於國際市場上糧食惜售,如果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爆發糧食危機,這將會使全球的糧食危機日趨惡化。其次,我國還有三千萬極其貧困的農民同胞,他們的溫飽問題尚待解決。再者今年初發生的那場堪稱五十年一遇的大雪災及“五一二”特大地震對農業生產而言,無疑時致命的打擊。基於國情和自然災害的影響我們應該正式中國糧食安全存在嚴重隱患不容樂觀。

  那麼,我們中學生該做些什麼呢?

  面對糧食安全問題,我們不可能置若罔聞,中國的中學生,數以百萬千萬計,在人數上可與某些國家相抵。如果我們能規範自身的行為,將會減輕國家的很多壓力。

  浪費糧食是中學生身上普遍才存在的不良行為。以每人每天浪費一兩糧食計,中國的中學生一個月就會糟蹋十萬多噸。我不明白學生浪費糧食的動機是什麼。只是看到同學們就餐後學校餐廳每張桌子上堆成小山似的剩菜剩飯,我很痛心:高中生的素質就如此低下麼?如果我們留意一下新聞,不會見不到這樣的報導:在一些缺糧國家的街頭,有這樣一群人走著,他們身上套著空的米袋,上面寫著“Wearehungry”(我們很餓)的標語。如果看到這些,我們還能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心安理得地浪費糧食嗎?我們的良心何以安啊,十多萬噸,至少可以救助一些人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中學生如果不愛惜糧食,那麼中國人明天的命運也如同這些套著米袋走的人。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中國爆發了饑荒,我們祖父輩的父母兄弟很多都餓死了。我的爺爺那是正值我現在的年齡,對吃不飽飯、餓死這些概念頗有印象,他的奶奶和爸爸就是在那個年代餓死的。所以每當聽說我們要把吃剩的菜倒了,爺爺便不依不饒地從“老子五八年的時候差點餓死”講起。我們的父輩肯定記得用糧票買米買飯的舊事,那個時代他們雖不致死,卻也都是餓著長大的。爸爸說他有我大的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以後我要天天吃白米飯”。這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是不可思議的。然而我們必須明白,中國在1994年才廢除了“糧票”制度,中國人吃上飽飯的日子才過了十幾年。及時是現在,中國也還有很多人沒有解決自身的溫飽問題。我們是幸運的一代,不曾為飢餓受累過,我們的這份幸運,是幾代人的勞動換來的,中國並不富裕,我們有什麼資本去揮霍呢?

  所以我要說,節約糧食,杜絕浪費,這是我們每一箇中學生應該做好的。國家的糧食安全隱患刻不容緩。作為中學生,我們無權去評論發生這次糧食危機的原因,面對美國將兩家上漲的禍首推給中國的做法,我們也無權評論,我們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政客。但我們應該學會用大腦思考問題,明確什麼是我們應該做好的,隔空喊話沒用,要用理性默默耕耘,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糧食安全的心得體會 篇32

  這一刻,與金融、石油危機一起爆發的“大米危機”和糧食跌價潮已席舒全球;這一刻,作為糧食主產國的歐盟與美國在糧食產量連斷多年豐產, 庫存充分的情形下,結束了對外出口而用糧食生產乙醇;這一刻,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爆發糧食危機;這一刻,有人果搶買食品發生牴觸製成死滅,有人開端用家菜、 老鼠肉充飢;這一刻,世界上有一億人口“大腸告小腸”面臨餓死……

  而此刻的中國,因為近幾年糧食產質持續增產,添上國家公佈了“撤消工業稅”“糧食補助”等一系列踴躍的農業政策,在這一次糧食危機中糧食市場供給和價錢根本穩固。面對晨鮮,海地,秘魯等共缺糧的現狀,中國也只能說是遙相呼應了。中國的糧食未由沒心轉未內需。雖說糧食問題在中國遙像國際市場那麼嚴格,但因為國內市場那麼嚴重,但由於國際市場上糧食惜賣,如果領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爆發糧食危機,這將會使寰球的糧食危機日趨好轉。其次,我國還有三千萬極其貧苦的農夫共胞,他們的暖飽問題尚待解決。再者昔年始領生的那場堪稱五十年一逢的大雪災及“五一二”特大地震對農業出產而言,無信時致命的擊擊。基於國情和天然災禍的影響我們應該正式中國糧食安齊存在重大隱患不容樂觀。

  那麼,我們中學生該做些什麼呢?

  面對糧食平安問題,我們不可能置若罔聞,中國的中學生,數以百萬千萬計在人數上可取某些國家相抵。如果我們能標準從身的言為,將會減輕國家的很多壓力。

  糟蹋糧食是中學生身上廣泛才存在的不良行動。以每人天天浪費一二糧食計,中國的中學生一個月就會浪費十萬多噸。我不明確學生揮霍食糧的念頭是什麼。只是瞅到同窗們就餐後學校餐廳每弛桌子上堆成小山似的剩菜剩飯,我很疼口:高中生的豔量就如斯低下麼?如果我們留心一下訊息,不會面不到這樣的報導:在一些缺糧國度的街頭,有這樣一群人走著,他們身上套著空的米袋上點寫著“We are hungry”(我們很餓)的標語。如果望到這些,我們還能充耳不聞、熟視無睹,心安理得地浪費糧食嗎?我們的良心何以安啊,十多萬噸,至多能夠救幫一些人保持最基礎的生涯。中教生假如不愛護糧食,那麼中國人亮地的命運也猶如這些套著米袋走的人。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終期,中國暴發了饑饉我們祖父輩的父母弟兄良多皆餓逝世了。我的爺爺這是正值我現在的年紀,對吃不飽飯、餓死這些概思頗有印象,他的奶奶跟爸爸就是在那個年代餓死的。所以每該據說我們要把吃剩的菜倒了,爺爺即不依不饒地從“老子五八年的時候差點餓死”道伏。我們的父輩確定記得用糧票購米買飯的往事,那個時期他們雖不致死,卻也都是飢著長大的。爸爸說他有我大的時候最大的幻想就是“當前我要每天吃紅米飯”。這對昨天的爾們而言是不堪設想的。然而我們必需清楚,中邦在1994年才廢止了“糧票”軌制,中國我吃上鼓飯的日子才功了十多少年。及時是當初,中國也還有許多己不結決本身的飢寒答題。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未曾替餓餓蒙乏過,我們的這份榮幸,是幾代人的勞動換去的,中國並不富饒,咱們有什麼資標往浪費呢?

  所以我要說,勤儉糧食,杜盡浪費,這是我們每一箇中學生應當幹佳的。國家的糧食保險現患迫不及待。息為中學生我們無權去評論產生這次糧食危機的起因,面對美國將兩家上跌的罪魁拉給中國的做法,我們也無權評論,我們不是經濟學野,也不是政客。但我們應當學會用大腦念考問題,明白什麼是我們應該做惡的,隔空叫話沒用,要用感性默默耕耘,節儉糧食,從我作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