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飲食習俗

三伏天的飲食習俗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因此在特殊的時間裡有很多注意事項需要了解,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三伏天的飲食習俗,希望有所幫助!

  三伏天的飲食習俗1

  1、北方地區: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

  在北方地區,入伏這天吃餃子,是希望能平安度過夏季,祝願祈福之意。另一種說法就是伏天裡,人的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而餃子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會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二伏吃麵,不僅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三伏要吃烙餅卷雞蛋,主要是補充營養。

  2、上海:頭伏餛飩二伏茶

  因為三伏天氣溫很高,容易影響食慾,而用一些醬料涼拌餛飩是很開胃的方式。喝茶能幫助我們迅速補充身體內部的水分,還有利於排尿,將暑氣、暑熱、暑溼透過尿液排出。

  3、杭州:頭伏火腿二伏雞

  中醫認為火腿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的功效。夏天人們往往食慾不振,營養不足。火腿營養豐富,食之不膩,能增進食慾,和冬瓜燒湯,既有營養,又防暑祛病。

  4、長沙:頭伏狗二伏雞三伏吃甲魚

  “伏狗”“伏雞”兩種肉能夠補虛助陽,溫裡散寒。對於陽氣虛而畏懼寒冷的人來說,可以起到很好的溫補作用,特別符合冬病夏治的理念。甲魚有著滋陰清熱、健脾開胃的功效,在三伏天食用尤為適宜。

  5、南昌:起伏吃只雞

  南昌有著在三伏天吃雞的說法,認為這樣能將體內溼氣、寒氣排出,讓自己一整年都不生病。

  三伏天的飲食習俗2

  1、多酸多甘

  三伏天不少人喜歡吃,導致溼氣侵入體內,而外溼入內,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引起食慾不振等。建議三伏天應多吃性酸的食物。

  2、補氣去火

  三伏天祛火的最好食物是涼性的瓜果蔬菜,如苦瓜,西紅柿等。同時可多喝羊奶,羊奶味甘,有溫潤補虛養血的良好功效。

  3、新鮮乾淨

  夏季不妨吃些新鮮蔬果,可以有效補充人體必需的能量和水分,而且讓人久食不厭。

  4、補水養生

  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非常重要。

  三伏天的飲食習俗3

  “頭伏餃子二伏面”

  古人將一年中最炎熱的日子稱為三伏天,三伏分為頭伏、中伏、末伏三個週期,也稱頭伏、二伏、三伏。據資料顯示,今年的三伏天氣長達40天,其中頭伏是10天,中伏為20天,末伏為10天。

  三伏期間,民間在飲食上也頗有講究,例如北方地區有說法“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由於每年入伏前不少地區新麥剛收,所以吃麵吃餃子也有“嘗新”的意思。

  民間有頭伏吃餃子的說法,是因為有說法認為“伏”與“福”諧音,取“元寶藏福,福氣滿滿”的意思。而二伏吃麵的習俗,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魏氏春秋》記載,何晏“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文中的“湯餅”就是現在的熱湯麵。如今北方不少地區還講究中伏吃麵,比如北京吃炸醬麵、麻醬涼麵,山西部分地區吃湯麵。

  末伏時,天氣逐漸轉涼,吃烙餅攤雞蛋,意味著圓圓滿滿、團團圓圓,討個吉利。

  飲食儘量清淡

  三伏天高溫酷暑,在飲食上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呢?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儘量吃少鹽少油的清淡食物,另外,高溫天氣,食物容易壞掉,所以在烹飪或清理食物的過程中注意食品的衛生安全,食物應及時放冰箱儲存。”

  朱毅還提醒,三伏天也要補充蛋白質,多吃蔬菜,達到營養均衡。“蛋白質的補充必不可少,可以適當地吃一些鴨、鵝、魚等動物蛋白質或者豆漿、豆腐等植物蛋白質,增強抵抗力。”

  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科普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溫長路表示,三伏天容易耗氣傷津,食慾不振,因此,要在防暑降溫的同時注重養生保健,注意合理飲食。

  他表示,薏米赤小豆粥、綠豆百合粥、荷葉綠豆粥等都是補氣清暑、調理脾胃的不錯選擇。同時,他建議,三伏天裡可以適當吃一些苦瓜、西紅柿等具有去火作用的新鮮蔬菜以及能夠消暑的綠豆湯等。

  三伏天的飲食習俗4

  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溼,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溼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北方三伏天養生吃麵食

  在餃子、麵條、烙餅這三種麵食當中,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飲食小常識認為,烙餅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過水,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餃子和麵條都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養分,如維生素B1、B2、葉酸、尼克酸、鉀、一部分鎂等會溶到麵湯當中,溶出的營養成分比受熱損失的營養成分數量更大。養生專家指出,老人們常常提醒兒孫們,吃餃子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餃子湯喝掉。如果麵湯不太鹹的話,最好是 “原湯化原食。這樣就能做到 “肥水不落外人田,營養素都收進肚子裡,捎帶著還補充了水分。

  南方人養生吃雞

  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溼強身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