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精選23篇)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1

  今天下午透過對新課標的內容認真學習,我有以下收穫:

  1、新課標的修訂原則: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育人導向。最終是要引導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關於課程標準主要的變化有:強化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做”的具體指導。

  3、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指向了三個維度: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表述為“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

  4、新課標在課程實施上提出了教學建議:要制定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整體把握教學內容,選擇能引發思考的教學方式,加強綜合與實踐教學,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其中要重視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對數學教學改革推動作用,改進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就對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新課標提出評價建議: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評價方式要豐富、維度多元、主體多樣。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著重應用。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2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釋出已有半月之餘,藉助網路資源和媒體技術,我也花了不少時間進行學習,由此感受頗深。以下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學習心得。

  一、課程標準的新變化

  1.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各科課程標準基於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盡顯於此。課程標準新增的核心素養包括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2.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於核心素養髮展的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設計課的內容,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絡,最佳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3.修訂後的課程標準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各課程標準根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習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準新增了學習質量包括學習資料內涵和學習資料描述。新增的學業質量包括學習質量內涵和學業質量描述。

  4.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各個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細化了評價與考試的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新增了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內容。

  5.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加強了學段銜接。

  二、教學中的新思考

  如何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數學思維和數學語言呢?把課堂還給學生,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形式,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數學想法,耐心一點,靜待花開。

  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認知特點,儘量用直觀的形式展示教學內容。還要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教學過程中體現趣味性,激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成仔細觀察、耐心思考,他們的語言表達需要教師精心引導。孩子數學素養的養成在於一朝一夕,慢慢積累,我們教師心中始終要懷有信念,慢慢助力。

  記得一年級上學期我在教學四個桃子怎樣分的時候,準備了四個大白桃和兩個盤子,學生聽完活動內容後,紛紛想上臺展示,那時他們的興趣已油然而生。孩子分的過程十分精彩,這就是現實情景的再現,激起了孩子的數學興趣。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動眼、動手、動嘴、動腦等,孩子參與的感官越多,體會就越深刻。

  現在跨學科的主題活動日益增多,如繪本閱讀與日常教學之間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學生的識字量、閱讀理解能力等都或多或少的影響著他們在數學方面的表現。另外現在越來越強調學生的體質健康,學生的運動能力也會對數學的學習相得益彰。在我們班目前有這樣的情況存在:足球隊裡的幾個女生,她們的數學素養都不錯,擁有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在小組彙報時,數學的語言也很精彩。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3

  在xxx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我認真地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透過學習,我深刻領悟到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儘量做好以下幾點:

  一、更新理念,夯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標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重視學生的自我探究意識,做好引導。

  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設法營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實踐中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他們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課堂教學要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我們在教學中要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我們作為一線教師,要快速的轉變觀念,緊跟新課標的步伐,提高自我修養,改變課堂模式,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切實做到:使學生透過數學學習,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4

  這次新課標的解讀讓我對於科學課程有了新的認識,新課標不但重視科學基礎、科學精神,更是結合人文底蘊,建立多元文化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李老師在培訓中說:“內容要求是知識,學業要求是素養,質量標準是能做什麼”,這不但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對科學教師在教學中提出的新要求。透過本次培訓,我也會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促進孩子們在科學課堂上發現更多收穫。

  今天的線上研修,依據新課標的新理念與新要求,對我啟發很大,一是駕馭教材,靈活使用。深刻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然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找例子,靈活地處理教材,展開課堂教學;二是重視學生的經驗與體驗,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三是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初步形成。營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認識、探索學習。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5

  新課程標準首次十分詳細地提出了教師研訓的要求,這說明其理念以及內容確實需要一線教師深入領會,並且做出切實改變,這雖然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因為理論從建構到真生落地本來就有一個痛苦的適應過程,但是不變的話,孩子卻很難適應“未來已來”的現實。

  首先,是對語文育人價值的深入理解。

  語文的育人價值在於“立德樹人”,如何“立德樹人“,課標只給了三個載體,一個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個是“革命文化”,一個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這三個文化,可能就足夠語文老師好好領受了,比如,哪些是屬於優秀傳統文化呢?可能需要一個明確的界定;革命文化,現在一些專家列舉的也是越來越多,我以為也是需要一個邊界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一個制度文化的問題,但可能也需要明晰地界定。

  其次,是對核心素養的深入理解。

  我們讓孩子對中國優秀文化形成自信,首先教師自己就要自信起來;第二,語言運用,教師語言的運用關首先就得過,然後最近出現一些社會新聞語言失誤問題,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些專門搞語言文字的,還出現這樣的問題,你讓語文老師該怎麼過語言關呢?第三,思維能力。首先,什麼是思維,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辯證思維、邏輯思維?思維是一種先驗的能力,語文老師知道不知道它是如何發生的?以前的中國語文的薰陶作用與思維能力有沒有抵樗?第四,審美創造。這也得看語文老師的藝術造詣了,其實語文老師,在很大程度上,目前還停留在傳授的基礎上,他們很難做到語言的專家、藝術的巧匠。

  第三,是對一些新概念的理解。

  首先是學科實踐。什麼叫學科實踐?要讓孩子像專家一樣的學習語文、探究語文,語文老師是不是也需要像專家一樣的學習語文和探究語文?學科實踐的情境性和實踐性對其主題、內容、過程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語文老師如何培養這樣能力?

  再比如任務群,現在專家、一線教師都已經開始辨析,什麼是任務群?任務群與以前的單篇教學有怎樣的區別?與統編版教材的單元主題教學有怎樣的區別?與綜合性學習有怎樣的區別?任務群到底怎樣設計?是不是嚴格按照語言文字梳理與探究,實用性閱讀與表達等等這樣的任務群編排?先行語文教材如何切入任務群?等等,要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太多。

  再比如每一個年段的具體要求,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閱讀與鑑賞”是孩子對語言文字文字的體驗方式嗎?是一種活動嗎?那麼感悟呢?體驗呢?鑑賞是不是最高層次的活動等等。不過,我相信,眾多專家已經在解決這些問題,讓我們靜靜等待。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6

  本週我透過閱讀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從而關注到新舊課標間的差異,現將我的閱讀心得與大家分享。

  新舊課標不一樣的六個關鍵點:

  一是新增核心素養內涵,增加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

  二是課程內容全部更新:新增主題與載體形式,將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

  三是學段要求中,將每學段的“閱讀”改為“閱讀與鑑賞”,將“寫作”“口語交際”合併為“表達與交流”,將“綜合性學習”改為“梳理與探究”。

  四是新增學業質量,從學業質量內涵、學業質量描述兩部分編寫。

  五是新增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相關要求;

  六是附錄:語法修辭要點中增加常用標點符號的說明。

  新課標中統領總體目標的是核心素養內涵,包括四點:文化自信、語言應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新課標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提出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語文不僅是書面能力,還是這些影響人一生的人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我覺得以後說一個人“語文很好”,不僅是卷面分數高,綜合來說都是極高的評價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語文學習的重要觀點就是“從閱讀到思辨“。現在的“新課標“中,就把思維發展與提升作為語文課程核心素養之一。無論閱讀或者創作,如果太正規化化,孩子們很難長遠地、自驅地讓自己成為終身閱讀者或終身表達者。孩子創造一個平等表達與思考的場域。

  引導、引申、激發孩子的表達。在平等的環境中,孩子們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想法是被認同的,不斷地邁向自驅性的思考和表達。“新課標”中倡導的創作的“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提升“語言邏輯“等目標,正是如此。

  總之,學習新課標,讓我明白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回到培養學生“創新思辨”的素養上來,培養孩子適應當今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7

  新課標聚焦學科的“核心素養”。立足我國義務教育科學教育的現狀,提煉了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髮展要求,調整了課程結構,精簡了課程內容,課程設計注重綜合性、實踐性。透過今天的培訓學習,使我深深地認識到,新課標對科學教師在核心素養的理解、課程內容的組織、課堂教學的實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科學教師必須與時俱進,認真研讀課標,並在教學實施中切實踐行課程理念,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成長。

  今後,我將在課堂上不斷促進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鍛鍊與提高,在提高科學探究的效果的同時,找尋核心素養真正落地的教學策略。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8

  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課標更加註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為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在學生畢業時,腦子裡的東西都一模一樣。在近幾年中,尤為重視在語文教學中保護學生鮮明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見成效,但我們還得繼續努力。

  課標是“綱”,提綱挈領,讓老師抓住重點;課標是“燈”,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透過學習新課標,四學年老師對相應學段的課標要求有了更深、更精準的體會。本次學習對於老師們理解和把握教材及教學理念,有效實施新課程教學意義重大。全面掌握新課標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四年級全體教師將繼續靜下心來研讀新課標,研究新形勢下的教學策略,為孩子們的終身學習,為接下來的教學順利進入新課程改革奠基!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9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公佈,這是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驗方案》執行20年來的首次系統修訂,是2011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10年後的再次系統修訂。

  課程是實現育人目標的最重要載體,也是教師教、學生學、質量評價的直接依據,新方案和新課標的頒佈,將開啟新的教育教學改革。針對新修訂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我談四點體會。

  以“一體設計”為導向

  新修訂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體現一體化設計。首先,體現“學段一體化”,即體現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定,一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在課內課外學習活動方面也進行了一體化設計,明確課後延時服務時間與教學時間的關係。

  其次,體現“教、學、評一體化”,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是中小學“教、學、評”的基本遵循,增加了學業質量標準和考試命題建議,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素養立意的命題思想,素養立意的試題更有結構性、整體性、情境性等真實任務的特點,讓測評發生在知識處於生成狀態或應用狀態的情境之中。這一變化必將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業評價尤其是考試命題工作產生重要影響。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新修訂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突出核心素養導向。即核心素養貫穿於課程編制、課程實施的全過程,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確立課程目標,遴選課程內容,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推進考試評價改革,是此次修訂釋放的一大重要訊號。

  強調核心素養導向,就是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各門課程都要思考,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如何體現學科特徵。此次修訂,明確本課程著力培養的學科核心素養。如數學老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得怎麼樣,語文老師不僅要關注語文學得怎麼樣,更要關注學生價值觀和品格的形成,這就是核心素養的要求。

  以“學科實踐”為導向

  新修訂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強調實踐導向。即強化學科實踐,推進育人方式變革,為此,各學科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和教學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實踐活動的要求,如觀察、考察、實驗、調研、操作、設計、策劃、製作、觀賞、閱讀、創作、創造等,因此,落實課標要求就是要把這些實踐性活動真正落在實處。在學科整合上,進一步加強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開設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將勞動、資訊科技及其所佔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在跨學科學習方面,專門設立了佔10%課時比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了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帶動了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了實踐性要求。

  課程內容是課程標準修訂最為實質的問題。本次課標修訂的一項重要變革,是跳出了學科邏輯和知識點羅列的傳統方式,以主題、專案、任務等結構化的方式來組織課程內容,強調學生在主題等活動中,透過完成學習任務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親歷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學習過程,反映了課程內容改革的新動向。

  以“雙減政策”為導向

  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介紹,在義務教育課程修訂過程中,把落實好中央關於“雙減”的要求全面融入到修訂工作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以中央新決策、新部署為根本遵循,堅決落實“雙減”工作就是其中重要的指導思想之一。方案、課標修訂明確提出要堅決將“減負增效提質”作為修訂的重要目標,提出要加強義務教育課程建設,必須對教與學的內容、方式進行改革,做好做實做強學校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新修訂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專門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學業質量標準對於教師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實際教學過多過難等問題,對於有效地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供了指導。

  新修訂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在作業設計、改革考試評價等多方面呼應了“雙減”的要求。作業是課程改革中不可忽視的關鍵領域,在評價建議部分,專門增加了作業評價建議,對作業型別、作業層次、作業立意、作業量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在教學提示、教材編寫建議部分,也明確提出了作業習題設計要求,要減少死記硬背、機械重複作業,豐富作業型別,增強作業針對性,增強實踐性作業,要控制作業量和作業難度。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剛剛頒佈,本人的學習還在起步階段,本人的學習不夠深入全面,請各位批評指正。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1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為目的,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更新了課程理念,為促進語文教學高質量發展,培育時代新人規劃了落地路徑。

  新課標提出了立足核心素養、構建學習任務群、加強課程整合、變革學習方式、重視評價導向等五大理念,和2011年版、2001年版課標相比較,新課標在傳承中有創新,修訂幅度很大,特別是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學業質量、跨學科學習等的提出,對未來語文教材修訂、教學變革、學業評價等必將產生深刻影響。

  從課程目標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時代實實在在地到來了。關於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的內容,本次修訂的義務教育階段課標,與高中課標思路基本一致,提出了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方面的內容,高中階段的“文化傳承與理解”在義務教育階段變為“文化自信”,表述的順序也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變化,從學科教學方面正面回應了“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另外,課程目標分學段的要求,也改變了以往課標中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與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板塊的劃分,分成了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交流與表達、梳理與探究四個領域,更加突出了語文學科教學的綜合性與實踐性。

  從課程內容看,新課標最大的變化就是從“主題與載體形式”“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兩個方面,構建了3個層面6個學習任務群,首次以具體內容描述的形式明確了“教什麼”和“學什麼”,對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內容做出了規定。這6個學習任務群分屬於三種在語文學習上處於不同功能層次的型別,分別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內容與呈現方式的清晰化,對於提升語文學科育人質量和教學效率都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學業質量是本次課標修訂的又一個突出亮點。課標從學業質量內涵、學業質量描述兩個方面,對學到什麼程度進行了明確定位。在學業質量描述部分,具體闡述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應該達到的學業成就,分四個學段用了近5000字的篇幅,進行了細緻定位。學業質量和學習任務群中的學習內容,細化了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的問題,指向性、操作性都很強,對於教學實踐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跨學科學習成為了語文學習倡導的方向。課標明確提出,要“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與以往課標中的“綜合性學習”相比,“跨學科學習”目的在於引導學生以語文學習為基礎,開展跨學科的學習活動,聯結課內外、校內外活動,圍繞學科內外、社會生活中的話題,進行探究活動,注重真實情境中的活動與體驗、問題與探究、設計與表達,發展問題解決、團隊合作、實踐創新等綜合素養,是新課標核心素養導向的具體體現。

  新理念、新目標、新內容。新的課標為語文學科教學高質量發展勾畫了清晰的藍圖。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要主動將課標學習和具體教學實踐對接起來,對照學習,實踐反思,這樣才能保證在今後的教學中不偏離方向,進而不斷提升育人、教學質量。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11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檔案,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在閱讀《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後,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以個人視角看其中的“驚喜”與“挑戰”。

  驚喜:標準明晰,操作具體,指導性強。

  此次新課程方案課程實施的要求更加明確,標準更加具體,對一線教師操作的指導性更強。

  育人目標更明確——以落實核心素養為關鍵抓手。仔細研讀課程方案可以發現,新修訂課程方案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素養導向”。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每個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強化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要求。

  一體化設計——以橫向關聯互動和縱向進階銜接為思路。方案、課標在課程設定更最佳化,對美育體育、勞動課程做系統設計。在學段一體化設計方面,幼小銜接、小初銜接,正在形成專門的方案。在課內課外學習活動方面也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在保證教學時間與原方案不變的前提下,明確課後延時服務時間與教學時間的關係。這個部分的設計,為基層學校開展學段銜接、課後延時等工作,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指導。

  作業改革——以評價撬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課標在評價建議部分,為推進作業改革,專門增加了作業評價建議,對作業型別、作業層次、作業立意、作業量都提出了明確要求。這一部分內容為基層學校作業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

  質量標準——為“雙減”政策落實提供專業支撐。本次課程標準修訂,有一個創新點,就是首次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專門提出了學業質量標準。在學業質量標準中,對於教師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基層學校在落實“雙減”政策時,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實際教學中學得過多、學得過難的問題,對於下一步有效地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供了指導。

  挑戰:深化教學變革是關鍵。

  新方案、新標準更加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確保“五育”並舉,構建全面發展的課程體系。聚焦核心素養,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基。更加註重各學段之間的銜接,體現不同學段目標要求的層次性。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跨學科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倡導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

  基於新課程標準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對照一線實踐,在新課標落地上我們仍將面臨“挑戰”和“突破”,即深化教學變革。

  革新狹隘認知,強化育人觀念。要徹底擯棄以“考試、分數”為追求的“傳統”評價和狹隘教育觀,明確課程的育人價值,堅持素養髮展為導向。明確本學科核心素養的要義,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革新單一指標,強化綜合評價。要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要求,依據校本實際,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創新評價方式,健全體系,形成以指向全人發展和麵向未來的綜合評價體系。

  革新學科封閉,強化學習方式。例如語文課標要求在語文學科“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綜合科學課和大語文內容,主張“研學”活動。這需要我們推進綜合學習,積極開展主題化、專案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

  革新脫離實際,強化解決問題。要加強知識學習與學生經驗、現實生活、社會實踐之間的聯絡,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對生活問題的認知和處理。

  革新統一標準,強化個性化學習。要透過開展差異化教學,個別化指導,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以大規模的個性化學習環境的創設和學習活動的規劃,落實因材施教。

  教學變革的核心在教師,因此,我們只有在認真學習研讀課程標準,激發教師活力,提升教師素養和能力上狠下功夫,才能突破挑戰,把育人藍圖變為現實,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12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我們的教育即將步入一個新的時代。讓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新課標的第一個突破:強調核心素養

  任何國家的教育都離不開本國和本民族的文化傳統。教育的本質就是傳承文化、創新知識、促進人的發展。我們透過教育傳承文化,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選擇合適的資源,把優秀的、符合時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傳給下一代,同時還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創造具有時代精神的新文化。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2、新課標的第二個突破:學業質量

  2011年頒佈的國家課程標準只有內容標準,就是知識點標準,它超越了教學大綱的內容要求。現在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專門有一個學業質量標準,就是內容標準加上學業要求,再加上學業質量。學業質量不只是基於知識點的考試成績,學業成就綜合表現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學業質量是所有過程評價、結果評價與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作業、測驗的依據。

  基於新課標的實施,對我們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我們的目標是關注素養,不只是關注知識點。知識點目標是階段性目標,是小步子、小階段,我們的目標要變大。素養目標不是靠上一節課、也不是靠聽就能聽出來的,要強化學科實踐,自己去嘗試去感受的過程。還有要推進綜合學習、跨學科學習。做“適合每個人”的教育,即要落實因人導學等方面。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備課、實施教學的時候要提前預設,看看能提升學生哪方面素養,需要學生做什麼,怎樣的學習效果最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線上線下混合學習,達到提高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養的效果。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13

  透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透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透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絡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透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盡力信心。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14

  我們七所學校所有語文老師在多媒體教室聆聽了省教科所專家老師為我們解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雖然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十年的時間了,但是透過今天的學習,使我再次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讓我在語文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穫。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抱著學習和進步的心態。於是在教學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落實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15

  透過學習新課標,使我認識到成功的教學一定要以課標為指導,在教學中多思多想,提高教學技巧,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

  一、我們教學要以知識技能為基礎和載體,逐漸實現多層目標的整體達成。

  新課標明確提出:為使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數學的知識技能,而且要把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方面的目標有機結合,整體實現課程目標。

  我覺得以知識技能為載體是在告訴我們要重視四基的教學。知識技能既是學生髮展的基礎性目標,又是落實數學思考、問題解決等等的關鍵。這就決定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把四基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備基礎內容時要重視學生過程的體驗,知識的全面掌握,備課要精要細要關注全體學生來備,要重視課堂檢測及生成;要務實,要關注全體學生。

  二、以教學活動為主體和主線,透過再創作建構起學生自己的數學現實。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說明了數學活動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這一條中主要再一次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就與關注過程,讓學生經歷重要的數學活動過程實現了統一。教學過程要體現這一理念,就要建立一定的課程模型,如: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模式展開所要學習的數學主題,瞭解知識的來龍去脈。要求我們教師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活動,如更多地設計觀察、操作、演算,以及歸納、猜測、簡單推理等活動,從而獲得對物件的認知。除此以外,觀察、實驗、抽象、探索等活動也是課堂上的重要教學形式。

  三、轉變觀念,注意教學中教師要充當組織者和引導者。

  蘇霍姆利斯基說:我千真萬確地深信: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在他們那裡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像就是為了儲備,而不能進入週轉,知識沒有加以運用(首先是用來獲取新的知識)。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新的課標的提出為我們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引發我們對教學新的思考,使我們能夠提高教學能力。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16

  暑假中一起去津參加了由新教材編寫者之一蘇明義老師講解《北師大版物理》修訂說明的講座。透過學習我深深認識到在初中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等納入課程,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因此我們的`物理課程的構建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注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一、對課程性質的重新認識

  物理學由實驗和理論兩部分組成。物理學實驗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物理學理論則是人類對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規律的認識和概括。初中學習階段的物理課程要讓學生學習初步的物理知識與技能,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教育。而新課標更強調了探究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學習階段,物理課程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透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

  (2)透過基本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初步瞭解自然界的基本規律,使學生能應用基本規律來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3)透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來解決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的研究。

  (4)透過科學想像與科學推理方法的結合,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具有基本的推理分析概括能力。

  二、對課程基本理念的新認識

  (1)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

  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應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要目標,滿足每個學生髮展的基本需求,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在教學中我們更應該注意因材施教,差異教學。

  (2)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其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解題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3)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物理課程改變了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改革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多采用新方法、新途徑進行教學,多樣化地教學。

  (4)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

  結合科學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構建新的物理課程體系,注意不同學科間知識與研究方法的聯絡與滲透,使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和新思想,瞭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聯絡。

  (5)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物理課程應該改革單一的以甄別和選拔為目的的評價體系。在新的評價觀念指導下,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構建多元化、發展性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教師的不斷進步。

  作為中學物理教師,我們應積極應對物理新課程帶來的挑戰,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以便適應物理新課程的實施。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17

  近段時間,我校各個老師都在背誦《新課程標準》,並且也都在進行基於標準的語文課堂的嘗試。我是第一年接觸小學語文和《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我要學習的東西還真是有太多太多,我知道要完成從初中英語到小學語文的蛻變很艱難,但我願意挑戰自己,作為一名門外漢,面對《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那麼我認為:

  首先,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教學必須營造主體發展的環境。我們在教學中總是怕學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於有時候不敢將課堂時間放給學生。殊不知,正因為我們過於追求知識的終極結果,往往忽視學生作為主體的思維探索過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認識,並且鼓勵學生的自我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新課標》中要求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那其實就是要營造讓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全體發展的環境。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提倡的是讓學生全面發展。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在教學設計、教材選擇、環境設定等方面都要努力創造讓學生全體參與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你所設計的情境中參與研究、討論。比如說,課堂上對於問題的設定,應當針對不同的學生,有層次的設定不同的難易程度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問題討論中來,只是做得還不夠,希望以後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其次,讓學生養成傾聽的好習慣。我經常用一個聰字來告訴我班孩子如何學習,就是要用耳朵聽,用眼睛看,必要的時候還用用嘴巴盡情的說,淡然做這些事的前提都要用心。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經常要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說要大膽,聽要專心。老師非常欣賞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學生。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那就更好了。學生在明確要求之後,能等待別人把話說完並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學的發言,即使同學回答有錯,在老師的提醒下,學生也會耐心等待,這可能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訓練了。我班孩子這一點做的就很不好,總是老師話還沒說完就開始行動了,可見我還要繼續講傾聽的重要性。另外,老師也要認真的傾聽孩子的話。課堂上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都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在評價學生也應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尋找學生髮言的閃光點。這樣,學生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只有用心聽別人的你才會學到更多知識!我就發現我班孩子在我範讀課文的時候就不會聽,指名讀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很多錯誤,可見孩子沒有用心傾聽!

  小學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同樣,小學語文教師肩負著更為重大的職責,所以,我們必須認真解讀《新課標》,並要能夠從中悟出些什麼,為自己的課堂教學鋪好路!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18

  透過馬雲鵬教授深入解讀和實操介紹,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課標在課程理念、目標、內容等方面的明顯變化,更清晰地瞭解到內容結構化的特徵,瞭解到教學內容一致性和階段性的體現,認識到學科結構化的目的是使學習者瞭解所學內容之間的關聯,而不是個別知識的掌握,從內容之間的關聯中體會其中的核心概念(或基本概念、大概念),這些核心概念在其後的學習中反覆運用和強化,有助於知識與方法的遷移,結構化的內容會使學生學習變得更輕鬆更持久,有助於達成“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19

  新課標的制定讓我們關注到結構化教學的重要性。馬雲鵬老師講座中提到結構化的三方面意義,結構化突顯內容的關聯,課程內容結構化目的在於體現學習內容之間的關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一個學科的基本原理,進而促進其學習內容的掌握和能力的發展。

  結構化有助知識與方法遷移,內容結構化使得零散的內容透過核心概念建立起關聯。核心概念可以把主題內零散的內容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強化更多的知識與方法,並將其運用於新場景的學習之中,實現知識與方法的遷移。結構化促進核心素養形成。隨著學習程序的遞進,學習內容不斷擴充套件,使學生的核心素養逐步形成。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20

  聽了馬雲鵬教授對於課標2011版和2022版的對比,對新版課標的核心素養一致性以及結構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理解學科本質的一致性中,馬教授以數與代數領域為例,例如數的認識就是數字+計數單位,在整數、小數、分數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在每個學段知識的肢解,讓學生體會到知識之間的聯絡。

  在數的認識學習基礎上,數的運算就水到渠成,更加容易體會數的運算的核心的一致性就是計數單位的“累加”。從另一方面來說,在整數、分數、小數的計數單位學習中,把不同的學習內容進行關聯,讓學生體會知識不是獨立分割存在的,把零散、碎片的知識串聯起來。在自然數、十進位制、分數、小數的計算學習中,讓學生體會到本質就是計數單位的累加,就是核心概念可以促進知識與方法的遷移。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21

  學習了馬雲鵬教授關於2022版新課標的解讀後,我對如何“聚焦核心概念,落實核心素養”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核心素養統領下的內容結構化。

  2022版新課標,對課程內容做了一些調整,重點是對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要求重視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重視數學內容的直觀表述,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係;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形成,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

  其中,新課標對學習主題進行了結構化整合,以“綜合與實踐”主題為例,將“量與計量”移至“綜合與實踐”板塊,以主題學習的方式出現,更注重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強調將知識內容融入學習之中,倡導跨學科的主題學習。這一改變,也對我們教師做出了挑戰,我們應當用整體性、一致性的眼光看待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精準把握教學,促進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整體理解與把握,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22

  有幸聆聽了課標組專家——馬雲鵬關於課標解讀的講座。馬老師重點分析了核心素養中主題結構化的特徵一共分為三點: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在講解一致性時提到了運算過程中,不論是整數相加、小數相加還是分數相加,其本質都是計數單位個數的“累加”。

  在我們日常教學中,我們新授課時也應該滲透計數單位這一核心概念,不僅是學會演算法,更要理解算理,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都能體會到在運算時相同數位相加、相同分數單位相加的本質其實就是相同計數單位的累加。

  2022年新課程心得體會23

  在馬教授的介紹中我瞭解到課程目標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以“三會”作為長遠目標統領大局,從“四基,四能,情感態度觀”三方面詮釋總目標,而學段目標是對這三方面的分解,並且在其中融入了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而“課程內容”的重點是對內容進行結構化地整合,在整合的過程中重視數學結果形成過程的,在教學中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

  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係;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主題結構化整合,其結構化特徵是具有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的,並且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中都能看到主題結構化的例子和特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