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通用15篇)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事蹟都不陌生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通用1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1

  方銳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陳陸提出的3個願望:提高待遇水平、改進老舊裝備、建立鄉鎮消防站。如今,前2個願望已基本實現,第3個願望卻成了陳陸的遺憾。

  “教導員在建立鄉鎮消防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詳細的規劃。”方銳說,陳陸之所以這麼想建鄉鎮消防站,是因為2018年龍橋鎮的一起火災。

  2018年,廬江大隊接到龍橋鎮的一起火警,一名姓郭的村民家裡著火,接連燒了附近5戶人家。大火被撲滅後,一名村民氣憤地對陳陸說:“你們消防隊在幹什麼?這麼長時間才來!”

  陳陸立即道歉,見這名村民仍然氣憤不已,他讓這名村民坐上消防車,並告訴他消防車裡的水已經打完,現在是空車回消防隊,看看需要多少時間。

  結果空車歸隊用了40分鐘,而這名村民也發現,陳陸他們從接警到到達現場,用時約45分鐘。事實擺在眼前,這名村民沉默了。

  同樣沉默的,還有陳陸。方銳說,這件事之後,教導員最大的想法,就是今年一定要建2個鄉鎮消防站,一定要解決第一時間撲火的問題。

  說幹就幹,陳陸和方銳立即找相關部門協調,著手建設龍橋鎮特勤消防站,併為盛橋鎮、羅河鎮、樂橋鎮、白山鎮的派出所採購了4輛消防車,作為消防執勤點。

  廬江縣南北長67公里、東西寬54公里。廬江大隊在中間,但要到達遠一點的鄉鎮,需要1小時左右,對處置初期火情極為不利。

  2019年3月,陳陸和方銳代表大隊跟政府協調,在湯池鎮和同大鎮建2個鄉鎮消防站。“教導員利用鄉村學校、衛生院等老舊或廢棄的房屋改造成消防站,夠十來個人住,能停放2輛消防車。一旦發生火災,消防站能第一時間處置。”方銳說。

  2019年8月和10月,同大鎮、湯池鎮2個消防站分別投入使用,覆蓋10個鄉鎮。至此,廬江縣17個鄉鎮只剩7個未納入鄉鎮消防站覆蓋範圍。

  “如果龍橋鎮特勤消防站建好,現有的廬城是主站,龍橋、同大、湯池是分站,正好對整個廬江縣實現全覆蓋。”方銳說,陳陸設計得很周密,下一步他還想把同大、湯池2個鄉鎮的消防站升級為二級消防站,下面再覆蓋鄉鎮消防站,“可惜這個願望還沒來得及實現”。

  “改制後,一些政策還沒有落地。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陳陸要建立鄉鎮消防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王勁峰說。

  對此,劉書虎深有體會。“陳陸建立鄉鎮消防站是從零開始,要溝通的部門太多,困難重重。他也曾想過放棄,但想到對地方群眾有益,他又笑嘻嘻地覥著臉讓我找相關領導協調。”劉書虎說,陳陸告訴他,要幹一點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事。

  章傳友要到魏崗村工作時,陳陸叮囑他牢記入黨誓詞,做的事要對得起黨員這個身份,並讓他多瞭解貧困戶的情況。

  一段時間後,陳陸向章傳友問起貧困戶的情況。章傳友告訴他,有一戶貧困戶養殖土雞,銷路不太好。

  後來,陳陸用自己的錢,買貧困戶的雞和蛋,卻始終不讓章傳友告訴貧困戶。“陳陸說要幫忙找投資商,他犧牲之前,我們還一起謀劃這些事。”章傳友說。

  誰也沒有想到,這場洪水帶走了陳陸,也帶走了許多他未完成的心願。母親再也不能在生日時收到兒子送的玉手鐲,妻子辦的海洋館年卡一次也沒去,兒子也收不到爸爸親手送給他的玩具消防車了……

  7月27日,應急管理部批准陳陸為烈士、追記一等功。

  殯儀館內,照片上的陳陸笑容溫和、眼神堅定。劉書虎說,他們想為陳陸塑一座雕像,然而當他看到廬江人民自發穿上白襯衣、黑褲子,送英雄最後一程,千餘名社會各界人士在陳陸的靈柩前深深鞠躬、致以哀思,陳陸的戰友們像陳陸一樣仍然奮戰在抗洪一線時,他知道,陳陸在人民心中、在這塊土地上已經鑄起了一座豐碑。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2

  1941年秋天,葉嘉瑩懷著夢想進入了她的象牙塔,在輔仁大學,是葉嘉瑩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然而人生總是在喜從天降時禍也不請自來,1941年9月,十七歲的葉嘉瑩正沉浸在大學開學季的歡喜裡,同時,也迎來了她人生當中第一個厄運——母親的去世。

  母親的去世給葉嘉瑩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17歲的她,已經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已經對萬事萬物都有了深深的情感,她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孩子,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所以母親的離去對她來說,無疑上天給了她一顆甜棗,又打了她狠狠地一巴掌,同時也斷了她一條路。為了祭奠母親,她寫下了八首哭母詩,這段痛苦的日子是詩陪她一步一步走了出來。

  此後,葉嘉瑩與伯父、伯母及兩個幼弟一同生活,北京家中她是長姐,還要照顧兩個弟弟,她一下子長大了,懂得了責任是什麼,彼時淪陷區物質條件艱苦,度日很是艱難,但幸運的是,她情感並不孤寂,她還擁有賢惠慈祥的伯母,母親去世後,伯母就擔當起為兩家人做飯的責任,每當葉嘉瑩要幫忙時,伯母總推開她讓她去專心讀書。

  走出母親去世的陰影后,葉嘉瑩把心思放在了學習上,因為才華卓然,容貌清麗,很快就成為了學校裡的名角兒,也就是在這期間,她遇見了人生的伯樂顧隨老師,1942年秋季,葉嘉瑩正值大二,在唐宋詩課程上,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貴人——恩師顧隨,顧隨既是她的文學教父,又是她的人生導師。

  兩人成為師生關係後,因為共同的愛好,對詩書的追求,使得兩個人成為了高山流水之情,顧隨的授課方式飄逸自然,從不刻板,因為對詩詞有著很深得研究,所以很多東西信手拈來,葉嘉瑩成為了顧隨的小迷妹,顧隨也非常欣賞這個極具天賦的姑娘,所以經常一起討論詩詞,一起做文學研究,這段日子是葉嘉瑩最充實最快樂的日子。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3

  “國測一大隊不僅是測繪的技術高地,更是測繪工作者的精神高地。比起物質待遇,成為大隊的一員,人生更榮耀。”何子豪說。

  1991年出生的何子豪大學畢業找工作時,放棄入職待遇優厚的城市規劃院,選擇了國測一大隊。剛到大隊,何子豪就被派往甘肅西部進行為期5個月的水準測量。他每天在接近40攝氏度的高溫下,扛著15公斤重的儀器行走在沙漠戈壁。

  今年26歲的張偉琪是2020珠峰登山測量隊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作為新一代測繪工作者,張偉琪入隊時就學習了國測一大隊的光榮歷史。“我們是在執行國家任務,我們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榮譽感。”挫折困難面前,張偉琪這樣激勵自己。

  今年50多歲的郭贊峰看著隊裡的這些年輕隊員,時常會想到自己。作為一名“測二代”,他在父親的影響下,成為國測一大隊的一員。參加工作以來,他8次進入青藏高原、40多次前往新疆和內蒙古等地,曾一個人在高原的野外觀測點守了28天。

  “珠峰上氧氣永遠是不足的,戈壁灘的風沙永遠是猛烈的,忠誠奉獻永遠是這個隊伍的魂。”李國鵬說。

  自1954年成立以來,國測一大隊一代代的測繪隊員,不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測繪奇蹟”,還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凝鑄了“熱愛祖國、忠誠事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國測一大隊精神。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說:“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而不斷鑄就的。”

  5年來,國測一大隊大力促進黨的建設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堅持“支部建在中隊”的原則,在急、難、險、重任務中設立臨時黨支部、黨小組,做到了基層組織全覆蓋。在山陽縣山體滑坡應急救援、三沙航空重力等專案中,臨時黨支部、黨小組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

  “我感覺國測一大隊精神就如同一粒種子,在新一代隊員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他們傳承和發揚著國測一大隊精神的同時,賦予其新的內涵,那就是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 6月29日,在省測繪地理資訊局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暨建黨99週年座談會上,邵世坤代表老隊員、老黨員發言。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4

  這裡出來的'女孩後勁非常足

  學校師生的付出得到了回饋。2011年,華坪女高向社會輸送第一屆畢業生,96名學生69人考取本科,綜合上線率100%。這個成績讓華坪女高在縣城站住了腳跟。

  周雲麗考上大學後,父親總是笑嘻嘻,做什麼都有勁,“覺得再讀4年就出頭了。”父親讓她和姐姐揹著裝滿菜和雞肉的筐子,當面感謝張桂梅。

  踏上前往昆明的火車,周雲麗第一次認識大山以外的世界,也體會到不同成長環境帶來的差距。

  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周雲麗發現他們能歌善舞,自己沒有才藝可展示。舍友問她用什麼乳液護膚時,她還不知道乳液是什麼東西。父親不願女兒落於人後,聽女兒說班裡同學都有電腦,他跑到縣城,花費4000元為女兒買了一臺電腦。

  差距顯而易見。一位華坪女高的畢業生說,大學的口語課上,自己蹩腳英語口音一出,很多同學忍不住笑。還有人說,自己溝通力欠佳,不主動,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第一屆學生畢業後,張桂梅不斷收到這樣的反饋,一位浙大畢業生打電話對她傾訴,自己不如別人,英語也說不清楚。

  這樣的反饋是張桂梅不曾預想的。張桂梅意識到,學校也需要與時俱進,她開始讓學生跳鬼步舞、穿黃色校服裙,讓兒童之家的孩子吃漢堡、披薩,將生活習慣改成“洋式的”,“免得出去讓人瞧不起。”

  一位女孩考上大學後,向張桂梅傾訴,說自己跟同學相比又小又黑,穿得不好,說話也土氣,常受排擠,7個舍友同去宿舍樓底抬水,不許她喝,還經常留她一人掃地,不過自己沒哭過。張桂梅誇獎她好樣的,還對她說,“欺負我,就給我揍回去,別看你長得小,不怕。”

  還有考入北京的學生跟她說同學來自人大附中、衡水中學,張桂梅鼓勵學生不要懼怕競爭,迎頭上。她相信華坪女高畢業的學生“後勁非常足”,不會被輕易打倒。

  女孩們不可避免審視過去。一位2011級的畢業生說,自己曾有一段時間充滿沮喪,上大學後,她發現同學在高中階段就出國旅遊,考上大學順理成章,而自己的高中生活被枯燥的學習生活填滿,拼盡全力只是為了擺脫農民身份。不公平感會在某些時刻冒出來,但她也因此看到奮鬥的價值——大山走出來的她能透過高考同優秀同學站在一起,這件事本身就值得欣喜。

  張桂梅在教學樓外牆上貼了幾個字:剛強、慈惠、質樸。她常鼓勵學生,哪怕落榜了,也不要怕失敗,“天塌不下來”。但有畢業生結婚後回來看她,帶著孩子,又沒有工作,張桂梅會面露憂慮。

  張桂梅希望,女孩們走出大山,不要再回來,也不用回母校。有當醫生的畢業生想捐工資,張桂梅沒有收,她不願拿學生的錢。如果未來實力允許,她希望學生能把錢捐給沒錢治病的窮人,而母校和她本人都不需要報答。

  張桂梅常說,女子高中是為社會培養人才,一個人奮鬥不是為自己和父母,而是為國家和民族。如果看到有人落水,張桂梅覺得,不管自己是否自信有能力救人,都應該伸手拉一把。

  她知道被人拉一把的感覺。來華坪縣任教前,她在中甸子弟學校當老師,在那裡與丈夫相識、成婚,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

  1995年,為了給身患癌症的丈夫治病,張桂梅花光了全部積蓄,最後給丈夫立碑的錢也沒有,又借不到錢,她在大馬路上撞車尋死,被司機破口大罵。那一刻,張桂梅體會到,“人需要幫忙時,只要有人提一把,真的感激不盡。”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5

  山城村村民也是多年後才知道,他們敬重的這位生產隊長,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兵。

  孫景坤的“不普通”,被發現實屬偶然。

  上世紀60年代末,為了給村集體創收,山城村一些年輕人到丹東市一家造紙廠幫著搬運舊書造紙漿,一些品相較好的舊書被他們帶回村翻看。當時十幾歲的張德勝對軍事感興趣,從中找到一本抗美援朝戰鬥故事集,名叫《戰鬥在朝鮮》。

  翻著翻著,張德勝看到一篇題為《奮戰在危急情況下的副排長孫景坤》的文章,講述的是孫景坤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英勇殺敵的事蹟,附帶的人物照片看上去眼熟。

  “孫景坤?這不是二大爺嗎?”家中排行第二的孫景坤被村裡晚輩尊稱為“二大爺”。張德勝趕緊抱著書跑到孫景坤家中,想問個明白。

  時值中午,孫景坤剛吃完午飯,坐在炕邊。張德勝指著照片問他:“二大爺,這是不是你?”孫景坤沒承認也沒否認。識字不多的他跟張德勝說:“你念給我聽聽。”

  張德勝一字一句地讀,孫景坤面色平靜地聽。直到聽見副連長支全勝的名字時,孫景坤神色一動:“是我。”

  張德勝立刻從書本上抬起頭來。眼前這位他再熟悉不過的莊稼漢,這位他十分親近的二大爺,一下子變得陌生又高大起來。

  張德勝像發現了寶藏一樣向村裡人宣揚:“二大爺老厲害了,在朝鮮戰場上是英雄。”

  村裡人一窩蜂地來找孫景坤,打聽他在朝鮮戰場上的故事。可孫景坤從不多說,那本記錄他戰鬥事蹟的舊書也被他收在家裡。

  那個年月,參軍打仗不是什麼新鮮事。時間長了,孫景坤這些戰鬥故事漸漸被村民遺忘。在村民眼中,孫景坤還是“孫隊長”。

  1990年,丹東電視臺記者到山城村採訪村裡種大棚蔬菜的新聞。採訪中有村幹部告訴記者,“我們村還有個戰鬥英雄”。在記者的“軟磨硬泡”下,已經66歲的孫景坤翻出一個包得嚴實的布包,拿出一枚枚獎章,將多年前的戰鬥故事娓娓道來。

  很快,孫景坤的英雄事蹟在丹東市傳開。前往老英雄家看望慰問的人絡繹不絕,各種榮譽和表彰也紛至沓來。

  孫景坤卻為之苦惱,向當初採訪他的記者“抱怨”:“你給我帶來麻煩哩!家裡總來人,我都沒時間下地幹活了。”

  所有人都視孫景坤為英雄,可孫景坤最在乎的,是自己作為一名農民的本分。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6

  5月17日晚8點,《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四川木裡火災中犧牲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3名當地撲火人員、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顧方舟、浙江省嘉興市盲人中醫師朱麗華、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來鳳支行離休幹部張富清等人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榮譽。

  感動一座城,感動一個國家,也感動了14億中國人,他們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榮譽,實至名歸。大半生獻給莫高窟的樊錦詩,“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功業凝成糖丸一粒”的顧方舟,載著新中國的孩子渡過病毒劫難,何其偉哉!“逾古稀而不辭,雖千萬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顆心愛國愛港,是美心,更是良心;從不放棄,永不言敗,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

  《感動中國》節目被譽為“年度精神史詩”,就在於獲獎者展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精神。無論愛國還是敬業,無論誠信還是友善,無論積極進取還是崇德向善……他們身上的價值追求,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價值座標,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標識。

  看到那一幕幕細節,我們無法不感動。比如,1949年10月1日,杜嵐在濠江中學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澳門迴歸祖國當天,已經87歲高齡的杜嵐,放下柺杖親自升起國旗,把對國家的愛傳遞給澳門濠江中學的孩子們。再比如,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回鄉工作的黃文秀,主動選擇當駐村第一書記,從幫村裡引進砂糖橘種植技術,到教村民做電商,帶領貧困戶脫貧,可惜壯志未酬——因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每位獲獎者都是可敬的,他們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動了我們,還溫暖、鼓舞和啟迪了我們。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7

  今晚,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為了中華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學家于敏;有為了山區孩子的前途而放棄優越條件去艱苦的地方教學的朱敏才、孫儷那夫婦;有堅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黃張紀清;有跟聽力障礙的兒子同桌16年的母親;也有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犧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讓我最感動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黃張紀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同時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木拉提跟他的同事們每天有任務,每天都不分晝夜地工作。因為他們在新疆,眾所周知,新疆是恐怖根據地,所以有很多恐怖以及各種各樣的壞人,每年都有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但因為木拉提以及他的隊伍,使得老百姓能在這裡安居樂業,雖然木拉提他們很可能在某次任務中殉職,但他們依然不畏犧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許多戰友都因為執行危險任務而犧牲離開了我們,但木拉提依然為了和平與恐怖勇敢戰鬥著。

  還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動的人物炎黃,炎黃的真名叫張紀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為孤兒院,學校,災區捐贈了許多資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黃的化名填匯款單。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為了捐款,賣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裡,默默地堅持做好事。因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黃,人們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14年因為他在銀行匯捐款時摔倒被送去醫院,人們看到他撒落地上的匯款單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黃。

  三十年來,他一共捐了幾十萬元。當主持人問他每次捐款時都怎麼想,他卻說:捐款只是一個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時間長了一點而已。他讓我倍受感動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卻從不留名,其實他的真名是張紀清,正如主持人給予他的頒獎詞:是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秘密,你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你為我們點燃。

  看完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卻又那麼偉大,他們值得我們敬佩,我們都應該學習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社會貢獻出應有的一份力量!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8

  “這些天來,細讀各網站、公眾號上有關葉連平的文字,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省優秀教師、當塗縣江心初級中學老師陳宏亮說,為這樣一位耄耋老人不顧九旬高齡,仍然堅持無償家教、無私捐學的責任擔當和矢志不移、不忘初心的教育情懷深深感動。這束微弱但永不熄滅的“鄉村燭光”照亮了鄉村教育的前路和方向,更樹起了教師這一崇高職業的榜樣和豐碑。

  陳宏亮認為,和全國道德模範葉連平老師相比,還有許多地方沒有做到,還有許多地方能夠做到。有人說,教育即“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任周遭環境再喧囂,教師的心必須是寧靜而恬淡的。葉連平老師始終保持一顆寧靜的心,在寧靜中尋找力量,將一生心血奉獻給鄉村教育,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職業使命和畢生追求。只有教書育人者把心靈歸於寧靜,並堅守這份寧靜,方能尋找到教育的美好和本真。學習葉連平,就要學習他寧靜而恬淡的心境。

  敬業是一種對事業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進取的動力。葉連平老師退而不休,心繫教育,將育人工作落細、落小、落實,體現出來的正是盡職盡責的職業操守。而在這一份盡職盡責之中,他也收穫屬於他、屬於孩子們、屬於教育的快樂。辛勤、專注、堅守,這就是敬業的本質,也是教育工作者快樂的源泉。學習葉連平,就要學習他敬業和樂業的精神。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就是葉連平,作為一名老黨員,紮根基層,為農村教育事業無私奉獻幾十載的真實寫照。學習葉連平,就要學習他無私和奉獻的情懷。

  陳宏亮表示,正是無數個葉連平這樣的優秀人民教師,他們將一生心血奉獻給鄉村教育,把整個身心都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我們的祖國才由當年站起來,走向富起來,如今邁向強起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站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嶄新起點,將在鄉村教育的三尺講臺上,心無旁騖,不改初心,逐夢前行,努力當好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好老師。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9

  鮑峰,是馬鞍山師專的一名思政課教師,同時也是和縣人。在他的同學當中,有幾位是葉連平老師門下畢業的學生,因此很早以前,他就從同學處聽說過關於葉連平老師的先進事蹟。幾年前,有一次學校請葉老來校給青年教師作報告,鮑峰也第一次當面聆聽了葉連平老師的講述,知道了他更多的生平故事,為之感動。

  鮑峰認為,葉老既是他的鄉中先賢,也是他的同行前輩。學習葉老敬業樂業和奉獻精神,自是應有之義。“葉老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崇德向善的師德,葉老是我們和縣人的驕傲,也是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榜樣和楷模。”鮑峰表示,葉老關心留守兒童的學業成長和身心健康,自費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把孩子們聚攏起來,無償施教。又把有限的收入掰成幾瓣花,組織學生出外學習參觀,擴大視野,甚至自費發放獎學金,鼓勵孩子們的每一個進步。傾其所有,以個人之力,先後培養輔導千餘學生。

  “沒有仁愛精神,是難以做到這樣的傾情付出,更別說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鮑峰說。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鮑峰認為,他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仁愛精神不可或缺,放下身段接觸學生,瞭解學生,關注他們學習生活情感需要,如此才能贏得學生家長的信任,教學之中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鮑峰還認為,葉老的精神還表現在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教師不僅僅是個職業,更是學生靈魂的引路人。”鮑峰說,“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為學生的人生‘扣好第一粒釦子’,指引他們走好人生的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有這樣的覺悟,好在有葉老為我們做了榜樣。”

  提及對自身的未來規劃,鮑峰表示,他將以葉老的精神為指引,補精神之“鈣”,不斷武裝頭腦,強素質、提本領,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崗位查詢不足,強化學習,提振精神,不斷加強看家本領,耕好自己一畝三分地和責任田,向葉老看齊,爭當先進模範,立足崗位做貢獻。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10

  說到鍾南山爺爺,沒有人不懷有敬愛之心。因為他有一腔赤子熱誠,一身高超醫術,一片赤膽忠心,他被民間稱為“民族脊樑”。

  我本不認為“逆行”是一個褒義詞,逆的反義詞是順,“順”才是人們喜歡的詞,明知道不可為而為之,前方有危險,還要向前衝,誰喜歡呢?但鍾南山爺爺是個例外!

  新冠病毒十分可怕,如果被不幸染上,病毒就會慢慢吃掉你的肺,沒有肺就不能呼吸,最後人就會缺氧而死,目前還沒有可以預防、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鍾南山爺爺說:“如果沒有什麼事,這段時間就呆在家裡,不要出門,更不要去武漢。”

  在武漢陷入危難時刻,在國家面臨危險時刻,總需要勇往直前的逆行者,84歲高齡的鐘南山爺爺不顧個人安危,奔波武漢,在一線奮戰,以他的身份和年齡,都不用親自忙碌,但他不怕,“逆行”一下子成了熱詞,讓人感動,讓人追捧。他工作了一天後在地鐵餐車上疲備地睡著了。

 鍾南山爺爺之所以受到大家的信任,不僅在於他捨身忘我的戰鬥精神,還在於他勇於說出真相,敢於告訴大家事實。他的逆行,改寫了“非典”的結局,他的逆行正在一步步逼倒“新冠病毒”。他說:“在困難面前不能扯淡。”他的心中,有信念。

  他承認自己也會錯,發現錯了,但他會保持冷靜,遵守科學精神,敢於糾正。這比那些明知道自己錯了,還諱莫如深,咬牙嘴硬的專家,不知道要高出多少!錯了,就要承認並改正,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道理。

  84歲的鐘南山爺爺,有院士的擔當,有戰士的勇猛,有國士的威嚴,他有滿腔責任為國為民,才讓國人為之肅然起敬。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11

  你,逆行的背影,牽動著多少人的心;用你溫暖的雙手托起一個又一個的生命。一張‘清戰書’上面印滿了紅指印,那是你對生命的承諾。

  2020年春節,一場默不作聲的疫情悄悄來到,也悄悄地爆發。當大家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悅中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開始了,又像是籌謀已久的陰謀,向措不及防的我們發起了挑戰。

  一瞬間,新聞、媒體都佈滿了疫情的進展,全國人民都在默默關注著這一場無聲的戰鬥。

  藥店、菜場一時間被一搶而空,口罩、酒精成了稀有物。

  路上靜得讓人窒息……

  看不見的病毒似乎潛伏在每個角落,向我們露出鋒利的尖牙。路上,僅有的幾個人,總是用戒備的眼神掃著對方。疫情,給人們的生活蒙上了厚厚的陰影……

  面對如此險峻的疫情,醫護人員卻奔赴一線。他們天天戴著沉重的眼罩和口罩,白嫩的皮膚被壓出一道道血痕。他們因資源缺少,一天十幾個小時也不脫下裝備,餓著肚子卻毫無怨言。

  看,他們臉上的印記、泛黑的眼圈證明了他們的艱辛。一雙時刻泡在消毒水裡的手,開始蛻皮。可是他們依舊散發著希望,他們依舊充滿著堅強。

  選擇逆行,你們把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愛放在心中,用行動表達了承諾與擔當;用堅守的身影詮釋了生命的意義!這是疫情中最勇敢的奔跑,不是朝家的方向,也不是朝安全的方向,而是向最危險的地方跑。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無怨無悔,選擇逆行!

  ‘疫情不止,我們不散!’在這一刻,我們共同面對災難,這一刻,我們不散!

  這是一場必勝的戰爭!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12

  202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2020年,疫情向十四億中國人民正面襲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抗擊疫情戰爭開始了。

  自從1月23日開始武漢封城,確診為新型肺炎的人數越來越多,疫情越來越嚴重。最初只有武漢才有,因為春運,現在疫情擴散到了全國各地。現在的病毒和十幾年前的非典是同一類,但是現在的病毒更隱蔽、傳染性更強了。不僅可以飛沫傳播,還可以接觸傳播,確診人數從100多人到800多人,接著比非典人數多,直到今天的2萬多人,這個增長的速度讓人觸目驚心,我心如刀絞,卻又無能為力。

  因為疫情,原本座無虛席的餐廳現在卻空無一人;原本熱鬧非凡的商場,現在人數卻少到屈指可數:我們中國最熱鬧的節日,現在只能各自宅守家中。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刷手機看疫情;每天反覆做的一件事,是叮囑家人朋友勤洗手、不出門。微信、朋友圈三句不離“冠狀肺炎”……

  鍾南山,這個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婦孺皆知的名字,現在又徘徊在人們的耳邊。十幾年前,他帶領著醫護人員抗擊非典,今年他又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擊疫情中,為了幫助武漢,我國多地派出醫療隊前往武漢增援。武漢也建了兩個臨時醫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僅用了五六天就建好了,這就是中國人的速度,火神山醫院昨天已經交接。由於醫療物資不足,因此,許多國內企業人士和海外華僑都捐贈了物資和醫用品,口罩廠也召集工人上班趕製口罩,發往重災區。我相信只要全國人民“再努力一下,再努力一下,”疫情就一定會被打敗!

  我們相信,中國人民眾志成城,一定會戰勝疫情!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13

  春節,本該是家家戶戶都貼著大紅春聯,路邊掛著紅燈籠和中國結,闔家團圓,喜氣洋洋的日子,可是,今年這個春節過的可不太平。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強勁的勢頭迅速遍佈全國,牽動著國人的心。還好,我們一家人都身體健康,團團圓圓。雖然不能回老家問候遠方的親戚,但是,一家人幸福的在一起,就足夠了。大年初一的晚上,我們一家人聚在電視機前,其樂融融的看著春晚。奶奶坐在沙發的最中間,我則坐在她旁邊,父親和母親坐在另一邊。春晚中的小品惹得人捧腹大笑,奶奶的臉上爬滿了皺紋,眼睛眯成一條縫,咧開嘴巴,露出了為數不多的牙齒,像小孩子一樣“哈哈哈”的笑起來,平時不苟言笑的父親,此時也露出了微笑。當父親提到新型病毒時,奶奶像突然想起什麼似的說:“我今天早上去買菜的時候聽隔壁王大媽說這病毒可厲害了,染上了人可不得了,”隨即奶奶轉過身,一臉惶恐地面對著我說:“妞啊,你這幾天就不要出去玩了,保命重要!”我笑著對奶奶說:“好。”這時,父親又說道:“最重要的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讓病毒沒有可乘之機。”我的心被照得透亮,洋溢著溫暖與幸福。

  幸福,就是危難中的一聲問候;幸福,就是發自內心的一抹微笑;幸福,還是絕望中的一次挽救。

  現在在全國各地的醫院裡,還住著數以千計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人們。他們或是失落的,是痛苦的,是絕望的,無法完成陪伴家人的心願,是不幸福的。但是,他們是幸運的,他們有著抗擊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治療和陪伴,讓他們絕望的心房撒進了一縷太陽的光輝,明白幸福就在身邊。“隔離病毒,但絕不會隔離愛。”讓愛跨越山河大海來到每個國人身邊,讓幸福伴隨著每個國人的心靈。

  我為國家有千千萬萬個白衣天使而驕傲,我為國家有人民解放軍為人民服務而感到自豪,我為身處危難之際,有億萬民眾齊心合力,在黨的領導下,攻克難關,我是一名中國人,這就是我幸福的源泉。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14

  本以為2020年會和往年一樣熱鬧吉祥,可事與願違。在新年的幾天前,一場病毒突然爆發,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有可能患上這種病毒。而且這種新性感染病傳播速度極快,一個患者就可能透過各種方式傳染一群人。一場悄聲無息的戰鬥,在全國打響,而我也擁有很多與疫情有關的願望,送給這個不平凡的新年。

  我的新年願望是我身邊的一切如初。新年的第一天,是人們走親訪友的日子。“七大姑、八大姨”,許多之前沒見過面的親戚,也會從很遠的地方,回到同一個溫馨的家;“吃餃子咯”,一鍋熱騰騰的餃子,個個都像銀元寶,一口下去,汁水四溢,韭菜的清香瀰漫在我的口中;屋內充滿了年味,窗外亮眼的煙花四起,照耀了黑色的夜。而現在大街上沒有了年味,取而代之的是消毒水的味道;看不到了人們臉上的歡笑,只能看到臉上厚厚的口罩。以往川流不息的馬路上,汽車變得寥寥無幾。真希望能像往常一樣,一家人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的過年。

  我的新年願望是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渡過難關。“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當我們躲在家裡時,醫生們卻奮戰在與病毒抗爭的前線,他們穿著厚重的隔離服,汗水浸溼了他們頭髮,手因為長期泡在汗水裡變得皺皺巴巴的,因為長期佩戴口罩和護目鏡,皮膚上出現了紅腫的勒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為抗擊疫情做貢獻。在物資缺乏的時候,許多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們願意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為國家做出貢獻——一位先生風塵僕僕地放下幾箱口罩,當工作人員問:“您貴姓?”他回答道:“免貴,中國人。”看到這裡,我潸然淚下,我相信我的願望一定可以實現,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我的新年願望是世界的各國人民都能平安健康。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美國的流感病毒,歐洲的禽流感……在世界上還存在各種各樣的病毒,這些可怕的病毒一次又一次的向人類伸出了它們的魔爪,多少人因為患上這些病毒而喪命。地球是一個美麗的村莊,村裡的每一位村民都是我的家人,所以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我的家人們能夠平平安安,全家人團團圓圓。

  2020年,註定會載入人類發展的史冊,記錄的將是所有人在疫情面前,不拋棄,不放棄,堅守每個人生命的平安與健康,堅守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這就是我的新年願望,願疫情早日消散,我們一起安度新的2020年。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蹟觀後感15

  今天,我觀看了期待以久的年度人物頒獎活動,共有11人獲獎,其中有老人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我懷惴激動的心情打開了電視。

  第一位獲獎者叫黃旭華,三十多年來,黃旭華沒回過幾次家,家裡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開自己的身份,因為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後來,人們親切的稱他為“核潛艇之父”。他那時心裡肯定很糾結也很無奈。

  最讓我感動的是91歲的老人劉盛蘭,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一刻開始,73歲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資捐了出去,有時候,他竟然同時損助了50多名學生。每天清早,他簡單的吃了點東西就出去撿廢品。這麼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個藍布袋,裡面裝滿了給學生的匯款單和學生的回信……老人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即使住進了醫院,還不忘給同學們匯款,怕他們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對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繼,只為一株油菜的夢想。一開始,鄉親們都嘲笑他“泥腿子想當科學家”。對於這些嘲笑,沈克泉並沒有氣餒,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為家鄉解決了吃油難的問題。後來,沈克泉叫來了兒子沈昌建帶著買車錢與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種。沈克泉去世前說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經過父子倆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種都獲得了認可。父子倆的心靈就像油菜花一樣美麗。

  原來還有這麼多的好人我沒發現,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