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預測哪些方面需與時俱進

周易預測哪些方面需與時俱進

  社會在前進,人類在發展。在這個發展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很多東西和思想觀念也都越來越超前,在也不像之前那樣陳舊與落後了,當然作為各種與人的生活習慣與思想相關的的研究自然也不能停留片刻,也需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腳步,否則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1、一生的有多少個子女的問題。至今為止,仍有不少客戶提及此問題。方舟周易的回答是,此問題在八字預測中已經失去現實意義了,因為現在生育受著人為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響非常大,比如,如果沒有節育措施和政策的影響你可能會有九個子女,但是,現今社會可能嗎?與此相關的問題,兄弟姊妹幾個的問題、子女的發展情況的問題等等都已經失去現實意義了。不過,方舟周易認為,這樣幾個問題是可以研究的,“在沒有節育措施的情況下,頭胎是男是女?”“哪一年適宜生小孩以及小孩性別問題”等等。

  2、學歷高低的問題。顯然這個問題與年代有著很大的關係,甚至與地域、地區也有很大的關係。方舟周易認為,如果與現在的大學本科類比的話,目前為止,大致地講,年齡在九十歲以上的人只要讀過書,就可基本相當大學本科學歷;年齡八十歲以上的人若有初小學歷,就可基本相當大學本科學歷;年齡七十歲以上的人若有高小學歷,就可基本相當大學本科學歷;年齡六十歲以上的人若有初中學歷,就可基本相當大學本科學歷;年齡五十歲以上的人若有高中或中專學歷,就可基本相當大學本科學歷;年齡四十歲以上的人若有中專或大專學歷,就可基本相當大學本科學歷;等等。此外,臺灣、香港地區與大陸是有區別的,大陸的偏遠農村與大城市也是有區別的。因此,學歷高低問題的研究務必緊跟時代的脈搏方能有更高的準確性。

  3、財富多少的問題。現在有不少客戶提出一年能掙多少錢,或者一生將擁有多少財富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與年代、地域等關係重大。比如,二十年前的萬元戶,恐怕比現在的千萬元戶也要威風的。此外,沿海與內地、城市與農村以及不同的行業間的財富多少還是有相當大的差別的。因此,方舟周易認為,如果僅憑八字來推算具體財富的多少是不現實的,也是不會準確的。但是,八字能推算出你在不同階段在你周圍環境中所處財富層次的高低,比如,你在上海地區是大富、還是中富、還是小富、還是平常、還是貧困等之類。

  此外,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出現了許多新鮮的課題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比如,變性人的問題、同性戀的問題、剖腹產的問題等等;還有一些需要變通問題,比如,古籍命書對官位一般是論品級的,現在自然需要變通為行政級別的。

  拓展:

  從《易經》中感悟中國式的管理智慧

  管理由觀念開始,有什麼樣的管理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管理行為。有什麼樣的管理行為,也就產生什麼樣的管理關係。有什麼樣的管理關係,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管理效果。而有什麼樣的管理效果,必然反過來又加強或修正什麼樣的管理觀念。於是觀念、行為、關係和效果四者,構成周而復始的迴圈系統。既然要探尋符合中國人特點的管理模式,我們就得先從觀念入手,基於此,我們就不得不去關注一本書―《易經》。

  1.《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易經》是一部中國最古老、最神秘的經典著作,它以卦爻辭這樣一個卜筮形式的框架記載了古代人們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歷史材料和知識經驗。就是在這種低階的巫術之中,卻隱藏著哲學思想的萌芽,所以說《易經》是中國古代哲學理論體系的一個最重要的資訊庫,是中華管理智慧的源頭。後來的道、儒、墨、法、兵等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以《易經》為基礎的。

  易經之道貫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了中國文化在漫長的文明發展過程中對自然和人生規律探索的經驗成果。易經的象、數、理、佔四大功能,一直是中國人解決問題的不二途徑。發現任何現象,趕快找出相同的資料,分析比較,推論出所以如此的道理。實在想不通的時候,用占卜來尋找象徵性的卦,以便想象、領悟出其中的道理。整個的思考過程,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在尋求合理的途徑,以求合理解決問題。無怪乎連孔子都講他讀了《易經》就可以沒有大過失。

  2.研究具有中國人特性的管理學的必要性

  TCL集團的總裁李先生曾說過:“20年前,中國企業家不看西方管理的書籍,那是無知;20年後,還只看西方管理書籍,那就是無能了。”

  從管理科學的層面來看,科學實際上是無國界的,這樣就無所謂中國式的管理,當然也就沒有什麼美國式、日本式的區分。但是哲學就不一樣,各個地區具有不相同的風土人情,就表示各地區的哲學並不相同。管理必須和當地的風土人情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增強效果。從管理哲學的層面來考察,大概誰也不會否認中國式管理的存在。以中國的管理哲學,來妥善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就是我們心目中真正的中國式的管理。

  中國的企業先是推崇西方的管理模式,後來又喜歡日本的管理模式。然而不論美國模式還是日本模式,在中國大都行不通。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中外企業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組成企業的人是不一樣的。不同國度的人所受的思想源頭影響不同,即文化背景不同。

  中國人長期以來受易經理論的影響,潛移默化在生活之中。《易經》的哲理就是陰陽一體,如同太極圖一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萬物就是在陰陽兩種勢力的推動、運動中不斷髮展、變化。《易經》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如果沒有不變,則不存在變;如果沒有變,也就無所謂不變。易經中的“太極思想”造成了中國人的陰陽思想形態,使我們在很多地方,產生和西方人不一樣的管理觀念,並且由此而產生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等的巨大區別。面對不同的人群,如果打算用相同的管理方法,那簡直是自找苦吃,因為那些並不適合中國人的特點。

  3.感悟《易經》所透露出來的中國式的管理智慧

  《易經》不是宗教經典,但在殷商時代,沒有科學語言,所以不得不披上神秘的外衣。時至今日,科學昌明,用科學的眼光去了解《易經》的道理,這才是作為一個現代人讀《易經》的方法。

  感悟之一:中華民族是“水”的民族。

  我們都知道,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歷史上的黃河,非常善變,故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之說。中國人的`管理經驗,很多來自治理黃河,在與水奮鬥的過程中,體會出很多寶貴的管理道理。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訴我們治水要以疏導為主,防堵並不是最有效的方式。中國人因而明白威武不能屈的道理,越防堵越要設法加以突破。和中國人相處,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順性而為,順著中國人的民族性和中國人打交道,自然省力而有效。

  水似柔卻剛,中國人喜歡內剛外柔,內方外圓,心中有原則,而且十分堅定,表現出來的,卻是相當隨和。中華民族看似軟弱,有時還帶點懦弱怕事的味道,但是幾經外侮,卻能夠顯現堅強無比的不可征服性。中國人主張以柔克剛,先禮後兵,繼舊開新,生生不息,無一不和水有關。

  感悟之二:中國式的管理是修己安人的歷程。

  讀了《易經》,我們可以感悟到,它講的就是六個字,即“明象位,立德業”。意思就是:人只有在對周圍的環境以及對自己的優劣勢有了明確的認識後,在堅持自己的品德道德原則下,才能成功的建立起自己的事業。一個人學問再好,不能擔保你有成就,能力再高不能擔保你會發達,最要緊品德要好。所以中國式管理最大的價值在於對人的尊重。只有先把人做好,然後才能談管理,中國式的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歷程。

  修己安人看起來是倫理,同時也是管理。中國式的管理,充滿了“倫理道德”的精神, “修己”就是修造自己,而不是改變他人。有人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改變別人。這種錯誤的方向,浪費了很多管理成本。管理者若是一心一意想要改變員工,員工就會保持高度警覺,不是全力抗拒,便是表面偽裝接受,實際上各有自己的看法。用高壓的政策,要求員工改變,並不符合安人的要求,也就是不符合人性化管理,大家就會以不合理為理由,加以抗拒。

  感悟之三:中國人常以三分法來看待事物。

  現代人的思維法則,喜歡把一件事物“分”成兩個不同的部分,再從中選擇其一,作為答案。美國式管理的特點是二分法,是非分明,是一種少數服從多數的管理。日本式管理是一分法,從上到下絕對服從,全力以赴執行老闆的指令。所以,有學者認為:現代經濟條件下,理想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應該是中國的老闆、日本的幹部、美國的員工。

  中國人講陰陽,陰陽並不代表兩種不同的東西,它不過是“一”的不同變化。陰可以變陽,陽也能夠變陰,一切無非是陰陽消長的結果。由於陰陽消長的動態表現,使得宇宙永珍,時刻都在變化,也助長了中國人腦海中“不一定”的觀點。由於太極的啟示,中國人擅長在“一分為二”的分析之後,“把二看成三”,在相對的兩端,找出中間的灰色帶,也就是二“合”為一地把兩個極端的概念統合起來,形成第三個概念,叫做“心物合一”。所以臺灣學者曾仕強教授認為:“中國老闆管理有彈性、有遠見,會通融,有整體觀念。日本幹部不會三心二意,少了私心雜念,能不折不扣執行老闆的指令。美國員工則不會自作主張,而中國的員工有太多自己的主張。”

  所謂的中國式管理實際上是把現代西方科學的管理手段、方法同中國的傳統哲學和文化結合起來,即借用現代西方的(下轉第115頁)(上接第83頁)科技管理手段,按照中國傳統的人文理念管理企業。這種管理模式對中國企業來說才是最需要的,因為它符合中國人的特點,行之有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