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原文註釋翻譯文章結構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原文註釋翻譯文章結構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於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裡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註釋
選自<<東坡志林>>。此文寫於作者貶官黃州期間。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市南。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當者被貶黃州已經四年。
解:把繫著的腰帶解開。
欲:想要,準備。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戶:堂屋的`門;單扇的門。
起:起身。
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
行:出行。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念,想到。 無與為樂者,沒有可以共同交談(遊樂或賞月)的人。者:……的人。
遂:於是,就。
至:到。
尋:尋找。
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貶謫到黃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寢:睡,臥。
相與步於中庭:(我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於:在。中庭,庭院裡。
空明:清澈透明。
藻:泛指生長在水中的綠色植物。藻,藻類植物。,菜。這裡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橫(héng):交錯縱橫。
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表示肯定,相當於‘大’,這裡解釋為‘原來是’。
也:句末語氣詞,表判斷。(蓋……也:原來是。)
為:動詞。做。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罷了。但,只(是)僅僅。
閒人:閒散的人。這裡是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裡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閒,自稱“閒人”。首先“閒人”指具有情趣雅緻,能欣賞美景的人。其次“閒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悶心境。
耳:語氣詞,“罷了”。
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前三句)記敘:首句點明夜遊的時間,為美好的月色而心動,遂起夜遊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寫: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庭院皎潔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議論:兩個反問句引人深思。作者抒發面對月光產生的感觸,表達了作者安適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