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1

  這個學期,我在網上觀看了名師講堂,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感受了他們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數學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

  他們對每一節課的設計都有獨到之處,不步人後塵,不因循守舊,不照搬別人的教案,不復制別人的思路,努力把課講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們產生學習仿效的慾望。他新的理念體現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不同的教學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設計,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他認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為,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是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充分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思路新——即體現構思新穎,實用高效的教學思路。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樣的40分鐘,同樣的教師,由於教學設計思路不同,教學效果卻大不相同。新手段——即重視現代化手段的運用。近年來,多媒體計算機又進入課堂,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較好地處理好大與小,遠與近,動與靜,快與慢,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啟迪學生的思維,擴大資訊量,提高教學效率。可以說,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的推廣使用為教學方法的改革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

  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根本措施。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願學、越愛學。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2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它是實施教學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2月16日,我有幸聆聽了xx區教研室張主任的《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我深有感觸,現將心得體會做以小結。

  一、談理解: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我想有效備課是基礎是前提;有效課堂教學是重點;有效課後反思是創新。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是:達到了預期的和生成的教學目標,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

  二、談備課:

  備課應是在自己以前教學的基礎上的深思、加工和創生,教學目標的設定,重難點的確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備課之前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通覽教材,合理處理教材,對教學內容、知識的延伸應把握一個什麼樣的“度”,在備課中都應進行認真思考。備課應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預設,設計包括:教學流程和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教與學活動的設計;教學語言的設計等。設計能保障教學的流暢,設計能避免教學的盲目性,設計能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要儘可能地考慮到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要考慮如何解決問題,這並不意味著教師牽著學生走,而是事先想好用什麼樣方式或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這比課堂上現想要合適和有效的多。

  三、談反思:

  新課程更強調教學反思,教後反思也是有效備課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備好課,上完課,這節課並沒有結束,課後教師還需要靜下心來反思。針對備課時的初衷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堂生成處理是否妥當、問題設計是否有意義、情景創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再思考、再認識,並及時把感想、心得和調整策略等內容認真整理在備課本上。如何培養好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

  總之,隨著新課改向縱深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了一個戰略性問題,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拋開形式主義的束縛和功利主義的誘惑,潛心鑽研,勇於探索,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有效。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3

  5月17日,我校全體語文教師參加學校組織的"快樂閱讀、輕鬆習作"主題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參加完這次觀摩交流會,我感覺受益匪淺,不虛此行,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的無窮藝術魅力。透過聽吳慧老師和王琴玉專家的課和講座,感到她們身上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

  在繪本中,比故事更重要的,就是蘊含在圖畫中的生命意義。這是繪本創作者、出版者的精神原點。無論是繪本的閱讀,還是關於繪本的寫作,如果不從這個原點出發,教學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有害無益。《逃家小兔》是母子之間愛的詩性表達,主題顯而易見。吳慧老師在設計教學時,僅僅扣住這一主題,以此作為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吳老師在執教過程中以多媒體課件形態並結合適當的教具呈現教學內容,從而有效調動孩子的多通道視聽感官參與。在前兩組圖的閱讀經驗基礎上,引導學生用"如果你___我就___"的句式練說,進一步引導孩子思考,讓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孩子讀書的熱情,還可以讓孩子們更加充分地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並且訓練了孩子的思維能力。

  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是在幫助孩子提升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繪本《你很特別》是一個關於生命教育的故事,王琴玉老師執教中藉助繪本這一媒介,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有感而發,激發孩子寫的慾望。王老師設計的對比想象,換位思考,體會他人的想法的做法,讓孩子更懂得用尊重他人,欣賞他人的目光去看待別人。

  透過這一次的聽課活動,讓我對繪本閱讀有了進一步的認知。繪本以它獨有的精妙的語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畫面,營造出了一片新的教學氛圍,賦予課程一個新的面貌.足以給師生共同的學習帶來鮮活的生機。不難發現,翻閱一本本幽默詼諧、耐人尋味的繪本,能引領著孩子們飛翔在這一個個神奇夢幻般的空間裡享受文化帶來的不同以往的快樂。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4

  昨天有幸參與到《有效教學與有效教師》講座,透過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在資訊社會的今天,知識的傳播速度不能用知識大爆炸來形容了,已經到了數字化時代。作為一名教師怎樣使自己有為,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

  所謂有效教學,老師是這樣解釋的: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標誌,其落實有賴於教師有所作為。所謂“教師有為”,就是指教師不斷以有效教學為一種價值追求,併為此進行專業的研究,在研究中實現專業的發展,在專業的發展中實現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的提升。

  怎樣做到教師有為?就是要不斷的自我保鮮,不管年齡多大,都要加強學習,正如李明新校長所說的.那樣,教師再也不能一勞永逸地消費在師範院校所學習的知識,必須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修養。其一,要從培養聽、說、讀、寫、算、唱、演等能力練起。課程改革必須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專業基本功的培養。其二,要提高理論認識水平。他認為,教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專業涉及的理論很廣泛,應該時刻關注每一個時代先進的教育思想與理念。只有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素養,再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才能較好地把握教學改革的時代脈搏,不至於跟“風”跑。“治學不為媚時語,獨尋真知啟後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沒有理論功底,就沒有實踐的“底氣”。

  只有具備這種底氣,我們才能挺直腰桿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滿懷信心的進行教學實驗,才會產生獨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

  我雖不才,但也努力朝著這方面努力,如在今年自己任教的科學中,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上級給這門學科規定了教學時間,這就說明用這樣的的教學時間就能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自己大膽地進行實驗,不增加課時,不留作業,還要讓學生學好知識。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我從兩個方面入手,認真備課,用教學內容的魅力吸引學生,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目前有一部分同學基本達到這一要求。其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厭學的學生產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主動自覺的學習。透過這樣的方法,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5

  我作為青年教師的一員,在聯合中學的階梯教師聽了xx中學xx老師關於《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講座,聽後對於自己以前對教學的態度、方法作了深刻的反思,鄧小淘老師在此次講座中總共講述七個方面的內容,現就“教學反思“這點談一些本人的心得體會。

  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學實踐與認識的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人類的認識總是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只有理性認識才能科學地指導實踐。換句話說,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就是“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不斷昇華的過程。反思是教師發展中最具積極性的因素,是總結、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尋找自身的缺失與遺憾。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筆者想改幾個字與大家共勉。為國謀而不忠乎?與學生處而不仁乎?教不專乎?古人云:教之通,貴以專。意思是說教育學生要有恆而專一。而我認為“專”是指一個教師應該具有的全部的專業品質、素養和知識。古人之所以經常反省自己,不過是為省己自律,修身立人,與今天我們所提倡的自我反思有些相似,故不失為典範,可以效法。人貴有自知自明,只有不斷反省、反思,才可以發現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有助於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由感性走向理性,從“教書匠”成為“教育家”。

  教師的發展離不開學習,學習是教師的職業特徵,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也是知識不斷豐富的充電器。只有不斷學習,並在學習中反思自己,才可能思考教育教學工作,完善人格魅力。一個不熱愛學習,不善於學習的人必將迷失方向,落後於時代。教師既可以向書本學習,也包括向同事、同伴學習,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向幫教老師學習。向同事、同伴學習的最佳途徑就是交流與合作。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學習的一種態度和原則。求師和從師是智慧合作的一種方式。現代人不但要做到求師有術,還要做到從師自如。善於從兩者的相輔相成中得到效益、贏得智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同伴互助的真正意義。

  在今後的教學中,本人將秉承“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的教學態度更好的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讓自己能夠快速的成長起來。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6

  學習了王園長的關於課程遊戲化在集體教學中的組織與實施的講座後,我覺得受益匪淺,很多以前不明白、不理解,因此覺得無從下手的地方都得到了相關的幫助。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下面就我的理解談一談我對本次學習內容的一些心得體會:

  幼兒遊戲不是單純玩玩就結束,而是對幼兒的認知社會、情緒、語言、身體以及創造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要想開展從遊戲開始至遊戲結束的集體教學活動,教師必須採取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教學。那麼,教學設計一定要以兒童為中心,決不能以教師為中心或以教材為中心。

  比如,《圖形》為主題的集體教學中幼兒己對《圖形》有概念的基礎上教師首先擺好很多種大小不同的《圖形》。然後,讓幼兒隨意辨認、分類,識別大和小的《圖形》等等。最後讓幼兒用《圖形》展示一下,用圖形制作服裝扮演模特。這樣,在比較寬鬆的氛圍中充分激發了幼兒參與興趣和感覺器官的體驗,無意識中認識了《圖形》的種類。這就是在集體教學的遊戲活動中滲透教育的一種形式。實踐證明:幼兒被動地、注入式的學習不如幼兒在興趣之中受自然教育效果好。還有集體教育活動健康、語言課例、科學課例等等,教師不僅詳實記錄了教學活動,而且將遊戲活動過程作了詳細的表格記錄,進行了認真分析和研究,並且有改進計劃。在過程中,充分開發和利用遊戲因素,使非遊戲活動遊戲化。

  集體教學活動開展之後,教師可以把活動中的操作材料、玩具材料投入區域,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和運用已經獲得的經驗,進行多樣性探究。多樣性探究標誌著孩子的自我挑戰、主動學習。透過這種探究,幼兒重組與改造原有的經驗,發現物體新的用途或組合的潛能,進一步加深對原有意義的理解,豐富和擴充套件已有的心理結構。在“好玩的瓶子”活動中,教師發現,孩子們對瓶子的興趣,於是鼓勵他們收集各種各樣的瓶子。幼兒跟隨家長去超市,購買各種形狀的瓶裝商品,倒空後帶到幼兒園,教師專門準備了幾個大筐用來盛放,把它們放到多功能廳裡,幼兒的活動地點也隨之轉移。很快,全園的幼兒都喜歡上了這些瓶子,大家滾動、壘高、拼搭,用自己的方式和瓶子互動,建構屬於自己的獨特經驗。

  綜上所述,遊戲化的教學理念在幼兒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它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而目前我們在幼兒課程遊戲化的教學應用中還有待提高,要做到遊戲與教學的高度融合,還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學習與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