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血壓病社群干預模式的探討

關於高血壓病社群干預模式的探討

  高血壓是以血壓高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它不僅表現為血流動力學的異常改變,而且常伴有糖、脂質代謝異常,以及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高血壓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併為國內外公認的身心性疾病。面對龐大的高血壓患病人群,極高的致死致殘率和極低的服藥率、控制率,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是目前世界範圍內的衛生保健和社會問題。

  1 高血壓社群干預的必要性

  國外九項前瞻研究結果顯示舒張壓105mmHg者比76mmHg者患腦卒中的危險增加10倍,患冠心病的危險增加5倍。美國弗萊明翰研究34年隨訪結果表明血壓水平在最高四分位者比最低四分位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險高2~4倍。而大量循證醫學證據表明對高血壓的早期預防和穩定治療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壓及併發症得到預防和控制。

  國內外經驗表明控制高血壓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群干預,最重要的任務是一級預防(控制危險因素)和二級預防(檢出和治療高血壓病人),在社群人群中實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導,以高血壓防治為重點的干預措施。其主要目標是在一般人群中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壓水平,提高高血壓人的管理率、服藥率和控制率,最後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提高整個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因此,普及高血壓知識,從社群干預著手加強高血壓的監測和預防,意義十分重大。

  2 高血壓社群干預的`發展

  由高血壓防治作先導的社群防治概念在60年代末由WHO心血管計劃提出。近年來,國際上高血壓的防治研究發展較快。在美國,除了堅持在人群中實施高血壓篩檢和患者隨訪的方案外,又開展了多中心的高血壓綜合防治研究,並提出了高血壓的綜合防治應該是藥物與非藥物干預並舉、一級預防與二級預防並存的新觀念。1993年美國高血壓檢出、治療和評價委員會就此提出了社群高血壓綜合防治的報告。日本研究證實,高血壓的社群綜合防治遠比單純的血壓控制或單項的高危因素干預效果為佳,同時在社群慢性病研究中,提出了健康促進的概念。

  近二十年來,我國在借鑑發達國家的高血壓防治經驗上,從“七五”開始,也開展了大量心血管病防治研究。19XX年衛生部確定每年10月8日為全國高血壓日,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高血壓群防群治的熱潮,這既說明了黨和政府對高血壓防治的重視,同時也是全社會開展高血壓健康促進專案的一個重要成果。到目前為止,取得了良好效果,已有大量的經驗報道及創新發展。

  20XX~20XX年深圳市西鄉人民醫院所屬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在3個大型社群實行全科醫生分片負責制並利用罡正電腦專案管理系統對259例高血壓病人進行為期4年的綜合管理,透過人一機結合模式管理,結果顯示:管理後病人對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適當運動、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菸限酒)在高血壓病治療中所起作用的知曉率明顯提高;非藥物治療率100.0%,藥物治療率由32.0%升至73.0%,規律服藥率為71.0%,血壓控制達標率為95.0%,血壓穩定者所佔比率為78.0%。

  20XX年,重慶化龍橋社群被抽查的4913例中,社群抽樣調查顯示該社群“患病率”為6.29%,跟蹤監測血壓後,又新診斷高血壓患者111例,高血壓患病率為8.55%,比以前增加36%。女性“知曉患病率”高於男性89%,而女性患病率則高於男性63%,本研究顯示年齡越輕,新確診的比例越高,表明年齡越輕知曉率越低,因此高血壓的防治應從年青人開始抓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