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撈月亮教學課件
猴子撈月亮教學課件
猴子撈月亮》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中生動的情節引起同學們學習興趣,分享了猴子撈月亮的教學課件給大家!
設計背景
根據本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和大班幼兒愛聽故事,好奇心強,喜歡討論新問題的年齡特點而設計的。
教學目標
1、透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不離題地回答問題。
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猴子們撈月亮前的表現,這故事說明了什麼問題。
教學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昨天是什麼節日?”
“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二、講故事《猴子撈月亮》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
“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
“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麼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小猴子在井裡發現了什麼?”
“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麼撈不到?”
“最後,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用孩子們喜歡聽故事的形式開展,這樣極大的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在揭示故事所講的道理時,我沒有直接給孩子們說出答案,而是讓孩子們自己悟出道理來。特別是小組進行試驗這一環節,幼兒開心得不得了,對“水中成像”也有了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