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案例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案例

  記得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教學時,突然出現了以下的情景:

  小林:老師,我發現第六自然段主要寫了西沙群島是鳥的天下,說明西沙群島鳥很多。是圍繞這一段的第一句來寫的。

  師:對,你讀得很認真,抓住了要點。請大家再仔細讀讀,看看哪些詞句寫出了鳥的多。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收穫。

  小妍:我找到了這些詞句說明鳥多:“樹林裡棲息著各種海鳥”、“遍地”、“堆積”、“一層厚厚的鳥糞”,“各種”一詞說明鳥的種類多,“遍地”說明西沙群島上樹林裡的鳥蛋多,從而說明鳥的數量多……

  曉敏:老師,什麼叫肥料啊?我不知道,鳥糞怎麼能做肥料呢?

  同學們鬨堂大笑。因為曉敏平時就喜歡插嘴,上課還經常開小差,喜歡搞惡作劇,像這樣“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情形,並非一次兩次了。而且這次的問題又是關於糞之類的,孩子們自然笑得特別起勁。

  面對這樣的課堂情景,有些教師也會認為這個曉敏一定是個頑皮搗蛋的孩子,故意沒事找事,唯恐天下不亂。可當時,我卻不這樣認為。雖然曉敏平時經常開小差,可是剛才並未看見他走神。而且他的眼睛告訴我,他確實是不明白。況且,作為教師,不能將孩子提出問題看作是無理取鬧,甚至是惡作劇,即使是在常人看來是很幼稚的問題。如果我在課堂上因此發火生氣,這樣就會影響大家上課的情緒,更會影響下面的'學習。

  於是,我平靜地說:“看來曉敏真的是遇到了不懂的地方了。同學們,平時我們遇到不懂的詞句,可以怎麼做呢?”

  孩子們也立刻平靜下來,並且迅速地回憶起以往的學習經驗——

  小瑜: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們可以再讀讀課文,聯絡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詢工具書和其他資料來幫助。

  小熊:我補充,還可以聯絡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經驗……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還有找反義詞、近義詞,觀察插圖、實物等方法,表示動作的詞句還可以做動作演示……

  師:那就請大家選擇其中的一兩個好辦法,讓我們一起動腦筋,幫助曉敏解決遇到的這個難題,好嗎?

  教室裡傳來大家整齊而響亮的回答:好!同學們都積極地投入了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之中。

  反思:

  1.生來想跟老師作對的學生是沒有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是落入凡間的精靈。即使他們有這樣那樣的錯誤,那也是成長道路上的必然,因為每一個人都是這樣逐漸長大的。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就是讓人成其為人,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讓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更加美好,頭腦更加智慧,身心更加健全,人格更加高尚。設想一下,因此,當教師面對上述課堂中類似的突發情景時,選擇的是生氣、發火甚至指責那個孩子,那會是一種怎樣的後果呢?因此,面對課堂的意外,教師必須剋制,以及心平氣和地對待。

  2.化解影響和諧、有效溝通的矛盾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教學生學。在上述案例中,教師注意到了要協調課堂的氣氛,努力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進行更加有效地溝通。於是就以課堂中某個學生提出的“什麼是肥料,鳥糞為什麼可以做肥料”這一問題作為突破口,發現每個學生在認知上的距離,從而將該問題變為每一個學生當時的研究小課題。這一轉換如同太極的推手,舉重若輕,將孩子們原先以為的玩笑化解為有意義的學習,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同時,又因為對學生來說,同伴間的溝通、交流、互相合作有時比教師的講解、傳授更為曉暢,更容易理解、接受。於是在此基礎上,教師又旁敲側擊:“平時我們遇到不懂的詞句,可以怎麼做呢”,這樣引導學生聯絡已有的語文學習經驗,提供自主選擇的學習方法。由此大大促進了學生主體的主動、和諧、有效地參與,真正達到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編者語:課堂應該是自然的、和諧的、靈動的。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疙瘩,教學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此時教師如果及時化解,教學就會“柳暗花明”;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課堂將“黯然失色”。南通市首批名師培養物件、市級學科帶頭人、江蘇省啟東實驗小學李偉忠老師在實踐中總結出機智化解“課堂尷尬”的五大對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