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姆定律教案(精選15篇)

歐姆定律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歐姆定律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歐姆定律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歐姆定律之後,利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本節課從電壓的高低、電阻的大小對用電安全的影響入手,讓學生學會運用已學的電學知識,解決有關的問題,既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又提高在幫助他人時講安全、講規則、講科學的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用歐姆定律理解安全用電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具有安全用電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能自覺地執行和宣傳安全用電。 通過了解避雷針的發明過程,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

  重點與難點 :理解影響電流的因素,電壓和電阻對安全用電的影響;防雷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 :第六節歐姆定律與安全用電

  一、歐姆定律

  1.當R一定時,U越大,I越大

  2.當U一定時,R越小,I越大

  二、安全用電

  1.高壓危險

  2.不能用溼手觸控電器

  三、雷電與防雷

  教學過程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電流、電壓、電阻等物理知識,現在同學們想想,為什麼高壓線要架在高大的鋼架上?為什麼電吹風不允許在浴室使用?下雨天為什麼不可以站在大樹下呢?可能有同學有答案,我們先不研究答案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這節課,之後大家便能解答了。 首先回答我的問題,歐姆定律的內容是什麼?

  生: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師:很好,那麼公式怎樣表達呢?

  生:I=U/R。

  師:沒錯(歐姆定律I=U/R),我們已經知道,電流的大小跟電壓、電阻有關,具體是怎樣決定呢?我們現在分析一下:既然電流由電壓、電阻決定,我們可以採用控制變數法,電阻不變,當電壓變小的時候,電流會怎樣變化?

  生:變小。 師:那電壓增大呢?

  生:跟著變大。

  師:也就是說,當電阻不變時,電壓越大,電流就越大,二者成正比關係。平常見到的變壓器上標有“高壓危險,禁止攀登”的字樣,就是因為變壓器的電壓很高。如果人體不慎接觸到高壓,透過人體的電流就很大,超過人體能承受的限度,會造成生命危險,所以不要去攀爬變壓器、高壓線支架等,以免造成危險,因為對人體安全的電壓是不高於36V的電壓,凡高於36V的電壓對人都有生命危險,因此必須小心用電。 剛才是用固定電阻來研究電壓對電流的決定關係,再看看當電壓固定時,電阻對電流又有什麼決定關係,電阻變大時,電流會怎樣?

  生:會變小。

  師:那麼電阻變小呢?

  生:電流會變大。

  師:那應該怎樣總結它們之間的關係呢?

  生: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小,電流反而越大。

  師:原來乾燥的木棒,不容易導電,可是當用水把它淋溼後,木棒就容易導電了,是因為溼了的木棒電阻變小了,使得透過的電流變大。同樣道理,對於人體來說,潮溼的皮膚比干燥的時候電阻要小,此時若有電壓存在電流會很大,很危險。如果用溼手插拔插銷、開關電燈等,極易使水流入插銷和開關內,使人體和電源相連,造成危險,所以不要用溼手觸控電器。那同學們現在能回答:為什麼在浴室不能使用電吹風了嗎?

  生甲:因為在浴室中人體是溼的不安全。

  生乙:浴室中水分多,電吹風易進水漏電。

  師:方向對了。通常在浴室中使用電吹風是為了使浴後的頭髮快乾,洗完澡後皮膚的電阻變小,若發生觸電事故,極其危險,另外,由於室內水氣較大,易被電吹風吸入筒內使機件短路而發生危險。故此,不應在浴室內使用電吹風。人雙手間乾燥時電阻是1000~5000 Ω,潮溼時是200~800 Ω。如果兩端加上36 V的電壓,電流是多少?請同學們計算一下。

  根據歐姆定律的計算,即使人體電阻在最大的時候,如果碰到220 V的電壓,電流也在40mA以上,對人是有危險的。用溼手去觸控開關,拔插頭時,容易使水流入開關或插頭內,透過水這種導體使人和電源相通,造成危險。 透過用控制變數法: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電壓、電阻對電流的決定作用,那麼平時就要注意用電安全了,那為什麼下雨天不可以站在大樹下呢?跟洗澡有關係嗎?

  生:沒有。

  師:那跟什麼有關呢?

  生:雷電。

  師:哦,原來是跟雷電有關係,那雷電是怎樣產生的呢?可能不是每個同學都知道,現在跟大家介紹一下,有關雷電的知識。雲層能積聚大量正電荷(雲層本身帶負電荷),而地球是導體,本身積聚負電荷(地層自身帶正電荷),從而使得雲層與雲層之間,雲層與地面之間形成很高的電勢差,幾百萬伏到幾億伏,因而產生的電流就十分強大,達到幾萬安至十幾萬安,形成高熱和強光,會造成巨大破壞,能使人立即死亡。如果透過樹木、建築物,巨大的熱量和空氣的振動都會使它們受到嚴重的破壞。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破壞,科學家們努力尋求方法,發明了避雷針。在一些高大的建築物的頂端,裝上針狀的金屬物,用導線把它與大地連線,就形成避雷針了,當發生雷電的時候,避雷針把雷電引到大地,使建築物避免雷擊。每一年我國都會因為雷電而遭受損失,雷電的危害很大,大家閱讀有關的資料就知道了。另外,避雷針的發明過程大家可以透過資料來了解一下。雷雨的天氣盡量不要外出走動,不要在大樹下躲雨,不站在高處,而應蹲在低凹處並且兩腳儘量併攏。

  本課總結:

  1.安全電壓:不高於36 V的電壓。

  2.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都是人體直接或間接跟火線連通造成的。

  3.預防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

  (1)絕對不要接觸沒有絕緣皮的火線以及跟火線連通的導體。

  (2)絕緣部分破損,導電部分裸露處要及時更換。

  (3)不要在電線上搭晾衣物,不要用溼手觸控電器。

  4.安全用電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5.雷電的產生、危害及預防產生

  歐姆定律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電路、電壓、電阻及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基礎上的綜合應用,是本章的重點,也為後面電功、電功率內容做鋪墊。歐姆定律是透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出來的定律,它的邏輯性、理論性都很強,實驗難度也比較大,特別是在實驗設計、資料分析方面對學生來說有難度,所以教師要做好適時引導、恰當點撥,要學生加強交流解決遇到的問題,不過教材在這方面已降低難度,只要求探究“同一個電阻,電流與電壓的關係”實驗,不再要求探究“固定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關係”實驗。

  透過學習歐姆定律,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過程,領悟“控制變數法”這種科學探究的方法,理解這種方法在實驗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尊重事實、探究真理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用實驗探究的方法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理解歐姆定律,並能進行簡單計算;

  使學生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

  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透過實驗探究學習研究物理問題常用的方法──控制變數法;

  經歷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並掌握實驗思路和方法

  學會對自己的實驗資料進行分析評估,找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視學生對物理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科學性的認識;

  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學習者的分析】

  學習了電路基礎知識,多數學生能正確連線電路元件,正確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對於控制變數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瞭解。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渴望自己動手進行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但對於U、I、R三者關係知之甚少,規律性知識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

  【重點與難點】

  利用實驗探究出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

  能利用歐姆定律進行計算和解釋有關現象;

  【教具與學具】

  小燈泡、開關、電源、導線若干、定值電阻(5Ω、10Ω)、,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多媒體展示平臺,自制課件。

  【板書設計】

  第四節歐姆定律

  1、探究:電阻上的電流和電壓的關係

  2、歐姆定律:導體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即 I=U/R

  單位:U-電壓-伏特(V),

  I- 電流-安培(A)

  R-電阻-歐姆(Ω)

  公式變換:U=IR 或 R=U/I

  3、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額定電流: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流。

  短路:R=0,I很大;斷路:R很大,I=0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一、引入新課

  ●展示演唱會舞臺燈光和聲音變化的影片片段,問:舞臺燈光強弱和聲音強弱變化是如何實現的?

  引導回答:電壓越大,電流越大;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問:電流與電壓、電阻可能有什麼關係?

  教師鼓勵學生積極猜想並歸納總結學生的各種猜想:I=UR,I=U、R,I=U R,I=U-R等

  ●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提出各種猜想

  ●透過生活中熟悉的現象提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到抽象的知識點。

  ●培養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猜想,提出學習的主動性。

  二、進行新課

  1.引導討論

  ●問:既然電流與電壓、電阻都有關係,那電流的變化究竟是電壓還是電阻變化引起的呢?

  引導學生回答:物理實驗探究中經常用的一種方法,當一個物理量與另兩個變數有關時,可以先探制其中一個變數不變,再探究另一個變數與物理量的關係,即控制變數法。

  ●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在電壓不變時,電流變化是由電阻引起的;在電阻不變時,電流變化是由電壓引起的。

  ●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學會使用控制變數法來研究問題。

  2、設計實驗

  ●實驗課題:在電阻一定時,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研究透過電阻的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問:如何保證電阻一定?怎樣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

  引導回答:定值電阻可保證電阻一定,調節滑動變阻器可以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

  ●問:根據你們的猜想,想想需要的什麼實驗器材?設計出實驗電路圖和記錄實驗資料的表格?

  教材巡視並給予必要的指導,要多給予鼓勵,鼓勵學生積極討論並作簡單分析和評價。最後把較好的作品投影給全班同學,簡要分析優點。

  ●閱讀教材18-19頁實驗探究內容,

  ●學生討論,積極回答。

  ●學生積極思考,討論,交流,評估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設計實驗對學生是有較大難度的,所以透過學生間積極討論交流,教師適時給予必要的指導,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3、進行實驗(課件)

  ●問:請同學們根據自己設計的實驗電路圖完成實驗,並把實驗資料記錄到表格中。

  教師提醒實驗時的注意事項,如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教師巡視學生實驗過程,對於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

  ●明確實驗任務,實驗方法,進行分組實驗,並記錄實驗資料。

  ●透過實驗過程複習實物的正確連線方法,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分析評估

  ●展示幾組學生的實驗資料,並要求學生簡要分析自己的實驗資料,得出什麼結論。對於實驗資料出入較大的組別,鼓勵其思考出錯的原因,找出解決的方法。

  引導回答實驗結論:導體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即 I=U/R

  ●共同分析展示的學生的實驗資料,比較自己實驗資料的優缺點,歸納出實驗的初步結論,並用圖象法表示。

  ●提出學生分析表格資料能力,學會用圖象分析資料。

  5、歐姆定律

  ●內容:導體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即 I=U/R

  單位:U-電壓-伏特(V),

  I- 電流-安培(A)

  R-電阻-歐姆(Ω)

  ●簡述歐姆個人生平和他的一些趣事。

  ●公式變換:U=IR 或 R=U/I,展示教材相應例題,提醒注意解題格式以及計算過程要統一國際單位。

  ●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閱讀教材19頁歐姆生平內容。

  ●閱讀教材,留意解題思路和格式,積極回答。

  ●幫助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為其應用做好準備。

  ●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奮發向上的鬥志。

  ●學以致用,鞏固反饋。

  三、額定電壓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回答什麼是額定電壓?

  引導回答:額定電壓就是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閱讀教材,積極思考作答。

  額定電壓不是本章重點,只作常識性瞭解即可。

  四、短路

  問:電路的三種工作狀態是什麼?什麼是短路?演示短路實驗。

  從歐姆定律出發,讓學生理解什麼是短路。

  引導回答:短路就是電路中電阻很小,電流很大。

  積極思考並回答,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複習相關知識,讓學生知道短路是故障的一種,它的危害,為下來安全用電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五、評價小結

  1.學生小結學到的知識。

  2. 什麼是控制變數法?

  3.設計實驗探究“電壓一定,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3. 課堂鞏固練習。(課件展示)

  積極回答,思考並完成相關練習。

  檢測學習效果,加深對歐姆定律的理解。

  六、佈置作業

  歐姆定律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會用伏安法測電阻,加深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2)能正確畫出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並按電路圖連線實物電路。

  (3)學會正確選擇電壓表量程,並用試觸法確定電流表的量程。

  (4)理解小電燈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2.過程與方法:

  設計實驗電路圖,並且比較各個電路圖的優缺點,從而確定本實驗用哪個電路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實驗的熱情,產生探測未知電阻阻值的慾望,積極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做好實驗的科學態度,感受用物理知識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

  二、設計思路

  用伏安法測電阻屬於歐姆定律變換式的具體應用,對於加深學生歐姆定律和電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時又給學生提供了綜合使用初中常用電學器材的機會,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本節課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如何測量一個定值電阻的阻值”問題後,由學生設計實驗,透過交流和討論發現,應該用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圖進行實驗,好處是可以透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思考並設計出實驗表格;

  第二部分準備需要哪些器材,瞭解實連線圖如何連線,並根據實物圖說出實驗中的注意點,為下面的實驗做好準備;

  第三部分開展實驗,先進行定值電阻阻值的測量,對實驗資料進行分析,討論為什麼電阻兩端的電壓變了,透過它的電流也變了,電阻幾乎沒變?

  第四部分,仿一仿,開展實驗測量小電燈的電阻的測量,討論為什麼小燈泡阻值變化比較大?從而分析出小電燈不需要求平均值。兩個實驗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能夠設計電路和表格。

  2、難點:分析出燈絲電阻受溫度的影響。

  四、實驗器材:

  每組配備乾電池兩節,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1件,待測電阻一隻(5歐或10歐,其電阻值用不透明白膠布粘封,並標以Rx字樣。要求學生暫不揭開。),導線若干條,小燈泡(2、5V)。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憶一憶”)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電學中的一條什麼重要規律?歐姆定律的表示式如何寫?

  (“想一想”)

  師:怎樣利用歐姆定律測量導體的電阻?引出本節。 板書:(第四節 歐姆定律的應用 測電阻)

  (二)進行新課

  (“動一動”)

  1、設計實驗

  (1)測量電阻的方法

  師:同學們說說看,你準備如何測量電阻的阻值?板書:(一)測未知電阻Rx

  答:用電壓表測電阻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透過它的電流。

  (2)問:實驗的原理是什麼? 板書:實驗原理

  答:根據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計算出它的電阻。 板書:R=u/I

  (3)問:根據同學所說的方法,你們能否設計出實驗電路圖? 板書:實驗電路

  學生設計,教師巡視,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幾張電路圖實物投影,師生共同評價。

  師:這是同學們設計的電路圖,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哪幅電路圖更好一些,好在哪裡。(提醒:實驗中總是有誤差的,為了減小誤差,我們應該怎麼辦?聯絡前面學的一個重要的器材,如何改進?) 投影正確的實驗電路圖

  (“考一考”)

  師:滑動變阻器起到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投影:

  ①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透過它的電流,多次測量取平均植,減小誤差。

  ②保護電路

  (“探一探”)

  2、實驗準備

  (1)需要哪些實驗器材?板書:實驗器材

  電源(乾電池2節)、電流表、待測電阻R 、滑動變阻器、開關、電壓表、導線若干 (投影)

  檢查和認識自己小組的實驗器材。注意認清哪個元件是待測定值電阻Rx。

  (2)設計表格 板書:設計表格

  提醒:要測哪些物理量?計算什麼?表格需要幾列幾行?

  學生設計,教師巡視,實物投影並作出評價,強調錶格的規範,並讓學生完善自己設計的表格。

  問:三次測量的平均值放哪裡?

  引導學生在表格後加一列平均值,為了計算方便,可以調節電路中的電流為整

  數值(投影完整的實驗表格)

  實驗次數 電壓

  U/ V 電流

  I/ A 電阻

  R/ Ω 電阻平均值

  R/ Ω

  (3)連線實物圖(根據所設計的電路圖連線)

  師:請一位同學到螢幕上將電路圖連成實物圖,其他同學在下面觀察是否正確,若有錯誤的地方,請同學們糾正。

  (4)實驗注意點 板書:實驗注意點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實驗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學生要進行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實驗的注意事項:

  (1)連線電路時開關應該斷開

  (2)滑動變阻器應該一上一下接,實驗前將阻值調到最大處

  (3)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選擇 (投影)

  (5)這個實驗需要哪些步驟? 板書:實驗步驟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①按電路圖連線電路。連線電路時開關應是斷開狀態。

  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電阻值位置。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要連線正確。電壓表使用0~3伏量程,電流表用試觸法確定量程。

  ②檢查電路連線無誤後,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電路中的電流,觀察電流的示數為0.1A,0.2A,0.25A時電壓表的示數記錄在表格中。

  ③根據記錄的三組實驗資料分別算出未知電阻的三個值。為了減小誤差,算出電阻的平均值,作為被測電阻的阻值。

  ④實驗要求:積極動手,按要求操作,記錄資料、計算結果要實事求是。實驗完畢要整理好儀器。

  以上內容,邊講邊投影

  (“做一做”)

  3、實驗探究(伏安法測電阻)

  教師巡視,指出學生在操作中有問題的地方

  (“比一比”)

  哪個小組的實驗規範、準確、迅速

  4、分析與討論

  實物投影學生的測量結果。揭開定值電阻Rx上的封條,核對自己測試結果的正確性。

  思考:你測量的電阻值為什麼和定值電阻上標出的數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於實驗電路和儀表造成的誤差。

  (“議一議”)

  分析:

  1、為什麼電阻兩端的電壓變了,透過它的電流也變了,電阻幾乎沒變?

  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不隨電壓和電流的變化而變化。

  (“仿一仿”)

  小電燈也有電阻,將待測電阻R換成小電燈,仿照剛才的實驗測小電燈的電阻。

  注意:加在小電燈兩端的電壓不要超過小電燈上所標註的電壓

  實驗時,觀察小電燈的亮度並用手摸一摸它的溫度

  板書:(二)測小電燈的電阻

  彙報測小電燈的實驗資料和實驗結果,然後帶領學生進行分析:

  2、為什麼小燈泡阻值變化比較大?

  這似乎與剛才的實驗結論優點矛盾,誰來分析一下這是什麼原因呢?

  小電燈的燈絲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進行工作的,電燈越亮,燈絲的溫度就越高,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有的材料受溫度影響較大,有的幾乎部首影響)

  問:對於小電燈的燈絲,他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那麼求出小電燈阻值的平均值是否有意義?表格中還有必要寫平均值嗎?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

  檢查儀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擺放。

  (三)課堂小結

  (“談一談”)

  師:這節課有哪些收穫?

  師:透過這節課,我們懂得了如何去測量一個未知電阻的阻值和小電燈的電阻,並且根據所測出的實驗資料機進行分析比較,得出了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四)佈置作業 :完成本節實驗報告。

  (五)說明:本節實驗要引導學生按實驗的目的,完成電路設計、器材選用、實驗步驟、設計表格等項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六)板書設計

  四、歐姆定律的應用

  (一)測未知電阻Rx

  1、原理:歐姆定律的變形式:R=u/I

  2、電路圖

  3、實驗器材

  4、設計表格

  5、實驗注意點

  6、實驗步驟

  (二)測小電燈的電阻

  方法:伏安法測電阻

  歐姆定律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認識變化的電路,準確找出變化前後兩電路的變化

  重點、難點

  動態電路的連線方式,動態電路的電阻、電流和電壓

  課前匯入知識:

  在並聯電路中,新增加一個支路對幹路中的電流的影響?

  知識點一:伏安法測電阻中的誤差和非誤差

  (1)非誤差:如果用燈泡代替電阻,燈泡兩端的電壓逐漸減小,燈泡逐漸變暗,測出來的電阻值是逐漸減小的。顯然,這不是實驗的誤差。這是因為隨著燈泡兩端的電壓的減小,燈泡的溫度也隨之降低,溫度越低,鎢絲的電阻越小。因此,利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並不能減少誤差,測量的數值會偏小,不是鎢絲正常工作時的電阻。

  (2)誤差:標準伏安法測電阻電路中,電流表測的是電阻和電壓表的總電流,雖然電壓表阻值很大,流過的電流很小,但電流表的示數總比流過的被測電阻的電流大,根據R=U/I可知測出的資料偏小。

  例題 南京市某中學九年級課外興趣組的同學,按照正確的電路圖連線實物圖做測定小燈泡的電阻實驗(燈泡標有2.5V字樣),在實驗過程中得到了如下的一組U和I的資料:

  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燈兩端U(V) 0.5 1.0 1.5 2.0 2.5 3.0

  電流I(A) 0.18 0.22 0.26 0.30 0.32 0.34

  燈泡發光情況 微亮→逐漸變亮

  知識點二:動態電路分析

  (1)當滑動變阻器與定值電阻串聯時,滑片的移動會引起電流和電壓的變化。定性分析變化的一般思路是:

  1.知道電源電壓不變;

  2.根據滑動編組器的變化確定總電阻的變化;

  3.再由總電阻的變化確定電流的變化;

  4.根據電流的變化判斷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的變化;

  5.根據不變的總電壓和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的變化確定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的變化情況。

  (2)當滑動變阻器與定值電阻並聯時,滑片的運動只能引起幹路和其所在支路的電流和電壓的變化。除短路外,對其他支路沒有影響。

  (3)開關的閉合和斷開也會造成電路中的電阻變化,從而引起電流和電壓的變化,分析思路與(1)相同,關鍵是確定電阻的變化。

  【注意】 確認電路變化前後連線方式和電路中電阻的變化,準確判斷電壓表測量的物件是分析電流電壓變化的關鍵。

  知識點三:串聯分壓、並聯分流

  (1)串聯電路的分壓定律

  兩個電阻R1和R2組成的串聯電路中,它們兩端的電壓與電阻的關係滿足:U1:U2=R1:R2

  這個關係式稱為分壓定律。該關係式告訴我們,兩個電阻串聯時,電阻大的分得電壓多。

  (2)關於並聯電路的分流定律

  兩電阻R1和R2並聯,透過它們的電流與各自電阻的關係滿足:I1:I2=R2:R1

  這個關係式稱為分流定律,該關係式告訴我們,兩個電阻並聯後,電阻越大,透過的電流就越小。電流的分配與電阻成反比。

  知識點四:應用歐姆定律綜合計算

  (1)必備知識

  1.歐姆定律公式及變形公式

  2.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特點:

  3.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特點

  (2)計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1.歐姆定律使用於從電源正極到負極之間的整個電路或其中某一部分電路,並且是純電阻電路。

  2.定律中“透過”的電流I,“兩端”的電壓U及“導體”的電阻R,是針對同一個導體或同一段電路而言,具有對應性。

  3.歐姆定律中三個物理量間有同時性,即在同一部分電路上,由於開關的閉合或斷開以及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動,都將引起電路的變化,因而公式R=U/I中三個量是同一時間值。

  4.公式中三個物理量,必須使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即電流安培,電壓伏特,電阻歐姆。

  歐姆定律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歐姆定律,並能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電路問題。

  過程與方法:透過對歐姆定律的探究學習,學會“控制變數法”研究問題,並加強了電路實驗的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和實驗操作,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到物理與生活密切聯絡。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歐姆定律的概念和表示式。

  難度:實驗探究歐姆定律的過程和歐姆定律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匯入

  多媒體展示: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城市夜晚燈光璀璨,霓虹燈閃爍的情景,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場景中燈光的變化,學生根據知識經驗能得出變化的燈光是由電流的變化引起的。

  教師引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電路中的電流是如何輕易改變的?以及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到底存在這怎樣的關係?進而引出課題——《歐姆定律》。

  環節二:新課講授

  探究實驗:電流跟電阻電壓的關係

  提出問題:電壓能使電路產生電流,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那麼,電壓、電阻是怎樣影響電流的大小呢?

  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猜想與假設:學員根據之前所學電壓和電阻的概念和特點,可能會猜想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首先設計實驗電路,教師透過向學生提出問題,請學生思考討論,完成實驗方案的制定。

  ①電流與電阻和電壓均有關係,如何確定電流的變化是由電壓還是電阻引起的?(控制變數法)

  ②如何保持電阻不變,而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電阻不變,更換電池數量或改變滑動變阻器阻值)

  ③如何保持電壓不變,而改變導體電阻?(更換不同阻值的電阻,並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使電阻兩端電壓保持不變)

  ④為了更好的找到規律,應該如何測量實驗資料?(測量多組實驗資料)

  學生根據之前學習有關電壓和電阻的知識,交流談論問題答案,確定實驗方案。

  教師總結得出要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可以分成兩個課題分別探究。

  課題一:控制電阻不變,改變電阻兩端電壓,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課題二:控制電阻兩端電壓不變,改變電阻,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教師引導學生據此畫出電路圖,進行展示,並確定實驗步驟。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學生分組合作根據電路圖完成實物的連線,進行實驗操作,收集多組實驗資料。教師強調注意事項:連線電路時開關出於斷開狀態;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阻值調至最大值等。

  分析與論證:根據記錄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電路中電流隨電壓增大而增大,隨電阻增大而減小。

  多媒體展示:教師透過大螢幕向學生展示歐姆對電路規律的探究歷程,以及相關人物事例。引出歐姆定律的內容。

  教師講解: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就是我們本節課索要學習的歐姆定律。用公式表示為,並明確各物理量單位,以及公式表達的物理意義:電路中的電流由電壓和電阻共同決定,且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環節三:鞏固提高

  出示習題:手電筒的小燈泡上標有“2.5V0.3A”,表示加2.5V電壓時,透過的電流為0.3A,燈泡正常發光。則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時多少?

  環節四:小結作業

  1.小結:提問的方式進行提問總結,梳理本節課知識點。在獲得物理規律的同時,感受物理探究的樂趣,提升動手操作能力。

  2.佈置作業:思考為什麼電流表不能直接連線在電源兩極,而電壓表可以連線在電源兩極

  歐姆定律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電流的產生原因和條件。

  2、理解電流的概念和定義式,並能進行有關的計算。

  3、理解電阻的定義式,掌握歐姆定律並能熟練地用來解決有關的電路問題。知道導體的伏安特性。

  (二)能力目標

  1、透過電流與水流的類比,培養學生知識自我更新的能力。

  2、掌握科學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控制變數方法,培養學生依據實驗,分析、歸納物理規律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透過電流產生的歷史材料的介紹,使學生了解知識規律的形成要經過漫長曲折的過程,培養他們學習上持之以恆的思想品質。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電流強度的概念、歐姆定律是教學重點。

  2、電流強度概念、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具

  學生直流電源(穩壓),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開關,待測電阻。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電場,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促使電荷移動,知道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如:靜電場中的導體在達到靜電平衡狀態之前,其中自由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定向移動。電容器充放電過程中也有電荷定向移動。由於電流與我們生活很密切,所以我們有必要去認識它,這節課我們將在初中的基礎上對電流作進一步瞭解。

  (二)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人們對電路知識和規律的認識與研究,也如對其他科技知識的認識與研究一樣,都經歷了漫長的、曲折的過程。18世紀末,義大利著名醫生伽伐尼受偶然發現的啟迪,經進一步研究後,已能利用兩種不同的金屬與青蛙腿相接觸而引起肌肉痙攣,於是伽伐尼電池誕生了。但他對此並不理解,認為這是青蛙體內產生了“動物電”。伽伐尼的發現引起了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伏打的極大興趣。經過一番研究,伏打於1792年將不同的金屬板浸入一種電解液中,組成了第一個直流電源——伏打電池。後來,他利用幾個容器盛了鹽水,把插在鹽水裡的銅板、鋅板連線起來,電流就產生了。

  1、電流

  (1)什麼是電流?

  大量電荷定向移 動形成電流。

  (2)電流形成的條件:例如:

  靜電場中導體達到靜電平衡之前有電荷定向移動;

  電容器充放電,用導體與電源兩極相接。

  ①導體,有自由移動電荷,可以定向移動。同時導體也提供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路”。導體包括金屬、電解液等,自由電荷有電子、離子等。

  ②導體內有電場強度不為零的電場,或者說導體兩端有電勢差,從而自由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定向移動。

  ③持續電流形成條件:要形成持續電流,導體中場強不能為零,要保持下去,導體兩端保持電勢差(電壓)。電源的作用就是保持導體兩端電壓,使導體中有持續電流。

  導體中電流有強有弱,用一個物理量描述電荷定向移動的快慢,從而描述電流的強弱。

  (3)電流強度(I)

  ①定義:透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跟透過這些電量所用時間的比值。這樣可以透過電荷定向移動的快慢來描述電流強弱,這個比值稱為電流強度。簡稱電流,用 表示

  ②表示式:I=q/t

  ③單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④性質:電流強度是標量。初中學過並聯電路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但電流是有方向的。(有方向的量不一定是向量,是否向量關鍵看滿不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⑤電流方向的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正電荷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從高電勢向低電勢運動,所以電流是有高電勢向低電勢流動,在電源外部,是由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4)電流分類:

  按方向分成兩大類:直流電和交流電

  直流電:方向不變,如果直流電大小不變,就稱為恆定電流,這是高中階段電流知識的重點。

  交流電:方向隨時間變化

  前面討論了電流,尤其是持續電流的形成,要求導體兩端有電勢差,即電壓。電流強度與電壓究竟有什麼關係?這可利用實驗來研究。

  演示

  先給學生介紹實驗電路圖,教師按電路圖連線實驗電路,並請學生觀察電錶的正負接線柱,要求學生注意,正負接線柱的接法, 為待測電阻(定值電阻)。

  演示

  閉合S後,移動滑動變阻器觸頭,觀察電錶的變化,說明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電流都隨導體的電阻有關。

  啟發學生思考:如何由實驗得到電壓和電流與電阻的關係呢?

  分析:用控制變數法,先保證其中的一個量保持不變,讓其餘兩個量之間相關,然後結合起來分析。

  保證電阻不變,調節電壓,記下觸頭在不同位置時電壓表和電流表讀數。電壓表測得的是導體R兩端電壓,電流表測得的是透過導體 的電流,記錄在下面表格中。

  注意:這一方法可以類比數學中函式影象,用描點法來研究,啟發學生思考物理與數學的聯絡。

  把所得資料描繪在I-U直角座標系中,確定I和U之間的函式關係。

  歐姆定律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第十二章的內容,屬於《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訂)》課程內容必修課程“電路及其應用”主題之下。第十二章《電能 能量守恆定律》主要研究的是電路中的能量轉化,利用能量守恆定律推匯出閉合電路的規律進而認識自然界的能源,提升保護能源的意識,關注可持續發展。課程標準針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1)知識層面。要求理解電功、電功率和電動勢的概念和物理意義;掌握電源電動勢與路端電壓和內電壓的關係;理解能量守恆定律,知道節約能量的必要性。

  (2)能力方面。能用能量守恆的觀點理解、解釋物理現象;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實驗探究方面。能透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對實驗現象的解釋,理解焦耳定律和電動勢的概念及物理意義;能利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設計“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方案。

  本節要學習的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是整個高中電學部分最重要的物理規律之一,是部分電路歐姆定律的延伸和完善,是分析實際電路和複雜電路的基礎。教材透過分析閉合電路中的功能關係和能量守恆定律推匯出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在處理教材時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 閉合電路中的電勢是如何變化的,內外電路的電壓有什麼規律?這需要透過探究實驗和理論推導尋找更多直觀的證據來從多個視角尋找規律,並理解電動勢的物理意義。

  2. 作為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思想方法,從能量的觀點分析問題時有什麼優勢?應該如何分析?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體會從不同觀點分析問題的區別,感受用能量觀點分析問題的方法。

  綜合以上分析,本節課的學習主題確定為:熟悉而陌生的電池。

  【學習主題】

  主題名稱:熟悉而陌生的電池

  【學情分析】

  作為高二的學生,透過高一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對功能關係和能量概念已經有了一些理解,具有能量轉化與守恆的觀念。透過前三章的學習,學生已建立了“場” 的觀念,熟悉電路的基本特徵,為自由電荷在電路中的運動分析和能量分析做好了準備。但是研究閉合電路的電勢問題需要建立恆定電場模型,分析自由電荷在全電路內的運動和靜電力做功情況,這對學生來說是較大的挑戰。同時受初中物理中關於電源輸出電壓不變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閉合電路中路端電壓是不變的,沒有電動勢的概念和對電路全域性分析的意識。

  本節課要努力創設能激發學生探究慾望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逐步將視角從區域性電路過渡到全電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能量觀點理解閉合電路中電勢變化的相關規律,最終發現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在探究實驗中培養學生實驗設計、分析論證、反思評估等能力。同時還要緊密聯絡生活、科技進步,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的關係,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目標】

  透過探究實驗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掌握電源電動勢與路端電壓和內電壓的關係,並能用做功和能量守恆的觀點解釋。(A3、B2)

  透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對實驗現象的解釋,經歷“比較-概括-抽象”的思維過程,逐步理解電動勢的概念和物理含義,知道電源電動勢和內阻是標誌電源效能的重要引數。(A2、B3)

  透過對比實驗的觀察和分析,經歷提出問題、收集資訊、實驗驗證、對比分析、歸納總結等科學探究過程,找尋閉合電路內外電壓的規律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B3、C2)

  透過實際問題的分析討論,逐步發現問題本質,認識到科學˙技術˙社會的密切聯絡。透過探究過程中一個個小問題的解決,體會研究科學問題時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必要性。(C3、D2)

  (說明:A、B、C、D 是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的編碼,分別對應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數字 1、2、3、4 對應每個維度的水平層次等級。)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難點:電動勢概念的理解

  【教學資源】

  教學環境:

  智慧教育雲平臺(微雲伺服器 1 臺、教師平板 1 臺、學生平板 20 臺),PPT 簡報。

  教具:

  1 個小燈泡(電壓 1.5v),乾電池一節,鎂片、石墨片、蘋果、自制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師演示儀,可變內阻化學電池一個,膝上型電腦 1 臺,變阻箱一個,DIS 資料採集器,

  DIS 電壓感測器(2 個),導線若干,自制非靜電力類比演示儀。

  學具:

  自制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探究儀(4 組),可變內阻化學電池4 個,變阻箱(4 個),膝上型電腦(4 臺),導線若干。

  【教學方法】

  “迴圈遞進式探究”教學法:設定問題串,透過對比、實驗(分組)、建模開展教學。以情景匯入,任務驅動,問題嵌入,活動貫穿,促進深度學習,實現教學進階。

  【教學策略】

  智慧課堂 “雲互動”: 基於智慧課堂全程跟蹤探究活動,即時推送學習任務,對學生當堂建模、實驗探究大資料收集、反思研討過程線上及時處理反饋,釋出個性化的批註講解,確保探究活動的針對性。

  專案化學習策略:將問題前置,以結果為導向,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透過對連續的、真實的、有挑戰的問題進行持續探究,達到核心知識的再建構和思維遷移。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情境問題:

  戶外探險愛好者在戶外經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一位戶外探險愛好者在一次夜間探險的途中迷路了,手機也沒電了,他想利用手電筒發出求救訊號,可是手電筒也沒電了,他的身邊只有以下幾件物品, 他能點亮小燈泡發出求救訊號嗎?

  智慧課堂平臺互投票功能,收集學生的選擇,進行大資料分析。

  (一)初次嘗試,發現問題

  任務一:分析情境問題,實驗驗證猜想

  問題 :水果電池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嗎?

  活動①:試一試——嘗試利用水果電池點亮小燈泡

  實驗器材:小燈泡(額定電壓 1.5V)、電池盒、導線、兩節新幹電池,一節舊乾電池,數字電壓表。

  對比演示實驗:

  用一節乾電池(電動勢 1.5V),給小燈泡(額定電壓 1.5V)供電。

  將水果和石墨片、鎂片製作的水果電池替換乾電池,給小燈泡(額定電壓 1.5V)供電。先測量開路電壓(1.97V)。

  現象:水果電池供電的小燈泡不亮!電池兩端的電壓從開路時的 1.97V 左右降到了 0!

  評價 1:對水果電池能否讓燈泡亮起來提出自己的觀點。

  智慧課堂平臺的同屏展示功能:利用智慧雲平臺的展臺功能實現同屏展示實驗操作過程。

  問題 :電池兩端減少的電壓去哪了?

  基於核心素養的設計意圖:以生活情境引入,拉近物理課堂和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對比演示實驗大大出乎學生們的預料,形成了認知衝突,為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熟悉而陌生的電池”做好了鋪墊。學生可能會想到失去的電壓留在了內部,使接下來的學習內容順利地圍繞學習需求開展。

  (二)實驗探究,尋找線索

  任務二:測量內外電壓,尋找變化規律

  活動②:探一探——探索電池內部的奧秘

  仔細觀察:

  展示 1、將水果電池和解剖過的乾電池展示給學生觀察,介紹正負電極和電解質。

  發現:電池內部存在電阻——內阻(r) 展示

  2、鉛蓄電池,介紹結構。

  演示:用 DIS 數字電壓感測器測量蓄電池兩極間的電壓,並明確電源正負極。

  實驗:在電源斷路的情況下,用電壓感測器測量電極與探針之間、探針與探針之間的電勢差。

  演示實驗:在電源斷路的情況下,用 DIS 數字電壓感測器測量電極與探針之間、探針與探針之間的電勢差

  智慧課堂平臺同屏展示功能:展示實驗操作過程,提高實驗可視度。

  發現特徵:電源內部,電勢在電極附近出現兩次“躍升”。

  評價 2:能否透過實驗得出電源內部電勢有兩次抬升的結論。

  問題 :如果將電源接入用電器,組成閉合電路,電源內部的電勢是否發生變化?

  實驗:用 DIS 電壓感測器測兩電極 AB 和兩探針 ab 之間的電勢差。

  智慧課堂平臺同屏展示功能:展示實驗操作過程,提高實驗可視度。

  觀察現象:外電路 UAB=1.87V ,相較於電路斷路時,數值減小。內電路探針之間出現了電勢差(φa<φb),Uab=- 0.14V 。

  結論:

  1. 電路導通時,電源內部有電勢的降落,我們稱“內電壓(U 內)”,外電路電勢的降落叫“外電壓(U 外)”。

  2. 整個閉合迴路電勢出現兩次抬升,兩次降落。抬升的數值和降落的數值總是相等。

  問題 :內外電壓 U 外、U 內之和、與電源內部兩次電勢抬升的數值總會是定值嗎?

  活動③:測一測——測量閉合電路內外電壓

  分組實驗:利用自制學具測量電路的內外電壓的數值,並計算兩者之和,改變外電路電阻 R,多次測量,尋找規律,將實驗相關資料填入表中。

  智慧課堂平臺的同屏提問功能:學生將實驗結論拍照提交,老師進行大資料分析,得出共性結論。

  評價 4:分組實驗資料是否合理,能否得出內外電壓之和與電源內部電勢兩次抬升的數值總相等的結論。

  分析資料、發現規律:

  對同一電源,閉合電路內外電壓之和與電路內部兩次電勢的提升值之和相等。

  對同一電源,閉合電路內外電壓之和是定值。

  問題:這個定值到底反映了電源的什麼特性?

  基於核心素養的設計意圖:透過觀察和實驗讓學生了解了化學電池的構造,發現電池的內部電勢特點,逐步建立電源內電路的物理模型,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學生經歷了觀察對比、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探究過程,加深了對於閉合電路內外電壓與電源內部兩次電勢提升之間關係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

  (三)理論分析,發現規律

  任務三:運用守恆思想,理解科學本質

  活動④:想一想——電源如何維持閉合電路有持續的電流

  引導:有一個量總是保持不變,這在物理學上我們常稱做“守恆”。能不能從守恆的角度思考。

  思考:流回負極的正電荷是如何回到正極的呢?

  類比:將小球由低處搬運到高處,能繼續依靠重力嗎?

  得出結論:電源依靠非靜電力做功將流回負極的正電荷搬運到正極,維持持續的電流。

  評價 3:能否說出非靜電力的作用。

  活動⑤:理一理——從能量觀出發理清電路中的守恆關係

  思考:從能量守恆的角度想一想,閉合迴路中靜電力做功和非靜電力做功的關係是怎樣的?

  結論:閉合迴路中靜電力做功等於非靜電力做功 W 電=W 非

  活動⑥:推一推——推導電動勢和歐姆定律的表示式

  推理論證:

  由實驗資料可得:E=U 外+U 內

  有能量守恆定律和功能關係可得:q U 外+ q U 內=W 非

  推導得出:E= W 非/q

  含義:E 就是電源內部非靜電力移送單位電荷所做的功。即非靜電力做功的本領! 電動勢——非靜電力所做功與所移動電荷量之比。符號:E 單位:伏特(V)

  智慧課堂平臺的同屏提問功能:學生將實驗結論拍照提交,老師進行大資料分析,得出共性結論。

  問題 :水果電池給小燈泡供電時外電壓為什麼很小? 活動⑦:看一看——再次觀察實驗資料尋找線索

  觀察:再次觀察分組實驗資料

  結合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和實驗結論 E=U 外+U 內, 推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內容:閉合電路的電流,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跟整個電路的電阻成反比。

  (備註:適用於純電阻電路)

  評價 4:各組運用能量守恆定律能否推匯出電動勢的表示式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智慧課堂平臺的錄製微課功能:現場錄製微課推送給學生,供學生課後觀看

  問題 :你能解釋水果電池為什麼不能點亮小燈泡了嗎?

  基於核心素養的設計意圖:學生在老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下交流討論,學生深度參與課堂,經歷先交流再觀察、再猜想、再推導、再思考,從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發展了科學思維。同時,這樣的設計循序漸進,遵從學生認知規律。

  (四)應用規律,解釋現象

  任務四:運用歐姆規律,解答情境問題

  活動⑧:說一說——水果電池不能點亮小燈泡的原因

  水果電池的內阻 r 太大,導致閉合電路中的電流 I 小,故外電壓 U 外小。

  實驗驗證:利用注射器改變鉛蓄電池內阻,觀察內電壓、外電壓以及電流的變化。

  智慧課堂平臺同屏展示功能:展示實驗操作過程,提高實驗可視度。

  評價 5:能否運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解釋水果電池不能點亮小燈泡的原因。

  基於核心素養的設計意圖:解釋原因,即是本節課知識的應用,同時也使本節課的情境貫穿始終。透過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到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同時增強了實踐意識, 深化了物理觀念,發展了科學思維。

  【課堂小結】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一、初次嘗試,發現問題

  二、實驗探究,尋找線索

  三、理論分析,發現規律

  四、應用規律,解釋現象

  【教學反思】

  本節課內容來源於生活真實情境,從發現問題到探究原因,再到發現規律,最後解釋現象。各教學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充分運用了迴圈遞進式教學方法。學生在一個個遞進的情境任務中不斷認識科學本質, 尋找到物理規律,發現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鍛鍊了關鍵能力,提升了科學素養。

  歐姆定律教案 篇8

  一、教學任務分析

  拓展型課程中的“電源”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基礎型課程中部分電路的延伸,是“電路”一章中的核心知識。內容不僅涉及到電流、電阻、電壓及電動勢等物理量,還透過對電池供電原理以及非靜電力做功等內容的詳細介紹,突出閉合電路中能量轉化和能量守恆的規律。

  “電源”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涉及到的新概念較多並且抽象,如電動勢、外電壓、內電壓、外電阻、內電阻等等,學生掌握這些概念均有一定的難度。建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探究過程,不僅要有較強的動手實驗獲取資料的能力,還要學生具有較高的處理資料的理性分析能力。

  讓學生感受電池,製作水果電池,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絡,打破對電池認識的神秘感,甚至給學生一個發明創造的慾望,從而感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經歷。

  本節課透過對教材內容的合理整合,探究活動的科學設計,較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源電動勢及內阻概念,知道化學電池的工作原理。

  (2)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3)透過實驗操作,培養動手實驗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實驗觀察、猜想、驗證等過程,感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透過對實驗資料的分析、歸納,經歷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透過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

  (2)透過對化學電池結構的認識,增強環保意識。

  (3)觀看“神六”、“核電站”等圖片,領略我國電能領域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激發愛國主義的熱情。

  三、教學重點

  電動勢概念的建立,探究電源內阻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四、教學難點

  透過實驗資料分析,得出電源有內阻以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五、教學資源

  1.實驗器材:電壓、電流感測器、DIS資料採集器等,水果及銅絲、鋅絲等。

  2.資訊科技:自制FLASH課件。

  3.使用教材:上海市現行高階中學課本《物理》拓展型課程I第二冊(試用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六、設計思路

  在“電源電動勢”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兩節電學內容的教學中,通常我們的教學設計是根據高中物理教材中提供內容按次序而進行的。在教學內容上,從非靜電力做功引入電動勢的概念,強調電動勢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在實驗得到電源的內外電壓之和為電源電動勢的基礎上,藉助歐姆定律,推匯出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在教學次序上,先電源電動勢,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由於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一樣的認知水平,學生對電動勢概念的理解也不會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所以,我們在對“電動勢”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兩節內容研究後,將教材內容進行了有機的整合,設計出兩個雙迴圈的教學過程。

  第一個雙迴圈針對電動勢而言。電動勢的概念是掌握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關鍵和基礎,考慮到電動勢概念比較抽象,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難的。在電動勢教學的第一迴圈中,僅僅指出電源電動勢是由電源本身的特性決定的,它在數值上等於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它可以用電壓表直接測量出來。在第二迴圈中,指出它是表徵電源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本領的物理量,電源電動勢和電路斷開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有相同的大小和單位,但他們的物理含義不同。

  第二個雙迴圈針對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而言。在第一迴圈中,透過多組電流、電阻的實驗資料,讓學生透過探究得到電源有內阻,並進一步得到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先將電源的表徵量都研究好,待所有概念都解決後,再去研究電路中電流所遵循的規律,即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二迴圈中,先以作業形式給學生一系列問題,然後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從能量角度對電源的研究。

  考慮到本節課的探究方法與課本中的不同,我們在作業中編排了題目“簡述課本中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建立過程”,引導學生透過閱讀教材,學習到另一種經典的研究方法,即透過探究電動勢與電源內、外電壓的關係而得出閉合定律歐姆定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針對“電源”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一迴圈的學習,課題名稱定為“電源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學時間為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情景──回顧歷史、引入課題

  影片:神舟6號遨遊太空。讓學生思考電池翼板的作用。

  圖片:科學家伽伐尼。介紹伽法尼發現電的過程。

  圖片:科學家伏打照片。介紹伏打及伏打電池,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釋伏打電池的工作原理。

  實物:不同型別化學電池。解剖化學電池內部結構,指出廢舊電池給人體和環境帶來的危害。

  製作:自制水果電池。在不同水果中插入鋅絲和銅絲,並測量其兩絲間的電壓。

  圖片:核電站、三峽。簡要介紹我國電力發展情況。

  (二)探究──建構概念、建立規律

  探究一:影響端電壓的因素

  師:下面我們以乾電池為例來研究電源。為了我們有共同的語言,先介紹兩個概念。我們把電源兩端的電壓稱為“端電壓”;電源外部所接的電阻稱為“外電阻”。圖1電路中電源的端電壓也就是外電阻上的電壓。

  師:請大家連線電路,測量電源的端電壓,並講一講你的發現。

  生:我們發現外電阻R越大,電源端電壓U越大,說明端電壓與外電阻有關。

  生:不同的電源在外電阻相同的情況下U是不同的,說明端電壓還與電源有關。

  生:電路斷開時的端電壓僅由電源本身決定。

  師:電路斷開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是由電源本身決定的,即:不同的電池,在電路斷開時,維持兩節間電壓的本領是不同的。為了描述電源的這種特性,在物理學中,引入了電動勢的概念。電源電動勢等於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電動勢用符號是E表示,它的單位是伏特。

  師:請大家測量課桌上乾電池的電動勢。

  探究二:閉合電路的電流

  師:在圖1所示的電路中,如果電源的電動勢和電阻是已知的,那麼,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少呢?憑你的知識、經驗、智慧或靈感,猜測一下。

  生:我的猜測是:I=E/R

  師:這樣的猜測對不對呢?電池的電動勢剛才大家已經測量過,下面請大家再測量一下,不同外電阻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後看看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

  生:透過實驗,我們發現電流I<E/R,剛才I=E/R的猜測是錯的。

  師:那麼,電流與電動勢和外電阻之間關係存在怎樣的關係呢?請大家再猜測一下。

  生:分母再大一點就行了,我的猜測是,可能是電源內部有電阻。

  師:假設你的猜測是正確的,我們不妨將電源內部的電阻叫內阻,用r表示。這時電路中的電流可寫成:I=E/(R+r)。現在請大家利用實驗資料,根據你們學到的數學知識,一起來找一找r的大小,然後看一看在誤差範圍內,上述關係是否成立。

  生:我將每一組資料代入I=E/(R+r),透過計算的發現,每一次求出的r都在2.3歐姆左右,說明電源存在內阻的假設是成立的,並且電路中的電流應該滿足I=E/(R+r)。

  生:我是用影象法處理實驗資料的。先畫出I-R影象,發現圖線是曲線,後來將I=E/(R+r)寫成R=E/I-r形式,看出電阻R與電流倒數1/I成線性關係。如果I=E/(R+r)成立,那麼,透過實驗資料畫出的R-1/I影象應該是直線,結果利用實驗資料作出的圖線如圖2所示,這就說明了關係式I=E/(R+r)是正確的,而圖線的截距為-2.344,說明電源的內阻為2.334歐姆。

  師:透過上述分析,我們得出I=E/(R+r)是成立的結論,而且利用影象還得到了電源的內阻。

  師:I=E/(R+r)這個規律最早是由歐姆發現的,為了區別在初中所學的歐姆定律,我們將它叫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之所以稱為“閉合電路”,是因為I=E/(R+r)涉及到由電源、電阻等整個閉合的電路。而初中學習歐姆定律I=U/R只涉及到整個電路中的一個部分,所以,我們將I=U/R又叫做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三)應用──聯絡實際、解釋實驗

  題目:探究實驗表明,閉合電路中的外電阻越大,電路中的電流越小,電源的端電壓越大。請解釋之。

  解答: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可知,當外電阻R變大時,電路中的電流I必將變小;將I=E/(R+r)代入到U=IR得,U=E/(1+r/R),所以,當外電阻R變大時,電源的端電壓U變大。

  八、作業設計

  本節課在作業設計上,力求使作業能夠聯絡社會,聯絡生活、聯絡環境,甚至跳出物理學科本位,同時透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電子為什麼能在電源的內部從正極運動到負極?

  自主學習:電動勢與電壓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用能量的觀點解釋電動勢的物理意義。

  開闊視野:簡述課本中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建立過程。

  拓展研究:課堂實驗資料的再研究。

  (1)畫出U-R、I-R、U-I影象,並用相關理論對影象進行分析。

  (2)假設E、r未知,利用實驗資料如何計算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等。

  關注生活:檢視手機電池上的說明,指出個引數的意義及提出注意事項的理由。

  聯絡實際:為什麼日常生活中不用水果電池?並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想法。

  九、教學反思

  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透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的過程,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得到電源電動勢、電流以及外電阻的實驗資料後,讓學生猜測它們之間的關係,有一位已自學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同學說,電流等於電動勢與外電阻的比值。課後我和該同學交談後發現,學生並不是為了配合我的教學設計而故意講錯的,而是他將以前自學過的知識忘了。透過這次交談,我對意義建構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時也更堅定了我們的理念,即物理課堂應該是學生透過探究學習而掌握知識的場所。

  目前,大家對課程與課堂的教學改革較為重視,改革的力度也較大,但在作業方面改革步伐卻是緩慢的。對作業功能的定位很少研究;在教學五環節中佈置作業所用的時間是最短的;作業的來源單一,很多時候就是課本或練習冊中的幾道練習題;題目通常也側重於理論研究,透過演繹、推理來完成。本節課試圖在作業的佈置上做一些改革的嘗試。努力使作業聯絡社會,聯絡生活、聯絡環境,甚至跳出物理學科本位。作業的主要功能不僅僅是鞏固知識、查漏補缺,而且具有承上啟下、新舊聯絡、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等功能。如作業中要求學生對實驗資料進行再處理,不僅將課堂的研究引向深入,還為以後“內電阻與電動勢的測定”的實驗教學打下了伏筆;再如透過作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保證了學生用1課時的時間就完成了“電源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二個迴圈的學習。另外,自主學習有時是需要引導的,由於我們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了有關電源內部電荷運動的FLASH動畫,所以學生課後的自學就變得有趣、輕鬆和高效,對“電源內部電荷運動原因是由於電荷受到了非靜電力的作用”的理解也較為深刻。

  歐姆定律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首先,從本節內容在初中物理及章節的地位來說:《歐姆定律及其應用》是初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二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以及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後,而且是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它既符合學生有易到難,有簡到繁的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而且為下一步學習電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說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關鍵,是電學的教學重點,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內容。

  二、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 ,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能根據實驗探究得到的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關係推匯出歐姆定律。

  2、理解歐姆定律,記住歐姆定律的公式,並能進行簡單計算。

  3、能運用歐姆定律分析簡單的影象題。

  (二)過程和方法

  1、透過分析與論證提高學生分析實驗資料歸納物理規律的能力

  2、透過利用歐姆定律的計算,學會解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

  3、透過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了解歐姆定律的形成過程,學習科學家堅忍不拔,探求真理的偉大精神。重視學生對物理規律實際運用能力,強化學以致用的思想。

  三、 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並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覺得本節課是這一章內容的第二節,起著呈前啟後的作用,為了後面知識的學習,所以我認為: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以及表示式是本節的重點;公式的變形公式R=U/I的理解是本節的難點。

  針對於這連個重點和難點,為了更好的教學,瞭解學生的情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下面我將從學情加以分析

  四、學情分析

  中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是: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思維還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絡,仍需具體的`形象來支援。而且我所執教的這個班級,從總體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習慣有待改進,而且態度不認真,沒有上進心,理解能力差,如何夯實基礎,提高學習效率,已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並根據學生的現狀,為了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 教法

  物理是一門培養和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為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啟發式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創設情景,透過開放性問題的設定來啟發學生思考,在思考中體會物理概念形成過程中所蘊涵的物理方法,使之獲得內心感受。

  六、學法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佈實施,課程改革形成由點到面,逐步鋪開的良好態勢。其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是“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物理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轉變學生物理學習方式,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方式的轉變。所以我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輔以多媒體手段,採用著重於學生探索研究的啟發式物理方法,結合師生共同討論、歸納。在課堂結構上,我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 複習匯入——引入概念探究新知——形成概念精講例題——深化概念中考連結—鞏固新知總結反思——提高認識課堂檢測——及時反饋,六個層次的學法,它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七、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引入概念

  1、由上一節探究的兩個關係引入歐姆定律:

  2、用歐姆的故事培養學生堅忍不拔,探求真理的偉大精神和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積極性和勇於為科學獻身的熱情。

  (二)探究新知——得出公式

  I=U/R U=IR R=U/I

  (三)精講例題----學會應用

  在這裡我精心設計了一道生活中的題目:從而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他們的 學習熱情,同時也達到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

  (四)中考連結—聯絡中考,鞏固新知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並且把課本的例題熔入即時訓練題中,透過學生的觀察嘗試,討論研究,教師引導來鞏固新知識。

  (五)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歐姆定律及其有關概念;讓學生透過知識性內容的小結,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透過物理思想方法的小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六)課堂檢查——及時反饋

  學生經過以上幾個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歐姆定律的相關內容及簡單的應用,為學生學習和自己教學提供更好的資訊,為此我有針對性的設計題目進行課堂檢查。

  歐姆定律教案 篇10

  根據新課程理念,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以及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分別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本次說課。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選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全一冊第十七章第2節的內容。本節課主要講解了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和單位以及應用。歐姆定律是反映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關係的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金鑰匙,也是初中電學部分重點內容之一。本節課既是對上節實驗探究的一個總結,也為後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對於九年級的學生具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此之前已學習了電流、電壓和電阻的概念,並透過上節課的實驗探究對這三者關係有了直觀感知,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他們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得到很好發展,不能對知識進行有效遷移。因此我會多進行啟發和引導,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歐姆定律,達到掌握和應用。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並會簡單應用。

  過程與方法:透過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本節課的學習,體會物理的嚴密性和邏輯性,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感受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歐姆定律內容和公式。

  【難點】: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五、教學方法

  我本節課採取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法,實驗法,自主探究法和練習法。

  六、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

  我將會採用創設問題情景的方式進行匯入,利用多媒體展示電路短路實驗,學生觀察到導線冒煙,進而提出問題:導線為什麼會冒煙呢?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會知道導線冒煙是因為電流過大,並且知道電流與電壓和電阻有關。

  我會繼續追問:電流與電壓和電阻有什麼定量的關係呢?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對本節課學習的好奇心,順勢引出本節的課題——歐姆定律。

  【設計意圖:用創設情境的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號去學,激發求知慾,同時也能夠讓學生複習上節課所學過的知識,更容易學生在腦中建立知識體系。】

  2.新課講授

  本節知識點主要分為兩部分:歐姆定律內容和歐姆定律的應用。

  首先,我將會根據本節課題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歐姆是誰嗎?引發學生的好奇。然後利用多媒體出示德國物理學家—歐姆,並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主要貢獻。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於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此拓寬學生視野,為歐姆定律內容的生成做好鋪墊。

  接著,透過提問請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實驗探究,回答透過實驗我們得出電流、電阻和電壓之間的關係。並根據實驗資料,請學生思考,自主得出結論:導體電阻一定時,透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時,透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最後,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概括得出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並請學生根據字母,利用公式表示出歐姆定律,得出: I=U/R。

  同時標註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和公式的變形式: R=U/I、U=IR,強調說明:在歐姆定律中的兩處用到“這段導體”,意思是電流、電壓、電阻對應同一導體,而且具有同時性。

  在學生已知道歐姆定律內容之後,還需要透過應用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

  接下來我會透過三個例題,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歐姆定律及其表示式,達成教學目標的知識目標。例題1由老師集中講解,例2和例3由各小組討論後,由學生講解,老師點評補充的方法。充分體現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地位。

  在學生解題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和強調,如:

  ①I、U、R必須具有同時性和同一性;

  ②注意單位的統一(都用國際主單位);

  ③在不同情況下要用角標加以區別;

  ④在解題時,一定要注意解題的規範性。

  3.鞏固提高

  在應用新知環節,我會展示具體例題,如:試電筆內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透過人體的電流。現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教師啟發引導,請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思考作答。

  【設計意圖:把知識運動到具體題目,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感受成功的喜悅】

  4.小結作業

  對於小結我會採用問答的方式,請學生結合板書談談本節課的收穫。這樣既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回顧和記憶,又鍛鍊了他們總結和概括的能力。

  之後我會設定不同困難的作業,在完成課後練習題的基礎上,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歐姆定律,下節課與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這樣以便照顧到不同的學生,同時也結合生活,發現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符合從生活走向物體,從物體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以上便是我整堂課的教學過程。

  七、板書設計

  下面我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採用提綱式的設計,簡潔明瞭,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歐姆定律的內容。

  歐姆定律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第十五章《恆定電流》的第四節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電學部分的一個重點。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歐姆定律”、“電功”等內容之後編排的,是分析和理解部分電路和全電路的交匯點。本節內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深化,又為後繼內容的學習做出了鋪墊。

  2、重點和難點

  重點: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理解

  難點:電動勢的概念;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係

  3、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電動勢的概念;知道電源的電動勢等於外電壓和內電壓之和;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及其公式,並能熟練地用來解決有關的電路問題;理解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係,知道這種關係的公式表達和影象表達,並能用來分析、計算有關問題;理解閉合電路的功率表達式,理解閉合電路中能量的轉化。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科學思維品質目標

  透過教學示範作用,培養學生實驗探索和科學推理的物理思維品質,由此進一步認識物理思維方法;透過能力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地學習的思維品質,能夠變換、創設問題,從中理性地體會物理思維方法。

  二、教學方法

  1、對“電動勢”採用“類比”方法,並配以多媒體模擬分析,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對“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係”,可採用“設疑——猜測——實驗——分析——結論”的研究方法,以完成本環節的內容及從實驗現象到理論總結,從實驗技能到科學推理的教學任務。

  3、講練結合式:結合本節內容,給出相應的練習,隨時發現學生的錯誤,並引導分析其錯誤原因,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鞏固強化有關知識。

  三、教學程式設計

  1、指導思想

  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中以瞭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主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宗旨設計教學程式。

  2、實驗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各型別電源的電壓是否相同?電源具有何種特性?如何去描述電源的特性?

  演示實驗:用伏特表直接測量蓄電池和乾電池兩端的電壓。

  結論:不同型別的電池兩極間的電壓不同,是由電源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為描述不同型別的電源兩極間電壓的不同而引入——電動勢。

  3、教學新課

  (1)電動勢:(E)

  (用類比方法幫助理解,用多媒體模擬、輔助)

  Ⅰ、電動勢的數值:

  電動勢的數值等於沒有接入外電路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

  Ⅱ、電動勢的單位:伏特(V)

  Ⅲ、電動勢的物理意義:(從能量角度分析)

  電動勢是描述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本領的物理量。

  (2)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Ⅰ、推導:

  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內容:

  閉合電路中的電流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跟內、外電路的電阻之和成反比。

  Ⅲ、表示式:I=E/(R+r)

  (3)路端電壓跟負載的關係:

  Ⅰ、(設問)什麼是路端電壓?

  外電路兩端的電壓叫路端電壓。

  Ⅱ、路端電壓隨外電阻的變化情況:

  (設疑——猜測——實驗——分析——結論)

  演示實驗:改變外電路的電阻,觀察路端電壓的變化情況。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外電路電阻增大時,電流減小,路端電壓增大;外電路電阻減小時,電流增大,路端電壓減小。

  Ⅲ、兩種特殊情況:外電路短路和斷路時的情況。

  Ⅳ、路端電壓隨電流變化的關係影象(為後續分組實驗做準備)。

  (4)閉合電路中的功率:

  Ⅰ、電源的功率;

  Ⅱ、電源內阻消耗的功率;

  Ⅲ、電源輸出功率;

  Ⅳ、電源的效率;

  分析課本例題;適當補充有關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及功率內容的習題(例題及練習題可以透過多媒體投影給出)。

  4、佈置課後作業:

  課本及練習冊本節相關習題。

  歐姆定律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單位;

  (2)理解歐姆定律,能進行歐姆定律公式的變形,理解應用公式時要注意“同體性”和“同時性”,會在新的問題情境中,應用歐姆定律進行解釋、推斷和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透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的實驗研究過程,從而能較熟練地運用影象處理實驗資料,瞭解電流與電壓、電阻間的正比、反比關係。

  (2)初步學會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交流討論,互相合作。

  (3)學習用數學公式來表達物理規律的方法,體會這樣做的優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歐姆當年研究電流、電壓和電阻三者關係的簡史,培養學生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的科學精神,同時讓學生在自我實現中增強成功體會。

  二、教學重點

  歐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義及其數學表示式;

  三、教學難點

  歐姆定律的實驗設計及學生對實驗資料的分析、歸納以及結論的得出。

  四、教學器材

  調光燈、小燈泡、電池組、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電壓表、阻值分別為5Ω、10Ω、15Ω的電阻各一個、導線數根等。

  五、教學過程

  (一)設定物理情境進行討論,提出問題。

  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小燈泡的亮度?小組內討論,然後進行交流。

  學生的方法:

  ①改變電源的電壓

  ②改變定值電阻的阻值

  ③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等。

  實驗驗證,學生觀察燈的亮度的變化

  師:燈時亮時暗說明什麼?

  生:電路中的電流有大有小。

  師:電路中電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決定?

  (二)大膽猜想,啟用思維。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你猜電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決定呢?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適當提示。學生聯絡已學內容以及剛才的實驗現象,猜想:電流與電壓的大小有關,因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有關,因為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最後,根據猜想師生共同得出結論: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兩者有關:

  過渡: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呢?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猜想”這兩步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問題的解決,產生主動探索的動機,

  (三)設計實驗

  1、課件出示思考題

  (1)根據研究電阻大小影響因素的方法,這個問題應採用什麼方法研究?

  (2)選擇使用哪些器材?

  (3)該實驗應分幾步,具體步驟怎樣?

  2、學生激烈討論,明確本問題的研究方法:必須設法控制其中一個量不變,才能研究另外兩個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係,即控制變數法。

  學生討論,提出本實驗必須分兩步來完成:第一步,保持R不變(確定應該用定值電阻而不用燈泡),研究I與U的關係;第二步,保持U不變,研究I與R的關係。對於第一步,改變U(用電壓表測),觀察I(用電流表測量),且電壓的調節可透過:改變電池節數來實現(阻值為R的電阻直接接在電源兩端),或者透過電阻與滑動變阻器串聯,移動變阻器滑片來實現。

  師生共同討論:透過改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比透過改變電池節數要好。

  3、設計實驗電路,畫出電路圖:學生個人設計,然後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幾個用實物投影進行展示,分析方案的好處和不足。

  4、學生進一步討論:對於第二步,要研究I與R的關係,首先要改變圖中R的值,可用5Ω、10Ω、15Ω的電阻。要保持U不變,可調節滑片P的位置,使電壓表示數不變。

  5、師生共同討論:要完成以上實驗,還必須測量相關資料,需要設計實驗資料記錄表格。

  (四)分組合作,深入探究

  在此環節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像科學家那樣興趣盎然地開始按擬定的方案實驗,邊做邊想邊記。教師巡視,注意他們的設計是否合理,儀器使用是否得當,資料記錄是否正確,作個別輔導。

  歐姆定律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及其表示式。

  2.掌握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3.理解掌握用歐姆定律分析實際問題,解釋實際問題。

  4.學會用伏安法測量導體電阻的方法。

  5.進一步學會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

  6.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歐姆定律。

  教學難點:歐姆定律的應用。

  三、教學準備

  電源,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5歐、10歐、20歐、40歐各一隻)。

  電流表,電壓表,開關,導線,例題投影片。

  三、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3課時(其中1課時為學生實驗)。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設問:

  1.形成持續電流的條件是什麼?

  2.導體的電阻對電流有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後,教師分析:在電路中,電壓是形成電流的條件,而導體的電阻又要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電阻越大,電流越小。那麼,在一段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量究竟有什麼關係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歐姆定律。(板書課題)

  (二)新課教學

  今天我們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是透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與另一個量之間的關係。

  設問:請同學們根據剛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們所學過的儀器怎樣來設計一個實驗?(請同學們回答)

  學生回答後,教師投影實驗電路圖,分別介紹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作用。

  1.電阻R不變,電流與電壓有什麼關係

  演示:按圖接好電路,保持R=10歐不變,調節滑動變阻器,改變R上的電壓,請兩位同學讀出每次實驗的電壓值和包流值,記人表1中:

  分析: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電阻只保持不變時,隨著電阻R上的電壓的增大,透過電阻R的電流也增大,且電壓與電流是同倍數增加,這種關係在數學上叫成正比關係。

  結論:在電阻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根據數學規律,我們可以對歐姆定律公式I=U/R 進行變形,得到U=IR或R=U/I 這樣我們可以根據同一導體中的兩個量,來求出第三個量。 ·

  2.歐姆定律來計算有關問題

  例:已知電烙鐵的電阻是1210歐姆,如果電烙鐵兩端的電壓是220伏,求透過電烙鐵的電流?

  教師根據板書小結,突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強調歐姆定律中的“這段導體”四個字。

  (三)鞏固練習:課本第90頁第1、3題。

  (四)作業佈置:作業本第53頁(一)1—4。

  歐姆定律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對歐姆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於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歐姆定律,能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理解歐姆定律並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溫故舊知匯入:上節課我們透過實驗探究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請同學一起回憶兩個實驗結論。

  生答:分別是當R一定,透過導體的電流I正比於導體兩端電壓U;當U一定時,導體的電流I與導體電阻R成反比。

  這兩個結論是普遍的規律,當我們綜合一下兩個結論,得到透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用公式表達出來就是I=U/R。這個公式就是19世紀時德國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歐姆做了大量的實驗得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歐姆定律。匯入課題。

  (二)探究學習

  介紹歐姆定律的內容即是:一段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歐姆定律的表示式:I=U/R,請同學分別介紹三個字母的含義:U—電壓,國際單位是伏特,用V表示;R—電阻,國際單位是歐姆,用Ω表示;I—電流,國際單位是安培,用A表示。

  歐姆定律是電學的核心定律,有兩條需要重點注意,分別是:

  1、歐姆定律有兩個變形公式:U=IR, R=U/I(不是決定式)。

  2、在I=U/R表示式中的三個量必需表示“同一段導體”的“同一狀態”;分別用實際電路圖來感受理解。

  (三)鞏固提升

  科學家介紹:請同學小組輪流上臺分享課前蒐集的有關歐姆的事蹟資料。

  教師簡單總結:歐姆是一名優秀的科學探究者。他在研究電流與電源和導線長度關係時,歐姆就自己動手設計了電流扭秤解決了電流測量的難題。他的代表著作是1827年出版的《伽伐尼電路:數學研究》。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非常重要,我們用一個題目來加深理解並運用歐姆定律來解決問題。

  例:一段導體的兩端加2V電壓時,透過他的電流是5mA;如果在它兩端加3V電壓,透過他的電流是多大?

  分析:已知電壓和電流,是同一段導體,但是給出了這個導體的兩個狀態。在計算題的計算中,要有規範的步驟:我們先要畫出等效電路圖,要有計算表示式,接著帶入資料(單位),算得結果(單位)。

  (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說一說歐姆定律的概念和注意事項。

  作業: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好好理解體會歐姆定律,並整合好蒐集到的歐姆資料,編入班級的科學家手冊中。

  歐姆定律教案 篇15

  教學目的

  1.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

  2.會利用歐姆定律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3.透過介紹歐姆定律的發現問題,瞭解科學家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學習科學家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歐姆定律及利用歐姆定律對電路問題進行計算。

  教具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出示小黑板)請你分析表1、表2中的資料,看看可以分別得出什麼結論。

  2.將上一問中所得出的兩個結論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簡煉而又準確的語言表達?

  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相互間糾正概括中出現的錯誤,補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較完整的結論。

  教師複述結論,指出這一結論就是著名的歐姆定律。

  (二)講授新課

  (板書)1、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

  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單位用伏;

  用R表示導體的電阻,單位用歐;

  用I表示導體中的電流,單位用安。

  那麼,歐姆定律的公式寫為:

  對歐姆定律作幾點說明:

  (1)此定律精闢地說出了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係。

  電流、電壓和電阻,它們是三個不同的電學量,但它們間卻有著內在的聯絡。定律中兩個“跟”字,反映了電流的大小由電壓和電阻共同決定,“正比”“反比”則準確的說出了電流隨電壓、電阻變化所遵循的規律(教師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樣下方用彩筆畫上“ ”)。

  (2)定律中所說的電流、電壓、電阻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教師用彩筆在“導體中的”“這段導體兩端的”、“這段導體的”字樣下方畫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腳標時,I、U、R的腳標應一致。

  (3)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滲透著科學家的辛勤勞動。

  向學生介紹歐姆的優秀品質,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抓住以下三個要點:

  其一:歐姆的研究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如當時沒有電流計、又沒有電壓穩定的電源。

  其二:歐姆不是知難而退,而是勇於正視困難並解決困難。他先後製成了相當精密的測量電流的扭秤,找到了電壓穩定的電源,又經過長期的細緻研究,終於取得了成果,他的這項研究工作,花費了十年的心血。

  其三:我們應學習歐姆的哪種優秀品質。

  (4)歐姆定律為我們提供瞭解決電學問題的方法,如過去要知道電路中電流的大小,只有採用安培計測量的方法,而如今,除上述方法外,還可以在已知電壓、電阻的情況下,利用歐姆定律進行計算。

  下面我們就利用歐姆定律來計算一些電路問題。

  (板書)2.應用歐姆定律計算電路問題。

  介紹解題的一般步驟:

  (1)讀題、審題。

  (2)根據題意畫出完整的電路圖或某一段電路的示意圖。

  (3)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4)選用物理公式進行計算(書寫格式要完整,規範)。

  【例1】一盞白熾電燈,電阻為807歐,接在220伏的電源上,如圖1所示,求透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教師結合此題具體講解解題步驟,並板演解題格式。

  已知:R=807歐U=220伏

  求:I=?

  答:透過白熾電燈的電流約為0.27安。

  【例2】如圖2所示,有一種指示燈,電阻為6.3歐,透過的電流為0.45安時才能正常發光。要使這種指示燈正常發光,應加多大的電壓?

  由學生讀題,並分析題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學生口述解題過程,教師板書。

  已知:R=6.3歐I=0.45安

  求:U=?

  答:要使這種指示燈正常發光,應加大約2.8伏的電壓。

  【例3】用電壓表測出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是7.2伏,用安培計測出透過這段導體的電流為0.4安,求這段導體的電阻。

  學生個人作練習,由一位同學在黑板上解題,然後教師進行講評。

  在解例3的基礎上,教師介紹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並說明下節課我們將學習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定電阻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

  明確歐姆定律這一電學中極其重要的規律是怎樣得到的,它精確地闡述了什麼問題?歐姆定律的重要意義以及怎樣利用歐姆定律解決電路的計算問題。

  (四)鞏固知識

  討論課本46頁“想想議議”中的問題。

  (五)佈置作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