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認識蝴蝶案例剖析》教案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蝴蝶案例剖析》教案

  隨著悠揚、優美的《梁祝》音樂,宋老師領著孩子們歡快地來到活動室參觀蝴蝶展出,只見孩子們二個一對,三個一組地自由觀賞著千姿百態的蝴蝶標本和圖片,一邊還和好朋友講述著有關蝴蝶的故事及自己的新發現。大約5分鐘後,宋老師請小朋友圍坐在一起,同時出示一幅蝴蝶掛圖,引導孩子提問題,對一些有價值、但當時無法解決的、或是對同伴的回答不滿意的問題,宋老師就在蝴蝶掛圖上用記號筆做上相應的標記,等大家提問得差不多時,宋老師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尋求答案。於是,孩子們又高興地進行了自由探索活動,有的看錄影,有的操作電腦,有的聽錄音,有的看圖書……每個孩子都在主動地獲取新的資訊,他們是那麼認真、那麼專注。宋老師巡迴觀察、適當指導。大約10分鐘時間,孩子們又集中交流自己獲取的資訊,共享成果。孩子們發言踴躍,介紹了有關蝴蝶的科學常識、趣聞軼事,資訊之多、內容之廣令聽課老師嘖嘖稱奇。最後,在優美的《梁祝》音樂聲中,孩子們帶著探索後又生成的新問題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多功能活動室。

  這節科學活動給全體聽課者耳目一新的感覺,大家一致認為,這樣的課老師上得輕鬆,孩子學得愉快,探究問題主動,教學效果生動,情感體驗成功。這次活動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效果,筆者認為,關鍵在於老師有創新的意識,敢於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挑戰,敢於向陳舊的教學模式挑戰,將新《綱要》理念真正落實於具體的行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動有效的活動模式。主要體現在三個“轉變”上:

  一、由教師變為幼兒發問

  雖說好奇好問是孩子的天性,但已經習慣了“師問”的孩子們,真要他們“自問”時竟然無話可說、無問題可言。而會提問遠遠勝過會答題,因此,教師要幫助幼兒發問,支援幼兒發問,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在《認識蝴蝶》活動中,教師就有意識地透過創設情境、啟發誘導、常識激勵等途徑,把提問的權利還給了孩子。

  1、情境創設,誘導幼兒發問

  學習資源是學習的原動力,孩子在學習資源刺激下,會形成情境問題。因此,教師要全方位、多層次地為孩子提供活動所需的材料、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問題情境。如科學活動《認識蝴蝶》,教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先蒐集有關蝴蝶的圖書、照片、掛圖、錄影、標本,再上網查詢有關資料,瞭解和豐富蝴蝶的知識經驗,最後把一些主要的有價值的知識製作成課件,錄成音帶等等。這樣的準備工作繁瑣而複雜,傳統的教學準備是無法與之想提並論的。正式活動前,把蒐集的資料佈置成蝴蝶展。孩子們在參觀的時候,情緒高漲、思維活躍、交流主動。小涵說:“蝴蝶真多呀!為什麼它們長得這麼漂亮?”宋老師及時引導:“小涵真會動腦筋,這個問題提得好,你再仔細看看,還有什麼問題,等一會兒一起問問大家。”得到老師的肯定,小涵高興地點點頭。琪琪和亮亮同時在觀賞一隻黑色花紋的蝴蝶,琪琪指著蝴蝶的嘴巴問亮亮:“你知道蝴蝶吃什麼嗎?”亮亮不假思索地說:“蝴蝶喜歡在花園裡飛,它肯定喜歡吃花蜜。”……孩子們自由觀賞、自由交流,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有關蝴蝶的問題生成了一個又一個。

  2、賞識鼓勵,激發幼兒發問

  幼兒之間的能力差異是不可否認的,有的孩子信心十足、敢於表達、善於提問,有的孩子膽怯懦弱、沉默寡言、有疑不問。此時,教師就要用信任的目光、鼓勵的語言、真誠的體態讓孩子放心大膽地提問。如《認識蝴蝶》一課中,宋老師微笑著頻頻點頭,“這個問題提得好”“你真會動腦筋”“你觀察得真仔細”這些讚揚的話給孩子提問的動力。在提問的過程中,孩子由於年齡小,受其語言能力的.限制,往往會出現表述不清的現象。此時,教師就要做好孩子話中隱含的意思,靈活機動地幫助孩子整理歸納,為孩子的發問助一臂之力,提高提問的質量。這需要教師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及靈活機智的教育技能,對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二、由教師告訴變為幼兒探知

  有位專家說過:聽見的會忘記,看見的暫時記住了,只有親身經歷的才是自己的。因此,在獲取問題的答案時,我們將以往的告訴式轉變為現在的探知式,注重幼兒的實踐操作,注重幼兒的過程體驗,在各種形式的互動中解決問題。

  1、幼兒與教師的互動

  良好的師幼關係是師生互動的前提,教師要注意營造輕鬆、溫馨、激勵的良好氛圍,讓孩子信任你、親近你,願意和你交流。如《認識蝴蝶》一課中,宋老師親切的笑容、甜美的聲音,以及鼓勵的語言,都激起了孩子與老師互動的情感,特別是當宋老師說:“我很樂意幫助你們,如果你們能把老師問住了,說明你們的本領真大”時,孩子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圍著她問這問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幼兒與環境的互動

  為孩子創設良好的、適宜的環境是新《綱要》中反覆強調的,並將環境譽之為幼兒的第三位老師,可見環境的創高是多麼的重要。但是,在環境的創設上要注意科學性、目的性、實用性,要能激發幼兒與之互動的願望。如《認識蝴蝶》一課中,教師佈置的蝴蝶展,有掛圖、有圖書、有標本等,色彩鮮豔,形象生動,一下子讓孩子進入了情境,激起了興趣。還有現代化裝置的投放,使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中, 吸取了大量的資訊。如“蝴蝶一生”的錄影,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從中瞭解到卵——蠶——蛹——蝴蝶的生成變化過程,具體形象,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教師製作的高容量的電腦課件,設計了許多的按鈕,隨便點選一個就會出現生動的影象和與之相應的解說,孩子們玩得可高興了。

  3、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同伴間的互動相比較而言要容易得多,但是要讓孩子有目的、高質量地進行互動,教師就必須做個有心人,大膽地放手,為孩子提供互動的機會和條件。如《認識蝴蝶》一課中,孩子們在參觀蝴蝶展時,情不自禁地和好朋友指指講講,時而低聲說笑,時而激動爭議,呈現出積極的互動氛圍。再如,當教師在自己設計的大蝴蝶掛圖上記錄好孩子生成的有價值的、但一時又無法解決的問題後,讓孩子透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尋找答案,這又一次給了幼兒自由探索、自由交流的機會。他們有的結對操作電腦,有的結對觀看錄影,還有的結對聽錄音、看圖書等等。在這種互動過程中,不僅讓孩子習得了獲取知識的方法,孩子的社會性情感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例如:由於電腦數量有限,不能滿足人手一臺,有的孩子為了能拿到滑鼠親自操作,就必須學會協商、謙讓等交往技能。

  三、由教師小結變為幼兒交流

  在傳統教學中,一節課的結束部分,往往是教師將活動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性的總結,使孩子們全面系統地瞭解春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而在探究式活動中,孩子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不同,獲取的知識、資訊也不一樣,教師小結這一環節完全可以由孩子來交流自己在探索中的發現、瞭解的知識。這樣有利於孩子大膽表述,發展語言;有利於擴充孩子的資訊容量,共享成果;還有利於孩子體驗成功,增強信心。如《認識蝴蝶》一課,當宋老師指著板面上的問題問:“你們找到答案了嗎?”孩子們大聲地、自豪地說:“找到了!”由於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孩子們自己找到的,所以介紹起來頭頭是道。如“蝴蝶的大眼睛是由成千上萬只小上眼睛組成的。”“蝴蝶不但要吃花蜜,還喜歡吃露水,有的蝴蝶還吃糞便呢!”“蝴蝶身上的漂亮花紋是為了躲避天敵的侵襲,保護自己。”“蝴蝶兩對大翅膀上的粉末是它千千萬萬個小翅膀。”“蝴蝶有幾萬種。”……孩子們發言熱烈,氣氛活躍,把活動推向了高漲。此時,宋老師熱情表揚了孩子們,同時話鋒一轉:“你到了這麼多問題的答案,現在你們有新的問題嗎?”宋老師的以問促問,又引出了背後的問題。小穎說:“我想知道蝴蝶標本是怎麼做出來的?”宋老師高興地說:“這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這樣吧,老師和你們一起回去想辦法、找答案,然後告訴大家你找到的答案是怎樣的?你用的是什麼方法?”孩子們帶著新的問題結束了本次活動,而新的探索卻剛剛開始……

  我們已不可搞拒地步入了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今後國家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關鍵是創新人才的競爭。“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而問題意識、批判性思維是創新的源泉,不會提問何談創新!培養創新人才是社會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要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好問的天性,緊緊抓住這一關鍵期,讓孩子成為問題的主人,真正發揮教育的價值,中國的未來才有希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