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通用9篇)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通用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1

  主要涉及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表達圖片內容的過程中,理解、學習詩歌。

  2.感受詩歌的情境,嘗試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供老師操作,圖片內容有月亮(各種表情、可移動)、雲朵、電視機、小朋友(可移動)、小床等。

  活動過程:

  1.傾聽教師朗誦詩歌,引起興趣。

  (1)欣賞教師操作教具、朗誦詩歌,感受詩歌內容。

  (2)根據幼兒的問題進行討論。

  2.在圖片的提示下,學唸詩歌。

  (1)再次欣賞教師朗誦並輕聲跟念。

  (2)嘗試在圖片的提示下朗誦詩歌。

  3.分角色朗誦詩歌。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瞭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2

  設計意圖:

  中秋節對中班的幼兒來說還是比較陌生,本次活動設計主要是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淵源的喜愛與認識。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所以本次活動透過聽故事,吃月餅和欣賞音樂,使孩子對中秋節有一些認識。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2、體驗與同伴一起過節的快樂。

  3、讓幼兒瞭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運用物品特徵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重難點:

  知道中秋節的由來,以及人們對傳統節日的喜愛與嚮往。

  活動準備:

  有關中秋節的圖片,月餅(每人一塊)、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提問: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月餅嗎?

  2、你們知道什麼時候吃月餅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請小朋友一塊看一下圖中都有些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

  2、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小朋友們仔細聽,聽完之後,請小朋友說一說為什麼要吃月餅(故事開始,從前)

  小結:明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大家一塊過中秋節,吃月餅、賞月。

  3、教師宣佈中秋節的活動開始了,首先,給每位幼兒一邊吃月餅,一邊聽音樂。感受與同伴在一起過節的快樂。

  4、音樂停止,教師同幼兒再一次說出“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人聽。

  5、中秋節的活動結束。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是不是過的很開心呀,晚上回家後跟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塊賞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設計幼兒已經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有許多小朋友都表現的很被動,所以,這類活動應放在中秋節前後來搞更能加深對節日的概念,以及深入到活動當中。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2、瞭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湯圓再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3、透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4、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穫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5、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6、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操場與教室

  道具準備:月餅、盤子、塑膠刀,手套,麵粉。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等。

  活動過程:

  一、(1)匯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透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透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談談"中秋節"一些習俗,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5)小結小朋友的討論,引出今天"包湯圓"的活動。

  (6)結束談話,讓小朋友做好包湯圓的準備。

  (二)、家長洗手、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洗手,佈置好場地準備和家長一起包湯圓,教師安排好家長和幼兒分成6小組進行包湯圓、

  (三)、家園同樂——包湯圓。

  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狀。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製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準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

  2、教師時刻提醒幼兒在包湯圓的時候手要保持乾淨,不可以東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組織幼兒參觀每組家庭的湯圓作品。

  4、煮湯圓(請兩名家長協助煮湯圓)。(要煮湯圓時,先要燒開水。把湯圓慢慢放入鍋內。放進去之後就要輕輕的攪開。要在同一個方向攪動。讓湯圓順著水流動。這樣就不會粘住。水開了待湯圓浮起後。就用小火煮,湯圓浮出水面代表已經煮熟。)

  (四)、家園同樂——吃湯圓,共同分享湯圓。

  (五)、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鍊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仔細傾聽錄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說說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3、感受傳統節日的風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鄉情。

  4、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佈置環境的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1和2

  難點:目標3

  活動準備

  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1、匯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匯入活動主題

  2、傾聽《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3、引導幼兒說說中秋節的習俗,大人,小孩怎樣過中秋節。

  4、說說課本里的小動物怎樣過中秋節?並著重認識“中秋節、團圓”這兩個詞。

  5、老師講解中秋節的象徵意義:中秋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曰。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6、結束:老師,幼兒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教學反思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

  2、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所選的歌曲和錄音故事作為學習的主體始終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兒的比較喜歡,參與性強。

  3、幼兒能簡單、流暢講述中秋節的習俗,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運用物品特徵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過程:

  1、透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4、觀察月餅,透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5、聽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孩子進行節日文化教育,孩子的直接體驗是非常重要,只有直接體驗到的,感受才會更加深刻,教育目標的達成度才會更好,當然這對於教師和家長的要求就會高些,但是隻要對孩子是好的,老師就應該用心去做好的,相信也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2、大帶小,嘗試用搓、揉、團、壓的方法制作出月餅,掌握收口揉圓的方法和印花按壓的力度。

  3、透過“大帶小”活動,體驗長大了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及一起製作、品嚐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提前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請家長帶領幼兒去超市,瞭解月餅的種類、製作材料及包裝等。

  2、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吃月餅、賞月等中秋節課件。

  3、油麵、餡料、月餅模具、帽子、圍裙,桌布等。

  4、洗淨雙手,做好桌面、器具的消毒工作。

  5、背景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一、中秋到,道中秋。

  1.大班小朋友分組向對口班級中小班弟弟妹妹們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古老的民間習俗。播放:“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吃月餅、賞月的中秋課件。

  教師小結: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說說自己見過的月餅。

  教師出示課件,從形狀、圖案,餡兒、包裝等方面進行小結。

  二、引導幼兒觀察月餅的製作步驟,大帶小一起製作月餅。

  1、一起討論: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制作月餅?幼兒自由交流,討論後個別發言。

  2、教師現場演示:先取適量的油麵團,在手中搓圓,然後壓平,包上少量的餡,慢慢用手把餅皮向上推,收口揉圓。將模具上均勻沾一層薄薄的麵粉,防粘,放入粘了麵粉的餅團,用模具輕輕一壓,再慢慢推出餅團,要保持月餅表面光滑。

  3、提出製作要求:大帶小一起用搓、揉、團、壓的方法做出月餅,大班小朋友要幫助鼓勵小班小朋友,要有耐心,失敗了可以重新做。

  4、播放背景音樂,幼兒自由結伴選擇餡料製作。

  觀察幼兒製作情況,適時、適宜給予提示、示範等幫助。

  三、介紹、展示自制的月餅。

  大帶小一起介紹一下製作的月餅是什麼形狀、圖案、餡料。大班小朋友說一下製作過程中是怎樣幫助小弟弟小妹妹的?

  活動延伸:

  把做好的月餅拿到伙房用烤箱烤熟,讓孩子們一起品嚐分享自己親手製作的月餅,併合影留念。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月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出中秋節

  1、《小小的船》月兒彎彎,像只小船,搖呀搖呀,越搖越圓。

  月兒彎彎,像個銀盤,轉呀轉呀,越轉越彎。

  2、理解兒歌裡的內容(1)兒歌裡的船,真的是一艘小船嗎?(不是)(2)那指的是什麼呢?(月亮)(3)出示圖片(月亮),小朋友什麼時候能看見月亮,都看見過它嗎?(夜晚,看見過)那月兒是什麼樣子的呢?當月亮變圓又是什麼時候呢?

  二、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三、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四、談話品嚐: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

  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麼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

  (3)幼兒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在共同品嚐分享月餅的氣氛中,體驗節日的快樂。

  3、有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5、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月餅、各種水果。

  2、學習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準備關於月亮的故事。

  3、民間故事《嫦娥奔月》,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出示月餅,引出話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時候吃月餅嗎?你知道中秋節是那一天嗎?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使幼兒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提問:你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講述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或豐收節,為什麼?

  教師小結: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最亮,人們看到月圓就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所以把中秋節叫團圓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所以中秋節又叫豐收節。

  3、瞭解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以及中秋節的有關習俗。提問:你喜歡過中秋節嗎?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中秋節都吃些什麼?不同的.地方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中秋節的月亮是怎樣的?

  4、觀察月餅,透過分享月餅,使幼兒進一步體驗節日的快樂。

  觀察月餅的外姓,知道月餅又圓又大,表示團圓的意思,又表示圓滿、豐收之意。

  提問: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為什麼要把月餅做成圓形的?月餅品種一樣嗎?你知道有哪些口味的月餅呢?

  播放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品嚐月餅、水果,體驗分享的快樂。

  (1)幼兒結伴講有關月亮的餓故事,或念月亮、中秋的詩。

  (2)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分享自己帶來的中秋食物。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此次活動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是兒童所熟悉、感興趣的,具有教育價值的。透過活動,讓孩子們更加透徹地瞭解了中秋節的來歷、傳說以及一些民間習俗、文化,讓幼兒進行直接體驗,促進幼兒的發展,體驗了活動的樂趣。

  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9

  一、活動背景: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也很多, 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慾望。時值中秋節的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瞭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由此,我開展了此主題。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透過討論和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和夥伴老師一起過節日的快樂並學會分享;

  4、透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三、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掛圖;

  2。家長幫助孩子蒐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併為孩子準備一塊月餅;

  3。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及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四、活動過程:

  (1)匯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透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課題透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探尋中秋節的來歷,鼓勵小朋友自己介紹,分享自己蒐集的資料。

  (4)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請小組派代表講述。

  (5)"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讓小朋友分享、品嚐月餅,透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後環節:聽故事《常娥奔月》。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後,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後,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後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為了使孩子們感受民族傳統文化之美,活動前讓孩子們自己和家長一起買月餅,帶月餅到幼兒園,並請家長們配合晚上和幼兒在家一起觀賞美麗的月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