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對稱圖形》評課稿5篇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5篇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1

  一、總評

  盧老師這節課在設計上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昇華,是值得我學習的一節課。

  二、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 、密切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盧老師由學生熟悉的叮噹貓、卡通轉筆刀等實物入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憑藉自己的已有知識去感知對稱。接著又讓學生舉例,把數學融入了生活。

  2 、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習數學的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盧老師從匯入到新授,到練習操作,再到學生運用自己的體驗創造出各種軸對稱圖形,都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空間,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動獲取知識,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3 、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審美情趣。

  盧老師主要由兩方面入手:( 1 )學生在做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做,讓學生動在其中,樂在其中。( 2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時,結合軸對稱圖形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願,如:"我做的是松樹,希望同學們能像松樹一樣茁壯成長。""我折的是飛機,希望他變成真飛機,爸爸媽媽上班就方便了。"盧老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個性的機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值得商榷的問題。

  1 、對練習反饋處理不夠到位。

  2 、在講五邊形是軸對稱圖形時 , 要指出是正五邊形。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2

  一.總評

  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透過“感知——操作——體會”來獲取知識,遵循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的理念,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上做文章,使值的我學習的一節課。

  二.值的我學習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數學教學決不能脫離生活實際,進行枯燥乏味死記硬背的教學。因此,這節課王老師從孩子們喜愛的話題入手,“春天到了,天氣暖和起來了,美麗的昆蟲也都飛起來了,看,一隻美麗的蝴蝶飛在了我們的螢幕上”,讓學生在教師敘述的意境中,初步感知蝴蝶的對稱美,接著讓學生再次感受人們利用自然界的美創造出對稱的物體——天安門、飛機、獎盃。再次感知物體的對稱性。在此基礎上抽象出軸對稱圖形,並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動,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這一知識的形成層層深入,逐步從生活走向數學;後面的鞏固練習,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判斷各種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又把數學融入了生活。真正實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

  2、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王老師把學習的權利放給了學生,從一開始的感知,到進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學生運用自己的體驗,創造出各種軸對稱圖形。整個的教學過程,都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這種空間下,和諧發展,真正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3、為學生樂學創設了一種情境,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審美情趣。

  學習數學的過程應當成為積極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過程。本節課從匯入到新授,到練習操作,再到後面的美麗的軸對稱物體的欣賞,都為學生樂學、好學創設了豐富的情境。而讓學生動手“做”出軸對稱圖形,又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4.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比較到位,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探討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軸對稱圖形》一課,就教材特點來說,很容易把課上得生動、有趣,但本節課有點欠缺,原因是教師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兩邊完全一樣、兩邊完全重合)強調的不夠。

  2.探究新知的教學環節有點零亂,應做適當的調整。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3

  “軸對稱圖形”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9頁的教學內容,認識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識別軸對稱圖形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李鳳老師執教的<軸對稱圖形>,課堂結構變化明顯,教學理念有所創新,學生能力有所提升,學習方式有所變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豐富而典型的學習資源。李老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師還在課前蒐集了本課所需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課上,透過操作與觀察,生生交流和師生交流的方式進行了學習,這樣將極大地豐富了學習資源,同時又使學生感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為了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知經驗,在教學中,李老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透過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等活動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3、喚醒了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關注學生對“完全重合”的理解,直觀形象的確定對摺後完全重合才是軸對稱圖形。

  同時,也有一些細節處理不太得當:教師在讓學生透過“對摺”正方形紙來判斷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時,教師沒有給足學生時間,沒有讓學生真正將“操作與思考”相結合就公示了答案,有點操之過急了。

  透過這次評教評學活動,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學生自主學習就是自我認知、提升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引領方向的角色,我們交給學生更多的是學習的方法,並不是知識本身。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4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第一學段安排在二上,第二學段安排在五下。

  二上是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透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五下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在上述活動中,欣賞圖形變換所創造出的美,進一步感受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張老師在課前安排自己剪了一隻漂亮的蝴蝶,接著讓學生自己把一張紙對摺,剪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此刻的學生拿著剪刀,無從下刀。學生可能在想,我也要像老師一樣,剪一個漂漂亮亮的小動物,可是不知道怎麼剪才行?老師設計這個環節時的預想與學生的現實情況嚴重衝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沒有激發出來,反而有一種“這麼難”的感覺。我認為可以安排對稱圖形的欣賞,然後組織學生按對摺後備有一半圖形的材料剪一剪,最後展開圖形,感受圖形的變換比較合適。

  同時,為了便於學生表達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可以給圖形配上方格,方便學生具體描述。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5

  “軸對稱圖形”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9頁的教學內容,認識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識別軸對稱圖形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暢老師第一次執教後,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了研討,總體感覺到主導痕跡較重,學生更多的是完成教師的任務。課堂平鋪直敘,學生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其實,針對這部分內容,如果讓學生先獨立自學教材:如何將一張正方形紙剪成一件衣服?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自學,才能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二次執教後,教研組的教師感覺比第一次更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理解並掌握了剪一件衣服的方法,並過渡到了剪一件“軸對稱圖形”作品的方法。但是,在拓展延伸這個環節中,教師還是沒能捨得“放開”,讓“學生大膽去交流、討論”沒有做到實處;此外,學生動手操作過程當中,多數學生沒有將思考與操作相結合,個別學生還出現了拖延時間現象,所以要求教師要把握時間、嚴格要求學生。

  經過暢老師反覆執教並修改,課堂結構變化明顯,教學理念有所創新,學生能力有所提升,學習方式有所變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豐富而典型的學習資源。暢老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師還在課前蒐集了本課所需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課上,透過操作與觀察,生生交流和師生交流的方式進行了學習,這樣將極大地豐富了學習資源,同時又使學生感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為了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知經驗,在教學中,暢老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透過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等活動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3、喚醒了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關注學生對“完全重合”的理解,直觀形象的確定對摺後完全重合才是軸對稱圖形。

  同時,也有一些細節處理不太得當:教師在讓學生透過“對摺”正方形紙來判斷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時,教師沒有給足學生時間,沒有讓學生真正將“操作與思考”相結合就公示了答案,有點操之過急了。

  透過這次評教評學活動,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學生自主學習就是自我認知、提升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引領方向的角色,我們交給學生更多的是學習的方法,並不是知識本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