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對家長的建議
班主任對家長的建議
學生在學校裡的一切問題都會是家庭裡的折射,而學校複雜的教育過程產生的一切困難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長。下面整理了班主任對家長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
班主任對家長的建議
這是一位優秀班主任的一段給家長的話,說得非常好,作為家長,我們也在不斷地學習,如同孩子一樣,也有合格,優良,優秀之分。
只有不斷的在失敗中積累經驗,針對自家孩子的特點,找一條適合自己孩子的路,才是合格的家長。大家都來學習學習,相信你的孩子潛能無限哦!
▲家長都希望教師多提問自己孩子,惟恐孩子發言表現的機會比別人少。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首先需要學會的是傾聽——這才是學會學習的關鍵。沒有了靜聽和沉思為前提,所謂“積極發言”,只是為表現而表現的低效鬧騰而已。
▲一次考試的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掌握了沒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歡讀書。即使從應試的角度考慮,從長遠來看,讀書也是所有功課植根的土壤,他的貧瘠與豐厚,關係實在重大。
▲讓學生直面學習中的困難,打破快樂輕鬆學習的神話,這是每一個明智的師長要做的事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收穫的,將不僅是知識,更有毅力、恆心,克服困難的勇氣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 養育養育,在物質條件相對富足的今天——父母責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撫養。
▲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為了將來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則問題越積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將不堪其苦。
▲同一個班級,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綜合素質和付出心力的競爭。平時不聞不問,考差了大發雷霆,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當人們說這個孩子和哪個孩子的`不同的時候,其實主要是指這個家長和那個家長的不同。
▲同在一個班級,教是一樣的教。如果你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不要向孩子提學習要求,更沒有資格責備他們。
▲當你覺得付出沒有得到充分回報的時候,要這樣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潛能將更不能發掘。然後心平氣和——做該做的事。
▲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教師如此,家長也是如此。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為讀書型的父母,那就從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靜地看書。如果你不能在書桌前坐半個鐘頭,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從早到晚堅持五六個小時的艱苦學習呢?
▲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越應當閱讀。
▲其實,無論是基礎知識,閱讀還是寫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徑都是課外閱讀。
▲所謂智力,就是閱讀能力。
▲ 一次考試分數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長是否負責任,卻必然地決定了孩子發展的方向。教師的一視同仁總是相對的。對於教育責任感特別強、能與教師緊密配合的家長,教師對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別關注一些——這是很公平。因為沒有家庭配合,教師努力全然是做無用功。
▲學生取得優秀成績所依賴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專注性和求知慾,這些素質,對於孩子的成長,太重要。
▲作為教師,我們比誰都知道分數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數更重要的,我們時刻不敢忘記。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對困難,具有獨立戰勝的勇氣和能力;第四,成績優秀。
▲對於那些多動和富於攻擊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們自己——天長日久,他們會成為人群中不受歡迎的孤獨者。當然,教師會竭盡全力,不讓這種情況發生。作為家長,對此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家很任性。”這實在是家長自己應當深刻檢討的事情。現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視,及時扭轉。否則,學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三分之一的家長積極行動,步步緊跟;三分之一的家長虎頭蛇尾,勉強應付;三分之一家長基本沒有能力跟得上。而這,就是及格、良好、優秀拉開檔次的主要原因。”
▲孩子學習是艱辛的,這是一個爬坡過程,一旦上了路,對於您的家庭、對於教師,都是一件幸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然要竭盡全力引導、幫助他們,如果在能得到家長的幫助,那孩子將多麼幸福。
▲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看起來沒有差別——六年之後,他們將有多麼不同。
▲不要著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間斷和興致勃勃。只要他在讀,只要他這周比上週進步就值得高興,就應當鼓勵。
▲一天一小步,一週一大步,一月長一截——一學期就在全然不同的兩個檔次了。資質相同的孩子,攤上不同的父母,其發展也就不一樣。
資深班主任給家長的8個建議
馬上就要開學了,很多家長又開始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作為一個執教10年的老師,我遇見了很多人,有學生,有家長。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也發現有時候一個小小的細節就決定了孩子成績是否能提高!
開學前與大家分享這8個現象和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現象:班級裡最好的學生,通常不是第一個舉手的,當然也不會是不舉手的。
我認真觀察過班裡的孩子,那些第一個舉手的孩子,通常性子都很急,其實腦子裡面沒琢磨清楚答案,就忍不住想回答。
建議:
如果您孩子是屬於這種型別的,要培養他們穩重的性格,日常可加強他們靜坐或練習書法等這類磨性子的訓練。
還有個很有趣的現象,越是到了高年級舉手的孩子就越來越少。原因是這些學生越來越害怕犯錯,也越發在意周圍人的眼光。
建議:
如果你的孩子是常年不發言的人,那說明他們內心對外界的評價很看重,而且對自己也缺乏信心,所以這類的孩子應該多得到肯定和鼓勵,家長儘量少用些批評教育。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我們要照顧到孩子的心理,根據性格對他進行諄諄善誘。
二
現象:從上課前找試卷的速度來說,越快找到試卷的學生,成績越好。
每次講解試卷的時候,我就發現最快找到試卷的一般都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因為他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會把試卷分門別類進行整理。
而那些成績一般的學生,試卷一般是隨便找本書往裡面一夾,要用的時候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找。
建議:
家長們要幫孩子養成整理資料的習慣,將考過的試卷按照科目和時間順序裝進不同的檔案袋,一方面是可以提高聽課效率,另外,整理的過程也是一個複習的過程。
假期在家也可以讓孩子幫忙整理房間,培養孩子有序、高效的意識,這對孩子的學習和工作、生活都會有好處。
三
現象:晚上超過12點睡覺的,基本上不是成績最好的學生。
我曾對班上學生的入睡時間做過調查,我驚奇地發現,平時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一般都在12點前入睡,而睡得最晚的竟然是一些成績中等的學生。後來,找了幾個學生了解,發現他們都進入了一個惡性迴圈。
成績中等的這些學生很努力,他們採取了時間戰,短期內有效果,但長期以往,因為經常熬夜過12點,睡眠時間嚴重不足,上課就經常打瞌睡,以至於成績停滯不前。
建議:
這類學生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認為自己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成績提不高。如果您的孩子也這樣,請一定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同時,要求孩子12點前按時睡覺,態度一定要堅定。
曾看過一個教育研究,統計結果顯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課跑神造成的,認真聽講比起任何學習方法都重要,一定要保證課堂的高效率。
四
現象:每個學生都會出現“一錯再錯”現象,但是優秀學生“一錯再錯”的機率要遠遠小於“後進生”。
有一年我帶了初中的課程,有兩個學生是以相同的成績進入初中的,第一次期中考後,我發現A同學把錯題都整理到錯題本上,而B同學只是在試卷上寫了個答案。後來一次考試,出了類似的題目,A答對了,B還是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