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範文(通用5篇)

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範文(通用5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1

  為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增進人民健康福祉,根據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青海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青政辦〔2021〕90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藏)西醫並重,以建立健全現代化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統籌推進醫學、醫療、醫保、醫藥、醫院“五醫聯動”,強化公立醫院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幸福海南·健康貴德”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範化解重大突發疫情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提供健康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堅持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明確政府一名分管負責同志統一分管醫療、醫保工作,統籌協調“五醫”聯動改革,制定細化工作方案,建立督查、指導、問責機制,確保有序推進、重點突破,改革措施落地見效。

  堅持分類指導。圍繞“十四五”時期健康貴德建設總體目標,從實際出發,在醫保支付、價格調整、人員薪酬、績效考評等方面實行差別化的改革政策,建立穩定高效的執行機制,加快公立醫院提檔升級。

  堅持因地制宜。結合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群眾需求等,制定符合實際的方法舉措、實施路徑,提升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確保我縣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堅持改革創新。在遵循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州縣確定的改革方向基礎上,創新縣級公立醫院內部管理自主權,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公立醫院活力,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總體目標。深入貫徹落實《青海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青政辦〔2021〕90號)、《海南州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南政辦〔2022〕21號)精神,力爭透過5年時間,強化對公立醫院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將高階人才引進和薄弱、重點、特色專科建設作為公立醫院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圍繞全縣衛生健康事業改革“十四五”發展目標,將績效考核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座標系”和“指揮棒”,使縣人民醫院治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逐步提高到60%,人員薪酬中固定部分佔比達到60%,人員經費支出佔業務支出的比例更加科學合理,收支結構不斷最佳化,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縣域就診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的目標,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在發展方式上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狠抓內涵建設和精細化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圍繞“千縣工程”縣級公立醫院能力建設,以建立“三級乙等”醫院為目標,在管理模式上從粗放的行政化管理向全方位的績效管理轉變,實施資訊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資源配置上從注重物質要素向更加註重人才要素轉變,提高廣大醫務人員待遇,調動人員積極性。

  二、重點任務

  (一)推動縣人民醫院高質量發展

  目標:紮實開展貴德縣人民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工作,以省、縣醫聯體和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為抓手,鞏固提升“十三五”時期建設的4個重點專科能力,全面完成“十四五”期間重點專科建設,2022—2024年,完成急診科、血液透析室、普外科、感染性疾病科、兒科、中藏醫特色診療中心建設。同時,重點提升小科室手術能力、醫技科室檢查和診斷能力、中藏醫特色療法、推廣適宜的內鏡微創診療技術。依託省外對口援青、省內對口支援、省內專科聯盟建設等方式,輻射帶動全縣醫療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實現貴德縣人民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三級乙等標準。

  建設任務:提升重點專科能力。鞏固提升“十三五”時期建設的重點專科能力,在夯實骨科、婦產科、腎內科、呼吸內科成熟技術的基礎上,加快開展高精尖診療技術、三四級手術等,實現“大多數疑難病能夠確診、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目標。在院前急救、中藏醫特色診療、血液透析、中西醫結合肛腸治療、新生兒急救、麻醉復甦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總結出有特色、效果好、可推廣的適宜診療經驗。建設急診急救“五大中心”。以資訊化建設為載體,整合醫院及醫共體資源,建立縣域內快速、高效、廣覆蓋的急危重症醫療救治體系。2022年,完成胸痛中心建設,在試執行的同時,一次性順利透過國家胸痛認證中心基層版認證;全面鋪開卒中和創傷中心建設,力爭2023年透過國家認證;2024年,完成危重孕產婦、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規範建設。透過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建設,有效提高縣域內急危重患者救治能力和搶救成功率。建設臨床服務“五大中心”。依託“院府合作”緊密型醫聯體優勢資源,高效推動重症監護、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和麻醉疼痛診療臨床服務“五大中心”建設。鼓勵重症醫學科圍繞神經、心腦血管、急救創傷、深靜脈置管術、臨時起搏器植入等深挖潛力,提高臨床搶救成功率,為全院各臨床科室危重症患者的診療兜底。支援腫瘤防治臨床服務,熟練掌握並開展癌前病變、胃癌根治術、結腸癌根治術等腫瘤患者化療新技術,普及腫瘤預防知識,努力降低死亡率。夯實“兩病”管理工作執行機制。以“海南州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和“兩病醫療保障及閉環管理”工作為平臺,加大慢病醫防融合力度。完善重症醫學科、骨科、普外科等科室專科聯盟建設雙主任雙專家工作機制,提升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微創介入手術能力,力爭在2023年前逐步開展腔鏡下胃腸癌根治術、婦科腫瘤手術等微創手術。強化麻醉疼痛診療臨床服務能力,力爭在2024年前啟動開展麻醉疼痛診療臨床服務。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五大中心”。進一步加強檢驗科、影像科、超聲心電診斷中心、病理科和消毒供應室規範化建設。圍繞臨床檢驗、分子生物學、CT和磁共振、腹部彩超、病理學技術等專業,選派人員進行脫產培訓,熟練掌握相關操作,提升診斷和消毒保障能力。2024年,依託縣域內醫共體資訊化建設平臺,集中資源,全力打造“基層衛生院檢查、縣醫院診斷、患者在基層自主取報告”智慧資訊化建設。同時,在夯實基礎、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延伸服務半徑,並輻射到周邊區域,構建區域性的“五大中心”。

  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縣委編辦

  完成時限:2024年10月底

  (二)夯實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目標:持續完善縣域緊密型醫共體體制機制,促進縣域醫共體內資源協同利用,創新管理方式,加強能力建設,強化政策支援,加快實現責任、管理、服務、利益“四個共同體”,完善分級診療,全面落實“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制度,統一內部轉診流程,建立轉診檔案,形成“縣鄉一體、鄉村一體,以縣促鄉、以鄉帶村”模式。縣域內形成資源使用“一張網”、人員使用“一盤棋”、財務管理“一本賬”,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強化縣鄉臨床業務同質化管理,開展成效評估和動態監測,實現診療服務有機結合、上下貫通。

  建設任務:持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以推動醫療資源整合共享為核心,以實現資訊互聯互通、資料共享和業務協同為重點,落實“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的診療模式。加快形成“責權利”一體、“人財物”統一的合作模式,實現醫共體內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藥品目錄、耗材配送“六統一”,實現醫療質量和效率同質化,有力提升“緊密型”程度。紮實推進醫共體內醫保總額付費,實現基本公共衛生經費打包付費改革,建立縣域內醫防融合機制,推進慢性病、傳染病、地方病防、治、管、教“四位一體”醫防融合服務模式,有效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和慢性病防控管理能力,讓群眾享受到“看得快、看病好”的福利。建設縣域內同質化管理“十大中心”。公衛管理中心。提高公衛12類專案服務能力,完善考核、評價指標及體系,提高縣域內公衛專案服務質量,力爭在2025年前開展公衛經費打包付費工作。明確醫共體職責分工,做實做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和家庭醫生簽約等服務。加強對公共衛生工作績效的動態監測和評價考核,考核結果納入醫共體建設工作考核內容,與醫共體經費核算、評先評優等掛鉤。醫療質量管理中心。制定落實醫共體內統一的質控標準,強化指導、檢查和協調,採取“定期督導+日常檢查”模式,穩步提升分院醫療質量控制工作。護理質量管理中心。負責制定統一的護理質量和安全質控標準,重點深化拓展優質護理服務內涵,透過指導、整改,推動縣域護理工作高質量、同質化發展。人事管理中心。負責各分院人才引進、人事調配、職稱評聘和考勤報備工作,以相關檔案為依據,穩步推進醫共體內人員自主流動,將工勤、管理崗位及無證專業技術人員從現有編制內逐步剝離(工勤、管理崗位實行退一減一),持續加強基層衛生院技術力量,為衛生院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員保障。財務和績效核算管理中心。以“統一管理、獨立核算、強化內控、規範執行”為原則,整合縣鄉資源,加強預算管理,細化預算支出,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及分配方案,實行績效工資激勵機制,實現醫共體內管理費用率降低到10%以下。藥事管理中心。制定醫共體內藥事管理和藥學工作規章制度,實現“統一藥品目錄、統一採購渠道、統一支付藥款”,推行藥品入銷存、藥品價格、基本藥物提示等全鏈資訊管理體系閉環管理,完善基本藥物使用率等各項藥事質控考核指標,提升醫共體臨床合理用藥水平。醫保基金管理中心。做好醫療保險工作質量控制,不定期對分院門診處方、住院病歷、合理收費、合理用藥、合理治療的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推進落實分院醫保管理、醫保總額付費工作,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資訊與安全管理中心。制定醫共體內資訊化發展規劃、資訊系統管理等制度,藉助縣域內資訊共建共享機制,爭取在2025年前建設“高效互聯、整合共享、安全可靠、融合開放”的醫共體資訊一體化平臺。醫學裝備管理中心。負責縣域醫共體醫學裝備的供應計劃、採購管理、制度建立、裝置論證等工作,指導分院建立裝置考核標準,協助採購並全程跟蹤督導。後勤管理中心。依託總院後勤服務社會化管理機制,制訂切實可行、安全規範、符合行業要求的醫共體後勤管理制度及安全應急預案並組織實施。定期召開醫共體後勤管理和安全管理委員會會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研究制定改進方法和措施,及時解決各分院存在的問題,做到後勤管理與安全管理持續改進。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縣委編辦

  完成時限:2022年12月底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政府辦醫責任

  1.落實財政投入政策。落實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裝置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保障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對口幫扶等經費,落實試點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

  2.強化資源配置管理。依據公立醫院建設規劃和中長期事業發展規劃,建立資源分類配置標準,嚴禁公立醫院自行舉債建設和購置大型醫用裝置。

  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3.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按照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科學調整機制。落實公立醫院人事管理、科室設定、人才引進、在編制總量內(空編情況下)創新人員招聘等方面的自主權,對編制內外人員待遇統籌考慮,實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定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科學、合理、有序下放高階職稱評審許可權。

  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委編辦

  4.深化薪酬分配製度。嚴格執行省州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按照“兩個允許”要求,依照人社、財政部門現行政策科學合理確定並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充分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專案和內部績效標準,充分發揮各專案的保障和激勵作用。建立健全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全面落實公立醫院院長年薪制,建立健全負責人薪酬激勵約束機制。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委編辦

  5.健全人才培養評價制度。推進醫教研協同發展,完善規範化培訓機制,所有新進醫療崗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臨床醫師均接受規範化培訓,將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作為醫療衛生機構申報和聘用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必備條件。全面落實規範化培訓“兩個同等對待”,將醫務人員接受繼續醫學教育情況納入其年度績效考核的必備內容。加快培養和引進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骨幹人才“傳幫帶”工作機制,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打造“名醫、名科、名院”,造就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和專業團隊。加強老年、兒科、重症、傳染病、精神、康復醫學等緊缺護理專業的培養培訓,推動護理崗位科學管理。

  責任單位:縣教育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

  6.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完善醫療服務專案准入制度,加快申報審批新增醫療服務價格專案,按相關政策規定及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技術勞務價值。支援公立醫院最佳化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降低大型醫用裝置檢查治療和檢驗等價格,將符合規定的服務價格專案及時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

  7.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試點工作,探索門診按人頭付費,開展符合中藏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規範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落實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支援中藏醫藥發展,將臨床使用廣泛、安全有效、價格合理的基層中藏館內製劑按程式和條件逐步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

  (三)提高公立醫院運營管理水平

  8.加強運營管理。按照現代醫院管理模式,切實加強公立醫院建設與管理,最佳化資源配置,加強財務、資產、後勤管理和業務科室運營指導。推進總會計師制度建設,定期召開公立醫院經濟執行分析會,將人、財、物、技等核心資源和醫、教、研、防等核心業務與運營管理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運營管理制度體系,明確組織機構、職責許可權、決策機制、業務規範、運營流程等內容,有效保障運營管理規範化及高效協同運作,提升運營效率和質量。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

  9.加強預算管理。健全“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以公立醫院發展規劃各年度計劃目標為依據,開展內部各類經濟資源的分配、使用、控制、考核等管理活動,強化預算制約,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建立健全財務報告、第三方審計財務資訊公開制度,對擬公開資訊的內容、來源、標準等進行規範,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

  10.加強運營風險管控。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完善公立醫院內部權力執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防範財務、業務、法律和廉政風險,避免發生違法違紀違規追求經濟利益的行為,加強債務風險管理。推進後勤服務社會化,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逐年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公立醫院管理費用率降低到10%以內。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

  11.加強內部績效評價。縣級公立醫院分別按照《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評價標準》指標和《青海省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實施方案》,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建立和最佳化內部綜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將考核結果作為改善內部管理、財政投入、醫保支付、領導幹部任免、績效總量核定、醫院等級評審的重要參考依據。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完善縣域醫共體績效考核制度,促進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

  (四)強化公立醫院技術創新

  12.推進醫學技術創新。嚴格按照高原疾病、地方病、傳染病等疾病臨床診療方案、技術指標及標準要求實行。充分發揮江蘇對口支援幫扶機制,建立省級與縣級公立醫院技術推廣關係,推進重點學科和優勢學科的建設。加強新技術、新業務、新方法專案的申報和技術推廣,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加大中藏醫藥及適宜技術在基層的應用力度,推進基層醫療機構中藏醫藥能力建設。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醫療保障局

  13.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落實臨床總藥師和責任制整體護理制度,擴大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和影像共享範圍,推進醫聯體、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內醫療管理、醫療質量、醫療服務、合理用藥、優質護理、檢驗檢查服務的精細管理、精準醫療、精緻服務。大力推進院前醫療急救網路建設,建設完善“120”急救網路,建立縣域內快速、高效、廣覆蓋的急危重症醫療救治體系,加強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的資訊互通、工作銜接。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醫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15.強化資訊化支撐作用。加強縣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資訊系統建設,推進縣域醫共體資訊化建設。實現醫聯體、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內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公共衛生服務、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和績效評價、“兩病”閉環管理等資訊系統融合,利用“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技術和“智聯網醫院”,實現州、縣、鄉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遠端醫療全覆蓋,提升醫療服務連續性。貴德縣人民醫院實現電子病歷分級評價達到5級、智慧服務水平達到3級、智慧管理水平達到3級。

  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五)強化公立醫院體系創新

  16.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醫務、護理、藥品、院感、檢驗質量管理組織機制,嚴格落實18項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規範執行技術操作規範和診療指南,強化公立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做實病歷首頁管理、電子病歷醫學名詞、疾病診斷編碼等方面規範書寫。加強臨床路徑管理,加大處方稽核和點評力度,強化合理用藥考核,落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落實患者安全管理的各項措施,將社會辦醫統一納入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加強監管。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

  17.健全疫情救治體系。堅持平急結合,補齊重大疫情救治體系短板,建立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重點扶持貴德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設,提升縣級綜合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持續強化醫護人員醫療安全意識和院感防控能力,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

  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18.建立醫防協同機制。建立人員通、資訊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醫防協同機制,發揮醫聯體和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牽頭醫院臨床技術優勢,全力實施城鄉居民健康體檢和“兩病”醫療保障及閉環管理工作,引導臨床醫生參與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專科醫師參與家庭醫生團隊,形成全科與專科聯動、簽約醫生與團隊協同、醫防有機融合的服務工作機制。落實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責任,加強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公共衛生人員收入不低於所在醫療機構人員平均工資。

  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六)強化公立醫院文化創新

  19.改善患者就醫體驗。不斷改善醫療服務,鞏固完善預約診療制度,最佳化就診流程,合理佈局診區設施,推進日間手術、遠端醫療、多學科診療醫學模式、優質護理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逐步改善硬體設施裝置條件,滿足區域居民診療需求。提升公立醫院科學管理水平,強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建設,簡化就醫程式,打造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新模式,完善分時段預約診療、手機終端結算、先住院後結算、診間(床旁)結算、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推進院內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醫療風險分擔機制有機結合的“三調解一保險”機制建設,妥善化解醫療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責任單位:縣司法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20.打造醫院特色文化。樹立正確的辦院理念,恪守服務宗旨,建立由院黨委統領的院科兩級醫院文化管理體系,強化辦院特色,提煉醫院院訓、願景、使命,以院史館為載體,凝練院訓、院史、院徽、院歌精華,賡續“敬院愛院”文化薪火相傳。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名醫名家和先進模範事蹟,構建具有醫院自身特色的價值理念。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增強醫務人員的職業認同感與自豪感。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

  21.推進醫院廉潔文化。鞏固深化黨史的學習教育成果,健全廉潔文化建設長效機制,以“患者至上、廉潔行醫”為主題,以黨員領導幹部和醫務人員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的宣教活動為載體,以加強黨員幹部、醫務人員理想信念、職業道德觀念、廉潔自律教育為切入點,以“1+N”教育宣傳為主線,加強廉潔從醫教育,培養和錘鍊一支醫德好、醫術精、醫風正的高素質醫療隊伍,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

  22.關心關愛醫務人員。

  按照縣委、縣政府整體部署,在醫院黨委領導下,充分發揮群團組織橋樑紐帶作用,建立健全保護、關愛醫務人員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學習、工作、健康體檢和帶薪休假制度,健全完善職工大病保障、困難職工幫扶以及病患職工慰問等機制。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縣總工會

  23.營造良好執業環境。加強平安醫院建設,強化安保隊伍建設,完善安檢設施,提高醫務人員職業安全感。加強醫務人員執業暴露防護設施和裝置配置,做好執業暴露後的應急處理。始終保持打擊涉醫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依法嚴懲各類傷害醫務人員人身安全、擾亂醫療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

  責任單位:縣公安局、縣衛生健康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七)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4.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加強醫院領導班子建設,黨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支援院長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完善公立醫院黨委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將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建立健全黨委領導下的紀檢機構,配強書記和工作人員,專司紀檢監督職責,健全工作機制。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縣紀委監委派駐第二紀檢監察組

  25.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配齊配強黨建工作力量,健全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機制,建立公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絡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和人才評價體系。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質量,持續開展示範黨支部建立工作,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健全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的“雙培養”機制。完善黨員教育工作制度,建立學習型醫院,提高黨員幹部、黨員職工素質,達到學以致用。認真做好黨員發展工作,不斷最佳化黨員隊伍建設,促進黨支部“規範化、標準化”建設。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縣紀委監委派駐第二紀檢監察組

  26.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縣紀委監委派駐第二紀檢監察組

  四、組織管理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縣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納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強化政府領導責任、投入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制定具體落實措施,確保改革有力有序推進,對政策執行不力的將進行約談和重點督促指導。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完善配套政策,推動工作落實。

  (二)加強試點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單位要先行先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各單位要強化示範培育,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援,下放相應政策許可權。縣直各相關單位要加強協調聯動,及時組織開展調研指導,挖掘、總結、提煉和推廣典型經驗,推動改革試點工作早落地、見實效,逐步擴充套件到全縣範圍。

  (三)強化督導評價。縣衛生健康局負責按照《青海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試行)》科學評價工作成效。縣醫改領導小組加強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檢查和指導,建立臺賬,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督促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四)加強宣傳培訓。廣泛宣傳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政策,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風氣,為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強化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政策解讀,提高各級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的政策水平及執行能力,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2

  為加快推進全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1.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加大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力度,爭創國家醫學中心,加快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醫學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省級中醫專科診療中心、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和縣域醫療中心建設,佈局建設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好省轄市“四所醫院”和縣級“三所醫院”,指導具備條件的縣級綜合醫院、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建立三級醫院。針對省、市、縣診療需求,推進“十四五”時期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加快補齊服務短板。(省衛生健康委、財政廳、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建設高水平公立醫院網路。按照網格化佈局管理,組建由三級公立醫院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的醫院牽頭,其他若干家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為成員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統籌負責網格內居民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高質量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持續構建定位明確、分工協作的整合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支援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持續提高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供給效能,合理規範使用醫保基金,提升醫保基金精細化管理水平和使用效能,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推進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中西醫結合、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2025年,形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醫學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骨幹,高水平市級和縣級醫院為支點,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為載體的高水平公立醫院網路,在疑難疾病、重大疾病、重大疫情的醫療救治、多中心研究、大資料整合、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協同作用,帶動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省委改革辦、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醫保局、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依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設省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提高重大疫情快速反應能力和救治能力。每個省轄市、濟源示範區依託1—2所實力較強的綜合醫院建設傳染病醫院或相對獨立的傳染病區,提高傳染病檢驗檢測能力、中西醫綜合防治能力。每個縣(市)依託1所綜合實力較強的縣級醫院建設公共衛生醫學中心,提高縣級醫院傳染病快速檢測和診治水平。推進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公有產權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發熱門診(哨點診室)建設,強化基層機構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基礎作用。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支援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設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支援河南省中醫院建設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實施縣級中醫醫院傳染病防治能力建設專案,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省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強臨床專科建設。分級分類開展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省級層面以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為主線,以滿足重大疾病的臨床需求為導向,以提高醫療服務技術能力為重點,從專科規模、醫療技術、診療模式、管理方法等不同角度加強專科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兒科、麻醉、精神疾病、中醫等人民群眾就醫需求較大的核心專科能力,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市、縣級醫院要圍繞腫瘤科、心內科、胸外科、普外科、呼吸科、產科、麻醉、重症、骨外科、兒科、病理、檢驗、醫學影像、感染性疾病等基礎專科加強建設。2025年,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區域專科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顯著提升。(省衛生健康委、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加強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重點發展中醫腫瘤、中醫兒科、中醫心病、中醫腦病、中醫骨傷、中醫婦科、中醫外科、中醫治未病等中醫特色專科,提升公立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和質量。堅持“中西醫並重、中西藥並用”,加強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室與其他臨床科室業務合作,在中醫醫院推廣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省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大力推進醫學科技創新。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應用。積極建立國家科研平臺,加強佈局建設河南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研創新平臺,高標準建設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傳承創新平臺。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切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以省部共建專案為抓手,以臨床應用為導向,開展多學科交叉、多領域融合臨床研究。(省衛生健康委、教育廳、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最佳化醫療服務模式。積極吸納先進的診療理念,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建立專病聯合診治的有效模式,研究推廣MDT(多學科診療)、快速康復、中西醫結合等新診療模式,全力推動專科醫療服務能力的高質量發展。大力推行日間手術,提高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的比例。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強化基礎護理,開展延續護理服務。開設合理用藥諮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加強胸痛、卒中、危重孕產婦、新生兒和兒童、創傷等重大急性病救治中心建設。創新急診急救服務模式,有效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人員通、資訊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省醫保局、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推進全民健康資訊化建設。加快推進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升級改造,促進業務協同和資訊資源共享。建設河南省醫療健康大資料中心,完善醫療健康大資料共享機制,依託省政務資料共享交換平臺推進醫療健康大資料跨部門、跨區域共享。積極探索“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新模式,將資訊化作為醫院基本建設的優先領域,建設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資訊系統。加快智慧健康養老終端產品研發應用,建設智慧養老應用開發平臺,修訂數字化醫院等級評審標準,推動人工智慧、5G等新技術應用。規範網際網路診療服務,持續加強對藥品網路銷售行為的監測監管。(省衛生健康委、工業和資訊化廳、醫保局、大資料局、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健全運營管理體系。整合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系統和人、財、物等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援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以大資料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迴歸功能定位,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10.加強全面預算管理。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目標為依據,實行嚴格的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切實做好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核等各環節工作。建立全面預算績效考核管理制度,從數量、質量、實效、成本、效益、薪酬等方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規範公立醫院經濟執行,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考核導向,不斷提高資金使用和資源利用效率。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資訊,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省衛生健康委、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會計控制、政府採購控制、資訊公開控制等,防範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後勤“一站式”服務。(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12.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最佳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定期組織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以及院長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考核,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績效工資總量以及院長薪酬、任免、獎懲等掛鉤。(省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醫保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3.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積極探索開展公立醫院編制管理改革試點,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逐步推行公立醫院員額製備案管理,入額人員在崗位聘用、收入分配、職稱評聘、管理使用、人員流動等方面與在編人員同等對待。崗位設定合理、醫療水平高、技術能力強、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評審意願的三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醫院)可試點開展高階職稱自主評審。落實崗位管理制度,公立醫院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定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省委編辦、省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制定我省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全面推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強化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和公立醫院投入政策。拓寬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經費渠道。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允許醫院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專案,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5.加強醫學人才培養和使用。強化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持續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加強全科醫生(含中醫)等緊缺人才培養,推進轉崗培訓合格人員在醫師執業證書執業範圍中加註“全科醫學專業”。加強老年、兒科、重症、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提升護理服務水平。落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提升師承教育水平;開展非中醫類別醫師學習中醫培訓,培養中西醫結合人才。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合理設定評價標準,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省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對接國家醫療服務專案規範,有序修訂現行醫療服務價格專案。完善新增醫療服務價格專案管理辦法,加快稽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專案。建立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提高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探索建立新增醫療服務專案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談判准入制度。(省醫保局、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縣域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完善基層醫療機構醫保支援政策,引導常見病、慢性病、恢復期和康復期患者到基層就診。指導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落實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鼓勵各地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省醫保局、財政廳、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8.改善群眾服務體驗。持續改善醫療服務,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實施提升醫療服務十大舉措,推動同級別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促進各項便民惠民措施落地見效。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便利的醫療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醫保局、大資料局,解放軍鄭州聯勤保障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9.加強醫院文化建設。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醫院院訓、願景、使命,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引導醫務人員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唱響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主旋律,以充滿人文關懷的醫療服務贏得患者、社會的信任和尊重,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省委宣傳部、省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0.關心關愛醫務人員。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減輕工作負荷,落實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注重醫務人員職業素養和人文關懷教育,增強責任感、自豪感、認同感。加強醫院安全防範,強化安保隊伍建設,完善必要安檢設施。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省衛生健康委、公安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集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並按照分工抓好組織實施,支援院長依法依規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負責組織黨委重要活動,協調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工作。院長在醫院黨委領導下,全面負責醫院醫療、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立醫院章程,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教育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2.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幹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認真把握用人標準,重視培養和使用青年人才,規範人才引進工作、完善政策待遇、加強服務保障,發揮高層次人才在我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絡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為人才發揮作用創造良好條件。(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教育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深入開展“河南省公立醫院示範建立”工作,推動全省公立醫院黨建質量全面創優全面提升。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實現組織設定規範化、隊伍建設科學化、制度落實長效化、場所建設標準化、經費保障穩定化。黨支部要突出政治功能,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參與內設機構業務發展、人才引進、薪酬分配、職稱晉升等重大問題的決策。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嚴格執行發展黨員“雙推雙評三全程”辦法,注重發展醫療專家、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醫務人員入黨,不斷最佳化黨員隊伍結構。探索建立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醫療、教學、科研、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4.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教育、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醫院黨委要切實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黨員成員要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全面推行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制度,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黨建考核結果與公立醫院年度評價結果和績效掛鉤,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教育廳、省政府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3

  一、考核目標:

  為了激勵廣大醫護人員工作熱情,遵循以病人為中心,以醫院利益為目標的宗旨,體現分配公平,多勞多得的原則,促進醫患關係和諧發展。

  二、考核機構及職責分工:

  (一)考核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院辦、醫教部、護理部、經營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醫保辦、客戶服務部、後勤部及各臨床醫技科室主任、護士長。

  (二)職責:

  行政執行:由院長牽頭,會同副院長、院長助理、辦公室等部門科室監督考核,由辦公室組織;

  醫療質量:主要由業務院長會同醫教部、護理部、經營部監督考核,由醫教部組織;

  財務指標:由業務院長會同經營部、醫教部、護理部、財務部、醫保辦監督考核,由財務部組織;

  科室管理:主要由業務院長、醫教部、護理部、人力資源部、經營部監督考核,由護理部組織;

  客戶關係:主要由經營部、醫教部、護理部、人力資源部、客戶服務部監督考核,由經營部組織。

  學習培養:主要由人力資源部、醫教部、經營部、護理部等部門科室監督考核,由醫教部組織。

  三、考核依據:

  國家政府相關法規;醫院各項管理制度(《深圳恆生醫院規章制度彙編XX》)和會議精神;各部門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各部門責任目標和經營任務指標等。

  四、業績指標考核與獎勵:

  以醫院下達的任務為標準,按照節餘和虧損給予獎勵與處罰。

  (一)臨床科室:

  工作數量(即住院部醫師每人每月完成出院人數或總床日數,門診醫師完成的日診人次數、收入院人數),門診和住院業務收入等內容。XX年業務收入總體目標2900萬元,分解到各臨床科室年度和季度目標,並按之實行考核和獎懲:

  按醫院給各臨床科室制定的業務目標超額完成後,超額完成的收入給與經濟獎勵:季度目標超額收入按3%獎勵給科室,年度目標超額收入按5%(超額比例<5%)、6%(5%<=超額比例=10%)獎勵給科室。急診科不適用第一條,

  1、以門診量和收入院人次為目標,全年年門診量目標23200人次,全年收住院目標880人次,保持門住比超過3.8%。超出門診量季度獎按4.5元/人次獎勵,年度獎按7.5元/人次獎勵,超出收住院人次季度獎按110元/人次,年終獎按185元/人次獎勵。門住比如果不達標季度按差額每人次110元扣罰,年度按每人次185元扣罰,扣罰獎勵金額到零為止。

  2、科室獎勵分配原則:

  a、單人科室全額獎勵給個人,出勤不滿按出勤比例發放;

  b、大科室:科主任30%,護士長10%,其他60%由科主任和護士長根據考勤和工作表現來分配給科室員工,如果科主任和護士長出勤不滿獎勵週期,按實際出勤發放部分獎金,其餘轉入科室員工分配。員工分配最好按個人係數,個人係數即是按個人職稱職務而確定的分配基數。

  3、各科室年度目標:婦產科878萬元,外科475萬元,內科290萬元,兒科160萬元,康復科145萬元,五官科150萬元,皮膚科40萬元,口腔科35萬元,肝病科30萬元,體檢中心200萬元,泌尿男性科400萬元,急診科門診量23200人次,收住院880人次。

  4、各科室季度目標:

  說明:

  a)門診收入以門診收費室實收金額計算;

  b)住院收入以住院收費室當月結算的住院病人費用計算,病人雖已出院但當月25日未結算的費用不計入當月收入;

  c)結算單以當月25日前到帳的金額計算。

  (二)醫技、行政後勤、職能部門的績效工資分配係數為臨床科室人均分配額的0.8。此類部門人員績效工資=臨床科室人均分配額0.8*個人係數+質量考核結果。

  五、質量指標考核:

  質量考核總配分100分。當績效考核結果100分時,績效工資=財務指標*個人係數;當績效考核結果大於或小於100分時,則會影響績效工資分配,則績效工資=財務指標*個人係數+質量考核結果。

  《深圳恆生醫院規章制度彙編XX》和本方案的獎懲相同,即1分=10元(或對應業績所得100%,每扣1分即扣罰1%);而《深圳恆生醫院規章制度彙編XX》僅有獎罰款的條款除了實際獎罰款外,在績效考核裡不再獎罰分數。

  當考核扣分超過該項配分額的,扣至當項配分額全完為止,不再涉及其他項。

  (一)行政執行:配分:100分

  1、堅決服從上級指示,服從領導安排,忠於職守。配分25分,否則扣25分;

  2、遵守醫院各項制度,遵循各項管理流程。配分25分,否則扣25分;

  3、遵守行政紀律,按時上傳下達,令行禁止。配分25分,否則扣25分;

  4、及時圓滿完成各項任務指標及臨時任務。配分25分,否則扣25分。

  5、對於執行中的先進部門科室或個人,另外給與獎勵。

  (二)醫療質量:基本配分:100分

  按醫院現有的醫療質量考核方案(細分科室)執行!

  在醫療質量方面出現嚴重問題的,將根據客觀事實和情節,除扣分外還可追究其它責任。

  (三)科室管理:配分:100分

  (1)工作計劃:每月每週有計劃,有任務分解,有評議有總結。如無書面記錄者每次扣10分;

  (2)登記制度:清晰可查,可追溯,儲存完好。否則每次扣10分;

  (3)會議活動:遵守晨會、週會等各種會議制度,並有記錄可查。否則每次扣20分;

  (4)安全管理:科室及樓道的消防等應急裝置設施完好,並能熟練操作。否則每次扣10分。

  (5)團結合作:科室內外關係融洽,協作良好,團隊意識強。否則扣20分。

  (6)衛生秩序:整齊清潔,規範有序。否則扣10分

  (7)勞動紀律:遵守上班時間,遵守請假制度,遵守工作流程,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否則按相關制度處理,並每次加扣20分。

  (四)客戶關係:基本配分:100分

  客戶關係一是指醫療臨床醫技科室對病人服務全過程的質量,二是指行政後勤管理部門對醫療一線科室的支援與服務全過程的質量,也包括醫院部門科室之間以及醫院與外界的各種關係的融洽程度及狀態。

  (1)儀表儀態:儀表端莊、服飾整潔,上班必須穿工作服並佩帶工牌。否則每次扣10分。

  (2)服務態度:說話和藹、舉止文明,待人熱情大方,努力為客戶著想,儘量使客戶滿意。否則扣10分。

  (3)服務技能:有良好的專業技能,能順利地解決客戶的需求。否則扣10分。

  (4)服務及時:對上級、客戶的需求凡是當時能解決的必須當時解決,不能當時解決的必須及時地解釋清楚。對於有時間限制(約定)的,必須在限制(約定)的時間內完成。對於上級、客戶沒有明確時間概念的,可以在三個工作日內完成;比較複雜的事情可延至七個工作日完成,特別複雜的必須在15個工作日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時完成的,要跟上級、客戶說明。否則每次扣30分,情況嚴重的另外追究責任。

  (5)對於得到病人的感謝信、錦旗或其他形式表彰的,按規定另外給予獎勵。

  (6)客戶滿意度調查合格率必須在85%以上。不足85%者每下降百分點按照績效百分點相應扣除。若是接受病人紅包禮請或者遭到病人、外界、內部投訴甚至醫患糾紛的,將根據客觀事實和情節,除扣分外還將追究其它責任。

  六、考核方法與結果

  1、績效工資=業績指標提成*個人係數+質量考核獎懲結果

  2、如果醫療質量和客戶關係專案中出現嚴重問題的,可以一票否決,即扣除全部績效工資,並追究其他責任。

  3、本考核方案一般針對科室,科室再行二級考核分配。各科室可在一定的原則下制定更細緻的考核細則,但需要透過醫院批准備案。

  4、考核的形式主要是上級對下級、主管部門科室對從屬部門科室。

  5、採取日常考核和季(月)集中考核相結合的形式,獎懲及時兌現。季考核中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另外給予獎勵/

  6、年終考核則是在季考核的基礎上全面綜合,年終考核中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另外給予獎勵。

  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4

  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的要求,加快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提高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快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更加註重早期預防和醫防協同,更加註重優質擴容和深度下沉,更加註重質量提升和均衡佈局,更加註重中西醫並重和優勢互補,集中力量解決一批全國性、跨區域的大事、急事和難事,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分級負責。圍繞“十四五”時期健康中國建設總體目標,加強全國醫療衛生資源的'統籌配置,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中央重點保障公共衛生、全國性跨區域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需求。地方統籌加強其他衛生專案建設。

  ——關口前移醫防協同。立足更精準更有效的防,優先保障公共衛生投入,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提高早期監測預警、快速檢測、應急處置和綜合救治能力。堅持急慢並重,聚焦影響人民健康的主要問題,補齊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短板弱項。

  ——提高質量促進均衡。堅持政府主導,加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提高標準、適度超前,加大向國家重大戰略區域、中心城市和脫貧地區傾斜力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

  ——改革創新揭榜掛帥。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與重大戰略、重大改革協同,創新配套措施,確保發揮投資效益。以揭榜掛帥方式推動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專案建設,集中力量開展醫學關鍵技術攻關,引領服務體系模式轉變。

  ——中西並重特色發展。堅持中西醫建設任務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認真總結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經驗做法,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更好發揮中醫藥特色和比較優勢,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三)建設目標

  到202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基本建成體系完整、佈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執行高效、富有韌性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水平顯著提升,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基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

  二、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援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和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推動地方加強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能力、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健全以疾控機構和各類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為骨幹、綜合性醫療機構為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防治結合的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一)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

  1.建設目標

  加快推進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達標建設,與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互聯互通,滿足新形勢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和重大疾病防控需要。國家和重點區域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具備新發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一錘定音”檢測能力和重特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省級疾控機構原則上要有達到生物安全三級水平的實驗室,具備省域內常見多發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一錘定音”檢測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地市級疾控機構有達到生物安全二級水平的實驗室,具備轄區常見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和國家衛生標準實施所需的檢驗檢測能力。縣級疾控機構達到相關建設標準。

  2.建設任務

  一是加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升級改造國家菌毒種保藏中心和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二是依託高水平省級疾控中心建設若干國家區域公共衛生中心,加強業務用房、病原微生物資源保藏平臺、重大疫情確證實驗室、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劇毒化學品和易製毒易制爆化學品庫及其檢測實驗室、人才培訓基地等建設,配備移動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建設針對已消除或即將消除疾病的國家級防控技術儲備中心。三是按照填平補齊原則,補齊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裝置配置缺口。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最佳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統籌各類資金渠道,切實加強本地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要落實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任務,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專業技術人員佔比,健全公共衛生(含衛生監督)及衛生工程人員培養、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創新醫防協同,實現人員通、資訊通、資源通。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創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城鄉社群聯動工作機制。

  (二)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建設

  1.建設目標

  針對呼吸系統等重大傳染病,在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等重點地區,依託高水平綜合性醫療機構,佈局建設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具備聚集性疫情暴發時大規模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能力,能夠按照國家要求第一時間馳援其他疫情嚴重地區,承擔本區域內重大疫情救治培訓任務,託管或指導當地傳染病醫院提高綜合救治能力,把我國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2.建設任務

  遴選呼吸、感染等專科能力突出,“醫、教、研、防”水平領先的綜合性醫療機構,按照平急結合原則,進一步改造提升傳染病防控救治設施,建設足量的負壓病房、可轉換重症監護病區、可轉換院(病)區,加強傳染病解剖室、臨床教學用房、應急物資儲備空間等設施建設,配備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ECMO)、移動CT、傳染病隔離轉移裝置等醫學裝置,有條件的可以配備移動生物安全三級水平實驗室、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加強中西醫協作能力建設。

  3.配套措施

  相關地方要將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作為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在專案選址、建設投入、裝置准入、科研平臺、人才隊伍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援。要積極引導醫療機構、疾控機構、傳染病專科醫院、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加強合作,探索創新醫教研防協同機制。要統籌加強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和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設,提高基層傳染病防治能力。

  (三)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

  1.建設目標

  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等重大突發事件,依託有較好工作基礎的醫療機構進行升級改造,在全國範圍內以省為單位開展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培訓、演練、教育、科研等綜合功能,具備大批次傷員立體化轉運、集中救治、救援物資保障、資訊指揮聯通等能力,全面提高我國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水平。

  2.建設任務

  強化創傷病房、重症監護病房、創傷復甦單元等設施建設,以及接受傷員通道、二次檢傷分類區等院內場所改造提升。針對海(水)上、陸地、航空、雪域等場景需求,加強救援物資儲備配送能力和專業設施裝置建設,結合實際配置資訊聯通和指揮裝置、移動手術室、移動CT、直升機停機坪等。加強人員培訓、模擬演練、科技研發、資訊管理等平臺建設。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的建設投入、執行維護和現場處置經費等保障。要成立基地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制定並組織實施基地設施裝置管理方案、人員隊伍建設和管理方案、人員培訓和演練方案、基地建設考核方案、不同災難場景應急應對預案等規章制度,服從國家統一調配安排。要同步加強緊急醫學救援和急救體系建設,最佳化院前急救網路佈局,提高採供血能力。

  三、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援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省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支援脫貧地區、三區三州、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縣級醫院提標擴能,加快數字健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健康醫療大資料體系建設,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輻射覆蓋範圍,進一步縮小區域、城鄉差距,更好滿足群眾就近享有高水平醫療服務需求。將中醫醫院統籌納入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建設專案。地方政府要切實履行公立醫療機構建設主體責任,加快未能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援範圍的市、縣級醫院建設,全面推進社群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力爭實現每個地市都有三甲醫院,服務人口超過100萬的縣有達到城市三級醫院硬體設施和服務能力的縣級醫院。

  (一)國家醫學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

  按照“揭榜掛帥、擇優選拔”的工作思路,依託醫學水平突出、影響力強、積極性高的醫院,圍繞關係人民健康的全域性性、長期性問題,建設若干國家醫學中心,形成一批醫學研究高峰、成果轉化高地、人才培養基地、資料彙集平臺,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臨床科研成果轉化,加快解決一批藥品、醫療裝置、疫苗、醫學資料等領域“卡脖子”問題。

  2.建設任務

  提升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醫學科研平臺設施和裝備水平。建設高水準、國際化、開放性的藥物、醫療器械裝備、疫苗等臨床科研轉化平臺和創新技術孵化基地。強化教學培訓應用,打造國際一流的骨幹人才培養基地。改善臨床診療基礎設施條件,適當超前配置大型醫用裝置。深度運用5G、人工智慧等技術,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智慧醫院,建設重大疾病資料中心。推進跨地區、跨機構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互認共享、術語規範以及資料的整合管理,建設主要疾病資料庫和大資料分析系統。

  3.配套措施

  最佳化國家醫學中心科技成果創新和轉移轉化環境,鼓勵國家醫學中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加強合作,共同開展臨床研究開發、成果運用推廣等。放寬國家醫學中心創新應用政策,鼓勵治療危急重症新藥優先在國家醫學中心開展臨床試驗。支援國家醫學中心在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人事薪酬制度、利益分配、新藥(醫療器械)研發上市等方面先行先試。

  (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

  在執行好《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我國重大疾病發病率和地區、人群分佈等情況,進一步擴大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地區、輸出醫院和專科範圍,同步將承擔輸出任務的高水平醫院納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到2023年覆蓋所有省份,完成全國範圍的規劃佈局,到2025年基本完成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群眾危急重症、疑難病症基本在省域內得到解決。

  2.建設任務

  在優質醫療資源薄弱地區,堅持“按重點病種選醫院、按需求選地區,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思路,透過建設高水平醫院分中心、分支機構、“一院多區”等方式,定向放大國家頂級優質醫療資源。對納入設定規劃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重點加強業務用房建設、醫學裝備購置、資訊化和科研平臺建設,建立遠端醫療和教育平臺,加快診療裝備智慧化改造升級,使其具備作為輸出醫院所要求的技術水平、人才儲備、臨床教學和科研能力,發揮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頭雁”作用。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切實履行建設主體責任,落實土地、規劃等建設條件並減免相關費用,確保建設資金不留缺口、不增加新的債務風險。要統籌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推進管理體制改革,支援其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合理核定崗位數量,落實“兩個允許”要求,探索建立多渠道經費保障和薪酬激勵機制。完善醫院補償機制,加大對重點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投入力度,合理制定和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鼓勵創新藥物和技術使用,支援開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鼓勵引入商業健康保險,開發針對特需醫療、創新療法、先進檢查檢驗服務等的保險產品。

  (三)省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建設

  1.建設目標

  以省為單位統籌規劃,聚焦重點病種和專科,按照“省市共建、網格佈局、均衡配置”的工作思路,透過引導省會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區醫院向資源薄弱地區疏解、加強地市現有醫院建設等方式,推動省域內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向群眾身邊延伸,遴選建設120個左右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形成省域內具有較強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優質醫療服務、醫學科研和人才培養高地,重點疾病診療水平與省會城市明顯縮小。

  加強脫貧地區、三區三州、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縣級醫院建設,引入省級優質醫療資源,提高傳染病、兒童等綜合醫療服務能力。

  2.建設任務

  支援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開展必要的業務用房改擴建,改善診療環境和服務設施條件,增加預防保健、科研、全科醫生培養培訓等裝置設施,使其與承擔的醫療、教學、科研、公共衛生等任務相匹配,合理提高建設標準,為必要時擴大突發事件應對和綜合救治能力預留空間和條件。提升大型裝置配備水平,加強智慧醫院建設,保障遠端醫療需要,最佳化服務流程,改善就醫體驗。支援脫貧地區、三區三州、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縣級醫院提標擴能,改善發熱門診、急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等業務用房條件,完善醫療、資訊化、醫用車輛等裝置配置和停車、醫療廢棄物和汙水處理等後勤保障設施,提升醫院診療環境。加強胸痛、卒中、創傷、呼吸等專病中心和腫瘤綜合治療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設。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切實落實對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投入責任,全面提高基層公共衛生、全科、中醫等能力。要統籌考慮當地中醫藥發展基礎和建設條件,因地制宜開展建設,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加強縣域醫共體建設,鼓勵依託縣級醫院建設開放共享的影像、心電、病理診斷、醫學檢驗等中心,加強遠端醫療和資訊化裝置配備,與高水平省市級醫院對接,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通。要依託縣級醫院建設縣級急救中心,依託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建立完善縣域120急救網路。加強各級血站建設,提升血液應急聯動保障能力。統籌加強地市級醫院建設,佈局建設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加強職業病診治康復能力建設。對於地方投資責任落實不到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不力的省份,中央預算內投資原則上不支援省市級相關專案建設。

  四、重點人群健康服務補短板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援改善婦女兒童健康服務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出生缺陷防治、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能力,增加康復、護理資源。地方政府要聚焦重點人群健康需求,加快完善婦幼健康、職業健康、老年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補齊健康教育、康復醫療、老年長期照護和安寧療護等領域短板,加快完善支援政策包並加快建設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全面提高全方位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能力。

  (一)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

  1.建設目標

  圍繞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適應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質量需要,增加婦產、兒科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改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加強孕前孕產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產科住院環境,增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能力,緩解兒童常見病看病難、重大疾病和傳染病診治資源不足等問題。

  2.建設任務

  每省份支援1個省級婦產專案建設(可為省級婦幼保健機構、省級婦產專科醫院或省級綜合性醫院婦產中心),每省份支援1個兒科專案建設(可為省級婦幼保健機構、省級兒童醫院或省級綜合性醫院兒科病區),支援分娩量較大、人口較多的地市級婦幼保健機構專案建設。婦產科專案重點強化產前篩查診斷和出生缺陷防治、危重孕產婦、兒童和新生兒救治能力,全面改善病(產)房、新生兒室等診療環境和設施裝置條件,升級改造停車場等院內保障設施,提升婦幼健康服務品質。兒科專案重點加強呼吸、神經、血液、腫瘤等重大疾病救治設施建設,配置相關緊缺醫療裝置,適當增加兒科病床數量,設定一定量的兒科隔離病房,滿足傳染病救治需要。

  3.配套措施

  各地要統籌其他資金渠道,加大對縣級婦產科、兒科建設支援力度,實現省、市、縣均有1個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切實提高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以及產前篩查和診斷能力。指導省級機構透過牽頭組建醫療集團、對口支援等方式,促進優質婦產科、兒科資源向基層下沉。開通婦產科、兒科急危重症綠色通道,實現院前急救、院內急診、重症監護無縫有效銜接。加大婦產科、兒科醫務人員培養培訓力度,積極探索改革完善婦產、兒科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和執行補償機制,體現婦產科、兒科醫護人員勞務價值,調動積極性。落實母嬰安全五項制度,加強質量控制,提高均質化水平。

  (二)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支援每省建好1所省級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精神病區,重點改善老年和兒童精神疾病、睡眠障礙、抑鬱焦慮、精神疾病康復等相關設施條件,最佳化患者診療就醫流程。

  各地要加快完善省、市、縣各級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體系,爭取實現省會城市、常住人口較多的地級市和縣都有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精神專科,常住人口超過30萬的縣至少有1所設定有病房的縣級公立醫院精神科,常住人口30萬以下的縣至少有1所設定精神心理門診的縣級公立醫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都具備精神(心理)衛生服務能力。

  (三)康復醫療“城醫聯動”專案建設

  以地級市為單位,實施“城醫聯動”專案,透過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地方、社會力量投入,支援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盤活資源,將部分有一定規模、床位利用率不高的二級醫院轉型改建為康復醫療機構和護理院、護理中心,同步完善土地、財稅、價格、醫保支付、人才等政策工具包,重點為急性期後的神經、創傷等大病患者,老年等失能失智人群,臨終關懷患者提供普惠性醫療康復和醫療護理服務,為建立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康復、護理體系探索有效路徑。

  五、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援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和名醫堂建設,積極謀劃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建設,發揮中醫藥整體醫學優勢,推動建成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於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一)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

  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重點提升中醫藥基礎研究、優勢病種診療、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醫藥裝備和中藥新藥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力,打造“醫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中醫藥傳承創新高地。

  2.建設任務

  依託省級及以上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科研院所,揭榜掛帥、擇優選拔。加強中醫藥研究型門診和病房、基礎醫學研究中心、生物資訊資源庫、循證研究中心、古籍挖掘應用資訊庫、中藥特色製劑研發與中藥研究中心、產業創新協作平臺、人才培養基地等業務用房建設,加強研究和資訊化裝置等配備,達到行業先進水平,攻克一批優勢病種防治關鍵技術,轉化一批中藥新藥和中醫藥特色裝備,形成一批高級別專家共識、診療方案以及標準指南。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大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用地、建設投入及執行經費、裝置准入、人員隊伍等方面保障力度,在執行管理、崗位編制、人才聘用、經費使用、薪酬及績效分配、職稱晉升等方面建立新機制,允許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對科研崗位人員有獨立的職稱評審權。在省級科研專案中加大對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支援力度。

  (二)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

  1.建設目標

  根據“平急結合、高效準備,專兼結合、合理佈局,協調聯動、快速反應”的原則,建設35個左右、覆蓋所有省份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提高中醫藥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的第一時間快速反應參與救治能力和危急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能力,帶動提升區域內中醫疫病防治能力。

  2.建設任務

  加強具有中醫特色的肺病科、急診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及疫病防治隊伍能力建設,搭建中醫藥疫病防治科研支援平臺。建設可轉換傳染病區、可轉換ICU、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實驗室、醫療廢棄物處置設施等,配備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ECMO)、移動CT、心肺復甦等重症急救搶救裝置,做好必要的負壓救護車、移動中藥房等移動裝置配置,做好醫用防護物資和藥品儲備。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大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用地、建設投入及執行經費、裝置准入、物資儲備、人才隊伍、科研平臺等方面保障力度,在執行管理、隊伍演練、經費使用等方面建立新機制。要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基地在派出專家、技術方案制定等方面的作用,確保第一時間參與傳染病防治和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工作,深度介入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

  (三)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

  1.建設目標

  建設50個左右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大力推廣“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強化臨床科室中醫能力建設,建立科室間、院間和醫聯體內部中西醫協作機制,打造中西醫結合團隊,推動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系,成為全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人才隊伍培養和醫療模式推廣的中心,在區域內乃至全國發揮中西醫協同發展“旗艦”引領作用。

  2.建設任務

  依託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傳染病醫院、婦幼保健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遴選建設,改善業務用房,最佳化功能佈局,加強中醫病房、中藥房、中藥製劑室、中醫綜合治療區、中醫康復治療區、中醫經驗傳承工作室、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中心等建設,強化中醫特色診療裝置配置。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在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人事薪酬、中藥製劑和中醫技術應用等方面制定相關鼓勵政策,支援組建區域中西醫協同醫聯體,將中西醫協同醫療實踐和效果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績效考核工作。要把建立中西醫協同機制和多學科診療體系納入醫院章程,將中西醫聯合查房、會診納入醫院管理制度,在各主要臨床科室配備中醫醫師,打造中西醫協同團隊。

  (四)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

  1.建設目標

  遴選130個左右中醫特色突出、臨床療效顯著、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地市級重點中醫醫院,圍繞心腦血管、腫瘤、骨傷、婦科、兒科、康復等優勢病種,打造名科、名醫、名藥,做優做強一批中醫優勢專科,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和骨幹人才,推動一批中藥製劑開發應用,加快省域內優質中醫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

  2.建設任務

  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改善業務用房條件,最佳化功能佈局,強化設施裝置配置,加強中醫綜合治療區(室)、治未病和康復服務區建設,提供融預防、治療、康復於一體、全鏈條的中醫藥服務,提升中醫診療能力和臨床療效。建設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和臨床示教、模擬實訓等用房,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加快中醫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幹培養。改善中藥房基礎條件,加強中藥製劑室和區域中藥製劑中心建設,推廣醫療機構中藥製劑應用。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大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基本建設、裝置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保障力度。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帶動作用和地方政府引導作用,落實中醫藥服務價格、醫保支付傾斜等政策,鼓勵在人才、中藥製劑和中醫技術應用等方面制定更加靈活的政策。支援開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提高中醫特色醫療資源可及性和整體效率。

  (五)名醫堂工程

  以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優勢中醫機構和團隊為依託,創新政策措施,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分層級規劃佈局建設一批名醫堂,推動名醫團隊入駐,服務廣大基層群眾。打造可推廣、可複製、可持續的示範性名醫堂運營模式,按照品牌化、優質化、規範化、標準化的建設要求,統一服務標準,規範技術操作,保證藥品質量。建立健全名醫堂資訊系統,加強互聯互通。推動實現人民群眾“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看上好中醫”。

  六、資金安排

  (一)資金來源

  建設所需資金,由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渠道籌措安排。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支援各地加強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各地要進一步健全政策措施,積極調整自身財政支出和投資結構,確保建設資金足額到位。

  (二)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標準

  中央預算內投資綜合考慮事權劃分原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情況,對地方專案實行差別化補助政策,原則上按照東、中、西部地區分別不超過總投資的30%、60%和80%的比例進行補助,享受特殊區域發展政策地區按照具體政策要求執行。中央本級專案按照有關標準執行。對部分投資需求較大的專案實行中央補助投資最高限額控制,額度如下:

  1.省、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單個專案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2億元、5000萬元和1000萬元。承擔區域公共衛生中心的省級疾控中心,單個專案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3億元。

  2.國家醫學中心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額度按照單個專案批覆情況確定。區域醫療中心、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5億元、3億元、3億元。其中,區域醫療中心專案中央預算內投資分發展起步和能力提升2個階段進行安排。

  3.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專案、縣級醫院提標擴能專案單個專案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2億元和5000萬元。

  4.省級婦產科、兒科建設專案單個專案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2億元,地市級婦幼保健機構不超過5000萬元。

  5.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中的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單個專案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1.5億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單個專案不超過1億元。名醫堂工程另行制定工作方案明確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標準。

  七、保障措施

  (一)落實主體責任

  對於地方專案,中央預算內投資屬於補助性質,各地對相關專案建設負主體責任,負責開展專案前期工作,保障專案建設用地,減免相關建設配套費用,籌集專案建設資金等,合理申報投資計劃,組織專案實施。要切實履行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投入和保障主體責任,多渠道落實建設資金,全額承擔建設投入,實行“交鑰匙”工程,堅決杜絕負債建設,減輕醫療衛生機構經濟運營壓力。

  (二)強化組織實施

  各地要加強對區域衛生健康服務需求、投資建設現狀與基礎條件、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等的系統摸底與分析研判,做好本地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新型城鎮化、衛生健康改革與發展、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等規劃和政策的銜接,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確定建設專案和建設標準。

  (三)嚴格專案管理

  各地要切實履行基本建設程式,落實專案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把好規劃設計、招標採購、工程施工、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質量關。嚴格執行相關建築技術規範,充分考慮節地、節能、節水、環保,堅持規模適宜、功能適用、裝備適度、執行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要加強資金使用管理,保障中央資金專款專用,杜絕擠佔、挪用和截留現象發生。省級發展改革、衛生健康和中醫藥等管理部門按照本實施方案明確的相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建立專案儲備庫,並根據專案前期工作進展、工程建設進度、工期等情況,及時將專案儲備庫中符合條件的專案納入投資專案線上審批監管平臺(重大建設專案庫模組)和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實行動態管理。未列入專案儲備庫和三年滾動投資計劃的專案不得申請年度中央預算內投資。

  (四)加強全過程監管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建立健全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採取專項檢查、線上監管、定期監測評估等多種方式,開展事前規範稽核、事中強化監督、事後嚴格考核的全過程監管,並將監督檢查和年度評估結果作為後續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的重要參考。省級發展改革、衛生健康和中醫藥等管理部門按照分工履行監管職責,定期組織對方案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督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已完工專案,要督促專案單位及時委託第三方按照相關建設標準和規範進行驗收,並定期彙總上報完工專案驗收情況。

  (五)開展方案評估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組織成立專家組,制定評估方案,適時對實施方案內容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最佳化提升。充分發揮第三方評估作用,增強評估分析的客觀性、準確性和科學性。

  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5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區黨委、政府關於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重大部署,根據《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杭州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城市範例的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中共杭州市臨安區委杭州市臨安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臨安區爭當區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排頭兵行動計劃(2021—2025)>的通知》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共建共享、改革創新、數字賦能、醫防融合、問題導向,著力破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持續縮小地區、城鄉和群體之間的健康保障供給差距,全面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基本醫療服務智慧化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多層次健康服務需求,高質量建設“擇臨健康”“共同健康”“健康臨安”,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目標

  聚焦“病有良醫、老有康養、幼有優育”的目標,確立“人人享有優質、均等、普惠的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衛生健康服務”的定位,到2025年,基本建成“健康臨安”,全面打響“擇臨健康”“共同健康”品牌,打造國家級、省級健康促進區(縣);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健康臨安”,全面建立具有城鄉一體、醫防融合、中西並重、優質高效等具有高質量發展內涵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全生命週期醫療健康服務,率先實現衛生健康現代化,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強有力的健康支撐。

  具體指標(到2025年):

  發展指標方面:實現人均預期壽命83.88歲,孕產婦零死亡,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千人床位數5.5張,千人醫師數4.3人,千人護士數4.4人,健康浙江發展指數85。

  均衡指標方面:進一步縮小我區在全市健康發展中的差異係數,縣級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佔比達28.5%,縣級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床位佔比64%,本科以上醫療衛生人員佔比與全省平均之比逐步提升,基層就診率≥65%,中醫藥發展指數穩步提升。

  共享指標方面:居民健康素養水平≥45%,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穩步提升,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80%,每千人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4.6個,重大慢病過早死亡率≤8.5%,嚴重致殘致畸出生缺陷發生率9.5‰,總體癌症五年生存率達50%以上。

  可持續指標方面:衛生總費用佔GDP比例穩步提升,政府衛生支出比例穩步提升,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例≤26%。

  三、主要任務

  (一)著力構建大健康工作格局

  工作目標:以“健康臨安”建設為龍頭,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健康統籌聯動管理機制,推動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工作,大健康治理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健康鎮覆蓋率達100%,人群主要健康指標居全國前列,全市居民健康素養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形成大健康工作格局。

  突破性抓手:

  1.大力推進健康浙江健康杭州行動。抓好《臨安區推進健康浙江健康杭州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落實,持續推進改善健康環境、最佳化健康服務、構建健康社會、營造健康文化、培育健康人群、發展健康產業六大建設任務。實施全民健康素養提升行動。加強健康細胞培育,全面開展健康促進區(縣)建立工作。最佳化健康臨安考核體系,加大對健康浙江健康杭州考核指標及推進健康浙江健康杭州行動的考核力度,推動部門職責落實,進一步完善大健康體制機制。責任牽頭科室:健康建設科。

  2.紮實推進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省級試點工作。遵循大健康理念,不斷強化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意識,按照《杭州市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完善《杭州市臨安區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機制》。確定司法、發改、衛健等10個部門作為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部門,積極探索完善與杭州師範大學合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專家諮詢評審委員會評審制度。將相關重大政策出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經濟社會發展政策、重大工程專案列入健康影響評價,透過3年的試點實踐,形成具備臨安特色的縣(區)級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的地方標準。責任牽頭科室:健康建設科。

  3.著力推進健康浙江“智慧健康管理行動”示範試點。建設“健康臨安應用行”服務平臺,透過建立個人健康打卡積分激勵,健康家庭、健康單位全過程管理體系,實現健康建立數字化管理,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落實。建立區域動態疾病譜,透過區域全民健康平臺,對區域內發病率和健康問題進行梳理分析,並根據各類疾病發病、分佈等對居民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干預和預防性檢查,促進醫療資源的精準配置、醫學學科的科學佈局。聚焦基層衛生和疫情防控,建立健全持續迭代升級和常態化執行管理機制,切實形成集“行政管理、健康管理、智慧醫療”於一體的衛生智治體系,積極建立省級智慧健康管理試點示範區。責任牽頭科室:健康建設科、資訊中心、疾控科。

  4.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以打造亞運健康城市為契機,不斷豐富愛國衛生內涵和外延,創新群眾動員機制,深入開展城鄉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大力開展禁菸控煙行動,依法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健全病媒生物監測網路,建立完善監測質量控制體系。組織開展全域季節性“四害”防制行動。鞏固國家衛生城市(鎮、村)成果,國衛鎮覆蓋率持續達100%。責任牽頭科室:愛衛科。

  (二)著力建設高效的公共衛生體系

  工作目標: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應急醫療救治和醫療保障救助的“三位一體”公共衛生網路,構建“平戰結合”的公共衛生體系。所有建制鄉鎮衛生院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規範化傳染病監測哨點,急救站點標準化率達到100%,全力打造公共衛生安全示範區。

  突破性抓手:

  1.提升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預警、服務能力。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和專班化處置體系,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推進公共衛生數字化建設,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的多點觸發監測預警網路。強化醫防高效協同,貫通監測預警、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全鏈條、全環節。完善以疾控機構為主體,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的疾控網路。統籌醫療、疾控、第三方機構檢測資源,構建質控統一、資源聯動、資訊共享的實驗室檢測網路。推進疾控機構標準化建設,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服務能力。責任牽頭科室:疾控科。

  2.提升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能力。強化應急狀態下動員響應、區域聯動、人員調集能力,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推動疾控、衛健執法、婦幼、精防公共衛生專業團隊融入醫共體建設,提升醫共體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加大衛生應急事件處置力量,在區疾控中心5支區級衛生應急隊的基礎上,依託醫共體建設,新組建4支鎮級衛生應急隊伍,確保衛生應急隊員數達到85人,9支隊伍統一裝備、統一培訓、統一建設,做到及時、科學、高效地應對各類公共衛生事件。城區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少於11分鐘。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疾控科。

  3.健全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區第五人民醫院等級建立,加強學科建設,提升精神心理門診和住院服務能力。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重心下移,建設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平臺。加強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精神(心理)服務能力。完善心理應急干預體系,強化心理救援隊伍建設,建立“全人群、多部門、綜合化”心理應急干預機制。責任牽頭科室:基婦科。

  4.加強重大疾病綜合防治。提高重大慢性病早診早治率,強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高危物件篩查等防治工作,實施“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三高共管。為臨安區50-74週歲的本區戶籍居民提供5年一次結直腸癌篩查服務,開展70歲以上人群免費接種流感疫苗,老年人健康體檢率達到70%以上,80%的老年兩慢病患者擁有一位健康管家(簽約家庭醫生)、一次年度健康評估、一份健康檔案、一張健康指數畫像,以落實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免費流感疫苗接種、免費重點疾病篩查,惠享家庭醫生貼心服務、惠享縣域優質醫療服務、惠享數字化健康新服務。樹立職業健康意識,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重點人群及發生職業病、疑似職業病用人單位綜合監管措施,開展勞動者職業健康體檢,推進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做好重點職業病及危害因素監測、報告和管理。開展中小學生適齡兒童窩溝封閉專案,開展學生視力保護提升專案。2022年底前,完成適齡物件(臨安學籍、且未接種過HPV疫苗的初中在校女生)國產2價HPV疫苗免費全程接種工作;出臺臨安區在校初中女生國產2價HPV疫苗免費接種工作實施方案。開展胃腸癌聯合篩查1萬例以上。責任牽頭科室:疾控科、基婦科、醫政科。

  5.完善急救體系和衛生應急管理保障機制。完善院前醫療急救站點規劃,有序推進鎮街急救站點建設,並將具備急救能力的民營醫院納入急救網點,力爭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少於15分。建立獨立的120急救指揮中心,規範各急救站點質量及執行管理。提升院前急救資訊化水平,最佳化院前、院內醫療救治銜接機制。完善急救資訊平臺建設,建立急救分級排程系統(MPDS)、區域急救資訊系統,並健全“一鍵護航”,逐步實現科學順暢、覆蓋城鄉、優質高效的緊急救援體系。建立健全應急醫療物資保障指揮排程、需求對接、應急生產、收儲調撥、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機制,打造醫療防治、技術儲備、物資儲備、產能動員“四位一體”物資保障體系。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

  (三)著力打造整合型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工作目標:加強等級醫院建立,區第一人民醫院建成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區中醫院建成三級乙等中醫醫院,區第五人民醫院建成二級甲等專科醫院。實施醫療衛生服務基層“網底”工程,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國家推薦標準,基本標準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佔比分別達到50%、100%。三星級村衛生室達到70%以上,村衛生室規範化率達到100%。

  突破性抓手:

  1.統籌推進區域醫學高峰建設革新。出臺《推動臨安區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區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制訂區域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規劃,最佳化區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及民營醫療機構佈局。2022年完成區人民醫院整體裝修,投用昌化中醫骨傷醫院。積極透過招商引資,在青山湖區塊謀劃建設三級甲等規模的綜合性醫院。對未達標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分批進行遷、改、擴建。持續推動公立醫院“差異化發展”,打造“擇臨健康”。區第一人民醫院以三級甲等為目標,強化“外引內聯”,打造省內一流的高水平醫學診療、教學、科研中心。區中醫院,抓住新醫院建設、三級乙等建立契機,加強中醫專科建設,打造治未病中心、中醫康養基地、中醫專科集聚地。區第三人民醫院從區域特點出發,“小專科、大綜合”,著重打造能夠輻射臨安中部、桐廬等地的中部優質醫療中心。區第四人民醫院與昌化中醫骨傷醫院緊密合作,做強做優外科、骨傷科、ICU、婦產科等學科,滿足西部地區百姓急重症、外傷及多發病的診療需求。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基建辦。

  2.持續深化醫療領域綜合改革。深化醫聯體建設內涵,圍繞學科(專科)建設、人才培養、醫院管理等,強化與省市三級醫療機構更高、更深層次合作關係。深化醫共體建設,充分落實醫共體經營管理自主權。持續實施“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做強牽頭醫院,以牽頭強帶動基層強,真正落實分級診療。最佳化機制建設,進一步激發醫衛人員建設醫共體的信心和內生動力。圍繞“一家人”“一本賬”“一盤棋”“一張網”要求,完善醫共體內分級診療、分工協作機制、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規範醫療行為、推動薪酬制度改革、強化質控管理和績效考核運用。積極推進區第一人民醫院與杭州醫學院科研合作,十四五爭取省部級專案5項、廳局級專案10項,科研成果轉化力爭零突破。健全區域共享中心等遠端醫療服務執行機制,完善“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工作模式。推進“三醫聯動”、“六醫統籌”整合改革,建立多部門協商聯席會議制度,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提高綜合監測指標在醫療機構綜合考核中的佔比,確保門診、住院均費增幅在5%以內,醫療服務收入佔比在35%以上。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

  3.實施基層網底提升工程。實施“天目醫享”小病不出村專案,推進基層醫療服務優質行動,加快推進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完善發熱診室建設。制定出臺政策推進規範化建設。開展星級村衛生室建立,力爭至2025底三星級村衛生室達到70%以上。開展“健康大腦+村社衛生網底”提升行動,全面搭建“臨醫在家”視覺化會診雲平臺,提高網底健康管理、醫療服務智慧化水平,實施鄉村衛生人才提升計劃,多途徑培養培訓鄉村衛生健康工作隊伍,加大衛生人才下沉力度,著力改善鄉村衛生服務和治理水平,提升網底服務能力,全面構建能夠覆蓋全區行政村的“未來村衛生室”服務體系,打造未來鄉村臨安典範。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經費保障和增長機制,全區簽約覆蓋率達到42%。責任牽頭科室:基婦科。

  4.持續推動中醫藥傳承革新。加強中醫龍頭建設,區中醫院建成三級乙等綜合中醫醫院,培育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高層次學科和特色專科,建成中醫藥診療中心。到2025年,公辦的綜合醫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100%設定中醫科,實現衛生院中醫館建設全覆蓋,每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均配備具有中醫藥服務能力的醫師。強化中醫藥傳承與推廣,鼓勵開發和應用院內中藥製劑,推廣適宜的中醫臨床診療技術。100%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均能提供6項以上中醫藥技術服務,100%的社群衛生服務站、9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提供4項以上中醫藥技術服務。100%鎮街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規範設定中醫綜合服務區,開展6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方便群眾享有中醫藥服務。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基婦科。

  (四)著力完善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體系

  工作目標:大力推進“一老一小一婦”健康服務、公共衛生服務。積極推進育兒友好型社會和老年友好型社群建設。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到95%以上,每千名3歲以下嬰幼兒擁有2家成長驛站,每個鎮街至少有1家示範型的嬰幼兒成長驛站。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二甲及以上中醫醫院規範設定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以上。

  突破性抓手:

  1.深化婦幼健康服務內涵。健全高危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網路,強化高危妊娠風險篩查和分級管理,加強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完善出生缺陷三級防治體系,婚前孕前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提質擴面,減少嚴重致殘出生缺陷發生率。健全婦女“兩癌”防治工作體系和防控網路。保持孕產婦零死亡水平、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在5‰以下。以新婦幼保健院投用為契機,大力發展兒童保健、醫療服務,透過醫聯體、醫共體以及兒童專科聯盟,增加兒科床位。加強全區兒童保健能力和兒科學科發展,配足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能勝任兒科工作的全科醫生,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名。完善托育服務供給體系。將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城鄉社群服務體系,2025年,每千人嬰幼兒照護服務託位數達到4.6個,每個鎮街原則上至少建有1家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成長驛站鎮街全覆蓋。強化實訓基地及陣地建設,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到95%以上,嬰幼兒家長科學育兒知識普及率90%以上。強化行業監管,建立托育行業協會。打造“養育e臨安”品牌。拓展兒童健康、入托體檢、兒科診療等內容,融合孕期婦保健、嬰幼兒養育、兒童健康保健等工作,打造“養育-保健-醫療”全流程養育平臺,實現從“孕”到“育”一條龍資訊化服務。責任牽頭科室:基婦科。

  2.大力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積極發展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合理規劃佈局與常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並配套用房統籌規劃建設,2022年嬰幼兒照護服務達到鎮街全覆蓋,每千人口託位數達3.5個,新增嬰幼兒成長驛站7家,新增嬰幼兒照護服務託位500個。突破性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案,打造育兒友好型社會。支援有條件的幼兒園提供托幼一體化服務,引導產業園區建設嵌入式嬰幼兒照護機構,探索“醫育結合”模式,公辦幼兒園或者普惠型民辦幼兒園開辦託班。托育機構月收費不超過上一年臨安區城鎮、農村常住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2025年前,培育一批示範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實現嬰兒照護鎮街全覆蓋,並實施嬰幼兒照護服務場景數字化工程。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到95%以上,家長科學育兒知識普及率達到90%以上。根據《條例》落實好三假,全面執行雙女戶納入獎扶政策,開展婚檢和孕前優生保健服務,開展高風險孕婦產前篩查、產前診斷、免費葉酸發放工作,篩查覆蓋率達到90%以上,婚前醫學檢查率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率鞏固在80%以上。嚴格出生醫學證明管理,為在我區助產機構分娩的家庭提供聯辦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服務。根據全省《關於調整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標準的通知》(浙財社〔2019〕34號)檔案,落實扶助金,完善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三項制度檔案。責任牽頭科室:基婦科、人口家庭科。

  3.全面最佳化老年健康服務。全面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成立本區域老年健康指導中心,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失能預防三級預防體系。探索推進數字老年健康服務,為老年人建立連續性電子健康檔案並提供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加大安寧療護理念和知識宣傳。探索構建機構、社群、居家相銜接的安寧療護服務。加強醫療衛生機構老年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科室和病區(病床)建設,完成1個安寧療護病區建設,20%以上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開展安寧療護服務。65歲以上老年人城鄉社群規範健康管理服務率、高血壓患者基層規範管理率、2型糖尿病患者基層規範管理率達65%以上。其中2022年,65歲以上老人體檢率達70%以上。責任牽頭科室:老齡健康科。

  4.積極推進醫養結合服務。促進健康產業發展,探索中醫院與康養中心合作新模式,推進和規範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的合作。採用醫康養聯合體等多種方式整合醫療、康復、養老和護理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寧療護一體化服務。深化醫養護簽約和家庭病床服務,鼓勵開展上門醫療護理服務。多渠道增加醫養結合機構供給,支援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會同相關部門,支援建設專業化、規模化的醫養結合機構。鼓勵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的養老床位和醫療床位按需規範轉換,促進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數量持續增加。突破性推進“天目醫養”兩院融合專案,打造衛生健康領域在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中更有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責任牽頭科室:老齡健康科。

  5.提升生育服務管理水平。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促進生育政策和經濟社會政策有效銜接。落實關於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強《母嬰室建設與管理規範》省級地方標準宣貫,推動公共場所母嬰室提質達標。建立覆蓋全人群、全生命週期的人口監測體系,健全人口監測網路,實現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內人口基礎資訊部門共享。繼續實施計生系列保險(獨生子女家庭平安保險、計生特殊家庭養老保險、計生特殊家庭健康平安保險)。責任牽頭科室:人口家庭科、計生協。

  (五)著力推進衛生健康領域數字化改革

  工作目標:實施“數字衛生”戰略,全力推動衛生治理數智化。全區衛生健康數字化改革綜合指數達到90%。

  突破性抓手:

  1.建設衛生“健康大腦”。建成標準、規範、高質、統一、安全的全區衛生健康大資料中心。全域推進智慧醫療、公共衛生、健康管理、中醫數智、心理服務、“數字家醫”等數字化改革,建成區域衛生健康大腦,不斷拓展和建設疫情防控、衛生應急、疫苗接種、疾病譜、慢病管理等“子駕駛倉”系統。實現全域性“一屏掌控”、政令“一鍵智達”、執行“一貫到底”的數智決策指揮系統。責任牽頭科室:資訊中心、疾控科。

  2.建設全覆蓋的“健康大網”。進一步完善區域資訊平臺,強化平臺綜合管理、資料互動流轉、資源統一共享、應用整合整合等四大功能,縱向延伸村衛生室(站)衛生資訊系統,全面建成區、鎮、村三級資訊網路。全面實施“數字健康”戰略,實施“網底數字化提升行動”,打造未來鄉村衛生室,建成一批“智慧健康站”,促進網際網路診療、遠端會診、視覺化看病等智慧化、智慧化服務全覆蓋。推廣“臨醫在家”視覺化應用,建成智慧健康服務站點10個。責任牽頭科室:資訊中心、基婦科。

  3.建設共享可用的“健康雲”。建設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建立貫穿全生命週期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健康檔案開放率達到80%以上。推動醫共體上下貫通平臺建設,搭建“浙政釘”醫共體協同系統。持續推進五大中心建設,推動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推動衛生資料“雲”轉移,建立“雲”上健康資料庫。按照省市衛生健康委檢查檢驗互認共享清單,100%公立醫療機構實現規範執行。責任牽頭科室:資訊中心、基婦科。

  4.推進“數智醫療”新模式。推進網際網路醫院建設,公立醫療機構全面接入浙江網際網路醫院,推進中醫藥數字化診療、服務、傳承建設,提高中醫數智化水平,推廣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網際網路診療應用,鼓勵民營醫院開通網際網路醫院。按照國家標準開展智慧醫院智慧醫院建設,強化醫療質量、醫保控費等管理。實現網底健康管理智慧化、醫療服務智慧化。責任牽頭科室:資訊中心、醫政科。

  (六)著力建立強有力的衛生健康工作保障體系

  工作目標: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全系統崇廉尚潔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清廉醫院建設不斷深化。實施“人才強衛”戰略。打造現代化技術過硬的衛生監督執法隊伍。

  突破性抓手:

  1.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以黨建工作為引領,把黨的領導貫穿於謀劃推進全區衛生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旗幟鮮明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完善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抗疫精神和新時代衛生健康職業精神。積極打造黨建引領特色品牌,夯實黨建工作的基層基礎,推進黨建強發展強。深化落實“第一議題”制度與衛健中心工作相融合,抓好“學新思想、謀新作業”主題月活動、“天目領軍”幹部大講堂活動的實踐。加強對局管中層隊伍的選拔任用和考核管理,對超任職年限人員進行調整,適度推動管理幹部和人才跨單位跨地區交流任用。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突出實踐實績標準,注重在疫情防控、亞運保障、共同富裕等重點工作中鍛鍊、發現優秀幹部。責任牽頭科室:組織人事科。

  2.縱深推進清廉醫院建設。堅持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線,推動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同向發力,推出“四責協同”工作清單,強化清廉醫院措施和制度落實,有效提升清廉指數。堅決落實區監察委監察建議書,圍繞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制定落實整改方案,開展專項清理整治行動,不斷推動二級單位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細化落實。進一步梳理醫療衛生健康單位崗位廉政風險點,實行“跟蹤銷號”,形成風險防控閉環。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和清廉文化建設,打造“一院一品”清廉醫院文化品牌。持續抓好“八項規定”、“廉潔從業九準則”等專項整治持續改善服務態度,大力整治群眾身邊的醫療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依託數字賦能,規範權力執行,統籌推進清廉醫院建設,持續正風肅紀,為共同富裕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責任牽頭科室:組織人事科。

  3.實施“人才強衛”戰略。加大衛健人才引育力度。繼續推進“三個一”工程,加大人才招引培養力度,計劃培養基層人才200名,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200名,學科帶頭人業務骨幹20名。培養區級醫壇新秀、醫壇骨幹、醫壇名師260名,市級以上各類名醫10名,培育省市重點建設團隊2-3個,增強多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供給。爭取到2025年末衛生健康人才總量達到4900人,形成一批“名醫群”“專科群”。力爭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和註冊護士數分別達到5.5張、4.3人和4.4人,每萬人全科醫生數達5.36人。責任牽頭科室:組織人事科。

  4.全面提升綜合監督執法效能。持續推進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放管服”改革,切實強化依法行政和依法執業,進一步最佳化雙隨機抽查、推進系統建設、全面開展非接觸式執法辦案,提高執法效能。加強監管與綜合執法,強化食品安全、中醫藥服務監管和衛生健康綜合行政執法。加強衛生監督執法機構規範化建設,實施隊伍執法能力提升工程。責任牽頭科室:法制科。

  四、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推動。成立全區衛生健康系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常態化運作機制和清單化管理機制,動態編制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建立局領導和業務科室分塊包乾責任清單,強化工作推進。

  2.強化整合創新。強化頂層設計,加強上下協同,系統推動政策整合和制度創新。積極爭取省市各級部門支援,主動承擔省、市級改革試點和示範任務,努力在開展健康影響評價評估、育兒友好型社會構建等方面先行先試,努力形成標誌性成果。

  3.強化資金保障。完善政策,持續加大財政對衛生健康領域專案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著力加強對未來村衛生室建設的資金保障力度。提高衛生院補助經費,對偏遠地區、人口稀少、經濟發展弱的地區實施託底政策。對新建衛生服務站給予10萬元補助,新建村衛生室給予2萬元補助,對智慧健康管理站建設給予20萬元補助。鎮街、村給予村衛生室(站)每年不少於1萬元補助。

  4.強化氛圍營造。加強對省市區關於共同富裕建設行動的學習宣傳,不斷凝聚共識,充分激發全體衛健人促進共同富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共同富裕的直接參與者、積極貢獻者、共同受益者,形成共同奮鬥共同富裕的強大合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