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讀後感範文

教育的本質讀後感範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的本質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的本質讀後感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關於教育的事實,在人類創造文字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很久,直至文字出現以後,我們才能夠從史料中得以找尋,比如《學記》。而關於怎麼做教育的討論,前代人大多討論的是"教什麼(WHAT)"和"怎麼教(HOW)",把"為什麼教(WHY)"這個問題忽略了,從而也就忽略了"教育的根本"。

  欽佩賈馥茗先生的《教育的本質》,書中所談及的正是"教育的根本"。感謝叢濱校長贈予《教育的本質》這本難啃的教育名著,使我有機會穿越古今,細品慢讀,漸漸認識、找尋、領悟教育的本質,以期獲得些許粗淺的認識。

  "成人之道"謂之"師道"或"教人之道"。而成人之道,不止於教,作為教者真正能稱得上"道"的還需要做很多。

  一、學——成己之道

  賈先生認為,"師者"就是已經由"修己"而成為"成人"的人,具有"成人"之德,秉持著"造物之誠",從事"成人"的工作。

  德乃立教之本,師德建設極為重視。誠乃教者立身之根本,誠者"不自欺"、"不欺人",現實情況是,教者所缺的正是誠——"造物之誠"。表現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被動地位,忽視學生感受而大量灌輸,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較遠,只考慮進度不管效果,集體備課中的交流不暢、資訊閉塞等等。可以理解為缺少真誠、坦誠、虔誠。對待學生要真誠,對待同事要坦誠,對待事業要虔誠,有此三"誠",方可"成人"。所以說,要提高質量還需學習成己之道,起碼心誠則靈。

  "致誠"的途徑和方法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中庸》

  說白了,學習成己之道就是教者審視自己,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就是欲"成人"先"成己"。

  二、悟——成人之道

  "成人之道"就是"教人之道",要想達到"道"的高度,還得借賈先生的講述參悟其中道理。

  1、恪守師之守則——教學相長

  起碼明確"學學半"的道理。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而不是把教與學相對立。

  2、瞭解學生

  《學記》說: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譯文:學生在學習上有四種過失,是施教的人必須要了解的:人們學習失敗的原因,或者是因為貪多,或者是知識面偏窄,或者是態度輕率,或者是畏難中止。這四點,是由於學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師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點,才能幫助學生克服缺點。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發揮其優點並克服其缺點。

  或許我們可以自我安慰,因為現實中學生學習上的過失,已經存在了N多年,但也該捫心自問,為什麼沒有隨著社會的進步,跟著前人的步伐,加之個人的努力,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克服上述種種,而做到"長善而救其失者"?

  深入瞭解學生,取決於教師的學生觀,基於認識學生的願望,基於對待學生的態度。眼裡得有學生,心裡得想學生。所以本校要求對待學生得有"三心二意","三心"為信心、關心、耐心,意為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要有信心,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全過程要付諸關心,對學生出現的若干不如意要有耐心幫助學生修正。"二意"是指誠意、情意,誠意如上所述要有"三誠",情意是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親其師信其道,以師生情意經營教與學。

  所以說,悟成人之道,就是心繫學生,琢磨學生。學生是水,教者是船,不知深淺,船很危險。

  溫總理講過,要讓每個中國人有尊嚴地活著。我們為何不可以讓我們的學生有尊嚴地學習著,如果學生的學習沒了尊嚴,那麼到最後我們的尊嚴也沒了。

  三、研——學習之道

  研學習之道,就是要研究學法,給學生真實、樸實、務實的學習過程,把學生請進學習過程裡,讓他們自然地學習,習慣自然養成,知識自然生成,思維自然形成。

  成人之道,不止於教,而在於學。教者可以透過教學方法研究學習之道,此處"道"為途徑或方法。

  賈先生論述了教學成功的四個原因,仍具指導意義: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2),當其可之謂時(3),不陵節而施之謂孫(4),相觀而善之謂摩(5)。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意為:大學的教育方法是,在不合正道的事發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預先防備;在適當的時候加以教導,叫做合乎時宜,不超過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教導,叫做順應;使學生相互觀摩而得到好處,叫做切磋。這四點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跟著賈先生的論述,又去查了一下《學記》,找了教學失敗的六個原因,其中頗具現實意義。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譯文:錯誤出現了再去禁止,就有堅固不易攻破的趨勢;放過了學習時機,事後補救,儘管勤苦努力,也較難成功;施教者雜亂無章而不按規律辦事,打亂了條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個人瞑思苦想,不與友人討論,就會形成學識淺薄,見聞不廣;與不正派的朋友來往,必然會違逆老師的教導;從事一些不正經的交談,必然荒廢正課學習。這六點,是教學失敗的原因。

  其中"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可以看做是先哲對學生間合作學習的前瞻,可以說先哲是現實課堂合作學習的鼻祖。

  總之,讀讀《教育的本質》可以給我們的教學找一些參考,議議《教育的本質》可以尋一些方法。讀讀可以拓寬視野,議議可以加深認識,正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質量是不能迴避的話題,而提質量的關鍵在於提師能,修師德,致師誠。品讀經典,面對現實,足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也是教育的永恆主題。

  教育的本質讀後感2

  初看《走進教育的本質》這類書名,總以為是純理論的書,高深莫測,無法走近。業餘隨意翻翻,才發現不知不覺已沉浸其中。合上書本,細細品味,品出了好老師的一個基本特質:寬容。

  當今競爭時代,教育的競爭是其他各種競爭的先決條件。家長挑選學校,孩子選擇老師。這些現象已屢見不鮮。可以說一個學校創辦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如果說老師的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那麼寬容無疑是判斷一個老師是否是好老師的重要標誌。

  一個寬容的老師必須要有一顆慈母之心。母愛能產生一個奇蹟,師愛能產生一片奇蹟。著名的賞識教育創始人周虹所創造的周婷婷們,不正是用愛之溪水澆灌出的燦爛花朵嗎?擁有了愛心就會有責任心、進取心、創造性。只有愛的教育,才是人性化的教育。因為教育中充滿了愛,才沒有“差生”;因為心中有了愛,才有了還是自己班級裡的學生好;因為傾注了愛,師生才如朋友。老師的關愛,使孩子們覺得世界是那麼的美麗;老師的慈愛,使孩子們感到寒冬如此的溫暖;老師的嚴愛,使學生能夠遨遊知識的海洋。

  春雨能溫暖冰封的泥土,朝陽能撫慰心靈的湖水,生命的歌聲能喚醒一粒粒沉睡的種子。愛學生,就要像春風化雨般無聲,讓他成為莘莘學子心目中的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最為催人奮進的有效情愫,讓他成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賞心悅目的亮麗景緻。愛的陽光,會使一棵棵小樹苗茁壯成長;愛的教育更讓一群群孩子健康快樂地生活!

  一個寬容的老師要會欣賞學生。一個人活著,最本質的意義不是被人承認自己的價值嗎?孩子所以是孩子,更因為他們的心是透明的。每個孩子都有好表現被承認被表揚的慾望。孩子的才能就象一個巨大的沉睡著的礦藏,我們做老師的,要用欣賞的眼光,善於發現並且放大孩子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及早甦醒過來。要為孩子們的哪怕是一點小小的進步和長處而欣喜,孩子會在不斷的鼓勵聲中快速地幸福地成長。孩子的天性好動調皮,犯的錯誤必然帶有反覆性,但我們要認識到,即使是一個犯人,也必定會有他的閃光點,何況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呢。有的老師遇見學生犯錯,總是火氣沖天,大發雷霆,訓斥甚至體罰,

  “恨鐵不成鋼”,試想,一個心胸不開闊情商又不高的老師怎能教出富有愛心知識豐富能力較強的學生呢?千萬不要用死的規矩來硬套鮮活的學生。“開心的工作,快樂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面對可塑性還很強的孩子,我們為什麼不能多一份寬容呢?

  讓我們多一份耐心,在下一個路口再等等孩子吧!

  寬容孩子,可以避免好多悲劇;鼓勵孩子,信心百倍;欣賞孩子,事半功倍;表揚孩子,積極進齲欣賞學生,使學生獲得一種被關注、關愛的情感滿足。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理解、信任、友愛、尊重、鼓舞的心理體驗,透過老師的賞識教育,也能學會去欣賞別人,這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也許世界上最美麗、最動人的花朵,就是綻放在孩子們臉上的笑容,讓我們學會欣賞學生,換來孩子們越來越多的燦爛笑容。

  一個寬容的老師要有和學生相處的激情,要善於面對領導同事可能產生的誤解,也要善於處理社會家長有時的責難。我們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我們每天都要思考教學方法;有了激情,我們每日就要去學習;有了激情,我們每時都會去關愛學生。愛心和激情是一種巨大的動力,催促老師勤奮前行。對生活洋溢激情的老師,一定有愛心。有愛心的老師,對工作一定充滿激情。老師的愛心和激情使校園處處充滿生機與希望。社會在發展,好老師的標準也在不斷改變,讓我們緊跟時代步伐,做一個好老師,肩負起教育這神聖使命。

  走進這些教育的行家,多向教育名家取經,多吸收大師沃土中的養分。我相信,我們年輕一代的教師面對教學大潮,一定會讓寬容之花盛開。

最近訪問